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的各种 新变化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了解冷战及其 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 局变化之间的关系。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特点
冷战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
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处 于对峙和竞争状态。
冷战持续了40多年,成为二战后近半个
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旋律。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6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长期对峙与竞争。
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
1、 什 么 是 冷 战
1.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超级大国
美国在经济上因战争而大发其财,它的黄金储备几乎占世界的2/3,生产的各种产品占世界总量的1/3;军事上,武装部队高达1200万人,国防预算达到800亿美元,在海外56个国家驻军并建立了484个军事基地,在战后初期垄断了核武器;政治上,美国已把整个西欧至于控制之下,影响力空前强大。
苏联在经济上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在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方面拥有强大实力;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军队数量达1140万,在1949年打破美国核垄断;政治上,扶植许多东欧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政治影响空前提高。
美国前总统胡佛说:“目前,我们,只有我们掌握着原子弹,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
vs
2.美苏两国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材料一:美国是一个强大的国……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
(建立安全地带, 保障国家安全)
( 全球扩张)
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法西斯的消亡导致战时同盟合作的基础瓦解,使得美苏合作的共同利益消失……
——沈志华《冷战五书》
3.二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1946年1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4.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推波助澜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基础。
(2)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超级大国。
(3)二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4)美苏两国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5)美国战后欲称霸世界,在全球进行扩张,将苏 联视为最大障碍
苏联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 美国矛盾尖锐。
(6)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推波助澜。
(7)根本原因:国家力量的变化,国家利益冲突。
【小结】 冷战形成的背景
美国 (资本主义阵营) 苏联 (社会主义阵营) 影响
政治
经济
军事
地缘
两极对峙格局的表现
“杜鲁门主义”
( 1947年3月)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9)
标志着 冷战 的正式开始
“ 马歇尔 计划”(1948年)
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
政治政策的经济运用(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柏林危机(1948年)
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北约(1949年)
华约(1955年)
标志着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直接导致1949年德国分裂
“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指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武装和苏联。
材料一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利,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47)
(1)杜鲁门主义讲话中所说的“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 指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实质: 公开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称霸世界。
探究:“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经济危机
美帝国主义
(3)有人说:“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你怎么理解?
(2)漫画说明“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实质同: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秩序,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手段异: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干涉他国的内政;马歇尔计划是用隐藏的经济援助方式。
直接目的:援助西欧恢复经济。
根本目的: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最终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作用: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
”冷战”与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
消极:
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
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3、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积极:
1、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2、客观上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vs
1、冷战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双方既有缓和,又有激烈对抗。其中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带来的战争风险空前严重。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两危机
1961年修建柏林墙
两分裂
1、冷战的发展 :
欧洲联盟
1993
欧洲共同体
1967
发展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970年太阳神塔,象征经济重新崛起
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尼克松,1971年
多极化趋势出现,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1、冷战的新变化
⑴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陷入战争泥潭。
⑵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
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大战”计划。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政府提出并开始实施的以空间定向能和动能武器技术为主的长远研究计划,是一种使核武器失效的反弹道导弹多层综合战略防御系统。1983年3月23日晚,美国总统里根在电视演说中首次提出。1984年,美国国防部建立战略防御计划局,全面负责此项计划的实施。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苏联入侵阿富汗(1979-1989)
⑶1985年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苏联实行战略收缩。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
1991年德国统一
1987年签署《消除中程导弹条约》
1989年苏军撤离阿富汗
1991年美苏核裁军
原因:西欧的和平演变;东欧各国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苏联的放任不管。
东欧剧变是指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名称也改变了的一系列事件。
2、两极格局的瓦解(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当今世界格局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目前是“一超多强”。
冷战和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美苏争霸结束了,美俄关系依然紧张
冷战结束了,
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随着中国的崛起,部分西方国家鼓吹中国威胁论。
一个国家的强大必然要牺牲他国利益吗?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会威胁他国安全吗?
两个大国必然会产生冲突、采取对抗吗?
遏制与对抗没有出路,和平与合作才能共赢。
超越意识形态,和平相处 相互尊重;
结伴而不结盟,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摒弃冷战思维,实现合作共赢;
以对话解决争端,用协商化解分歧。
思想共鸣、经验共享、和谐共处、发展共进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
汶川地震后意大利是欧洲第一个帮助中国国家,疫情时中国援助抗疫。
意大利女孩奥罗拉中意抗疫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