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2 10:1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一、单选题
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穿着印度棉织品,食用产自东南亚的香料、中国的茶叶、墨西哥的巧克力、也门的咖啡,并用来自加勒比地区的砂糖给咖啡增加甜味。这体现出( )
A.新航线带动商品流通 B.欧洲人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
C.价格革命的深入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19世纪中期,西方在中国设立新式企业时,清政府不允许华商设立类似的企业,在此情况下,华商采取的方式是“附股”于外商,参与外商在华经济活动并赚取利润。华商的这种行为( )
A.表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D.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3.下图为15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动方向示意图。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
A.黑奴贸易遍布世界各地 B.美洲白银严重匮乏
C.中国传统经济仍具优势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松江“洋货始贵而后贱,大而服食器用,小而戏耍玩物,渐推渐广,莫之能遏”;身居腹地的四川,洋货沿江而至,洋布、钟表经常可见。这说明当时( )
A.列强侵略开始深入到内陆腹地 B.传统自然经济基本解体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 D.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5.1651年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对进出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货物的运输进行管控,这是近代英国议会通过的第一个保护航海贸易垄断的法案;但在1849年,英国议会却宣布废除了《航海条例》。这反映了( )
A.代议制民主的发展完善 B.英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C.殖民地独立斗争的高涨 D.英国海洋霸权的衰落
6.据统计,16世纪最初的5年里,葡萄牙香料贸易金额由22万英镑迅速上升至230万英镑,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扩大和商品交流不断 B.西欧国家较少参与殖民活动
C.葡萄牙和西班牙主导世界贸易 D.欧洲殖民者热衷于三角贸易
7.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为西欧各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相对其他国家而言,英国在哪一方面更加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A.开展殖民扩张与掠夺 B.开展圈地运动
C.开展海外贸易 D.积极发展工商业
8.下表为前往东印度的欧洲船只的舾装(舰船下水后的机械、电器、电子设备的安装)情况(单位:艘)。据此可知
年份 葡萄牙 荷兰 英国 法国 丹麦
1500-1549 476 - - - -
1550-1599 260 - - - -
1600-1649 272 656 286 24 23
1650-1699 124 1114 525 131 35
1700-1749 112 1662 734 367 87
1750-1799 72 1289 1131 933 161
合计 1316 4721 2676 1455 306
A.荷兰殖民优势增强 B.贸易竞争格局加剧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9.分析《15世纪末-17世纪上半叶世界形势与贸易图》(下图),据此可知( )
A.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开始 B.物种交流具有双向互补性
C.全球贸易新体系雏形形成 D.世界由此东方从属于西方
10.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等大西洋沿岸城市逐渐崛起,来自更多其它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的货币进行大量商品交易,极为不便。于是,阿姆斯特丹银行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账务系统。这说明( )
A.价格革命萌生信贷行业 B.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C.商业革命表现形式多样 D.资本输出助推殖民扩张
11.如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表中情况反映( )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①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注:①为1872年数据)
A.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格局 B.全球贸易网的初步形成
C.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形成 D.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
12.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中关税厘金(厘金主要面向工商业群体征收)变化情况。
年份 数额(万两) 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
1891 3711 41.08
1903 5340 50.90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近代经济转型进程艰难 B.政府陷入严重财政危机
C.经济结构发生根本转变 D.对外经济依附程度提高
13.在1800—1870年,按当年的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增长了6.7倍,如果扣除价格下跌的因素,实际贸易额增长了9.6倍,而在1720—1820年国际贸易额仅增长了1.74倍。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先进工业文明开创世界市场 B.电气时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发生剧变
14.1609年,荷兰开始“实行工业关税保护政策”,向从英国和南尼德兰等地进口的毛麻织品征收高关税,向国产羊毛的出口和外来毛麻原料的再出口征以高关税。这一经济政策( )
A.旨在打击英国的霸主地位 B.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C.体现了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D.符合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要求
15.晚清郑观应曾道:“西方强大之本,在于通过商业和工业以致富,因而对于中国来说,学会进行经济斗争,比学会军事对抗更为有用,”作者意在强调( )
A.提高近代商人政治地位 B.放弃武力抵抗西方侵略
C.发展军事工业富国强兵 D.振兴商务制西人以自强
二、填空题
16.新贸易体系和新贸易形式
(1)新贸易体系建立
①背景: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增速放缓;世界经济萧条,人们生活困难。
②过程
1947年 23个国家在美国主导下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995年 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1997年 6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签署了《全球基础电信协定》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③影响
a.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
b.在扩大货物生产与贸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
c.服务贸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2)新贸易形式出现
①原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现代 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②表现:电子商务兴起,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
③影响: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同时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17.贸易形式发生变化
(1)原因
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 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2)表现: 兴起后,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
(3)影响: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 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同时也 了人们的生活。
18.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商品流通的 增多。
19.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 。
20.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1)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
表现①商业贸易中心转移。
欧洲 贸易中心区域 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 沿岸
贸易中心城市 从威尼斯、热那亚转移到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
亚洲 贸易中心区域 新的 贸易中心
贸易中心城市 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
②商品流通的数量和品种
③国际贸易格局变化:17世纪荷兰是世界贸易的中心;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 和世界贸易中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 的世界贸易格局。
④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经营方式 近代欧洲 近代中国
商品交易所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银行 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是 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 ,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多地设立分行
证券交易所 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百货公司 1852年,世界 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 为了有效地垄断对外贸易,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这些贸易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和1876年开始筹办的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
三、材料分析题
21.【茶叶与社会变迁】
材料一 茶业起源于巴蜀地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茶业开始向长江中下游传播。汉魏六朝到唐初、茶业持续缓慢发展。唐朝,茶业生产空前发展,贸易日趋活跃,饮茶蔚然成风,茶学与茶文化形成,茶法初步建立起来。两宋,以北苑贡茶为代表的团饼茶制作技术和品饮艺术臻于极致,茶法体制与茶马贸易制度趋于成熟,茶业经济在国计民生中处于注目的地位,元明,制茶技术和茶业品类得到很大进步,传统茶文化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境界,清代,很多地区开辟了新的茶园,设立茶厂,雇工经营的手工作坊日益增多,茶法和茶马互市也继承了明制而有所改进,茶业大量向海外输出,在19世纪20年代,茶叶之输出占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三,西方销纳茶量约7万英镑,亦悉数购自中国。
——摘编自郭盂良《中国茶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市场需求激增,运输成本的降低,上海、福州、汉口逐步成为中国三大茶叶出口集散地,出口量进一步增长。1843年为17727750磅,到1860年增加到121388100磅。但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的茶叶出口贸易在受到了印度的激烈打击,中国茶叶出口渐趋衰退,“过去的10年中,由于印度和日本茶叶的竞争,中国茶的地位已经大有改变。15年前中国垄断着茶叶的生产,但是印度阿萨姆的茶叶种植正在萌芽时期,但是由于种植经验的增长以及在制茶方面采用了机器,印度茶叶种植逐年扩大,而现在茶叶输出增加之速度,已经严重地威胁了中国的前途”1877年中国出口茶叶市190万担,1889至1896年之前,总额进退于170万、180担之间,1897年至1916年减至140、150万担,而1918年,则更惨跌落至40万担。
——摘编自闻云峰《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中国茶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变化的原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棉纺织品进口与消费的大争论
材料一 英国组建皇家特许的东印度公司的初衷,是将本国优势商品毛织品等销售到亚洲。结果,非但销售欠佳,贸易船只反而满载印度棉纺织品回到欧洲,这引发了欧洲范围内的“印度棉织物热潮”和“印度热”,并在17世纪70~80年代之后引发了一场长达数十年的有关棉纺织品进口与消费的社会大争论。事实上,进入17世纪晚期,英国社会对海外物产特别是亚洲的咖啡、茶叶、瓷器、印花布以及美洲的蔗糖、烟草等成瘾性奢侈品需求大增,预示了新的社会变革和新社会风尚的来临。
东印度公司进口的亚洲货物占比统计(单位:%)
时期 胡椒 咖啡 茶叶 棉纺织品
1664—1670年 20.01 0.63 0.02 62.59
1731—1740年 4.3 5.35 9.26 65.35
材料二 日趋流行的印度棉布消费与进口问题,引发了英国支持者与批判者的两极分化。那些与毛织物和绢丝物相关联的商人、企业主等代表了当时社会上最尖锐、最猛烈的批判声音。1685年英国对“所有印花棉布、印度亚麻以及所有印度制造的丝绸制品”征收10%的关税,1690年、1700年这一关税则分别增加到20%、35%。1700年议会通过的《禁止进口棉织物法》规定进口印花棉布为非法行为;1720年政府和议会迫于压力通过的《禁止使用棉织物法》则更加严厉,规定自1722年12月25日起,一切使用、穿着印度棉布或售卖行为皆为非法行为。而东印度公司则认为,进口价格低廉产品,有利于产品销售市场扩大,壮大制造业规模,其拥护者还主张东印度贸易创造的巨额财富拓宽了原有工业产品的销售渠道,为英国引入了新的制造行业和职业种类等等。双方展开了小册子大战和示威运动,当时超过100种小册子出版物发行,知识精英、哲学家、新闻记者和专业学者等人士大都投身其中,他们使用夸张的修辞试图说服立法者和普通公众相信他们各自的论点有理有据。这场争论至1720年后渐渐进入尾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曹瑞臣《棉全球化视野下近代英国社会对棉的消费及其社会论争》
(1)这场大争论主要是由哪些矛盾引发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对这场大争论予以评析。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开始大力引进高产或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如南洋的番薯、南美洲的玉米、巴西的花生、吕宋(菲律宾)的烟草等。水稻逐渐推广到北方。清代,这种作物交流的势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为农民生活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的种植也进一步向北方推广,其收益已超过传统的桑麻作物。优良棉花品种不断出现,许多地区棉花的种植已成为商品生产。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据统计,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72年中,到中国贸易的欧美各国商船有312镀,而且船的吨位也不小。如康熙年间,到广州的英国货船,最小者为140吨,最大者达到480吨,一般者也达到300吨,多教为410吨。清撒销了闲、浙,江三关后,欧美各国来中国贸易的商船仍然不断增加。如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到粤海关贸易的商船共5107瘦,平均每年为63.8艘。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江南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前期外国市场与中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欧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穿印度棉织品,食用来自东南亚的香料、中国的茶叶、墨西哥的巧克力、也门的咖啡、加勒比地区的砂糖,消费品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多个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商品流通范围越来越广,世界各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A项正确;材料内容是欧洲市场上的商品种类增多,没有涉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革命,不是价格革命,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即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附股”于外商、参与外商在华经济活动,有利于华商了解、学习西方新式企业的管理经验,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华商投资近代工业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D项正确;据所学,直到19世纪末即甲午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才登上了历史舞台,排除A项;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因为列强的侵略,不是华商“附股”行为的结果,排除B项;据所学,甲午战争后,列强通过向清政府政治贷款才得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中期(世界)。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初步建立。直到18世纪中期欧洲还未进行工业革命而生产力水平不高,中国农耕经济繁荣。15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中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世界贸易中白银很大部分最终流向中国,C项正确;“黑奴贸易”主要是在欧洲,非洲、美洲三大洲之间形成三角贸易,A项“遍布世界各地”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严重匮乏”不符合史实,美洲盛产白银,且与材料秘鲁、墨西哥白银流向马尼拉、中国相悖,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西方)。根据材料“上海松江'洋货始贵而后贱,大而服食器用,小而戏耍玩物,渐推渐广,莫之能遏’;身居腹地的四川,洋货沿江而至,洋布、钟表经常可见。”可知无论是通商口岸周边还是腹地的四川都能看到外国的洋货,一方面反映出列强侵略的加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项正确;“开始”的表述不正确,据材料无法得出这时期西方侵略才开始深入内陆地区,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自然经济一直在解体,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651年至1849年的英国。根据材料“1651年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这是近代英国议会通过的第一个保护航海贸易垄断的法案;但在1849年,英国议会却宣布废除了《航海条例》。”及所学可知,英国起初制定《航海条例》是为了控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独占殖民地市场,禁止殖民地和其他国家直接进行贸易。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为了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废除了保护航海贸易垄断的法案。由此可见,英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是其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重要因素,B项正确;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材料未涉及英国代议制民主完善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殖民地的斗争对英国贸易政策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工业革命的完成进一步增强了英国的海洋霸权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西班牙掠夺的金银数量惊人、葡萄牙从香料贸易中牟取暴利,这主要是由于当时两国主导国际贸易,C项正确;世界市场扩大和商品交流不断,是当时西欧各国共有的特征,不是西、葡获利丰厚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当时西欧国家竞相从事殖民活动,排除B项;从事三角贸易并不影响掠夺金银和香料,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欧各国积极开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故AC不是英国与西欧各国的区别,排除;开展圈地运动使农民破产成为自由劳动力,客观上有利于工商业发展,但这不是“趋势”,排除B;此时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正确。故选D。
8.B
【详解】从材料数据来看,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葡萄牙、荷兰、英国及法国等国家的国际贸易格局竞争日趋激烈,B项正确;18世纪的优势转移到英国手中,排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5世纪末—17世纪上半叶的世界。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构成了以欧洲为主导的全球贸易的雏形,C项正确;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新航路开辟同时进行,排除A项;据图示反映的时间可知,物种交流已经开始,但不能推知物种交流具有双向互补性这一特点,排除B项;工业革命使世界开始由东方从属于西方,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商贸中心转移,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崛起,因货物贸易的需要,出现了银行票据和支票账务系统,这是商业革命的表现,C项正确;价格革命的表现是物价上升,金银贬值,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商业革命,与殖民扩张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年、1913年(欧美)。根据材料可知,1870年英国一家的贸易额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一枝独秀,而到了1913年英国、美国和德国处于相近水平,这说明了世界形成了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 ,A项正确;全球贸易网的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国际分工,排除C项;材料中只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没有涉及到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891年至1903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晚清财政收入中,关税厘金占比逐渐上升,而厘金主要面向工商业群体征收,这说明当时政府并未对工商业发展进行税收优惠,近代经济转型较为艰难,A项正确;厘金在财政收入中占比上升并不能证明当时政府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排除B项;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排除C项;厘金面向工商业群体征收,属于国内税,这并不能说明当时的中国经济对外依附严重,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可知,180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C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排除A项;19世纪70年代,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开始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际贸易状况,与政治格局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09年(荷兰)。根据材料“向从英国和南尼德兰等地进口的毛麻织品征收高关税,向国产羊毛的出口和外来毛麻原料的再出口征以高关税”可知,荷兰对于其他地区进口的毛麻织品和本国出口的羊毛征收高关税,政府减少进口,发展制造业,鼓励出口,符合这一时期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C项正确;此时英国没有确立霸主地位,排除A项;B项出现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排除B项;工业资本主义时代是在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西方强大之本,在于通过商业和工业以致富,因而对于中国来说,学会进行经济斗争,比学会军事对抗更为有用,”,可知,郑观应是晚清“商战”的提倡者,主张发展商贸,与西方国家展开商贸竞争。他认为中国商业如果能在竞争中让西方无利可获,则外商自然会离开中国,D项正确;郑观应认为“商战”必须根本改变传统的贱商观念和士农工商等级结构,充分肯定现代企业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只是振兴商务的途径手段,并非作者根本意图,且“提高政治地位”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作者认为列强侵略手段分为“兵战”(军事侵略)和“商战”(经济侵略),后者比前者更为隐蔽、更有威胁性,因而中国在反侵略方面也应该把反对经济侵略放在比反对军事侵略更为优先的地位,作者并不主张放弃武力抵抗侵略,排除B项;材料表明作者主张发展工商业,而非军事工业,且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不能带来富国效果,排除C项。故选D项。
16.信息技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贸易形式出现的原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现代①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17. 劳务承包 电子商务 商业 便利
【详解】贸易形式发生变化
(1)原因
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2)表现:电子商务兴起后,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
(3)影响: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同时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18.数量和品种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表现在商品流通的数量和品种增多。因此空白处应填数量和品种。
19.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20. 大西洋 亚洲 增多 世界工厂 多中心 最早 中国通商银行 第一家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的开辟,在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亚洲贸易中心区域新的亚洲贸易中心。商品流通的数量和品种增多。17世纪荷兰是世界贸易的中心;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多地设立分行。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故填空1.大西洋;2.亚洲;3.增多;4.世界工厂;5.多中心;6.最早;7.中国通商银行;8.第一家。
21.(1)特点:秦汉到唐初,茶业持续缓慢发展;唐朝,茶业生产空前发展,茶学与茶文化形成;两宋茶业经济在国计民生中占重要地位;清朝茶叶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大宗;制茶技术不断进步。
(2)变化:由出口贸易激增到渐趋衰退。原因:受到了印度和日本茶叶的竞争;印度种植经验的增长,采用机器制茶,种植面积扩大;中国制茶技术落后。
【详解】(1)特点:根据“汉魏六朝到唐初、茶业持续缓慢发展”得出秦汉到唐初,茶业持续缓慢发展;根据“唐朝,茶业生产空前发展,贸易日趋活跃,饮茶蔚然成风,茶学与茶文化形成”得出唐朝,茶业生产空前发展,茶学与茶文化形成;根据“茶业经济在国计民生中处于注目的地位”得出两宋茶业经济在国计民生中占重要地位;根据“茶叶之输出占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三”得出清朝茶叶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大宗;根据“制茶技术和茶业品类得到很大进步”得出制茶技术不断进步。
(2)变化:根据“出口量进一步增长”“中国茶叶出口渐趋衰退”得出由出口贸易激增到渐趋衰退。原因:根据“由于印度和日本茶叶的竞争”得出受到了印度和日本茶叶的竞争;根据“由于种植经验的增长以及在制茶方面采用了机器,印度茶叶种植逐年扩大”得出印度种植经验的增长,采用机器制茶,种植面积扩大;还可从中国制茶技术落后等方面分析总结。
22.(1)矛盾:传统毛纺织业与新兴棉纺织业的矛盾;传统工商业者、企业主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矛盾;商贸全球化与英国传统经济结构的矛盾;新旧消费观念、生活时尚的冲突;不同阶层对待外来商贸文化的分歧等。
(2)【示例】
评析:这场社会大争论,是殖民扩张与贸易全球化推动英国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变化的结果,是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与新兴的自由贸易政策之间的博弈,是此后英国棉纺织业技术变革和大英棉纺织帝国崛起的先声。
从英国国内看,17世纪中期以后,由圈地运动推动的传统毛纺织业呈现衰落之势。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舆论相对宽松,社会阶层出现分化整合,新旧思想观念发生激烈碰撞在所难免。另一方面,面对大航海时代开启的贸易全球化和消费全球化,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碰撞也在加剧,如何对待外来商贸文化,如何看待奢侈消费,人们的思想认识需要有一个冲突、调整、适应期。
从全球视野来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推动着棉和棉织品在全球的生态扩张,深刻改变了欧洲,特别是英国在印花、印染工艺等棉纺织技术上对印度技术的模仿和学习,成为棉纺织技术革新的重要动力,加速了以棉为核心的纺织技术革命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到来。
综上所述,这场大争论反映了当时,英国国内不同阶层和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到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讨论中来的社会现实,是近代英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缩影。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18世纪英国。矛盾:据材料“初衷,是将本国优势商品毛织品等销售到亚洲。结果,……反而满载印度棉纺织品回到欧洲”得出与印度的棉布贸易影响了英国国内经济,特别是国内的毛纺织业,体现商贸全球化与英国传统经济结构的矛盾;据材料“与毛织物和绢丝物相关联的商人、企业主等代表了当时社会上最尖锐、最猛烈的批判声音。……关税则分别增加到20%、35%。……一切使用、穿着印度棉布或售卖行为皆为非法行为”,结合所学得出,传统毛纺织业的代表希望限制外来印度棉布的竞争和新兴棉纺织业的发展,因为棉布的生产、进口和使用影响了毛纺织品的销售和价格,从中可看出传统毛纺织业与新兴棉纺织业的矛盾;据材料“东印度公司则认为,进口价格低廉产品,有利于产品销售市场扩大,壮大制造业规模,其拥护者还主张东印度贸易创造的巨额财富拓宽了原有工业产品的销售渠道,为英国引入了新的制造行业和职业种类等等”,结合所学得出,东印度公司为代表的传统工商业者、企业主从现有英印贸易中获益,坚持重商主义,新兴资产阶级打出自由贸易的口号,要求打破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贸易中的垄断权,从中可看出传统工商业者、企业主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矛盾。据材料“预示了新的社会变革和新社会风尚的来临”得出新旧消费观念、生活时尚的冲突;据材料“知识精英、哲学家、新闻记者和专业学者等人士大都投身其中,他们使用夸张的修辞试图说服立法者和普通公众相信他们各自的论点有理有据”得出不同阶层对待外来商贸文化的分歧。
(2)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7-18世纪英国和世界。从主要争论内容,争论反映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趋势等方面分析,分国内和全球两个角度去论述。从英国国内看,棉纺织品进口与消费的大争论体现了英国新旧阶级(传统工商业者、企业主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新旧产业(传统毛纺织业与新兴棉纺织业之间)、新旧观念(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与新兴的自由贸易政策、新旧消费观念和生活时尚)之间的矛盾,反映近代英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从全球视野来看,英国与印度建立密切贸易联系,以及英国努力革新技术、发展本国产业、争取贸易上的有利地位,体现了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即将到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23.(1)新现象:高产农作物的引进;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形成地域性商人群体;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大量工商业市镇兴起与繁荣。
(2)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推动;近代航运业的发展;清代前期“海禁”政策的逐步解除;清朝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对西方工业品的需求。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明代开始大力引进高产或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如南洋的番薯、南美洲的玉米、巴西的花生、吕宋(菲律宾)的烟草等”得出高产农作物的引进;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根据材料“棉花的种植也进一步向北方推广,其收益已超过传统的桑麻作物。优良棉花品种不断出现,许多地区棉花的种植已成为商品生产。”结合所学得出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根据所学得出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形成地域性商人群体;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大量工商业市镇兴起与繁荣。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代前期中国与外国。原因:根据材料“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72年中,到中国贸易的欧美各国商船有312艘”结合所学知识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大方面回答,得出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推动;近代航运业的发展;清代前期“海禁”政策的逐步解除;清朝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对西方工业品的需求。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