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1 18:0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4 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近年来,陕西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厚德陕西”建设,深入挖掘和展现三秦儿女勤劳坚韧、奋斗圆梦的昂扬风貌,形成了“秦星璀璨,德润三秦”的良好局面。由此,学校组织开展了以“潮涌三秦,奋楫笃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一、积累和运用(共9小题,计24分)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4月25 日,2024 年第一季度“陕西好人榜”发布仪式在西安市高陵区文体中心举行。学校组织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仪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好人故事,汲取榜样力量。
1.请你从下面五类好人榜的名称中任选一个,将其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以此激励自己。(1分)
仪式现场,共发布“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好人榜,全省各行各业涌现出的31位“陕西好人”登上颁奖台。他们用自己的善行义举和坚定执着的信念,引领了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小秦观看完发布仪式后,写下了一段随笔,请你帮他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完成2~3题。
当天活动在诗朗诵《高陵欢迎你》中拉开序mù,在随后的典型事迹宣传片展播中,一帧帧暖心事迹的画面,一句句真挚朴实的话语,绘就了第一季度好人故事篇章。他们中,有用爱心和责任扎根基层教育的山村教师;有每天在车间勤学苦练超过10个小时,撑起“中国制造”的巾帼工匠;有带领志愿服务队连续多年深入山区学校,用知识的力量点燃山村孩子航天梦的“95 后”……他们用崇德向善、无 sī奉献的优秀品质生动诠释了“陕西好人”的精神内涵,用温情感人的故事书写了不凡人生。
2.请根据语境,给加点字注音。(2分)
(1)朴( )实 (2)扎( )根
3.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1)序mù( ) (2)无sī( )奉献
语文 8-1
【以文为媒,养气修身】
4.涵养浩然之气离不开道德实践的积累,在这一过程中大量阅读经典诗文能帮助启发人的思想。小组同学正在合作收集古诗文,请你参与并完成填写。(6分)
经典诗文中,胸怀“国之大者”的精神气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也滋养着我们。我们从“落红不是无情物,(1) ”中感受到龚自珍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我们从“先天下之忧而忧,(2) ”中感受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的济世情怀;我们从“(3) 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感受到文天祥宁死不屈的爱国忠心;我们从“(4) ,男儿列,(5) ,男儿烈”中感受到鉴湖女侠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这些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的经典诗文,饱含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涵养着我们成长为“一个高尚的人,(6)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赓续血脉,砥砺前行】
老一辈革命家在陕西这片红色沃土上留下了战斗足迹,书写了传奇故事,赋予了浩然之气新的内涵。学校计划开展一次“探寻红色陕西”研学游,让我们一起重温革命历史,凝聚奋进力量。
5 为确定研学地点,小秦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绘制了一幅斯诺采访“红色中国”的主要路线图,请你帮他完成下图。(3分)
①人物: ②人物形象: ③地点:
6.你想推荐延安作为本次研学游的目的地,请仿照示例,为“延安”写一句推荐语。(2分)
示例:井冈山,革命摇篮,我们在这里体会星星之火的无穷力量。
7.校团委决定于2024年6月22 日组织学生去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要求全体同学早上8:00在学校操场集合,按班级顺序统一乘车前往。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拟写一份通知,提醒同学们准时参加。(2分)
通 知
全体同学:
三秦中学校团委
2024年6月20日
语文 8-2
8.研学结束后,学校开展了研学成果展,正在招募“志愿讲解员”,你想报名参加。请你在“志愿讲解员”面试中表达你的意愿及理由。(2分)
9.你和小秦都成为本次成果展的志愿讲解员,正在合力准备解说词。下面是解说词中的一段内容,请你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4分)
①□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②可以告慰革命前、辈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一个自信自强的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历史进程不可逆转的。③从历史走向未来、从胜利走向胜利,让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携手并肩,万众一心,前进!前进!前进进!
(1)依次填入语段第①句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正确的是( )(1分)
A.“ , ”。 'B.“ 、 ”。 C.“ , 。” D.
(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3)“万众一心”属于 短语结构。(1分)
二、阅读(共14 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8 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0~12题。(9分)
【材料一】让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对我国未来科技发展非常重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如何看待科学精神与成长发展的关系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对1188 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你觉得科学精神与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有什么关系
(数据源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为什么要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因为科学是可爱的。91 岁高龄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曾为少年儿童题词,写下了“数学好玩”4 个大字。为什么觉得“好玩” 就是因为对科学很热爱。达到这种境界,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甚至会乐此不疲,百折不挠,有所创新。
科学教育既要有意义,又要有意思;既要有高度,又要有温度;既要讲道理,又要重体验。现在我们迫切需要研讨和开展爱科学的教育。爱是一种情感,情感的培育重在体验。我们去了科技馆会增加爱科学的可能,要是不去,光听老师讲科学的重要性,未必能产生爱的情感。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王亚平和同事们在太空中的授课,用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验,拉近了科学与青少年的距离。加强体验,方可让人窥见科学的神奇。磕磕绊绊,失误失败,也是科学探究中的常态。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让他们在体验中明白,一个问题的背后还有一系列问题,探索没有止境。
重体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培训,让他们有理念,还要有能力。要给科学教师提供教学模式转变的抓手,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各种资源,教他们启蒙和正确引导青少年热爱科技、热爱创新。
重体验,不能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企业的创新工厂,博物馆、科技馆……这些场所都应向青少年敞开大门,成为他们的科学体验地。科学家、高校教师、企业研发人员、文博场馆的科教人员等,也都应该成为青少年的科学体验“引路人”。
重体验,不能 。不是让青少年按照既定步骤完成任务,而是让他们保持开放心态,在探究中、在项目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更多问题。要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并长期坚持,保持好奇,持续求索,攻坚克难,把科学精神融入其中。
(摘编自《科技日报》)
【材料四】“陕西好人”王昊所在的志愿服务队多年来先后前往宁强县、柞水县、洋县等十余所中小学,累计为6万多名留守贫困儿童讲解航天科普知识,“微爱留守,逐梦航天”主题活动已累计帮助洋县贫困留守儿童实现了844个“微心愿”,32场次的“微课堂”累计点燃了万余名学生的航天梦想,为助力全面决胜脱贫攻坚,贡献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力量。2024 年,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他自制航天科普视频,用生动形象的方式给陕西、西藏、新疆等地区的10余所中小学在线科普航天知识,推动科普项目持续升温,让科学的种子轻轻地埋在学生们的心里。
科技的根本是教育。科学的种子能不能茁壮成长,关键看有没有悉心呵护、持续培养。当前,我国在中小学开设了科学课程,但能够承担科学课程的专业老师仍较少,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和边远乡村,这一情况更为突出。让更多孩子的科学潜质得到释放,一方面,需要逐渐补齐科学师资短板,通过加强科学教师培训等方式,提升科学教育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普惠的优势,组织权威机构,制作纯公益、全开放科学教育内容,推动科学资源下沉。王昊的科普视频正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此外,还有必要引导科普资源和服务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努力缩小地区差距,让更多孩子有机会走进科学世界,实现科学梦想。
(摘编自《人民日报》)
10.全国政协委员王亚平是我国首位“太空教师”,今年她带上全国两会的提案,与青少年科学素养相关。她提出,要让科普工作从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变。请阅读【材料三】,概括“重体验”我们应该避免哪些问题,将材料补充完整。(4分)
重体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重体验,不能 。
重体验,不能 。
语文 8-4
11.2024年4月28日,《陕西省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印发,要求将科普教育送到农村地区、革命老区、薄弱地区的中小学校和千家万户。请你根据【材料四】为陕西省科学教育实现这一目标提几点合理化的建议。(3分)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调查显示·超七成受访家长认为科学和“数理化”联系紧密,学习科学有助于孩子考高分。
B.如果一个人达到对科学很热爱的这一境界,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甚至会有所创新。
,C.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孩子给出标准答案,还要让他们在体验中明白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D.科技强国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和投入,与青年的参与和贡献无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21分)
鹿城盛开三角梅
杜卫东
①走出海南三亚凤凰机场出港口,我们齐整地把几个行李箱放在路边。
②一辆轿车像一条银鱼,“哧溜”,从车流中驶来。车窗摇下,一个平头发型的青年核实了我们的身份后,跳下车,身轻如燕。我感慨:“你真厉害,一眼就能认出要接的客人!”他笑了,说:“‘侯鸟族’有特点啊,辨识度高。”说着,提起路旁的行李,一件件放进后备箱,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③小伙子人不错,一般的网约车司机不会抢着帮乘客搬行李。他若不上手,这几个大行李箱还真够我们忙一阵子的。
④车驶入主路,他的手机突然响了:一位客人去机场,预约的车没到,情急中想起他。小伙子很愕然,蹙起眉头,可惜他分身无术,便安慰对方再耐心等会儿。他神色有点焦虑,小声嘀咕之际,手机又响了,只听他如释重负地忙说:“没耽误您用车就好。”感觉得出,他的急切和高兴都发自内心,自然而然,没有一丝刻意。其实,这件事和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此刻,车窗外,路边的三角梅正热烈地盛开着,是那么鲜艳、动人。
⑤一路闲聊中,我们得知,他是陕西人,在北京顺义当过几年兵,退伍后来到三亚闯世界。先是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后来,专职做了网约车司机。看得出,在部队,他得到过很好的锻炼,说话不紧不慢,很有气场。红灯亮了,小伙子踩下刹车,扭过头,笑着说:“你问干这行累不累 累呀。不过,累点没什么。我才三十出头,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本书,也就才翻了少一半,远没到精彩的部分呢!”
⑥乐观是青春的鸽哨,它和憧憬连在一起,总是伴随着蓝天与白云。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笑问:“哎,你怎么断定出我们是‘候鸟族’ ”
⑦小伙子嘿嘿一笑,神色中闪过一丝狡黠,说:“这不难判断呀。特定的时间段,飞到三亚来,入住的是‘候鸟’集中的小区。”我接着问:“你说‘候鸟族’有特点,是什么特点 ”小伙子握着方向盘,头也不回地回答:“头发白,穿衣多,箱子大。当然,如果加上米色礼帽和拐杖,就更容易识别了。说实话,接你们这种行动自如的老人比较省事,看准了就可以;如果遇到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我会在
语文 8-5
出港口等候,一直搀扶着到停车场。”
⑧“那,要另外加收费用吗 ”妻子问。
⑨“哪能啊!”小伙子语含惊诧,“举手之劳,还要收费 ”
⑩一句话,顿时让我对小伙子更加刮目相看,距离一下子又拉近了不少。我忽然想起,在首都机场出示退役军人优待证,可以优先登机,便问他是否办理了。小伙子点点头,说:“办了,不过从来没用过。”这在我的预料之中:他办了,是因为珍惜;他不用,同样是因为珍惜。
正聊着,妻子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这条路你好像很熟,一直没看你用导航。”
小伙子莞尔一笑,说:“太熟了,前两年,我还是你们这个小区的租户呢。”
妻子像是一下子想起了什么,有些激动:“啊,我是不是见过你呀 好像有点面熟。”
小伙子回过头来,高深莫测地眨眨眼,说:“嗯,有可能。”
“对了!前两年,你是不是一到周六下午,就在小区门口挂一块‘免费理发’的纸牌,高龄老人还提供上门服务 ”妻子问。
小伙子点点头,没有否认。
妻子更激动了,双眸有了神采,继续问道:“听邻居说,八十岁以上的独居老人,你还留下电话,免费提供买菜、就医服务 ”
小伙子一笑,语气平和地说:“我是党员,又是一名退役军人,群众需要的时候,肯定要冲在前面。”“不过,”他下意识摇摇头,吐出一口气,说,“也有人质疑我,说我肯定有个人企图,不然,怎么会干得这么起劲 我听了,一笑了之。我问心无愧,对得起曾经穿过的军装。”说这话时,小伙子挺直身板,嘴角上扬,表情中有一种明显的不屑。一个人的一生中如果有过从军的经历,生命就是一块淬过火的钢。我感受到了他的真诚,情动于衷,发乎于心,像清澈的湖水,即便被泥沙侵袭,经过沉淀和自滤,仍会坚守自己原有的明澈。
车行平稳。路旁盛开的三角梅像一簇簇燃烧的火苗,在车窗外一闪而过。小伙子告诉我们,三角梅是三亚的市花,只要有适宜的阳光,它可以一年四季把城市点缀得生机盎然。已是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落下,天被涂上一层金黄,远处的海面上波光粼粼,几艘游轮正在入港。有余晖照进车厢,洒在他身上,侧面看上去,有一种庄重的美。
我想,城市也是有魂的。城市的魂,呈现在一座城市的日常表情中。而这日常表情,由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构成。他们用心守护着这座城市,也守护着心中的美好与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3.请结合选文内容,梳理文中陕西小伙子的事件及其人物特点,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14.说说第⑩段画线句中两个“珍惜”的内涵。(4分)
15.请结合语境,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6分)
(1)小伙子嘿嘿一笑,神色中闪过一丝狡黠,说:“这不难判断呀。特定的时间段,飞到三亚来,入住的是‘候鸟’集中的小区。”(“狡黠”一词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3分)
(2)我感受到了他的真诚,情动于衷,发乎于心,像清澈的湖水,即便被泥沙侵袭,经过沉淀和自滤,仍会坚守自己原有的明澈。(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
16.选文有两处写到了路旁的“三角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分)
17.时代呼唤美德,三秦儿女的美德之音奏响在祖国各地。如果文中的陕西小伙子被评为“陕西好人”,请你为他写一则颁奖词。(80字左右)(4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8~23题。(16分)
【选文一】
张养浩传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为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①,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诫曰:“毋负张公。”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特拜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删改)
【注释】①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废除了有盗窃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的规定。
【选文二】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其人已去 ( ) (2)读书不辍 ( )
(3)及为堂邑县尹 ( ) (4)未尝家居 ( )
语文 8-7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追而还之 而山不加增
B.夜则闭户 入则无法家拂士
C.荐为东平学正 天子为动
D.犹以盗目之 公与之乘
20.下面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词,“山坡羊”是词牌名,“潼关怀古”是词的标题。
B.“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怒”字写出了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C.“踌躇”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作者驻马远望、思绪万千、徘徊不前的情态。
D.作品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2分)
(2)众盗感泣,互相诫曰:“毋负张公。”(2分)
22.两篇选文中都有记叙张养浩天历二年在陕西的经历,但所见所感有所不同,请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2分)
23.古人常常根据死者生平事迹赠谥号以表褒扬。小秦查阅资料发现,张养浩去世后被赐予谥号“文忠”。请你阅读下面的知识小卡片,结合选文内容,向小秦解释张养浩得此谥号的原因。(2分)
“谥号”知识小卡片
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博闻多见曰文;敏而好学曰文;刚柔相济曰文;德美才秀曰文;坚强不暴曰文。
忠: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危身利国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杀身报国曰忠;世笃勤劳曰忠;教人以善曰忠。
(摘自《逸周书·谥法解》)
三、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50分)
赓续航天精神,砥砺强国担当,笃行新时代北斗精神,做勇攀科技高峰的尖兵。多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猛,将一个个梦想变为了现实,如果说郭沫若的梦在缥缈的天街,那么航天人的梦就在浩瀚的星海。梦可以是幻想,创造出新的世界;梦也可以是追求,引导你超越自我。
参加完本次活动,你一定对“梦”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悟,联想与之相关的种种人、事、物、景,请你以“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语文 8-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