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3.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理解特殊句式和优美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课文学习,理解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
2. 培养学生面对表扬和批评时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重点
(一)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二)生字新词的掌握与运用
(三)课文中特殊句式和优美句子的赏析
三、教学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父母对孩子不同评价方式的深层含义。
(二)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表扬与批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兴趣与提问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尝试过写诗或者创作其他作品?当你们的作品完成后,爸爸妈妈是怎么评价的呢?是鼓励你们,还是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就是作者小时候写诗,父母给了他不同的评价,这对他后来有什么影响呢?
2. 引入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通过作者童年的一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德·舒尔伯格的童年,去感受他那时的心情,理解父母的爱。
3. 课文背景介绍
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巴德·舒尔伯格。他是一位美国作家,以写实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著称。这篇课文收录在五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它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4. 课文内容概览
课文讲述了作者七八岁时写的第一首诗,母亲给了极高的评价,而父亲的评价却截然相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要学会如何正确理解和接受他人的评价,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评价。同时,也要理解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及它们对孩子成长的深远影响。
(二)课文朗读
1. 课文朗读导入
(1)激发兴趣:首先,通过提问“你们有没有尝试过写诗?当你们的作品被家人阅读时,他们是怎样评价的?”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介绍背景:简单介绍作者巴德·舒尔伯格以及课文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明确要求:向学生说明朗读课文时要注意语音语调,尤其是情感表达,要尽量模仿文中人物的语气。
2. 齐读课文
(1)集体朗读: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朗读时的语调和情感表达。
(2)情感引导: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如“注意这里的情感变化,母亲是兴奋的,而父亲是严肃的。”
(3)即时反馈:对齐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即时纠正,如发音错误或情感表达不到位。
3. 个别朗读展示
(1)挑选学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个别朗读,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
(2)朗读指导:在学生朗读前,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朗读技巧,如语速、停顿、重音等。
(3)现场点评:学生朗读后,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 角色扮演朗读
(1)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朗读。
(2)情境模拟:鼓励学生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创造性地进行朗读。
(3)互动评价:每组朗读结束后,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评价和建议,教师进行总结。
(三)生字新词学习
1. 课文导入与字词呈现
(1)通过提问引入课文主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尝试过写诗或者写故事?你们的家人是怎么评价的?”
(2)展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誊写”、“激励”、“篇章”、“慈祥”、“歧途”、“谨慎”,并解释每个词的含义。
2. 词义理解与记忆策略
(1)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义,例如:“誊写”在文中指的是作者认真地重新抄写自己的诗。
(2)教授记忆生字新词的策略,如联想记忆、首字母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3. 实际应用与造句练习
(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用生字新词造句,如:“每当我完成一篇作文,我都会认真地誊写一遍,确保字迹工整。”
(2)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词,如用“激励”造句:“老师的话激励了我,让我更加努力学习。”
4. 互动游戏与字词巩固
(1)设计互动游戏,如“快速反应”,教师说出一个词,学生需迅速造句或解释词义。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出题,用新学的字词编故事或对话,以此巩固记忆。
5. 课文内容与字词结合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找出使用新字词的句子,如“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
(2)讨论这些句子如何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引导
(1)通过课文中父母对孩子的不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表扬和批评的平衡重要性。
(2)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接受和处理来自他人的评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文内容理解
1. 课文背景介绍
(1)作者背景:首先,向学生介绍作者巴德·舒尔伯格,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学成就和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课文背景:接着,简述课文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作者回忆童年的一段经历,理解课文的情感基调。
2. 父母评价方式对比分析
(1)母亲的评价: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母亲对诗的评价,引用原文“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让学生感受母亲鼓励和赞扬的情感。
(2)父亲的批评:然后,分析父亲的评价,引用原文“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让学生体会父亲批评的严厉和直接。
(3)评价方式对比:最后,让学生对比母亲和父亲的评价方式,讨论两种评价对孩子成长的不同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
(1)理解父母之爱: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父母不同的评价背后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引用原文“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正确面对评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面对表扬和批评,鼓励学生在受到表扬时不骄傲,在受到批评时不气馁。
4. 课文重点句子解析
(1)分析重点句子:挑选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进行详细解析。
(2)句子结构讲解:分析句子中的主谓结构,实词和虚词的运用,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3)情感表达探讨:讨论句子中所蕴含的情感,如何通过语言表达作者的期待和紧张。
5. 课堂互动与情境模拟
(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父亲、母亲和作者,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情境模拟:创设情境,比如模拟作者写诗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变化。
(3)互动讨论:在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后,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五)句子结构分析
1. 课文开篇分析
(1)课文开头句子:“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这句话是课文的开篇,作者巴德·舒尔伯格通过回忆的方式引入主题,使用第一人称“我”直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
(2)教师引导:“同学们,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时态来表达他写诗的年龄?”(过去时)“他为什么要用‘记得’来开始呢?”(引起读者兴趣,表明这是一段回忆)
2. 情感表达句式分析
(1)情感句:“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这句话通过母亲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儿子作品的赞赏和鼓励。
(2)师生互动:“同学们,你们觉得母亲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她用了哪些词来形容这首诗?”(因为母亲觉得儿子的诗写得很好,用了‘多美’和‘精彩极了’)
3. 对比句式分析
(1)对比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作者通过重复使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个极端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父母评价方式的差异。
(2)教师提问:“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什么作用?”(反复,强调父母评价方式的极端和不同)
4. 心理描写句式分析
(1)心理描写:“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这句话通过“迫不及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评价的期待和渴望。
(2)引导讨论:“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非常期待别人的认可?你们是怎么表达这种心情的?”
5. 结尾句式分析
(1)结尾句:“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这句话作为课文的结尾,用“爱的鼓舞”和“向前驶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父母不同评价下的成长和努力。
(2)总结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作者最后是怎么理解父母的爱的?他为什么要用‘向前驶去’来形容自己的成长?”(作者理解了父母不同的爱都是出于对他的关心和期望,用‘向前驶去’形容自己不断进步和成长的决心)
(六)情感态度教育
1. 课文情境导入
(1)情境设置:首先,通过播放一段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互动的视频,创设一个亲子沟通的情境。
(2)引导讨论:提问学生:“你们在家里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父母是如何表扬或批评你的?”
(3)激发思考: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表扬与批评背后的情感含义。
2. 课文原文深入分析
(1)原文引用:“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2)情感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母亲的评价中包含的情感,讨论母亲的评价如何影响作者的情感和行为。
(3)对比分析:接着引用父亲的评价:“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让学生对比两种评价方式,探讨它们对作者成长的不同影响。
3. 角色扮演体验
(1)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别扮演作者、母亲和父亲,进行角色扮演。
(2)情境模拟:模拟课文中家庭评价的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态度。
(3)情感表达: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父母的爱,以及表扬与批评的不同表达方式。
4. 情感态度引导总结
(1)情感认同: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都蕴含着父母对孩子的爱与期望。
(2)正确态度:教育学生学会正面接受表扬,虚心接受批评,将它们转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
(3)生活联系:鼓励学生将这种理解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正确处理表扬与批评。
(七)课堂小结
1. 课文内容回顾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走进了巴德·舒尔伯格的童年,感受了他在创作第一首诗时所经历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则是“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一正一反,却都饱含着父母对孩子的爱与期望。我们看到了作者在母亲的鼓励下不断尝试和进步,在父亲的批评中学会反思和提高。
2. 教学重难点解析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以及如何正确面对表扬和批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表扬和批评背后的共同出发点——爱。例如,母亲的评价“精彩极了!”是对孩子的鼓励和支持,而父亲的“糟糕透了”则是希望孩子能够认识到不足,继续努力。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父母评价的不同意义。
3. 情感态度教育总结
我们要强调的是正确面对表扬和批评的重要性。正如文中所说,“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表扬可以给我们自信和勇气,批评则帮助我们认识到不足,激励我们不断进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像作者一样,珍惜鼓励,勇敢面对批评,不断成长和进步。
(八)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的经历,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作者:巴德·舒尔伯格
生字新词:誊写、激励...
父母的评价: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正确面对表扬与批评
六、教学反思
(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二)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三)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