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清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清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661年 康熙帝 1722年 雍正帝 1735年 乾隆帝 1795年 嘉庆帝 1820年 道光帝 1850年
君主专制:奏折制度 设立军机处 制造文字狱
对外关系:签订《尼布楚条约》 英国使团来华
民族关系:册封五世达赖→设驻藏大臣→彻底击败准噶尔部叛乱设伊犁将军
|
|
|
|
|
|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2.君主专制的强化
(1)奏折制度:
①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返回,不经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②作用: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题本(公事)、奏本(私事)——公开性
康乾盛世:
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
论财力,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
论人口,不足百年时间里已不止翻了一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论文化,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纂诸书”;
论城市,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占了6个
——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2.君主专制的强化
(1)奏折制度:
①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返回,不经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②作用: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中枢秘书机构---军机处
①设立: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
②人员来源及职责: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解读】军机处创建的最初目的与承办西北军务有关。其特点:①机构简单;②人员精干;③保密性强;④决策封闭;⑤办事迅速。 影响: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君主专制达到顶峰;③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2.君主专制的强化
(1)奏折制度:
①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返回,不经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②作用: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中枢秘书机构---军机处
①设立: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
②人员来源及职责: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3)制造文字狱:①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 ②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解读】统治者实施文字狱的目的:是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影响:①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文化凋敝,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②清朝前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对粉碎内部分裂叛乱、抵御外部入侵,巩固国家统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材料:雍正八年,徐骏在奏章里将“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将其革职。后又有人揭发他的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句,被认为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徐骏被判斩立决。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
—— 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2.君主专制的强化
(1)奏折制度:
①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返回,不经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②作用: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中枢秘书机构---军机处
①设立: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
②人员来源及职责: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3)制造文字狱:①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 ②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秦汉·坐而论道
宋朝·站议时政
清朝·跪奏笔录
材料: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小结】“皇祖、皇考”如何做到乾纲独断,独揽大权?(6分)
(1)推行迅速、机密的奏折制度
(2)中枢秘书机构的改革。康熙的南书房,雍正的军机处
(3)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文字狱、八股取士。
【小结】中枢机构的变化、特点及趋势:
巩固
中外朝制
一省二院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立军机处
(顶峰)
确立
三公九卿制
秦朝
唐朝
汉朝
宋朝
元朝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总的趋势:
明清中枢政治制度特点:
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体现了时代特征:封建制度由盛转衰
明清
二、疆域的奠定
1.收复台湾
(1)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1683年(康熙帝时),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
(3)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清军远征台湾;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二、疆域的奠定
1.收复台湾
(1)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1683年(康熙帝时),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
(3)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
2.打败沙俄入侵
(1)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侵略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2)康熙前期,清军包围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
(3)1689年(康熙帝时),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盛世· 疆域稳固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清军远征台湾;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中俄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谈判:
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二、疆域的奠定
1.收复台湾
(1)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1683年(康熙帝时),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
(3)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
2.打败沙俄入侵
(1)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侵略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2)康熙前期,清军包围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
(3)1689年(康熙帝时),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北方版图的奠定---平定蒙古
(1)背景:
①明朝末年,鞑靼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瓦剌被称为漠西蒙古;
②清军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进贡;
③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
(2)与漠西蒙古的斗争(历经康雍乾三世近70年):
①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最终在1757年(乾隆22
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
②原受准噶尔部统治的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被平定。
(3)结果:
①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
、旗长;
②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1884年新疆建省)
盛世· 疆域稳固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清军远征台湾;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中俄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谈判:
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蒙古: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
新疆: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2)与漠西蒙古的斗争(历经康雍乾三世近70年):
①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最终在1757年(乾隆22
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
②原受准噶尔部统治的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被平定。
(3)结果:
①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
、旗长;
②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1884年新疆建省)
4.管理西藏地区
(1)清初,西藏最有影响的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来京朝贺,清顺治帝册封以“达赖喇嘛”尊号。另一位格鲁派领袖五世班禅被康熙帝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金瓶掣签)。
(2)1727年起(雍正帝时),清政府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3)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
盛世· 疆域稳固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清军远征台湾;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中俄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谈判:
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蒙古: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
新疆: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册封达赖和班禅;
1727年起(雍正)派驻藏大臣代表朝廷共同治理西藏;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5.改土归流:
(1)背景: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又称土官,指由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的宣慰司、知府、知州等职务。虽然土司承袭在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并承担缴纳赋税、出兵助战等义务,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割据性。
(2)过程:
①明朝中后期开始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②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
(3)意义: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盛世· 疆域稳固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清军远征台湾;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中俄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谈判:
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蒙古: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
新疆: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册封达赖和班禅;
1727年起(雍正)派驻藏大臣代表朝廷共同治理西藏;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
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强化管理。
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7.设立理藩院:清政府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6.改土归流:
(1)背景: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又称土官,指由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的宣慰司、知府、知州等职务。虽然土司承袭在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并承担缴纳赋税、出兵助战等义务,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割据性。
(2)过程:
①明朝中后期开始;
②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
(3)意义: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盛世· 疆域稳固
将军辖区
理藩院
(中央机构)
内地18省:总督—巡抚
办事大臣辖区
开拓和巩固边疆的方式:
战争;设置机构;册封;签订条约;颁布法律
特点:
恩威并施,剿抚并用;
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清政府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因地制宜、尊重民族
【解读】元朝设立的宣政院与清朝设立的理藩院的比较:理藩院是清朝统治新疆、回部、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也管辖部分外交事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的军务事务机构。
8.版图奠定: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5个)将军辖区和(2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单位)(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拓展】5个将军辖区: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
2个办事大臣辖区:驻藏办事大臣、青海办事大臣(西宁办事大臣)
一、清之鼎盛
疆域的奠定
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治
西跨葱岭
西北至巴勒喀什湖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至南海诸岛
喜马拉雅山脉
伊犁将军
盟旗制度
总督—巡抚
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君主专制强化
奏折制度
军机处
“文字狱”
疆域奠定
收台湾
抗沙俄
治蒙古
管西藏
北接西伯利亚
南至南海诸岛
西
跨
葱
岭
东
临
太
平
洋
西北达巴勒喀什湖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东北至大兴安岭和库页岛
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二、疆域的奠定
疆域之辽阔——核心素养落实
鼎盛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背景: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2.政治危机: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
【拓展】在经济繁荣、国土开发的背景下,清朝人口膨胀迅速。1741年,统一全国人口达到1.4亿,到1840年已增至4.1亿
时间 人口数量/亿人 耕地面积/万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 1.84 4901.50 4.00
1766 2.08 5204.89 3.75
1784 2.86 5070.49 2.66
1812 3.34 5259.53 2.36
1851 4.32 5041.93 1.75
【拓展】清朝人口急速增长的原因:?
【拓展】清朝人口急速增长的原因:①统一与稳定;②耕地面积增加;③精耕细作(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 );④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⑤税收制度的变革(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背景: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2.政治危机: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
“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其余十之七八, “皆绅衿商贾之产”。
——引自方苞《望溪先生文集》
一份奏折(1790年)
尹壮图奏折: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经过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半皆蹙额兴叹,各省风气大抵皆然。
乾隆帝回复:自御极以来,自谓勤政爱民,可告无愧于天下。若如尹壮图所奏,则大小臣工等皆系虚词贡谀,面为欺语,而联五十余年以来,竞系被人蒙蔽,于外间切情形,全无觉察,终于不知者。
——摘自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背景: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2.政治危机: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
材料:天理教攻打皇宫被镇压后,嘉庆帝下《罪已诏》通告全国,其中说:猝于九月十五日,变生肘腋,祸起萧墙......突遭此变,实不可解。然变起一时,祸积有日。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诚,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忽为政……予唯返躬修省,改过正心,上答天慈,下释民怨。诸臣若愿为大清国之忠良,则当赤心为国,竭力尽心,匡朕之咎,移民之俗;若自甘卑鄙,则当挂冠致仕,了此一身,切勿尸禄保位,益增联罪。笔随泪酒,通谕知之!
——《清仁宗实录》卷274嘉庆十八年九月庚辰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背景: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2.政治危机: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
3.外部危机的表现及对策
(1)表现:以英国为首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2)对策----闭关自守(不等于完全与世隔绝)
①措施:a.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b.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受到严格约束;c.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格禁止之列 ②影响: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拓展】广东广州粤海关、福建厦门闽海关、浙江宁海浙海关、江苏松江江海关
【拓展】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18世纪末清政府鉴于外商日多,就在出海口划一区域,由外商依国籍设立货站,悬挂国标示。外商每年只能停留七个月,每月进城次数也有限制,与政府交涉须经本地商人(十三行)中介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背景: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2.政治危机: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
3.外部危机的表现及对策
(1)表现:以英国为首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2)对策----闭关自守
①措施:a.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b.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受到严格约束;c.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格禁止之列 ②影响: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深化】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和评价
1.原因:
(1)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政治: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及西方的扩张
(3)思想:统治者天朝上国观念
2.影响:
(1)积极:消极防御起到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2)消极: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②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导致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海洋时代的落伍;
【拓展】外部危机
1644年
清军入关
1689年
《尼布楚条约》
1729年
设军机处
1757年
一口通商
1689年英
《权利法案》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48出版《论法的精神》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世界潮流:工业化、民主化、思想解放、殖民扩张
中国:
小农经济、
专制强化、
思想控制、
闭关自守
封建制度
衰落,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发展
课时小结 时空坐标
统一台湾,巩固东南边疆
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雅克萨之战,巩固东北边疆
奠定了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疆域基础
蒙古
平定叛乱,巩固北部西北边疆
1684
1757年
1689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政府在台湾设府
中俄
尼布楚条约
开始派遣驻藏大臣
击败准噶尔部
四个一:
西藏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东北地区
设立
军机处
1727年
1762年
设伊犁将军
鸦片战争前
对外闭关自守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内部统治危机
雍正帝
一个危机:嘉道危机
一个顶峰:君主专制顶峰
一种国策:闭关自守
四个巩固:
直辖西藏,巩固西南边疆
康雍乾时期
的君主专制
统治
危机的初显
东南地区
1.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康熙帝在福建督抚请示台湾应不应该开荒的奏折中批示:“台湾地方多开田地,多聚人民,不过目前之计而已,将来福建无穷之害俱从此生。尔等会同细商,毋得轻率。”这一批示( )
A.体现了康熙对开发台湾的重视
B.说明台湾经济开发的困难较大
C.证明康熙重视维护国家的统一
D.折射出治台政策的消极和保守
D
?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康熙五十四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福建督抚请示康熙皇帝应不应该在台湾开荒,康熙帝批复的奏折中指明“将来福建无穷之害俱从此生。尔等会同细商,毋得轻率”,可知治台政策的消极和保守,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台湾开发的消极保守,并未体现对台湾开发的重视,与材料完全相反,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康熙帝对台湾开发的主张,并未涉及对台湾经济开发的困难体现,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关于台湾开发的问题,无法体现康熙帝对国家统一的重视,排除C项。故选D项。
?
2.清代以前,帝王构建的“大一统”疆域观未包括长城以外地区。而清朝皇帝反复强调长城以外是国家“大一统”疆域的组成部分,官方的《大清一统志》也以昭示“一统之盛”“一统无外之盛”为宗旨。清政府的这一观点( )
A.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管理
B.适应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
C.反映出传统华夷观念已完全瓦解
D.直接促成了境内各民族的社会进步
B
?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清朝皇帝反复强调长城以外是国家‘大一统’疆域的组成部分,官方的《大清一统志》也以昭示‘一统之盛’‘一统无外之盛’为宗旨”可知,清朝长城以外地区在观念上被纳入国家疆域,而并非仅仅在实际管理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观念里将长城当作中原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交界,长城以外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相比其他朝代,清朝视内地与边疆一家的观念更加强烈,这适应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统一的观念,但没有具体设计边疆与内地管理措施,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华夷观念仍旧存在,没有“完全瓦解”,排除C项;这一观点有利于推动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有利于推动边疆地区民族的进步,但这种推动并非“直接促成”,排除D项。故选B项。
?
3.雍正时期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取缔陋规”“追查亏空”等政策,效果显著。但是批评之声也接踵而至,比如雍正惩贪,批评者说“朝廷惩盗臣而重聚敛之臣”;再如雍正好抄家,他们便借打牌之名,讽刺雍正是“抄家和(hú)”。据此可知,这些批评者的目的是( )
A.攻击皇权 B.整饬赌风 C.否定改革 D.打击官绅
C
?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清朝(中国)。雍正时期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取缔陋规”“追查亏空”等政策,打击了贪官,增加了财政收入,但是遭到一些人的批评讽刺,这些批评者的主要目的是否定改革,C项正确;批评者并未攻击皇权,排除A项;整饬赌风与材料中部分官员借打牌之名讽刺雍正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的批评者本身就是官绅,其批评雍正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击官绅,排除D项。故选C项。
?
4.1792年9月,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乾隆帝认为“天朝德威远被,万国亲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要求。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就是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开始并不得到重视,但时过境迁之后,却深深的影响着后世。材料旨在表达( )
A.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失败
B.满清统治集团盲目自大的优越心理
C.马戛尔尼使团决定中英关系
D.中国失去融入世界的机会而陷入被动
D
?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是为了和清王朝建立经贸关系,是资本主义英国对外发展关系的产物,乾隆帝的拒绝是传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必然,中国由此失去了主动和平融入世界的机会,直到19世纪中期西方用另外一种方式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D项正确;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结果,无法体现其失败,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说明中国失去融入世界的机会,并不是说明满清统治集团有盲目自大的优越心理,排除B项; “决定”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
5.如表所示是北京故宫所藏的清代前中期部分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可用来说明清代前中期( )
A.边疆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B.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C.漕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D.绘画艺术形式出现了创新
B
?
【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绘画描绘的事件反映了清廷平定叛乱、巡视台湾、漕运建设的情况,这些历史事件可以说明清朝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B项正确;乾隆时期的漕运不属于“边疆”治理,排除A项;材料虽然涉及乾隆时期漕运建设,但据此不能得知漕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且C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清代前中期部分绘画作品的名称和内容,没有体现具体的艺术形式,不能得知艺术形式的创新,排除D项。故选B项。
?
时期 名称 所记录事件
康熙时期 北征督运图册 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时,西路大军向前线运送军柱
雍正时期 丕翁先生巡视台阳图卷 雍正十三年(1735年)巡台御史巡视台湾的情景
乾隆时期 潞河督运图卷 清代乾隆年间潞河及通州的漕运实况
6.紫禁城是大清王朝的政务中心,但其余的政务中心,顺治时主要是南苑和西苑;康熙时除南苑、西苑外,还有畅春园和静明园;雍乾嘉道咸五朝,除西苑以外主要是以圆明园为核心的三山五园。御苑理政功能的确立反映了( )
A.皇权政治的强化 B.政务处理更加随意
C.决策效率的降低 D.封建统治危机加深
A
?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清代宫苑格局和宫苑二元理政模式,从便利和优化皇帝生活、理政而来,除了作为政务中心的紫禁城外,皇帝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也是政务中心,反映了皇权政治的强化,A项正确;政务中心的转移与皇帝的生活居住有关,不能说明政务处理随意,排除B项;仅通过不同皇帝理政的政务中心的不同,不能得知决策效率的高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生活居住地区作为政务中心,有利于更快处理政治事务,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排除C项;仅通过政务中心的变化,不能得知封建统治危机加深,封建统治危机加深表现在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阶级矛盾激化等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