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姓名
准考证号
2024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典之美(27分)
(一)
1.古诗文中的草木往往寄孤文人难以述说的情感,下而是以“草木有情”为主题的古诗文名句积累卡,
请你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补写在横线上。
(10分)
草木寄寓之情
诗文名句
(1)“
”揭示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的自然规
少达之情
律,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则赠》)
(2)“
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句,极写边然的风猛雪早,令人顿生豪
迈、慷慨之感。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山重水复疑无路,
”抒发路途迁回之中一簇明艳带来的惊喜之
欣悦之情
情。
(陆游《游山西村》)
(4)《答谢中书书》中“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二,四时俱备”两句,描
写江南的山水特点,表达了陶弘录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5)“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句,借路上荒凉萧瑟的景
物泣染游子的思乡之情。
忧思之情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国破山河在,
”蓝含诗人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哀伤之情。
(杜甫《春望》)
(7)“
悠然见南山”表明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追求高雅的心灵
终于得到超脱。
高洁之情
[陶渊明《饮酒(其五)》]
(8)《发莲说》中“
”体现了周敦颐不愿与世俗
同流合污,坚贞高洁的道德追求。
2.《蒹葭》一诗情景交融,其中追寻者的执着、深情令人动容,水畔的“蒹葭”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请你根
据要求完成古诗文赏读卡。
(2分)
蒹葭(节选)
古诗文赏读卡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作者写“蒹葭”的作用:
湖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完在水中央。
(二)
班级举办“学修身之道·做谦谦君子”文言文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3~7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
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道之人弗受:姚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
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
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陋室铭》)
(选自《鱼我所欲也》)
3.
诚意正心是古人修身的基础。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惟吾德馨: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自重言行是古人修身立德的要义。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高尚的品格往往在一个人的选择中彰显。刘禹锡和孟子在各自的文章中都表达了自己在“德”与
“利”之间的选择。二人的选择有什么共同之处?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淮南子》曰:“功可强成,名可
强立。”董子②曰:“强勉学问,则闻见博 强勉行道,则德日进。”《中庸》所谓“人一己百,人十己千 ”,即
强勉功夫也。今世人皆思见用于世,而乏才用之具。诚能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试其效,勉之又勉,则识
可渐通,才亦渐立。
(选自曾国藩《挺经·英才篇》)
【注释①生:指天生。②董子:即董仲舒,西汉思想家。③人一己百,人十已千:别人一次能做到,我反复
百次做到;别人十次能够做到,我反复千次也要做到。
6.古文原是没有标点的,后人添加的标点体现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请你为文中的方框处选择合适的
标点。(
(2分)
A.
B.;
C.:
D.
7.具有杰出的才德是每个求学之人所追求的。如何才能提升个人的品德和才干?请结合选文内容及
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4分)
二、文学之约(28分)
(一)
九年级(1)班开展“读诗·写诗"主题学习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并完成8~10题。
【甲】
新时代诗歌创作展现新风景
2024年,有着67年历史的《诗刊》全新改版了
杂志由半月刊改为月刊,每期扩容至208个页码,设置了《第一现场》《数字诗界》等栏目。一本诗
歌杂志,聚合着当下诗歌创作的火热现场:它的改变,也是新时代诗歌创作的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