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2 09: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一、单选题
1.“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 ”材料肯定的是( )
A.资产阶级 B.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无产阶级 D.社会主义制度
2.在大文豪狄更斯笔下,伦敦高大的烟囱林立,处处浓烟滚滚。但是,在19世纪前期的英国,“滚滚浓烟”绝非伦敦所独有,而是城市的共同景致。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工业革命蓬勃开展 B.城市环境治理尚未进行
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D.化学工业兴起令人瞩目
3.“日前,无可争辩的和容易解释的事实是,‘美好的旧时代'人数众多的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材料旨在强调工业革命( )
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C.致使贫富矛盾激化 D.推动工厂制度的产生
4.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 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5.18至19世纪中期,英国各郡女子独立走进劳动力市场的年龄逐渐降低。1866年,1500名中产阶级妇女请愿要求妇女参与选举。这些现象( )
A.使妇女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力 B.根源于产业革命
C.体现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加剧了贫富分化
6.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这反映了( )
A.经济发展推动了立法体系的完善 B.政府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C.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福利制度发展 D.儿童权利保护成为国际共识
7.19世纪初,英国工人酗酒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泰晤士报》称“对一个不能吃价值超过一镑面包的男人来说,用烈性酒使他的胃膨胀起来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缓慢 B.工业化的速度过于迅猛
C.工人阶级生活境况恶劣 D.工业化推动酿酒业发展
8.下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表格反映了( )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据【德】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编制
A.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B.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
C.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加深 D.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均衡
9.李伯重指出:在世界所有国家中,只有英国是自发地从传统农业社会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的唯一事例。虽然任何国家的近代工业化都离不开一定的外部影响,但是相对于其他任何国家而言,只有英国的工业革命主要是在“自己完成的经济循环”的基础上发生的,从而带有某种“自立性”的色彩。对此李伯重强调英国工业化模式具有(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偶然性 D.必然性
10.马克思注意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在向印度大量出口产品特别是棉纺织品的同时,英国也在印度修筑铁路。于是他认为,“英国工业界越是依靠印度市场,他们就越是感到在他们摧毁了印度本国的工业之后必须在印度造成新的生产力”。这表明( )
A.西方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自由主义促进英国工业革命 D.夸大了殖民主义的积极作用
11.1871~1918年,德国将铁路建设纳入国有化计划,同时制定一系列交通制度,制定统一的铁路收费价目表;政府重视交通人员的培养,大学开设交通科学相关课程。这些措施( )
A.促进了德国交通科学化 B.提升了普通民众的科学素养
C.推动了大学教育的普及 D.导致火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12.如图为美国摄影师刘易斯·海因于1908年拍摄的纱厂女孩。刘易斯通过冒充圣经销售者、工业摄影师等方式进入了多家工厂,向大众展示了近200万童工的困境。他的记录促使政府监管立法,从1910年到1920年将童工减少了近一半。据材料可推知当时( )
A.纺织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 B.技术革新助推经济发展
C.工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女童 D.工业革命引发社会变革
13.1916年建立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除了把新泽西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接收过来外,又于1918年和1919年相继合并了“雪佛莱汽车公司”和“费休车身公司”,从而成为一个汽车大托拉斯。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经济积极融入全球化
C.政府放弃了自由主义政策 D.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
14.历史学家露丝·古德曼通过讲述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男女从黎明到黄昏的日常琐事,带我们领略了19世纪维多利亚人新奇而充满异域风情的生活。她在书中提到,“对于那些必须准点早起的人(比如工厂工人)而言,“敲窗人”的存在显得无比重要。他们手持一根长长的木棒和一盏灯,在街上走走停停,用长杆敲打客户的窗玻璃。”敲窗人的产生反映出( )
A.人们的文化素质得到提升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工人的生活条件相当恶劣 D.工业革命增加了人们的就业机会
15.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城市化程度显著提高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文娱活动吸引力增强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二、填空题
16.工业革命引发社会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繁荣,推动了商业和 革命及 变革。
工业革命引发生产关系的变化:使 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 制度。随着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 。
17.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18.消极影响
(1)导致了社会 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 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19.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内容(特点)
(1)工人往往实行 。
(2)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 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
(3)生产 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
(4)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20.消极影响
(1)表现: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 与 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过度的 ,导致了水土流失。
(2)结果: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标志着 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 的诞生;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
三、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尽管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影响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其地位变化的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殖民地,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拆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型的经济组织?各有什么影响?
(3)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吉百利家族
18世纪末之前,吉百利家是英国西部一个家境不错的贵格派店主之家。年轻的理查德“吉伯利在格罗塞斯特和伦敦找到布商学徒的活计(零售布匹和纺织品),并成为该行业的熟练工。1794年,他在英国主要工业城市之一的伯明翰主要街道上开了自己的布匹和纺织品商店。
1800年,理查德和妻子伊丽莎白带着他们的家庭搬到布尔街的一座公寓居住,下层是他们的店铺。吉伯利商铺不断扩大,带来的收入足以让理查德和伊丽莎自1812年在伯明翰市郊租上一套房子和一块用来做花园的地。理查德和伊丽莎白的儿子们最后在不同地方做了学徒——本杰明是布匹学徒,约输则是茶叶和咖啡商的学徒。
约翰(1801-1889)在他父母商铺的隔壁开了一家茶和咖啡店。约翰攒够了钱,他就开了一家工厂,制造可可豆和巧克力。1834年,约翰和他的妻子坎蒂亚将家搬出了拥挤的城市,迁到伯明翰郊外一处专门为中产阶级设计的地方。
1861年,约翰的儿子理查德和乔治继承了父亲的生意。
1886年,他们成功地将荷兰的一种新工序引入自己的工厂。这种工艺使他们打破了法国巧克力产品在英国市场上接近垄新的地位。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兄弟俩将吉伯利建成一个欣欣向荣的可可饮料公司和巧克力制造公司。
1879年,兄弟俩将公司从工业化的伯明输迁到一个叫伯恩维尔的郊区。在那里,他们引入了改善工人条件、建立私人社会保障的制度,其改革大大领先于他们的时代。
1901年,乔活和他家族的成员拥有了《伦敦每日新闻报》和其他一些报纸,他们利用这些报纸表达他们的自由党观点。此时,由理查德和伊丽莎白播种、一路顺利成长的吉伯利公司,已经是一个巨大的世界性公司。
——【美】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斯·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以吉伯利家族为例,概括工业革命给英国资产阶级家庭带来的变化,并说明古伯利家族雄起带来的历史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可知,这些成果是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表现,两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飞跃性进步,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结构的变动,排除AC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制度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在19世纪前期的英国,“滚滚浓烟”绝非伦敦所独有,而是城市的共同景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很多城市都有烟囱,体现了当时的英国在蓬勃的开展工业革命,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城市环境治理是否已经开始,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城市化进程,排除C项;化学工业兴起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说明小中阶级被富人和穷人两大阶级取代,即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B项正确;材料强调阶级变迁,没有说明生产力变化,逻辑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贫富差距但并未说明激化,逻辑错误,排除C项;机器的使用推动工厂的诞生,史实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可可树被广泛引种,而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可可豆由奢侈品逐渐成为大众化商品,综上可知,这一变化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下的结果,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是一方面原因,但非根本原因,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商业格局发生变化,与材料信息中引起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B项;D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至19世纪中期(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8至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发展,促进英国女子逐渐走向社会,参与政治的意识增强,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妇女要求参政,无法说明使妇女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力,排除A项;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C项;材料强调妇女地位的变化,与贫富分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儿童逐渐受到保护,并且让儿童接受教育,这反映了政府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B项正确;材料与立法体系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社会福利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儿童权利保护成为国际共识,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不能吃价值超过一镑面包”可知,工人的生活境况十分恶劣,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政治民主化无关,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工业化迅猛发展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酿酒业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题干1870年与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世界贸易中占比由英国占据绝对优势到英美德法世界多中心贸易格局的形成,体现了英国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B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的标志是世界被瓜分完毕,排除A项;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深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能力与殖民地之间的不平衡,排除C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并不均衡,如俄国被称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根据材料“只有英国……是唯一事例,只有英国……发生的,‘自立性’色彩”可知英国近代化模式具有独一无二性,即特殊性,B项正确;普遍性与题干强调的唯一事例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偶然性是指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巧合,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必然性是指事件的发生带有不可抗拒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英国、印度)。据材料“他们就越是感到在他们摧毁了印度本国的工业之后必须在印度造成新的生产力”可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殖民奴役殖民地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殖民地先进生产方式的产生,体现了西方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A项正确;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不能体现出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双重影响,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自由主义促进英国工业革命,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殖民主义的双重影响,并没有夸大其积极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政府致力于铁路建设、科学规划和交通人才的培养,从而促进了德国交通科学化,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普通民众的素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大学教育的普及,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火车是主要交通工具,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10年至1920年的美国。根据材料“……向大众展示了近200万童工的困境。他的记录促使政府监管立法,从1910年到1920年将童工减少了近一半”及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许多工厂存在大量使用童工的现象。刘易斯·海因揭露了资本主义工厂制对童工的剥削问题,引发了美国社会对保护儿童权利的担忧,从而促使美国政府通过监管立法的措施保障儿童权益,即工业革命引发社会变革,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纺织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重工业属于美国的支柱产业,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技术革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工业生产中使用童工的性别问题,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美国)。从材料“成为一个汽车大托拉斯”中可以分析出,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工业生产不断集中,从而出现了垄断组织,这反映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发展,D项正确;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政府放弃了自由主义政策,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排除A项和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排除B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对于那些必须准点早起的人(比如工厂工人)而言,‘敲窗人’的存在显得无比重要。他们手持一根长长的木棒和一盏灯,在街上走走停停,用长杆敲打客户的窗玻璃”和所学可知,敲窗人的产生是工业革命后,人们对时间重视的产物,说明的是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项正确;材料与人们的文化素质提高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人们时间观念的变化,非工人生活条件的恶劣,排除C项;材料与工业革命增加人们的就业机会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地区出现,戏院、喜剧、足球赛事等发展较快,而这些设施一般出现在城市,侧面反映了当时欧美城市化程度显著提高,A项正确;工业革命时期贫富差距拉大,排除B项;文娱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观众,但材料还涉及体育赛事和戏院建设,材料信息表述不全,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工人福利,排除D项。故选A项。
16. 交通运输业 农业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 大工厂 垄断组织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引发社会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繁荣,推动了商业和①交通运输业革命及②农业变革。工业革命引发生产关系的变化:使③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④大工厂制度。随着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⑤垄断组织。
17.交通运输业
【详解】工业革命后,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18. 贫富分化 环境污染
【详解】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19. 倒班制 纪律 流水线
【详解】(1)根据所学,工人往往实行倒班制。
(2)根据所学,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
(3)根据所学,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
20. 传染病 职业病 土地开发 工人阶级 马克思主义
【详解】工业革命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表现为: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过度的土地开发,导致了水土流失。结果: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答案:①传染病;②职业病;③土地开发;④工人阶级;⑤马克思主义。
21.(1)变化:从边缘到中心地位。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后,对外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欧美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详解】(1)本题是变化类、原因类的题目。变化:根据“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可得出从边缘到中心地位。因素:根据所学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概括,得出新航路的开辟后,对外殖民扩张;根据“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可得出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从政治角度概括可得出欧美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本题是影响类的题目。影响:根据“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可得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根据所学可得出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根据“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可得出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根据“而它的世界历史影响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和所学,从世界市场的角度概括,可得出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2.(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建立,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经济组织与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工厂制度,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垄断组织。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3)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开展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救亡图存运动高涨,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
【详解】(1)三项因素:依据材料中“(英国拥有)……市场……英国还拥有……流动资本……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等信息可以得出,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是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依据已学知识结合材料可以知道,18世纪的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结合所学可知,通过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来源;
劳动力:结合所学可知,通过圈地运动和行会建立,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经济组织与影响: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工厂制度,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垄断组织。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3)第一次工业革命: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可知,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开展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可知,帝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救亡图存运动高涨,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
23.变化:增加了家庭财富,提高了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将资产阶级家庭和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壮大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启示:注重资本的积累;善于制度创新;改善工人的待遇;扩大市场范围和经营领域。
【详解】变化:根据材料“约翰攒够了钱,他就开了一家工厂,制造可可豆和巧克力。1834年,约翰和他的妻子坎蒂亚将家搬出了拥挤的城市,迁到伯明翰郊外一处专门为中产阶级设计的地方”可知,增加了家庭财富,提高了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根据材料“1886年,他们成功地将荷兰的一种新工序引入自己的工厂。这种工艺使他们打破了法国巧克力产品在英国市场上接近垄新的地位。”可知,将资产阶级家庭和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根据材料“乔活和他家族的成员拥有了《伦敦每日新闻报》和其他一些报纸,他们利用这些报纸表达他们的自由党观点”可知,壮大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启示:从资本积累、制度创新、工人待遇以及市场经营范围等角度分析启示。具体而言,注重资本的积累;善于制度创新;改善工人的待遇;扩大市场范围和经营领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