【教师原创】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说课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说课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14 07:2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思考世界近代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16世纪前后: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启蒙运动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马克思主义诞生 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第二次工业革命 殖民地人民抗争
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标志他在艺术上和思想上的成熟《英雄交响曲》这部作品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第三交响曲。一.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全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 。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市。他从小就表现出了音乐天赋。贝多芬将近而立之年时就有了失聪的先兆,贝多芬快到50岁时已经完全耳聋。实际上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岁月里,谱写出的乐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准。一般认为他在晚年的岁月里创作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他1827年在维也纳去逝,终年57岁。 贝多芬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九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五部钢琴协奏曲,十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一系列弦乐四重奏曲,声乐曲,剧乐曲,以及许多其他乐曲。但是和他众多的乐曲的数量相比,更重要的是其质量。他的作品把完美的想象和奔放的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贝多芬用自己的演奏扣动了人们的心弦,他们再也不认为器乐是一种次要的艺术。材料:1789--1794年的法国革命曾激起贝多芬的满腔热情。最初,拿破仑是他心中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写下一部《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乐》。但他知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愤怒地说:“……现在他也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他将骑在众人的头上,成为一个暴君。”并把作品一撕为二,扔在地上。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才平静下来,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作品《英雄交响曲》 公之于世。①结合材料说明贝多芬对拿破仑看法的转变。
②结合教材及材料一说明贝多芬有怎样的思想主张?
③以上材料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反对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平等的民主主义情怀请回答:开始把拿破仑作为心中的英雄,后因其称帝而感到愤怒.法国大革命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国际歌》 结合材料回答:
《国际歌》创作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态度是什么?巴黎公社。 相信无产阶级必将胜利。知识迁移以上作品反映了哪些时代特征?文艺复兴
达尔文进化论引出的争议
网络时代的恶搞之风
二.美术名家“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真实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要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梵高这句话说明梵高的成功之路是怎么走出来的?
向日葵该画用笔粗厚有力,色彩对比既单纯又强烈,产生了艳丽、和谐、优雅的画面效果。令人激动、振奋,观者无不心灵震颤,激情喷薄。表达了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在梵高的笔下,向日葵不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19世纪中叶巴黎一幢住宅的剖面图:
底层住着房东。
二层住着百无聊赖、整日无所事事、在沙发上伸懒腰打哈欠的有钱人。无聊是富人的大敌,恰如饥饿是穷人的死对头。
三层住着小康之家,有六口人。
四层是小市民之家,房东正在催他交房租。
顶层住的是穷人、孤苦无援的老人和穷愁潦倒、尚未扬名天下的画家(出名的大画家毕竟是极少数的)。
屋顶上还有个猫窝。 失望 启蒙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命,但法国大革命之后,并没有建立起启蒙思想中的理想社会。相反,暴力、恐怖和战争似乎嘲弄着人们的理性。在理性缺失的现实面前,一种反叛、变革的情绪在各个领域滋生,最终汇成了巨大的浪漫主义潮流。
——复旦大学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实,“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三.文学巨匠“俄国革命的镜子”
——列宁列宁为什么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是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整个世界的无数的人物与热情在其中跃动。在波涛汹涌的仁鉴,矗立着一颗最崇高的灵魂,宁静地鼓舞着并震撼着暴风骤雨。
——罗曼﹒罗兰作品赏析
为什么说《战争与和平》是“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摘自《安娜·卡列尼娜》关于正义、法律、宗教、上帝等等一切话都是空话,用来掩盖最粗暴的贪欲和残忍!
——摘自《复活》晚年的他走上了“平民化”的道路。放弃了自己的财产,离家出走。途中身染肺炎,在车站病逝。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森林中,坟上没有立碑,也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界最美丽的坟墓”。
课外拓展:你还能介绍哪些与时代密切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
他不屑守成,倾心开拓,五次三番地抛开小康之家,出海闯天下。他在海外冒险多年,历经千辛万苦,得到了可观的财富。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他热衷于航海,并不是因为有什么浪漫的追求,而完全是为了经济利益。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而是以占有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的拓荒人。他的荒岛经历是早期西方殖民者的开拓史诗的一个缩影。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文艺作品与现实社会的关系?文艺作品源于现实生活,一定的社会往往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艺作品。(德)贝多芬(荷)梵高(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命运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向日葵》巩固小结课堂练习:美术梵高 荷兰《向日葵》音乐贝多芬德国《英雄交响曲》文学托尔斯泰 俄国《战争与和平》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