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2 10:1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一、单选题
1.2009年12月,美国推出了《重整美国制造业》计划,希望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德国于2013年推出了《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我国政府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说明( )
A.制造业是未来工业发展基石 B.科技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D.大国竞争的实质在于工业
2.20世纪30年代,苏联通过设立外宾商店向境外销售博物馆珍品,同时也向苏联公民出售日用品,交易使用沙皇金币、外汇现金或境外汇款。这一举措( )
A.改善了苏联的外部环境 B.调整了国民经济的结构
C.解决了计划经济的弊端 D.拓宽了建设资本的渠道
3.二战后,新独立的印度人和受过高等教育的西部非洲人继续使用英语,前法属殖民地的一些领导人以能讲完美的法语而自豪,热衷于用法国艺术品装饰府邸。这说明这些地区
A.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B.国家独立缺乏群众基础
C.本土语言趋于式微 D.政治精英缺少民族意识
4.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智慧聚集—美国创造—资本推动一全球应用”的可持续发展体系。自2008年尤其是2015年以来,中国围绕新经济陆续出台涵盖“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人工智能、双创等领域的一系列政策,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目标,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上述现象反映了( )
A.传统经济取代新经济发展模式 B.互联网发展推动各国经济进步
C.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 D.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
5.二战后成立的世界银行,主要业务是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区域性金融机构亚投行,主要业务是为亚洲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融资支持,与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形成互补。这表明两大金融组织( )
A.提供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B.区分了基础设施的融资市场
C.推动了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演变 D.提交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案
6.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B.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C.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
7.2023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时重谈浙商“四千精神”,即“走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说千言万语”,最早的完整文字表述出自1985年《解放日报》的报道,该报道可直接用于研究( )
①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②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③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④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广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初期,其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且该银行贷款必须由贷款国政府担保,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由此可知,该机构( )
A.标志着美国经济霸权的建立 B.是美国资本扩张的重要工具
C.加速助力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D.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复兴
9.世界贸易组织曾设立专家组,以调查并裁决欧盟对华皮鞋采取的反倾销措施是否违反国际贸易规则。这说明世贸组织(  )
A.是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具 B.其做法严重侵犯了我国的国家主权
C.使美国攫取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10.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可见当时( )
A.着装与政治生活联系紧密 B.服饰深受港台欧美文化影响
C.着装开始向穿得个性过渡 D.服饰式样凸显改革创新趋势
11.1960年,伊朗、伊拉克、委内瑞拉等五国为了应对西方石油公司垄断,维护石油收入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1973年“欧佩克”对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偏袒以色列的欧美国家实行了禁运,造成了油价暴涨和西方国家普遍的经济衰退。这一状况( )
A.巩固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成果 B.造成世界市场贸易混乱
C.冲击了原有的国际经济秩序 D.推动了全球化深入发展
12.2007年,世界银行在《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报告中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即新兴市场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或要素已经不能适应新阶段经济增长的要求,而且假如这样一个国家没有能力调整原有的发展模式,就会导致经济增长动力长期不足,有可能导致经济停止增长甚至倒退,其人均收入水平就会在相当长时期内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据此推知( )
A.长期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B.长期保持基建投资高增长战略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C.实施贸易保护的外向发展模式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D.实施产业升级创新工业化道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3.“一五”计划期间,第一拖拉机厂等6项国家重点工业项目落地洛阳。1956—1958年,洛阳水泥厂等4家大型国营工厂先后建成,另有88家商店从上海、广州等地迁入,其中三友理发店、大新酒楼等成为当地各自行业的领头羊。由此可知,当时
A.全国工业布局发生根本改变 B.重工业比例畸重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
C.工业建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私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蓬勃发展
14.约翰·斯坦贝克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以关国20世纪30年代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乔德一家为代表的大批破产农民逃向加利福尼亚去寻找机会的经历。但是当他们最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加利福尼亚时,等待他们的不是梦想中的天堂,而是又一个地狱。该作品( )
A.叙述内容都是客观历史事实 B.反映了美国的精神危机蔓延
C.是对资本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D.体现了反帝反殖的爱国精神
15.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中,包括日本当时遇到了两个有利的机遇,它们是( )
①新中国的建立使美国放弃了压制日本的政策,转而扶持日本,制约中国
②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美国在日本大量订购战争物资
③亚洲各国经济落后,使日本有广阔市场
④日本历来重视教育,劳动力素质较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填空题
16.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17.金融危机现代国际金融具有一定的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 。
1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2001年。
(2)意义: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 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
(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 的国际化。
(2)2010年,中国成为 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3)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 银行。
(4)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20.1995年,在 的基础上,成立了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 ,刺激了 ,提高了 。
三、材料分析题
21.【交通与对外贸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在汉至唐代塑像、壁画中频频出现,通常由胡人牵引,满载货物、用具,它们的形态、组合、驮载的物品等,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凭借驼背的运载,中亚、西亚直至罗马获得了渴望的中国丝绸。
骆驼上塑造的一捆捆丝绸、一束束生丝,输出的原料与成品都可以见到,令人想到“无数驼铃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美妙图景。通过丝绸之路,西亚和中亚的各种珠宝器物、甚至植物品种引进中土,丝绸之路带来的是商品和文化的双向馈赠,骆驼直观地再现丝绸源源流向西方的同时,也能看到外来物品和事物的传入。
——摘编自齐东方《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
材料二 中欧班列是按照固定车次、地联运班列,分别从中国重庆、成都、郑州、武汉、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分别从中国重庆、成都、郑州、武汉、苏州、义乌等开往德国、波兰、西班牙等国家的主要城市。目前国内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已经达到43个,到达欧洲已有14个国家42个城市。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骆驼”作为丝绸之路象征所蕴含的历史价值。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与汉唐丝绸之路上的交通相比,中欧班列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欧班列开通的意义。
22.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建设已经越来越融为一体,表现为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 20世纪 90年代,日本公司开始对美国公司大规模投资。1990年,松下公司出资 61亿美元成为美国音乐公司及其环球电影公司的新主人。几乎同时,日本三菱房地产公司投 14亿美元购买了美国洛克菲勒中心 80%的产权。日本公司的这些举措不仅令美国民众大为震惊,在国际社会上也引起广泛关注,国际舆论称“日本人要买下美国的灵魂”。可是,到 1995年,松下公司在亏损 30亿美元的情况下宣布其音乐公司易主,同年 5月,由三菱公司负责经营的洛克菲勒中心申请破产保护。日本人想当然的认为他们日本人是公司的主人,因此所有的公司员工都必须服从他们的管束,接受日本的文化。可没想到,公司里的美国人根本不理会日本人的苦心,也不接受日本人的管理文化,纷纷辞职另起炉灶,日本人束手无策,以失败告终。
———周德纲《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全球化》
材料二 现代社会,人们吃,穿,用都要为商品所含的文化价值付费。有位广告人精辟 地指出:化妆品公同出售的并不是香水,而是某种文化,某种期待......现代企业的决策,不仅仅是经济决策,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决策。国家、企业只有体察民族和世界的文化发展趋势,才能制定出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良好社会效益的科学决策。企业越来越注意以文化为媒介,通过投资公益事业和参与文化活动的方式来塑造企业的社会形象,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密切企业与社会的关系。......20世纪 60年代以来,绿色和平运动、环境革命已经或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日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形成如欧洲共同体、非洲经济共同体、东南亚经济贸易区等若干以传统经济文化联系为基础的区域市场和经济集团,它们的形成,除地区因素、经济互补外,还基于传统的文化联系这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周德纲《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在美国投资失败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主要特点。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服饰发展史是一部变革的历史,自夏商开始,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至中华民国,中华民族的服饰始终在交流变革冲突融合中得以发展。古代服饰变革中,影响较大而且文献记载较为翔实的主要有以下几次:一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强兵强国而引进胡服;二是北魏孝文帝为稳固中原统治而实行汉化;三是大唐时期多元吸收使服饰呈现缤纷万象;四是满清时代“首崇满洲”,强迫汉人“剃发易衣冠”。自清代末年至民国时期的中国 近代史上,服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随着西服东渐,国人纷纷穿上了各式西式服装;孙中山 等民主革命人士倡导了民国服饰改革,融合中西服饰创制了中山装……改良了旗袍。
——摘编自竺小恩《中国近代服饰变革与古代服饰变革之比较》
材料二 维多利亚时期在位的1837-1901年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大众文化逐渐兴起,人们的服饰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优雅华美风转向简单自然的风格。国家元首穿着素朴,中上层阶级也不追求太过华美的服饰。各个阶层更多地穿上了适合自己工作、生活的衣服。这一时期服饰需求量的加大使女装也采用男装的平面纸样制作方法, 设计更加便利;缝纫机被很多制作工厂大量投入使用,服装生产规模变大,价格变低;化学染料取代天然染料在制衣工厂大量使用,服装色彩更加鲜亮。
——摘编自李当岐《西洋服装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等人倡导民国服饰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服饰的变化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1世纪初(世界)。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德国和中国都在强调科技创新对制造业的重要性,并努力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表明科技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趋势,B项正确;制造业是未来工业的发展基石不能完全说明材料中提到的各国政策背后的共同点,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科技创新,未涉及关于和平的问题,排除C项;大国竞争的实质在于经济和科技,而非仅仅在于工业,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依据材料概括可知:苏联的做法有助于缓解苏联国内物资短缺的局面,同时也能够获得外汇收入,改善了苏联的外部经济环境,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民经济的结构的调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计划经济的弊端,排除C项;材料未说明这些收入用于拓宽建设资本的渠道,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二战后,新独立的印度人和受过高等教育的西部非洲人继续使用英语,前法属殖民地的一些领导人以能讲完美的法语而自豪,热衷于用法国艺术品装饰府邸”,可知,二战后,一些新兴的独立国家、地区的人们仍使用当时殖民宗主国的语言,并热衷于殖民宗主国的艺术,说明这些地区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家独立缺乏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前殖民地人民还热衷于宗主国的语言,不能说明本土语言趋于式微,故C项错误;材料与“政治精英缺少民族意识”无关,故D项错误。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智慧聚集一美国创造一资本推动一全球应用”指的是以“信息化”和“全球进新经济发展,陆续构建起互联网、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等具有原创特点的新经济行业。“2008年尤其是2015年以来……美国正实施““再业化”表明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世界竞争,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传统经济升级为新经济,而不是取代,排除A项;“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目标,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不代表世界各国,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到国家干预和其他政策之间的关系,无法判断国家干预政策是否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这表明”,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据材料世界银行发放的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亚投行为亚洲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可以得出两大金融组织提供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A项正确;结合所学,世界银行向会员国提供的款项,用于支持对教育、卫生、公共管理、基础设施、金融和私营部门发展、农业以及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等诸多领域的投资,不仅仅只有基础设施,排除B项;亚投行于2015年正式成立,亚投行没有推动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演变,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两大金融组织是否提交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案,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应运而生。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农业集体化运动应运而生。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苏俄(联)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农业政策的制定是为国家建设服务,非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排除C项;制定政策的随意性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政策的制定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1985年(中国)。根据材料,图中“从事家庭工业”等信息可以说明温州当时正在开展经济体制改革,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起来,故①②正确。③④错在该报道出自1985年的报纸,而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到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排除BCD项,故本题选A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据材料,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初期,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向其他国家提供贷款的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反映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之初一定程度上受美国控制,服务美国利益,是美国资本扩张的重要工具,B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二战后美国经济霸权的建立,排除A项;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提供的贷款是有条件的,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向世界各国提供贷款和助力经济复兴,而是强调该组织一定程度上为美国所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致力于建立世界贸易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材料中世贸组织的做法正是这一宗旨的体现,表明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故选择D项;世贸组织努力减少成员间的不平等,材料也未见少数发达国家在控制世贸组织,排除A项;世贸组织是在调解贸易纠纷,没有侵犯我国的国家主权,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排除C项。
10.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列宁装为代表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反映出当时着装与政治生活联系紧密,A项正确;服饰深受港台欧美文化影响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B项;着装开始向穿得个性过渡与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不符,排除C项;服饰式样凸显改革创新趋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A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年。据题意可知,欧佩克是由组织通过禁运导致了西方国家普遍的经济衰退,这就对原有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了冲击,C项正确;这一状况是在冲击原有的经济秩序,而非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成果,排除A项;材料说明是造成西方国家经济的衰退,但不能说明是造成了市场贸易的混乱,排除B项;这一状况是不利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新兴市场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或要素已经不能适应新阶段经济增长的要求”及所学知识可知,发展中国家如果不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和要素就会进入中等收入陷阱,所以要实施产业升级,创新工业化道路,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D项正确;长期依靠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会影响本国工业化的发展,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排除A项;长期基建投资高增长战略过于依靠国家投资,不利于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工业化,进而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排除B项;贸易保护政策的外向发展模式过于依赖国际市场,不利于产业升级,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由于“一五”计划,重点工业项目、国营工厂落户洛阳,同时从上海、广州等地迁入大量商店,这说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推动了洛阳的城市化进程,C正确;题干仅仅列举了洛阳一城情况,无法判断当时全国工业布局的变化,排除A;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B;一五计划的同时对私营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题干涉及的时间1956—1958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私营企业的所有制已经发生变化,变成了国营企业,排除D。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据材料“但是当他们最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加利福尼亚时,等待他们的不是梦想中的天堂,而是又一个地狱”,结合所学可知,《愤怒的葡萄》以经济危机时期中部各州农民破产、逃荒和斗争为背景,到达加州后,那里的农场主利用剩余的劳动力压低佃农助工资,各地势力敲诈勒索和迫害流浪的农民。于是农民愤怒了,他们团结起来,奋起抗争,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与批判,C项正确;“都是客观事实”,表述绝对,排除A项;材料作品是写实作品,体现的是对社会的不满和批判,并不是精神危机的蔓延,也未涉及反帝反殖的精神,排除B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二战后(日本)。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促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高速发展的外部机遇有①新中国的建立使美国放弃了压制日本的政策,转而扶持日本,制约中国;②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美国在日本大量订购战争物资;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经济落后不是为日本提供广阔市场的理由;④是内因,不是外部机遇,故本题选A项。
16.资本流动全球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
【详解】本题是填空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流动全球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17.金融危机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现代国际金融具有一定的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①金融危机。
18.现代化建设
【详解】本题是填空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①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 人民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2)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3)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银行。所以①是人民币,②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 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 有效需求 生活水平
【详解】本题是填空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95年,在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②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③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④有效需求,提高了⑤生活水平。
21.(1)价值:为研究丝绸之路上交通状况提供实证资料;是研究丝绸之路的重要依据;可以研究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状况;是中国与欧亚发展的历史见证。
(2)进步:中欧班列得到沿线各国政府的大力扶持;运载商品种类更加丰富;规模更大,距离更远,覆盖范围更广;交通工具先进,机械化动力,速度快(交通现代化);直接贸易;运输安全系数高,货物损耗小。
意义: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进一步完善中欧物流体系;扩大了中国对外开放空间,带动了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班列沿线城市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欧亚大陆。价值:据材料“由胡人牵引,满载货物、用具”得出为研究丝绸之路上交通状况提供实证资料;据材料“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 凭借驼背的运载,中亚、西亚直至罗马获得了渴望的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西亚和中亚的各种珠宝器物、甚至植物品种引进中土,丝绸之路带来的是商品和文化的双向馈赠”得出是研究丝绸之路的重要依据,可以研究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状况;结合所学得出是中国与欧亚发展的历史见证。
(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欧亚大陆。进步:从联通的距离和范围,运载商品的种类和数量,运输安全系数,交通工具技术水平,各国政府的扶持,直接贸易等方面分析。 意义: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中国对外开放,加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沿线发展,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分析。
22.(1)要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在经济交往中必须重视文化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2)特点:现代商品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高;现代企业积极追求经济目标与文化目标的统一;环境价值与文化认同成为经济合作的深层基础;文化因素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趋显著。
【详解】(1)说明:根据材料“日本人想当然的认为他们日本人是公司的主人,因此所有的公司员工都必须服从他们的管束,接受日本的文化”可知,要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根据材料“公司里的美国人根本不理会日本人的苦心,也不接受日本人的管理文化,纷纷辞职另起炉灶,日本人束手无策,以失败告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交往中必须重视文化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2)特点:根据材料“现代社会,人们吃,穿,用都要为商品所含的文化价值付费”可知,现代商品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高;根据材料“现代企业的决策,不仅仅是经济决策,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决策”可知,现代企业积极追求经济目标与文化目标的统一;根据材料“企业越来越注意以文化为媒介,通过投资公益事业和参与文化活动的方式来塑造企业的社会形象,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密切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可知,环境价值与文化认同成为经济合作的深层基础;根据材料“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形成如欧洲共同体、非洲经济共同体、东南亚经济贸易区等若干以传统经济文化联系为基础的区域市场和经济集团,它们的形成,除地区因素、经济互补外,还基于传统的文化联系这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可知,文化因素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趋显著。
23.(1)意义:冲击了封建等级制度,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传播西方服饰文化,利于西服东渐之势进一步发展;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推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顺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改善了国人形象和精神面貌。
(2)原因:英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统等级观念的弱化,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制作技术的进步。
【详解】(1)根据材料“中国服饰发展史是一部变革的历史,自夏商开始,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至中华民国,中华民族的服饰始终在交流变革冲突融合中得以发展”可知,倡导民国服饰改革冲击了封建等级制度,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根据材料“随着西服东渐,国人纷纷穿上了各式西式服装”可知,倡导民国服饰改革传播西方服饰文化,利于西服东渐之势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融合中西服饰创制了中山装……改良了旗袍。”可知,倡导民国服饰改革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推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根据材料“自清代末年至民国时期的中国 近代史上,服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可知,倡导民国服饰改革顺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同时也改善了国人形象和精神面貌。
(2)根据材料“1837-1901年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大众文化逐渐兴起”可知,英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以及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英国服饰的变化;根据材料“由原来的优雅华美风转向简单自然的风格......中上层阶级也不追求太过华美的服饰”可知,传统等级观念的弱化,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推动英国服饰的变化;根据材料“平面纸样制作方法, 设计更加便利......化学染料取代天然染料......”可知,制作技术的进步,也推动英国服饰的变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