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2 08:4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选择题
1.(2023·河南洛阳)下表是1870—1913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工业生产和殖民地的情况,据此可推知(  )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70—1913年工业 生产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 量所占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 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A.二十世纪初英国丧失霸主地位
B.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C.世界大战爆发具有一定必然性
D.大国竞争推动技术进步
2.(2023·山东济南)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由此可见,这一公约(  )
A.明确制裁侵略维护和平的责任
B.有利于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
C.客观上纵容了绥靖政策的推行
D.体现了全体一致的决议原则
3.(2023·贵州贵阳)19世纪末,德国出现了“德国人已经看够别人分食那个甜包子”的舆论,外交大臣更是公然宣称“要谋取阳光下的土地”。据此可知,一战前各国的主要矛盾是(  )
A.欧洲列强的固有仇恨
B.殖民利益的分配不均
C.军备竞赛的不断加剧
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4.(2023·山西联考)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7月31日,德国向法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法国“在德俄发生战争时”保持中立。对此,法国(  )
A.表示“根据自己的利益采取行动”
B.趁机要求德国归还阿尔萨斯和洛林
C.发动了马恩河战役意图击溃德军
D.制造德国扩张谣言阴谋“祸水东引”
5.(2023·安徽蚌埠)1923年,意大利借一名将军在希腊被杀炮轰并占领希腊所属的科孚岛,并宣称其行为作为一种和平措施是国际法允许的,意大利并未对希腊宣战,国联行政院无权处理,国联因此也没有理直气壮地予以驳斥。这说明(  )
A.意大利法西斯势力猖獗
B.希腊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外侮
C.国际准则缺乏普遍认同
D.一战后和平机制面临着危机
6.(2023·广东河源)一战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独立,巴尔干的一部分——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并入塞尔维亚组成南斯拉夫王国。此外,波兰和芬兰独立,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也获得独立。这说明(  )
A.一战推动欧亚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
B.一战摧毁了传统帝国统治秩序
C.巴黎和会一定程度上承认民族自决
D.一战后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7.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这种“战后和平制度”是指(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
8.一战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核心地位。与此同时,美国和日本向它发起挑战,并最终超过了它;俄国也徐徐登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这反映出( )
A.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 B.俄国世界霸权的确立
C.战后世界格局的改变 D.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
9.“全世界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必须加强团结,斯拉夫人必须在以俄国为首的泛斯拉夫主义旗帜下联合起来,德国人必须学会‘大日耳曼主义思维’。”一战前的这种思维反映出当时( )
A.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B.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C.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D.帝国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10.1917年3月,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连任的就职演说中说:“……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经过那致命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来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要想回头已经不可能,我们国家的命运就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全力去保卫这个国家。”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威尔逊明确表达了是否参战的问题
B.美国不会对战争袖手旁观,想要介入
C.加入协约国一方对美国有利
D.美国人立足于世界公民的身份,追求世界和平
11.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B.中国是国际联盟的会员国
C.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
D.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
12.《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 )
A.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B.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
C.明确废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
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迄1914年,美国在拉美的投资为17亿美元,德国的投资为9亿美元,直追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 400万美元增加到1916年的321 400万美元,而与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6 900万美元猛跌到116万美元。1917年1月31日,德国通知美国政府即将开始无限制的潜艇战,美国遂于2月3日宣布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3月1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公布了一份德国外交大臣发给德国驻墨西哥公使的密电,电令的内容是如果美国由于潜艇战而对德作战,墨西哥就与德国结成反美联盟,作为参战的报酬,德国答应帮助墨西哥夺回新墨西哥等三州。美国舆论大哗,引起战争狂热。4月6日,美国正式对德宣战。为了适应反潜斗争的需要,美国开始大量建造驱逐舰。美国海军的重大贡献是它的护航编队把美国部队和大量物资源源不断地安全运到法国。由于美国参战,协约国和中立国方面的商船损失逐渐减少。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参加一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参加一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选择题
1.(2023·河南洛阳)下表是1870—1913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工业生产和殖民地的情况,据此可推知(  )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70—1913年工业 生产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 量所占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 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A.二十世纪初英国丧失霸主地位
B.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C.世界大战爆发具有一定必然性
D.大国竞争推动技术进步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国、美国工业产值增长迅速,经济发展后来居上,但是殖民地位次却仍旧低于英法,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具有必然性,C项正确;二战之后,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失败,标志着英国正式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世界市场扩大,排除B项;材料介绍的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工业生产和殖民地的情况,没有涉及技术革新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山东济南)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由此可见,这一公约(  )
A.明确制裁侵略维护和平的责任
B.有利于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
C.客观上纵容了绥靖政策的推行
D.体现了全体一致的决议原则
解析:据本题材料“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主张放弃战争的保留条件,可以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这种做法会导致《非战公约》的约束力大打折扣,客观上纵容了绥靖政策的推行,C项正确;《非战公约》并未明确制裁侵略维护和平的责任,排除A项;材料中《非战公约》的规定不利于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排除B项;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体现了全体一致的决议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贵州贵阳)19世纪末,德国出现了“德国人已经看够别人分食那个甜包子”的舆论,外交大臣更是公然宣称“要谋取阳光下的土地”。据此可知,一战前各国的主要矛盾是(  )
A.欧洲列强的固有仇恨
B.殖民利益的分配不均
C.军备竞赛的不断加剧
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解析:根据材料“德国人已经看够别人分食那个甜包子”“要谋取阳光下的土地”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英国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而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英德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德国要求按照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即一战前各国的主要矛盾是殖民利益的分配不均,B项正确;欧洲列强的固有仇恨并非战前各国的主要矛盾,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军备竞赛,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两大军事集团,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3·山西联考)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7月31日,德国向法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法国“在德俄发生战争时”保持中立。对此,法国(  )
A.表示“根据自己的利益采取行动”
B.趁机要求德国归还阿尔萨斯和洛林
C.发动了马恩河战役意图击溃德军
D.制造德国扩张谣言阴谋“祸水东引”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期的欧洲。根据材料“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德国向法国发出最后通牒”可知,当时一战尚未全面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积极参战,这属于法国“根据自己利益”采取的行动,A项正确;法国目的是向德国“复仇”,积极参战并非仅要求归还阿尔萨斯和洛林,排除B项;马恩河战役是德国挑起的,并非法国,排除C项;制造德国扩张谣言阴谋“祸水东引”是二战时期法国的做法,并非一战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3·安徽蚌埠)1923年,意大利借一名将军在希腊被杀炮轰并占领希腊所属的科孚岛,并宣称其行为作为一种和平措施是国际法允许的,意大利并未对希腊宣战,国联行政院无权处理,国联因此也没有理直气壮地予以驳斥。这说明(  )
A.意大利法西斯势力猖獗
B.希腊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外侮
C.国际准则缺乏普遍认同
D.一战后和平机制面临着危机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联对于意大利明显的侵略行径并未制止,这说明当时的安全机制并未产生实效,国际社会维系着脆弱的和平,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在于意大利的行径并未得到有效制止,而非意大利法西斯势力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希腊的国情,且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故选D项。
6.(2023·广东河源)一战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独立,巴尔干的一部分——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并入塞尔维亚组成南斯拉夫王国。此外,波兰和芬兰独立,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也获得独立。这说明(  )
A.一战推动欧亚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
B.一战摧毁了传统帝国统治秩序
C.巴黎和会一定程度上承认民族自决
D.一战后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解析:据材料“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独立”“波兰和芬兰独立,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也获得独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民族自决原则开始在欧洲得到应用,巴黎和会一定程度上承认民族自决原则,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亚洲,排除A项;一战没有摧毁传统帝国统治秩序,排除B项;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不是一战后,排除D项。故选C项。
7.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这种“战后和平制度”是指(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法、美等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故A项正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在二战期间建立的,排除B项;两极格局和“一超多强”是二战之后建立的,排除C、D两项。
8.一战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核心地位。与此同时,美国和日本向它发起挑战,并最终超过了它;俄国也徐徐登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这反映出( )
A.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 B.俄国世界霸权的确立
C.战后世界格局的改变 D.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
【解析】一战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形成以欧美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故A项错误;俄国此时并未确立世界霸主的地位,故B项错误;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并不等于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故D项错误。
9.“全世界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必须加强团结,斯拉夫人必须在以俄国为首的泛斯拉夫主义旗帜下联合起来,德国人必须学会‘大日耳曼主义思维’。”一战前的这种思维反映出当时( )
A.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B.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C.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D.帝国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战前出现了以民族划分阵营的思想,这反映出极端民族主义的盛行,故C项正确。
10.1917年3月,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连任的就职演说中说:“……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经过那致命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来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要想回头已经不可能,我们国家的命运就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全力去保卫这个国家。”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威尔逊明确表达了是否参战的问题
B.美国不会对战争袖手旁观,想要介入
C.加入协约国一方对美国有利
D.美国人立足于世界公民的身份,追求世界和平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我们国家的命运就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全力去保卫这个国家”可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演说中隐含着美国不会袖手旁观,想要介入战争的意思,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排除。
11.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B.中国是国际联盟的会员国
C.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
D.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英在亚太地区与日本的矛盾尖锐,为了遏制日本势力扩张,美、英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故D项正确。
12.《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 )
A.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B.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
C.明确废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
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这意味着各国为了本国利益,可以进行“自卫”战争,说明《非战公约》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故A项正确;《非战公约》并未限制军备竞赛,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非战公约》不能有效地制止战争,并非主要说明《非战公约》明确废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非战公约》不能有效地制止战争,并非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迄1914年,美国在拉美的投资为17亿美元,德国的投资为9亿美元,直追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 400万美元增加到1916年的321 400万美元,而与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6 900万美元猛跌到116万美元。1917年1月31日,德国通知美国政府即将开始无限制的潜艇战,美国遂于2月3日宣布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3月1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公布了一份德国外交大臣发给德国驻墨西哥公使的密电,电令的内容是如果美国由于潜艇战而对德作战,墨西哥就与德国结成反美联盟,作为参战的报酬,德国答应帮助墨西哥夺回新墨西哥等三州。美国舆论大哗,引起战争狂热。4月6日,美国正式对德宣战。为了适应反潜斗争的需要,美国开始大量建造驱逐舰。美国海军的重大贡献是它的护航编队把美国部队和大量物资源源不断地安全运到法国。由于美国参战,协约国和中立国方面的商船损失逐渐减少。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参加一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参加一战的影响。
【答案】(1)背景:美德矛盾加剧;美国同协约国的经济利益密切;德国发动无限制的潜艇战;德国企图利用墨西哥牵制美国。
(2)影响:推动了美国的海军建设;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德国的失败;加快了一战的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