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4 12:4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上)重庆七中期中考试
初2017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李清波 审题人:唐小洁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荒谬(miù) 赃物(zāng) 迥然不同(jiǒng)
B.瓦砾(lì) 谴责(qiǎn) 惟妙惟肖(xiāo)
C.矗立(chù) 镂空(lòu) 蜿(wǎn)蜒崎岖
D.休憩(qì) 蹿跳(cuàn) 锐不可当(dāng)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歼灭 取缔 维幕 张皇失措
B.阻遏 驻足 悠闲 月明风清
C.推祟 拂晓 销魂 重峦叠嶂
D.肃穆 轩谢 嶙峋 巧妙绝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办事不与人商量,喜欢自出心裁,不考虑后果,常常妨害大家的利益。
B.苏州园林在设计上别有用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C.要把重庆市创建成为卫生模范城市,环境保护是基础,我们应均衡利用和开发环境资源,合理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因地制宜规划发展。
D.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
, 。 , 。 。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
B.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C“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D.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6.仿写与口语交际。(6分)
(1)仿照示例,运用古诗文中的句子,再写一句话,要求格式相近,语意连贯。(3分)
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结识古仁人,我慨叹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悲壮。
(2)口语交际(3分)
在一次“ 我的理想”的主题班会上,班主任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介绍了9月15 日《重庆晨报》的一则报道:某市一小学布置一篇“我的理想”的作文,出人意料的是,孩子们的理想不再“高大上”,而是变成了“ 吃货”“ 当大官”“ 当土豪”,因为这样可以开名车、住豪宅。对此,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 认同”与“ 反对”两种意见,最后班主任让你作为反对者的代表作总结发言。你会怎么讲?
我说:
7.综合性学习(9分)
随着2015年“卓尔杯”全国中学生足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赛的开幕,重庆七中掀起了一股足球热潮。初2017级的同学们则开展了以“推广校园足球,弘扬体育精神”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3分)
(华龙网讯) 10月22日上午,2015年“卓尔杯”全国中学生足球挑战赛西区片区赛在重庆七中点燃战火。
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四川、甘肃、宁夏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疆、西藏等省区共19支队伍,200多名运动员参赛,在为期四天的比赛中,他们将展开捉对厮杀,这将是校园足球又一次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足球传统强校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庆七中,重庆南开中学,杨家坪中学,辅仁中学等将代表重庆市参加此次比赛。
开幕式在重庆七中大礼堂进行。团市委学校部部长张珂、沙坪坝区体育局局长梁杰、团区委书记王韵、团市委学校部副部长林子琪、沙坪坝区教委副主任袁宇,团区委副书记曾玲、重庆七中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林豫,方建等出席了本次开幕式。
(2)下图是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CSF)活动的标志。请结合图案和文字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4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3)重庆七中队首场比赛以3:0完胜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后,又乘胜追击,连拿两局,在以14:1的逆天比分爆发出惊人的攻击力后,校园贴吧里同学们纷纷为学校足球健儿们热情点赞。有人写下了这样的上联:“七中健儿好身手”,请你对出下联。(2分)
上联:七中健儿好身手 下联: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1)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3) ,林空鹿饮溪。(梅尧臣《鲁山山行》)
(4)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5)此地一为别, 。(李白《送友人》)
(6)船头坐三人,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魏学洢《核舟记》)
(7)杜甫在《春望》中移情于物,痛陈国破家亡之苦恨的两句诗是
, 。(杜甫《春望》)
(8)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惟吾德馨(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调素琴( ) (4)无案牍之劳形(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4分)
12.显然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请具体分析文章是如何“托物言志”的?(3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20分)
带缺口的馒头
(1)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2)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国军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
(3)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4)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来5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5)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
(6)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作为带队官长,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7)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4辆卡车也被迫停了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
(8)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四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冲上去钻进车箱,抢吃起馒头来!
(9)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用手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10)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 ( http: / / www.21cnjy.com )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甲】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11)大胡子少校浑身颤栗着,两幅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弟兄: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们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12)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13)【乙】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馍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馍馍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 ”
(14)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 ”
(15)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
(16)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
(17)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18)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19)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20)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有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一个缺口的白馍。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21)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人娘说:“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天前饿死了!”
(22)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23)凄厉的枪声伴了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小日本,中国人是不会死绝的!”
(24)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个缺口且发黄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13.仔细阅读文章第4至22段,将情节补充完整。(4分)
(1)少校临危受命,押送补给车到惠通桥南高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女孩和众饥民还粮补路,车队继续前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请结合文章[甲][乙]两处对小女孩的描写,分别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6分)
【甲】
【乙】
15. 文章第11段、第22段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两次“跪”,请分别说说“大胡子”少校两次“跪”时的心情。(4分)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3分)
A. 文章开头惊心动魄的环境描写,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如此开篇,扣人心弦。
B. 文章第⑥段中“疯狂”“弹跳”“冲”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路况之差,车速之猛,侧面表现了军情之紧急。
C. 对于饥民来说,文章第12段中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他们在了解内情后,无比震惊意外而又默默无语、无所适从的情状。
D. 文章通过对“大胡子”少校这个主人公的成功刻画,颂扬了在民族灾难深重时期,中国军民所体现出来的高度的民族团结精神。
17. 文章结尾将军临死时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弟兄们……听”。请结合文章的主旨,谈谈你对将军话中深意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8——22题。(20分)
乘电梯心理学
①美剧中有很多乘坐电梯的场景。在《广告狂人》中,同事们下班时往往是一起乘电梯下楼。在《实习医生格蕾》中,剧中人物在电梯相遇的情形往往比较尴尬,大多是上级和下级或男女恋人在电梯中不期而遇。
②心理学家说,我们在乘坐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梯时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感到很尴尬,这是常态。通常我们遇到他人时,会相互保持一臂远的距离,在乘电梯时,基本上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我们会感到很不自然。在电梯这种狭小、封闭的空间里,我们的行为必须不能让别人感觉受到威胁、奇怪或暧昧。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避免直视。
③工作场所心理学家菲茨吉本说,电梯打破了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常规的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的“保护罩”,乘客没有移动的选择,这引起了某种类型的紧张。在电梯里,人们最害怕的就是碰到过度友善的人,他们把电梯当作自己的迎宾马车。另外还有不知道自己要去哪一层的“走失的灵魂”,以及自言自语的可怕怪客和经常对镜梳妆的自我形象狂。
④有社会心理学家专门研究了人们在进电梯时如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择站立的位置。走进电梯时,一般我们会面朝电梯门站立。如果有人进来,我们可能需要移一移。研究者发现,电梯乘客的移动有着固定的模式,乘客好像本能地知道如何在电梯中安排自己的位置,就像骰子上的点。
⑤如果电梯里只有你一个人,你可以随便站。如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进来一个人,设想电梯空间是骰子的一个面,你和他这两个点会各选择一个角落——对角线两端的两个角落,这样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最大。第三个人进来后,你们会无意识地把电梯的空间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第三个人会站到电梯中央、对角线的中点。第四个人进来后,四个人站成一个方向,各把一角。第五个人会站在电梯中央。再往后,进来的乘客就审时度势,自己决定站在哪儿。一旦进来之后,大家都会低着头,或者抬头看天花板,或者查看手机。
⑥大概每个人乘电梯时都设想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会不会自由落体一般地坠下。让人释然的是,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只发生过一次,还是因为大楼里的电梯被飞机拦腰撞着了。现代安全电梯的理念是,电梯刹车系统可以保证升降机即使失控也不会掉在地上。从业人员说,电梯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电梯每年要运行数十亿英里,而出事故的次数是非常非常少的。
18.联系全文,请你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3分)
19.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第②段中加点词语“这一点”具体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20.在电梯里,我们通常最害怕碰到哪几种类型的人?(4分)
21.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6分)
①研究者发现,电梯乘客的移动有着固定的模式,乘客好像本能地知道如何在电梯中安排自己的位置,就像骰子上的点。
②让人释然的是,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只发生过一次,还是因为大楼里的电梯被飞机拦腰撞着了。
22.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5分)
心理学家说,我们在乘坐电梯时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感到很尴尬,这是常态。
四、作文(55分)
23.以下两题,选作一题。
(1)席慕蓉的《贝壳》中,小小的贝壳,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希望能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好。生活中,“小”无处不在:小人物,小物件,小细节,小感受……对于这些“小”,有人忽略,有人在意;有人觉得平淡,有人看见深刻;有人认为应舍“小”求“大”,有人坚持安于“小”,做好“小” ……
请以“小小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补全题目,然后作文;②要有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实感;③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题目自拟。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直路走弯。
我说:“把弯路走直,就是捷径了。”
儿子说:“把直路走弯,路就延长了。”
亲爱的同学,成长就像是“走路”,我们有时走直了,有时走弯了,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努力地朝着梦想走,朝着成功走,走好每一步,走对每条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