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体会20以为数的意义。
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了解十进制的计数方法,能说出个位十位数字表示的 意义。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都认识了11—20这些数,而且基本具备了正确数11~20这些数的能力。但对于将“十”个作为一个计数单位,学生对于其理解还不够充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视频)
师:看了古人计数,你有什么想法?生:羊多,麻烦
师:是呀,所以后来人们就发明了一种更好的计数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一)摆一摆、数一数
师:同学们,你知道牧羊人养了多少只羊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师:谁愿意到前面带大家一起来数数?当他放出一只羊,你们就摆出一根小棒,我们边摆边大声的数出来,好吗?生:从1数到10
师:比10多1的数是多少?生:11
师:也就是说牧羊人一共养了11只小羊.
活动3【讲授】(二)捆一捆,认一认
师:你面前这11根小棒,你有什么方法能清楚的看出是11根呢?自已摆摆看再请你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交流方法
师:对比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生:汇报想法
师:这10根小棒是几个一?(板书:10个一)
生:10个一。
师:10个一是几?生:10个一是十
师:为了计数方便,我们可以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白板演示捆成一捆)那这一捆就是一个?(板书:1个十)
师:10个一是十,1个十也是十,所以我们可以说10个一就是1个十。
生:相互说一说
师:请你也用小棒表示出1个十。
师:当我们把10个一看成1个十的时候,就是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师:请你举起11根小棒,你能说说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
生:说11的组成。
师:我们还可以说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谁来说一说?生:练习说
师:你能快速拿出12根小棒吗?你是怎么拿的?
生:说自己拿小棒的方法。
师:能用个算式来表示吗?
师:1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练习
师:就像这样,你能接着往后说13~19吗?生:能
师:好,拿出小棒,边摆边练习说一说。
师:(反馈:)谁会说15?17呢?19你会说吗?
师:比19多1的数是?生:20
师:如何用小棒来表示20?你是怎么想的?
生:说想法。
师: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生:20是由2个十组成的,师:也可以说2个十,是20(板书:2个十,是20)
活动4【讲授】(三)做一做,说一说
师:生活中除了摆小棒,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学具来计数,它叫计数器。从计数器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可能会说看到了个位、十位。
师:介绍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个十吗?
师:11你会拨吗?11的个位和十位上都有一颗珠子,它们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生:汇报想法。
师:所以11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也可以说()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1.
师:12~20之间的这些数,你会用计数器来表示吗?生:会
师:同桌两人,一人说数,一人拨计数器,再说一说数的组成。
师:反馈:谁会拨17?
生:17是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师:20你会拨吗?(生拨数)
师小结:通过拨计数器我们知道了,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是几个()?,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是几个( )?
活动5【讲授】(四)新授小结
师:刚才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了解了以十为单位的快速计数方法,现在我们数一数这几个数吧。
活动6【练习】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动笔练一练吧
(一)出示第1题: 师:图上有多少个小珠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交流想法,反馈
(二)出示第2题:圈一圈,写一写
师:同学们想怎么圈?交流想法
生:小组反馈
(三)出示第3题:
师:你会算吗?你有什么发现?
生:交流想法
(四)出示第4题:做一做 师:谁愿意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这道题 师:为什么这样拨?生:交流想法
(五)出示第5题
师:同学们,学了这么长时间,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红色卡片10不变,在黄色卡片中任意抽一个数,算一算它们合起来是多少,并说一说数的组成。
(六)出示第6题
师:学习了这么多,看来大家都是聪明的孩子,古时候,人们虽然没有发明出今天这样的计数方法,但也很聪明,我们继续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做的? 谁愿意读一读?
活动7【讲授】四、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