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2 10:2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单选题
1.因“一县百余家,无一家幸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为此他提出新的传染病原“疠气”致病的学说,留下了著名的医学名著。该医学人物及其著作是( )
A.吴有性《温疫论》 B.李时珍《本草纲目》
C.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D.孙思邈《千金方》
2.李时珍在薪州大疫接诊过程中,发现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等错误,于是走遍大江南北,积累药物标本,优化前人药物分类,“稿凡三易,然后告成”《本草纲目》。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知识分子热衷科学创新 B.施医用药须经科学实验
C.勘误别类演绎仁医精神 D.师古不泥推动医术完善
3.张仲景的《伤寒论》从疾病所在的部位和性质区分“表里上下,虚实寒热”,后世称之为“辨证八纲”。他又提出“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温、清、补、和、汗、吐、下、消的治疗方法,后世称之为中医“八法”。张仲景的这些施治原则( )
A.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B.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C.开启了勤恳踏实的学风
D.丰富了中药方剂医学宝库
4.据唐代《续高僧传》记载:“唐太宗时,智岩和尚到石头城(位于今江苏南京)病人坊住,为其(麻风病人)说法,吮脓洗濯,无所不为,终于疠所。”这里的“疠人坊”是麻风病人的专门收治场所,唐代中期改名为悲田养病坊,兼收治其他病人。这表明当时国家为救治疫病( )
A.发挥民间慈善机构的救助 B.建立起了最早的救治机构
C.重视采取定点救治的措施 D.利用了宗教信仰救治疫病
5.“八段锦”起源于北宋,每一段都配有歌诀,都与疾病预防、脏腑调理相匹配,每一段都要求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动作柔和、舒展、自然而不用僵力,所谓“锦”者,是誉其似锦之柔和优美,整套动作练习要求做到自然连贯。“八段锦”的出现( )
A.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B.说明了中国古人对卫生保健的重视
C.证明了古代中医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有效地避免了大型疫病的广泛传播
6.汉朝至隋朝,瘟病学说以内科理论为基础;宋元以来,瘟病与伤寒从论症和治法等方面区分开来;明清时期,瘟病学说逐渐形成体系。这说明( )
A.医学发展具有阶段性
B.医学理论发展离不开实践
C.瘟病最早出现在汉朝
D.中国古代的医学水平领先世界
7.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着手创办北京协和医学院。该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为教师提供世界水准的丰厚工资和福利保障。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创建
A.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B.有助于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C.有利于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 D.改善了中国社会的医疗卫生状况
8.晋朝太医王叔和在《脉经》序里评价某书:“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之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材料所评价的医书( )
A.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 B.大约著成于西汉中期
C.奠定了中医理论学基础 D.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9.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她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病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病发挥了巨大作用。她的发现源于(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肘后备急方》 D.《本草纲目》
10.考古发现,敦煌石窟中保存的《殷人罐火防疫图》,使用火燎的方法来杀虫防疫;公元前3世纪的《秦律》中就已规定对麻风病人进行隔离;配挂法是中医独特的防疫手段之一,唐代《千金方》认为用太乙流金散“带心前,并挂门户上”可以防治传染病。这可用于说明中国古代( )
A.政府重视对疫病的防治 B.防疫的策略具有多样性
C.疫病流传形势异常严峻 D.中医是抗疫的主要手段
11.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被疯狗咬过后的治疗方法,“乃杀所咬之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该方法与近代巴斯德的狂犬疫苗大体相近。这可以说明( )
A.当时我国已掌握使用疫苗防疫的方法 B.中医在防疫治病上具有一定迷信色彩
C.中医注重借鉴和采纳西医的治疗方法 D.中西医部分诊疗原理和做法有一致性
12.西医凭借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对人们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下列关于近代以来西方医学取得的重大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 ②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巴氏消毒法
③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④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
13.从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疫灾地理分布上看,隋朝是北方多于南方,唐朝至五代是南北基本平衡。北方疫灾主要发生在黄河下游流域,南方疫灾主要发生在江淮之间和长江三角洲。由此可见,疫灾分布受( )
A.社会稳定程度影响 B.区域开发状况影响
C.政治中心转移影响 D.地理环境差异影响
14.中国古代关于疫病的流行与防治的记载不绝于史。某学者在其著作中指出,在殷商时期中国就有了对疾疫的文字记载,如疟、疥、蛊等,并且还有“疾年”的记载,这有可能是对疫情的最早记载。下列不是中国古代对于疫病的防治措施的是
A.掩埋尸体,修建饮水道 B.疏通井渠河道
C.建立救治机构 D.发明人痘接种术
15.《新修本草》是由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隋唐以后,面对突发的瘟疫,政府会大量印发有关疫情预防知识的医书,向老百姓大量推广。这些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医学发展( )
A.受到封建制度的制约 B.得益于国家力量支持
C.满足了大众基本需求 D.医学知识已实现普及
二、填空题
16.疫病的概念:由细菌、 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17.中医药的成就
(1)战国时期: 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
(2)战国至西汉间:《 》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的医家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3)东汉晚期
①华佗:创制“ ”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
②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 》,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18.古代药学成就
(1)唐朝:《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2)明朝:李时珍著成《 》,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19.
古代 (1)战国时的 已经用望、闻、问、切 进行诊断。 (2)成书于 的《 》,是一部重要的 著作。 (3) 晚期,名医华佗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医学家 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 》,奠定了 的基础。唐朝医学家 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 (4) 在建立在 基础上,治疗效果显著,简便经济,受到中国人的欢迎,也被世界许多其他国家所接受。 (5) 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 颁布的药典。 (6)明朝 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著成《 》。这部著作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 ”。
现代 (1)在 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2)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与 ,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 (3)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 制剂。 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
20.西医的成就
(1)近代以来,西医在 、诊断学、 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2)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 ,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3)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 ,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
(4)19世纪,人们将 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三、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1768—1831)从事医学实践初期,就非常重视解剖知识。他认为“夫业医治病,当先明脏腑”,指出对脏腑的认识“本源一错”,在临床上就会“万虑皆失”。他在研究古代医著中,发现有许多矛盾之处而怀疑有错,但苦于“无脏腑可见”作改正的依据。王清任为了弄清脏腑,还曾做过动物解剖作比较,对人体脏腑,苦心“访验四十二年,方得的确绘成全图”。王清任连同平素积累的治疗气虚、血瘀的理论和经验,著成《医林改错》刊行于世。他在讨论解剖和半身不遂时,都把《内经》、《难经》、张仲景及后世各家看法——列举,条分缕晰,慎重对待。他认为著书立说,“非欲后人知我”,而是“记数条示人以规矩”,使业医者“临证时有所遵循”。为防止习医者读完《医林改错》便认为可治百病.他一再告诫:“病有千状万态,不可以余为全书。”
——摘编自王敬兰《王清任生平事迹及其学术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清任取得医学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清任的科学精神。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少年好学,因家贫,通过砍柴来购买纸笔,乃至常常在夜间写书诵习。他有时寻求典籍探究学问,不远千里,不顾道路崎岖艰险,于是得以博览群书终成大名。太安年间(302-303年),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传檄书召葛洪为将兵都尉,让他攻击石冰的策应部队,葛洪打败了这支敌军,石冰之乱平息后,鉴于乱世加之本人厌恶官场而弃职潜心医学和养生之术,他所撰写《抱朴子》成为道家的重要书籍;同时经过大量的观察、实践为后世留下了《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等多本涉及道家养生和中医药的书籍,极大的丰富了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我国医药学家屠呦呦于2015年获得的诺贝尔医学奖的青蒿素的发明,就是受到了《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青蒿素的发明与使用,不仅说明了葛洪医学上成就,而且再一次证明了中医药学的价值。
——摘编自《晋书:葛洪传》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葛洪的贡献。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葛洪取得成就的原因。
23.中医药学
材料 中国古代中医药学发展示意图
(1)阅读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中医药学的特点并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述中医药学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他提出新的传染病原‘疠气’致病的学说,留下了著名的医学名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吴有性是明朝的医学家,他在《温疫论》中提出了“疠气”这一新的传染病原的概念,A项正确;李时珍是明朝的药物学家,他的《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的巨著,但并未提出“疠气”这一概念,排除B项;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经典之作,主要论述了伤寒和其他杂病的治疗方法,但并未提出“疠气”这一概念,排除C项;孙思邈是唐朝的医学家,他的《千金方》是一部医学方剂书,但并未提出“疠气”这一概念,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于是走遍大江南北,积累药物标本,优化前人药物分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的文献研究有利于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发现著作中的失误,促进医学著作的完善,观察实践有利于获取药物的较为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保证著作的严谨性,采访调查有利于获得口头上的大量资料,丰富了医学知识,所以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李时珍在编纂《本草纲目》时所展现的勘误别类的仁医精神,C项正确;《本草纲目》属于总结性著作,不属于科学创新范畴,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李时珍进行科学实验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李时珍完善的是医学著作而不是医术,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ABCD四个选项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依据疾病所在的部位和性质辨别病情,被称为“辨证八纲”,根据病情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被称为中医“八法”,体现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B项正确;材料所述主要是张仲景诊断、治疗的原则,属于中医临床理论的范畴,看不出“与实践结合”,排除A项;材料未介绍张仲景的治学方式,看不出学风情况,排除C项;材料所述主要是张仲景诊断、治疗的总体原则,未提及治疗特定疾病的方剂,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应对麻风病的办法是设置专门的病人收治场所,表明当时国家为救治疫病重视采取定点救治的措施,C项正确;民间慈善机构的救助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是否是最早的救治机构,排除B项;材料中看不出利用宗教信仰救治疫病,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每一段都配有歌诀,都与疾病预防、脏腑调理相匹配,每一段都要求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动作柔和、舒展、自然而不用僵力”可知,“八段锦”有利于强身健体,说明了中国古人对卫生保健的重视,B项正确;“八段锦”的出现说明了中国古人对卫生保健的重视,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将中医与其他地区的医学作比较,不能得出“古代中医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结论,排除C项;“八段锦”有利于强身健体,但不能有效地避免大型疫病的广泛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古代中国的瘟病学说先后经历了以内科理论为基础、将论症、治法分离和形成体系三个时期,说明医学发展具有阶段性,A项正确;材料并未具体说明实践对医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排除B项;仅此材料不能得出瘟病最早出现在汉朝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瘟病学说的发展历程,并非中国古代的医学水平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创建为近代中国带来了西医,有利于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未讲到医学院创办的效果,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中“医药”“仲景”等信息并结合时间可知,这部著作是《伤寒杂病论》,书中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再结合所学可知,《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时期,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本草纲目》,A项正确,排除 B、D 项;《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学基础,非《伤寒杂病论》,排除C 项。故选A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屠呦呦根据东晋时期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抗疟的记载,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C项正确;ABD项与屠呦呦的研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故选C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敦煌石窟中保存的《殷人罐火防疫图》,使用火燎的方法来杀虫防疫;公元前3世纪的《秦律》中就已规定对麻风病人进行隔离;配挂法是中医独特的防疫手段之一,唐代《千金方》认为用太乙流金散‘带心前,并挂门户上’可以防治传染病”可知,古人采取火燎杀虫、隔离防治、配挂方法以及佩挂太乙流金散等方式防治传染病,体现了中国古代防疫的策略具有多样性,B项正确;材料不仅体现了政府的重视,也有民间的防疫活动,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仅凭材料内容,不能体现疫病流传形势异常严峻,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防疫的策略具有多样性,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被疯狗咬过后的治疗方法,‘乃杀所咬之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该方法与近代巴斯德的狂犬疫苗大体相近”可知,中西医部分诊疗原理和做法有一致性,D项正确;“当时我国已掌握使用疫苗防疫的方法”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中西医部分诊疗原理和做法有一致性,“中医在防疫治病上具有一定迷信色彩”、“中医注重借鉴和采纳西医的治疗方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所学知识,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的时间为1796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巴氏消毒法的时间为1864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的时间为1928年,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的时间为1628年,所以按照时间排序为④①②③,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四则事件的正确时间排序为④①②③,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五代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隋唐五代时期,疫病的分布上来看,“隋朝是北方多于南方,唐朝至五代是南北基本平衡”,这与唐朝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人口增加有关,“北方疫灾主要发生在黄河下游流域,南方疫灾主要发生在江淮之间和长江三角洲”,主要原因是北方的人口集中在黄河下游,南方的人口集中在江淮之间和长江三角洲,而影响人口分布的是区域开发的情况,B项正确;隋朝时期整体南北方都较稳定,排除A项;隋唐时期政治中心均在北方,排除C项;南方地理环境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隋朝疫灾北方多于南方,唐朝至五代是南北基本平衡,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古罗马修建饮水道,对疫病的预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中国古代不少地方官,在任期间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已经建立疫病的救治机构,如西汉时期的隔离房、隋唐时期的“病坊”等,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15.B
【详解】由材料可知,《新修本草》是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海药本草》收录海外百余种药物,隋唐以后,面对突发的瘟疫,政府会大量印发了有关疫情预防知识的医书,向老百姓大量推广,这些事例说明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B项正确;由材料可知,中国医药的发展受大一统封建国家的支持,而非受到该体制的制约,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没有体现是否满足大众的需求状况,排除C项;医学知识已实现普及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6.病毒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疫病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急性传染病,人类饱受疫病的折磨。
17. 华佗 黄帝内经 麻沸散 伤寒杂病论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医药方面的成就:战国时期:①华佗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战国至西汉间:《②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的医家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东汉晚期:华佗:创制“③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18. 唐本草 本草纲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唐朝的《①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明朝李时珍著成《②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19. 扁鹊 四诊法 战国至西汉间 黄帝内经 中医基础理论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中医临床学 孙思邈 针灸 经络学说 唐朝 政府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东方药学巨典 中西医结合 中医院校 中成药 屠呦呦 青蒿素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的①扁鹊已经用望、闻、问、切②四诊法进行诊断。成书于③战国至西汉间的④《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⑤中医基础理论著作。⑥东汉晚期,名医华佗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医学家⑦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⑧《伤寒杂病论》,奠定了⑨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唐朝医学家⑩孙思邈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 针灸在建立在 经络学说基础上,治疗效果显著,简便经济,受到中国人的欢迎,也被世界许多其他国家所接受。 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 政府颁布的药典。明朝 李时珍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著成 《本草纲目》。这部著作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 东方药学巨典”。在 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与 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 中成药制剂。 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
20. 解剖学 药学 《心血运动论》 显微镜 生理
【详解】(1)近代以来,西医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2)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3)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4)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21.(1)原因:注重研究古代医著;注重个人亲自实践经验的积累;注重日常病症处理经验积累。
(2)精神:对权威的怀疑精神;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开拓进取精神。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
原因:根据材料“他在研究古代医著中,发现有许多矛盾之处而怀疑有错”可知,注重研究古代医著;根据材料“王清任为了弄清脏腑,还曾做过动物解剖作比较,对人体脏腑,苦心‘访验四十二年,方得的确绘成全图’”可知,注重个人亲自实践经验的积累;根据材料“王清任连同平素积累的治疗气虚、血瘀的理论和经验,著成《医林改错》刊行于世”可知,注重日常病症处理经验积累。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
精神:根据材料“他在研究古代医著中,发现有许多矛盾之处而怀疑有错……为防止习医者读完《医林改错》便认为可治百病,他一再告诫”可知,对权威的怀疑精神;根据材料“访验四十二年,方得的确绘成全图”可知,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根据材料“王清任连同平素积累的治疗气虚、血瘀的理论和经验,著成《医林改错》刊行于世”可知,开拓进取精神。
22.(1)贡献:①平定石冰等人的作乱;②推动了我国道家思想的发展;③丰富了中医药学的发展。
(2)原因:①个人好学及深厚的知识涵养;②不恋官场潜心医学的精神;③注重医学观察和实践。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东晋中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石冰作乱……葛洪打败了这支敌军”可得出平定石冰等人的作乱;根据材料“他所撰写《抱朴子》成为道家的重要书籍”可得出推动了我国道家的发展;根据材料“《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等多本涉及道家养生和中医药的书籍,极大的丰富了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可得出丰富了中医药学的发展。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东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乃至常常在夜间写书诵习……于是得以博览群书终成大名”可得出个人好学及深厚的知识涵养;根据材料“鉴于乱世加之本人厌恶官场而弃职潜心医学和养生之术”可得出不恋官场潜心医学的精神;根据材料“同时经过大量的观察、实践为后世留下了《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等多本涉及道家养生和中医药的书籍”可得出注重医学观察和实践。
23.(1)“源远流长”。如古代中医药学从西周出现分科,到清朝,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一直从未间断。
“诊断方法独特”。如战国的扁鹊已经用“望、闻、问、切”的四诊法进行诊断。
“重整理与总结”。中医药学著作众多,如明代的《本草纲目》是总结千百年来中医药学的经验著成的。
古代中医药学理论、诊疗方法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治病、养生、防疫多效并举,取得良好效果。
(2)古代的中医药学的发展,有利于政府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稳定了社会基层治理。有利于人们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保障了家庭稳定。古代中医药学被传承与发展,铸造了中华民族的医学特色,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从时间发展脉络上看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如古代中医药学从西周出现分科,到清朝,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一直从未间断。从诊病方式上看具有“诊断方法独特”的特点。如战国的扁鹊已经用“望、闻、问、切”的四诊法进行诊断。从学科发展特点上看“重整理与总结”。中医药学著作众多,如明代的《本草纲目》是总结千百年来中医药学的经验著成的。总体来看古代中医药学理论、诊疗方法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治病、养生、防疫多效并举,取得良好效果。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从东汉时期的中医药学发展来看,有利于政府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稳定了社会基层治理。从各个时期所取得的中医药学相关成就来看有利于人们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保障了家庭稳定。从整体来看待古代中医药学被传承与发展,可得出铸造了中华民族的医学特色,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