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第3章 运动和力 期末提分卷(含解析) | ![]() | |
格式 | docx | ||
文件大小 | 697.5K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浙教版 | ||
科目 | 科学 | ||
更新时间 | 2024-06-12 08:46:12 |
17.如图所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正在慢慢靠近由“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舟三号"相对于“天舟四号”是运动的B.“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天舟三号”是静止的
C.图中不论哪个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D."天舟四号”靠近空间站组合体时惯性逐渐变小
18.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拧紧螺母的方式,主要体现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什么因素有关( )
A.力的方向B.力的大小C.力的作用点D.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19.橡皮泥具有取材方便、容易变形且变形后不反弹、可重复使用和价格便宜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科学实验材料。如图所示,小温将一块重2牛的橡皮泥贴在黑板上,用10牛的力推着黑板匀速向右运动,此时橡皮泥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
A.10牛,向上 B.10牛,向左 C.2牛,向上 D.2牛,向左
20.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相细相同的实心圆柱A、B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1:3.则( )
A.它们的高度之比=3:2B.它们的受力面积之比=4:3
C.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1:3D.它们的质量之比=2:3
二、填空题(32分)
21.用手握住重5N的酱油瓶子静止悬在空中,瓶口竖直向上,此时手的握力为30N,瓶子受到手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 N;若使手的握力增加为35N,瓶子受到手的摩擦力大小为 N.
22.在火炬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彩旗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的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甲火炬 (填“一定”或“不一定”)向右运动,乙火炬一定向 (填“左”或“右”)运动。
2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则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 N,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 N。
24.学习摩擦力时,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牙刷放在木板上,向左拉动牙刷,观察到刷毛向右弯曲;保持牙刷不动,向右拉动木板,观察到刷毛还是向右弯曲。
(1)无论是向左拉牙刷还是向右拉木板,刷毛均会向右弯曲,表明刷毛受到的摩擦力方向都是向 。
(2)当向右拉木板时,若以木板为参照物,也可把牙刷看成向左运动,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 相反。
25.建筑工人在砌房子时经常用水平仪来检查所砌的墙面是否水平,水平仪利用了 的原理。如图甲所示为一种简易水平仪,图示情况说明墙面 (填“左”或“右)边偏低。如图乙所示为一种气泡水平仪,当仪器中空气泡居中表示墙面水平,若空气泡在A侧,则表示A端的墙面偏 (填“高”或“低”)。
26.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方法,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在铅笔的两端。
(1) (填“甲”或“乙”)的方法是不合理的;原因是 。
(2)图甲中,铅笔笔尖的面积是0.5mm2,两手指均用2N的力压铅笔的两端,则笔尖对手指的压强是 Pa。
27.如图甲所示,一个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运动,已知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木块在第7s时的摩擦力f1等于 N,它与木块在第1s时的摩擦力f2大小关系是f1 f2(选填“>”、“=”或“<”);如果将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割掉三分之一,则切割前后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之比是 。
三、实验探究题(36分)
28.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木块挂在测力计下,其右侧面与竖直传送带接触,装置左侧有可旋转的螺杆对其施加不同的压力,启动电动机使传送带转动,通过测力计的读数即可计算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部分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木块重力(N) 螺杆旋转的圈数(圈) 测力计示数(N) 摩擦力(N)
1 0.60 1 0.70 0.10
2 0.60 2 0.82 0.22
3 0.60 3 0.95 0.35
4 1.20 1 1.30 0.10
5 1.80 1 1.90 0.10
(1)该实验通过 来改变木块与传送带之间压力的大小。
(2)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小龙推测在实验过程中传送带转动的方向为逆时针。请结合装置图和表格数据,解释小龙作出这一推测的理由 。
29.同学们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两图进行对比。
(2)语馨保持B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他发现U形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同学小科认为他的结论不可靠,原因是 。
30.同学们正在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
(1)小金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采用轻质小车,并选用表面光滑的桌面,其目的是 ;
(2)另一个同学小东用图乙中所示的轻质硬纸片B替换轻质小车A进行实验。为了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则要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改变两侧砝码的质量”“用剪刀将卡片剪开”或“将卡片扭转一定角度后释放”) ;
(3)小义将小金的轻质小车换成一重木块C,如图丙所示。实验时,他发现向左右两盘同时放入不等重的砝码时,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该实验不能得出的二力平衡条件有 。
A.两力大小相等
B.两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C.两力在同一直线上
31.下列是兴趣小组进行的观察蜗牛实验:
(1)小龙观察到蜗牛行进轨迹上会留下湿滑的粘液,这是通过 方式来减小摩擦力对蜗牛的伤害。
(2)实验中,小江测得蜗牛的质量为50克,同时用压强传感器测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
蜗牛对地面的压强为5×103帕,则蜗牛静止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多少米2?
(3)为测定蜗牛的爬行速度,小科取甲、乙两只蜗牛,让它们从”0”刻度同时出发,0.5小时后两只蜗牛的位置如图所示。
①甲蜗牛爬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
②假设两只蜗牛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爬行过程中,蜗牛甲相对于蜗牛乙的运动状态是 ▲(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
四、解答题(32分)
32.如图为某款擦窗机器人,它凭借其底部的真空泵在机身和玻璃之间形成低气压,牢牢地吸附在竖直玻璃上。请回答:
(1)当它静止在竖直玻璃上时,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 。
(2)擦窗机器人的擦试速度是 4 分钟/米2,要擦完总面积为3米2的窗玻璃需要 分钟。
(3)工作时擦窗机器人对玻璃的压力为28牛,内外气压差达到800帕,求擦窗机器人与玻璃的接触面积至少为多少平方米?
33.在我校科技节中,八年级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纸桥承重”比赛。
(1)纸桥放上重物后会被压弯,这是因为 。
(2)小乐把20本相同的书叠放在纸桥上,纸桥没有被压垮。书本受到的总重力与 是一对平衡力。
(3)如果每本书质量都是200克,书本与纸桥的接触面积一共是40厘米2,求20本书叠在一起对纸桥的压强有多大?(g取10N/kg)
34.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问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n1、P2、n2对应的时间分别为T1、T2、T3、T4,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汽车运动速度为多大 并说明可以根据图B中的哪些量判断汽车运动方向
35.十字路口红绿灯设置的时间长短中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
(1)行人在交通路口过马路时,应注意观察绿灯的剩余时间,否则有可能被“困"在路中央。若绿灯倒计时还剩5秒,此时行人要沿斑马线穿过宽为18米的马路,则速度至少多大才能安全通过?
(2)红绿灯设置时间的长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请你举出两个。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
【解答】同学们看到列车在运动,因为列车相对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列车是运动的,即同学们选择的参照物为地面。
小明看到同学们在向后运动,因为同学们相对列车的位置在不断向后改变,所以同学们是运动的,选择的参照物为列车。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重力的方向分析判断。
【解答】在地面附近,物体都会受到重力,且重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认识、应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力的作用效果等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学科综合题。(1)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理想状态下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通过实验直接验证;(2)足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3)力的作用效果有: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滑行的汽车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
【解答】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的,而不是通过实验直接验证的,故A错误;
B、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后,由于足球具有惯性,仍然向前滚动,故B正确;
C、用力使锯条变弯,锯条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这个例子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
D、汽车刹车后,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在该力的作用下,汽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速度越来越小,最终会停下来,并不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每天上学都要背书包,书包的肩带设计很宽大,这样的目的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减小压强,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B
【解析】【分析】(1)(4)惯性是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2)对最高点的排球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3)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判断。
【解答】排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排球有惯性,故A、D错误;
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它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此时受力不平衡,故B正确;
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可知,手击打排球的力等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故C错误。
故选B。
6.【答案】A
【解析】【分析】(1)做功的两个要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运动状态的改变:运动方向改变、速度大小改变、由静止变为运动和由运动变为静止。
(3)惯性是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4)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和两个物体上。
【解答】A.运动员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且在向下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因此重力对运动员做功,故A正确;
B.运动员在转弯过程中,运动方向不断改变,即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B错误;
C.运动员向前滑行,是因为她有惯性,故C错误;
D.冰壶对冰面的压力和冰壶的重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二者肯定不是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分析判断。【解答】A.由图可知,0~1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根据可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A错误;
B.10~20min,乙车的路程没有变化,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而甲车的路程有变化,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故B错误;
C.20~3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根据可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C正确;
D.0~30min,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相等,根据可知,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比较水平推力大小,根据公式计算出速度,然后比较大小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的速度为。根据乙图可知,乙的速度为4m/s,那么v1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B
【解析】【分析】(1)根据惯性的影响因素判断;
(2)甲对乙施加作用力的同时,乙也对甲同时施加反作用力,这就是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3)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4)根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故A错误;
B.划船比赛时,船桨对水施加向后的作用力,水同时对船桨施加向前的反作用力,故B正确;
C.人对单杠的拉力作用在单杠上,而单杠对人的拉力作用在人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在百米赛跑中,裁判员通过比较相同路程内所用时间的大小来判断运动快慢,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分析】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解答】A.Q对地面的压力是作用在地面上,地面对Q的支持力作用在Q上,是两个不同物体所受的力,故A不合题意;
B.Q对P的支持力作用在P上,P对Q的压力作用在Q上,是两个不同物体所受的力,故B不合题意;
C.Q受到的重力为自身重力的大小,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等于P和Q两个物体的重力,故C不合题意;
D.P受到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分析】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合力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解答】A.在0-2s间,小明受到的支持力为550N,重力为500N,支持力大于重力,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在2-10s内时,小科受到的支持力为500N,重力为500N,合力为零,因此它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受力平衡,故B正确;
C.在10-12s间,小明自身重力不变,为500N,故C错误;
D.在0-2s间,小明受到的支持力为550N,在10-12s间,小明受到的支持力是450N,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2.【答案】B
【解析】【分析】(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2)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判断;
(3)(4)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二者的不同点:前者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后者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解答】A.由于小车有惯性,所以它能够通过AB、BC区域,故A错误;
B.从A到B,由于毛巾表面的阻力作用,因此小车做减速运动,即AB段的平均速度肯定大于B点时的速度。在BC段,玻璃的阻力很小,即小车仍然做减速运动,那么BC段的平均速度肯定小于B点速度,故B正确;
C.进入BC区域,小车的重力和支持力都作用在小车一个物体上,二者肯定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在斜面上,小车的重力竖直向下,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与斜面垂直向上,二者不在同一直线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分析小球的运动状态。
【解答】 如图所示,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点时,小球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分析】压强指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与物体的重力没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
B、当受力面积相同时,物体受到的压力越大,产生的压强才越大;故B错误。
C、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小;故C错误。
D、由可知,当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强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知甲乙两位选手最终跑完的路程是一样的,且甲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最短。
【解答】甲乙两位选手都跑完了全程,则最终跑完的路程是一样的,A,B错误,
甲选手取得全马第一名的成绩,则甲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最短,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C
【解析】【分析】(1)若将一石块用细线系着缓慢放入杯底,有一部分水溢出,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石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的重力(溢出水的重力),而因为石块下沉,石块的重力大于浮力,据此可以得出石块的重力和溢出水的重力的大小关系,进而得出放入石块后杯对桌面的压力变化,而受力面积不变,根据压强公式P=得出压强变化;
(2)如果将小木块轻轻放在图(甲)的溢水杯中,有一部分水溢出,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石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的重力(溢出水的重力),而因为木块漂浮,木块的重力等于浮力,据此可以得出木块的重力和溢出水的重力的大小关系,进而得出放入木块后杯对桌面的压力变化,而受力面积不变,根据压强公式P=得出压强变化。
(3)根据P=ρgh判断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化。
【解答】解:若将一石块用细线系着缓慢放入杯底,有一部分水溢出:
∵石块下沉,
∴F浮石<G石,
∵F浮石=G排=G溢,
∴G石>G溢,
∴放入石块后杯对桌面的压力将变大,而受力面积不变,
∵P=
∴杯对桌面的压强将变大,即p乙>p甲;
如果将小木块轻轻放在图(甲)的溢水杯中,有一部分水溢出,
∵木块漂浮,
∴F浮木=G木,
∵F浮木=G排′=G溢′,
∴G木=G溢′,
∴放入木块后杯对桌面的压力不变,而受力面积不变,
∵P=
∴杯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即p丙=p甲,所以P乙>P甲=P丙
石块和木块放入水中,水的深度没变,根据P=ρgh知P1=P2=P3;
故选C.
17.【答案】D
【解析】【分析】惯性是指物体具有维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惯性只和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以谁作为参照物,谁就是静止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
【解答】A.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正在慢慢靠近由“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 所以“天舟三号"相对于“天舟四号”是运动的 ,正确;
B. “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是一个整体,所以“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天舟三号”是静止的,B正确;
C.惯性是指物体具有维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惯性只和质量有关,所以图中不论哪个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C正确;
D. 惯性只和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所以"天舟四号”靠近空间站组合体时惯性不变,D错误;
故答案为:D
18.【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系。
【解答】由图甲和图乙可知,手握住工具的不同位置,力的作用点不同,施加相同大小的力时转动的幅度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9.【答案】C
【解析】【分析】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解答】贴在黑板上的橡皮泥受到的重力和黑板施加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橡皮泥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N,竖直向上;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20.【答案】C
【解析】【分析】A.根据求出实心圆柱体A、B的高度之比;
B.根据粗细相同可知它们底面积的关系;
C.根据F=pS求出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
D.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据此可知实心圆柱体A、B的重力关系,根据G=mg求出它们的质量之比。
【解答】A.由可知,实心圆柱体A、B的高度之比:,故A错误;
B.实心圆柱体A、B的粗细相同,所以它们的底面积相等,即底面积之比为1:1,故B错误;
C.由F=pS可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故C正确;
D.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实心圆柱体A、B的重力之比GA:GB=FA:FB=1:3,
根据G=mg可知,它们的质量之比:,故D错误。
故选C。
21.【答案】5;5
【解析】【解答】 用手握住瓶子静止在空中,此时瓶子水平方向受到各个方向的握力,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静摩擦力.瓶子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在竖直方向重力与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f=G=5N;
当手的握力增大时,瓶子在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况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只受到重力和静摩擦力,且它们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f=G=5N,保持不变
【分析】从瓶子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握力为30N和35N时,瓶子都是静止的,处于平衡状态,两种握力情形下竖直方向受力情况不变,故摩擦力不变。
22.【答案】不一定;左
【解析】【分析】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彩旗的飘动方向可知,现在正在向左刮风。
甲中的火炬的火焰向左飘,则情况如下:
①火炬在地面上保持静止状态;
②火炬向左运动,但是速度小于风速;
③火炬向右运动。
即火炬不一定向右运动。
乙火炬火焰向右飘动,则乙一定向左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
23.【答案】5;5
【解析】【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它的挂钩上受到拉力的大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无论测力计的左端悬挂重物,还是直接连在墙壁上,它的挂钩上始终悬挂G=5N的物体。因为挂钩上的拉力由物体重力产生,所以测力计的示数都是5N。
24.【答案】(1)右
(2)相对运动的方向
【解析】【分析】(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因此物体的形变方向就是受力方向;
(2)将牙刷受到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对比即可。
【解答】(1)无论是向左拉牙刷还是向右拉木板,刷毛均会向右弯曲,表明刷毛受到的摩擦力方向都是向右。
(2)当向右拉木板时,若以木板为参照物,也可把牙刷看成向左运动,而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向右,那么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故答案为:(1)右;(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5.【答案】重力的方向坚直向下;右;高
【解析】【分析】(1)根据重力方向的知识和应用解答;
(2)水平仪上的铅锤总是向低的一侧倾斜;
(3)气泡的密度小,总是向位置高的一侧运动。
【解答】(1)建筑工人在砌房子时经常用水平仪来检查所砌的墙面是否水平,水平仪利用了重力的方向坚直向下 的原理。
(3)根据甲图可知,铅锤偏向右侧,则墙面右侧偏低;
(4) 当仪器中空气泡居中表示墙面水平,若空气泡在A侧,则表示A端的墙面偏高。
26.【答案】(1)乙;压力
(2)4×106
【解析】【分析】(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压力相等。在图乙中,铅笔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状态,那么下面手指受到的压力是上面手指压力和铅笔重力的和,因此上下两个手指受到的压力并不相等,此种方法不合理;
(2)根据公式计算压强即可。
【解答】(1)乙的方法是不合理的,原因是:上下两个手指受到的压力不等;
(2)笔尖对手指的压强为:。
27.【答案】3;=;1:1
【解析】【分析】(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匀速运动时的摩擦力,再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质量比较摩擦力的大小关系。
(2)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即可。【解答】(1)由图丙可知:第2~6s时,木块做匀速运动,此时的摩擦力与拉力是平衡力,
根据图乙可知:此时摩擦力f=F=3N,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
所以,第7s时摩擦力f1=f=3N,第1s时摩擦力f2=f=3N,故f1=f2;
(2)将木块竖直切去,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
则前后压强之比。
28.【答案】(1)螺杆旋转的圈数
(2)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重力无关
(3)拉力大于重力,说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木块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因此传送带逆时针转动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螺杆旋转的圈数越多,则螺杆对木块的压力越大;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重力大小的关系即可;
(3)比较测力计的示数和木块重力大小,从而确定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摩擦力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确定传送带的转动方向。
【解答】(1)该实验通过螺杆旋转的圈数来改变木块与传送带之间压力的大小。
(2)根据实验1、2、3可知,当木块重力不变时,受到的压力越大,产生的摩擦力越大,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根据实验1、4、5可知,当压力相同时,木块重力越大,而摩擦力不变,那么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重力无关。
(3)小龙推测在实验过程中传送带转动的方向为逆时针。小龙作出这一推测的理由:拉力大于重力,说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木块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因此传送带逆时针转动。
29.【答案】(1)BC
(2)没有控制液体深度相同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探究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而改变液体密度。将浓盐水倒入烧杯后,不但水的密度增大了,且水面高度增大了,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必须控制橡皮膜所在的深度相同,而改变液体密度,故选实验BC;
(2)同学小科认为他的结论不可靠,原因是没有控制液体深度相同。
30.【答案】(1)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将卡片扭转一定角度后释放
(3)A;C
【解析】【分析】(1)轻质小车对桌面的压力更小,而桌面非常光滑,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小,这两个措施都会使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减小,从而减小对实验的影响。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某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他因素相同,而只改变这个因素;
(3)根据实验过程的现象分析即可。
【解答】(1)小金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采用轻质小车,并选用表面光滑的桌面,其目的是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为了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则要进行的操作是使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即:将卡片扭转一定角度后释放。
(3)根据题目描述可知,两边砝码的重力不等,则对木块产生拉力的大小不等,因此不能得到“两力大小相等”这个条件,故A符合题意;
由于实验中没有展示出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木块的状态,因此不能探究得到“两力在同一直线上”的条件,故C符合题意。
故选AC。
31.【答案】(1)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解:已知m=50克=0.05千克
F=G=mg=0.05千克× 10牛/千克=0.5牛
S=F/p=0.5牛/5000帕=0.0001米2
(3)解:①已知s=7.2厘米=0.072米
t=0.5小时=1800秒
v=s/t=0.072米/1800
=4×10-5米/秒
②向后运动
【解析】【分析】 两个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Ff或f)。减小摩擦力的方式有两种:第一,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第二,减小压力; “压强的计算公式:P=F/S,液体压强p=ρgh:压强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公式:p=推导公式:F=PS,单位:压力F的单位:牛顿(N),面积S的单位:米2(m2),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
【解答】(1) 减小摩擦力的方式有两种:第一,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第二,减小压力;所以小龙观察到蜗牛行进轨迹上会留下湿滑的粘液,这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方式来减小摩擦力对蜗牛的伤害。
32.【答案】(1)竖直向上
(2)12
(3)解:S=
答:擦窗机器人与玻璃的接触面积至少为 。
【解析】【分析】(1)根据静止物体受力平衡分析摩擦力的方向;(2)根据擦拭的速度乘以擦拭的面积计算时间;(3)根据压强的公式计算机器人与玻璃的接触面积;
【解答】(1)静止时二力平衡,物体受到重力和摩擦力,重力竖直向下,因此摩擦力的方向向上;
(2)擦窗机器人的擦试速度是 4 分钟/米2,因此擦3m2的时间为4 分钟/米2×3m2=12min;
故答案为:(1)竖直向上;(2)12;(3)0.035 米 2;
33.【答案】(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纸桥对书本的支持力
(3)纸桥受到的压力F=G=mg=0.2kg×20×10N/kg=40N;
书本对纸桥的压强:。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包括:①改变物体的形状;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3)首先根据F=G=mg计算出纸桥受到的压力,再根据计算出纸桥受到的压强。
【解答】(1)纸桥放上重物后会被压弯,这是因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书本的重力作用在书本上,方向竖直向下。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可知,与它平衡的力也应该作用在书本上,且方向竖直向上,那么这个力应该是纸桥对书本的支持力。
(3)纸桥受到的压力F=G=mg=0.2kg×20×10N/kg=40N;
书本对纸桥的压强:。
34.【答案】发送第一个超声波脉冲信号时,设汽车测速仪的距离为S0,则汽车与第一个超声波脉冲信号相遇时离测速仪的距离为S1
S1=S0+v×
汽车与第二个超声波脉冲信号相遇时离测速仪的距离为S2
S2=S0+v×
汽车在两次与超声波脉冲信号相遇的这段时间内运动距离为
ΔS=S1-S2=v×( - )=v×
汽车与超声波脉冲信号两次相遇的时间差
Δt= +T3-T2+ =
汽车运动的速度
v车= =v×
从图B中的可知,比较T4-T3和T2-T1的大小,就可以判断汽车运动方向,若(T4-T3)>(T2-T1),则汽车向右运动,若(T4-T3)<(T2-T1),则汽车向左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速度公式 可以计算求出汽车运动的速度,汽车运动路程s为第一个信号测出的距离与第二个信号测出的距离差,汽车运动的时间可通过B图上得到。判断汽车运动方向可根据第一个信号与第二个信号发出到接收到的时间长短比较。
35.【答案】(1)人的速度至少3.6m/s才能安全通过
(2)应根据:车流量、道路宽度、人流量、时间段等设置红绿灯的时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