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
1.下图是新中国出版的宣传画。这幅宣传画主要反映了赤脚医生( )
A.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 B.弥补我国医疗能力不足
C.建立了医疗卫生体系 D.解决了农村的医疗难题
2.20世纪初,清政府对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个人卫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间要求更加严格,居民如患病应积极向医院或主管机构上报。对此,时人多有微词,而有识之士不仅积极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识之士旨在
A.推动政府政治改革 B.促进民主思想传播
C.提升居民个体素质 D.唤起民族强健意识
3.1908年春秋之间,上海“时疫”流行,以上海绅商沈敦和为首的慈善人士,筹设时疫医院。医院自创办起,每年夏令开院至秋冬时疫肃清闭幕,专门治疗急痧、霍乱、吐泻、绞肠、吊脚、瘪瘰等症,并且聘请国外专家对时疫进行诊治。时疫医院的设立( )
A.形成了完备的医疗服务体系 B.标志着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建立
C.是西方医学传播的必然产物 D.推进了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4.1958年2月,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苦战三年,加速消灭血吸虫病”,各地结合兴修水利和农业生产高潮,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至11月,流行近百年的血吸虫病,在流行区已基本被消灭。由此可见,当时医疗卫生工作取得巨大成功( )
A.适应了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 B.得益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C.使半农半医乡村医生大量涌现 D.是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结果
5.近年来,禽流感、口蹄疫、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这主要表明人类
A.所面临的非传统性安全的危险不断加大
B.应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C.在全球化的今天,已无法有效防控重大传染病
D.应遏制全球化的进程
6.下图为1949~2021年《人民日报》关于乡村医生报道数量的统计。其中,1960~1976年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 B.人民卫生健康意识的提高
C.政治运动对新闻领域的冲击 D.国家医疗工作重点的调整
7.罗马法规定:“如果从某处向人们经常通行或逗留之地投掷或倒泼某物,针对居住在那里之人,我将给予双倍于他所造成的损害之诉。”这表明当时罗马人( )
①已具有较强的公民意识 ②对城市卫生有管理要求
③强调私有财产的合法性 ④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第一次国际卫生会议于1851年在巴黎召开,制定了世界第一个地区性《国际卫生公约》;1866年土耳其君士坦丁堡会议和1874年维也纳会议,针对当时世界大流行的霍乱,重点提出防止霍乱国际间传播的措施,建立了国际流行病委员会;1919年,国际联盟卫生组织成立;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告成立,每年4月7日成为全球性的“世界卫生日”。这反映了( )
A.世界卫生体系的建立 B.国际社会加强卫生治理合作
C.西方福利国家已建成 D.各国卫生医疗条件得到完善
9.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现代中国的医疗服务制度除强化医疗机构的社会服务功能外,更加突出为患者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列不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努力降低人民就医成本 B.明确规定药品的收费标准
C.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 D.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
10.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各大城市都组织了大规模的卫生防疫宣传活动,重点是宣传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健康的关怀和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宗旨。这些做法( )
A.目的是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B.使人民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
C.解决了城市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D.有利于增进群众的政治认同
11.1955 年,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联合保健站建立起集体医疗保健模式,这是具有互助特征的合作医疗保健制度。当年11月,卫生部牵头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调研米山乡医疗保健模式后,开始在全国推广这种模式。当时这种模式( )
A.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反映了农村的社会变革
C.体现了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D.解决了农村的医保问题
12.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完善。下图反映了社会保障体系中哪一方面的内容 ( )
A.教育保险 B.养老保险 C.失业保险 D.医疗保险
13.1848年,英国通过颁行《公共卫生法》,成立卫生总署;1858年创建枢密医务部;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从而最终构建出一套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这( )
A.得益于英国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
B.表明英国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C.从侧面表明英国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有所扩张
D.折射出转型时期的英国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
14.新中国成立初期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起来,这主要得益于( )
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②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现代“福利国家”的建立 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下表出自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颁布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实施办法》,表中信息可用于研究( )
卫生员训练班课程表(八周)
1.新民主主义论 48小时
2.急救处置及实习 48小时
3.传染病地方病及其预防 48小时
4.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 48小时
5.种痘,预防注射及实习 32小时
6.传染与消毒 10小时
7.生命统计大意 24小时
8.填表须知 6小时
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完善
C.农村卫生工作的推进 D.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
二、填空题
16.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概况
世界 中国
各层级医疗机构的建立 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
传染病防治 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大力推进 ,积极防治传染病
公共卫生的监督 公共卫生监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工作
17.西医成就
①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 的规律。
②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显微镜,对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
③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18.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 状况的改善 (1)世界:20世纪下半叶以来, 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许多国家把 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疫病得到了 ,乃至较彻底的消除 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 增长。 (2) 中国: 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 、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 。 (1)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 的建设, 饮用水,科学处理 、粪便与污水等许多做法在城市中推广开来,并影响到乡村;刷牙、洗手、洗脸、洗澡等行为成为个人 。 (2)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把公共卫生事业当作一件大事, 发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 疾病、保护健康的 运动,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强化了全民的 。 (1)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传染病的 、食品药品与公共卫生的 ,以及卫生知识的 取得巨大进步。 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2)不少国家也越来越注重 ,大力普及精神医学知识,提倡对精神障碍早发现、早治疗,促使精神疾病患者早日康复。而普通人也能够重视 健康,采取有效方式预防精神疾患,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生活,从而实现身心幸福。
19.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世界:注重 的建设;乡村卫生条件有所改观。刷牙、洗手、洗脸、洗澡等行为成为个人卫生习惯。
(2)中国:党和政府把公共卫生事业当作一件大事,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发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 。
20.西方国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 体系。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公共卫生监督工作也取得很大进展,许多重大 得到控制。
(2)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药品供应得到了基本保障。城乡居民都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3)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得到推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在很多西方国家推广。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这为民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
三、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晚清时期,西方医学大规模输入中国。民国时期,知识界批评中医愚昧落后之声日渐高涨,医药界也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对峙阵营。最终,中医走向衰落。时人言论如下:
存中医:
唐宗海:“西医云,人之才智,均出于脑髓。究问脑髓何物,则西医不知也……西医论髓之法多,而治髓之法少,以不知髓是肾所生,是以无从施治也。”
杜亚泉:“(西)医学的初步虽靠机械的试验,而医学的大本营不能不驻扎于心灵的体会。中医长于心灵的体会”。
废中医:
陈独秀:“(中)医不知科学……其术殆与矢人(手艺人)同科”。
鲁迅:“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梁启超:“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强身必先强医(西医)”。
——摘编自郎栋、张婷婷、盛海英等学者中医相关学术论文
以“传统与变迁”为主题,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疫情一起,广州市民开始抬神巡游,驱疫免灾。实际上,广州地方政府也卷入此类游戏中。……在《申报》大量有关广州疫情的报道中,见有酬神、施药、施医、施棺等公共活动,却始终没有公共卫生活动。这是因为,在中国的医学思想中,疫病是由天气不和所引起的。大多数论者都将华南的疫情当作天气亢旱,雨水不调的产物。
——曹树基《1894年鼠疫大流行中的广州、香港和上海》
材料二 西人则不然。(香港)地方一有时疫,即由洁净局派人逐户查察。如屋中有不洁之物,必令洗涤净尽,更以药水遍洒室中,使无污秽之气。凡患疫者,则另设一地以处之,免致传染他人。街衢秽物,亦必辟除使尽,其有患疫而毙者,亦另择一地而葬之。随毙随葬,不少停留,以免秽气熏蒸。各厕所每日洗涤,投以生灰,以辟秽恶。
——《申报·论中西治疫之不同》(1894年5月25日)
材料三 对于鼠疫,1890年代西方的治疗并不很有效。(香港)华人居民不仅反对他们认为荒谬的医疗,也反对非常具有侵略性的国家政策,尤其是强制性的逐户检查、强迫入院以及毁坏房屋。
——【美】班凯乐《十九世纪中国的鼠疫》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894年广州和香港应对鼠疫方式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的华人居民为什么反对政府的防疫行动。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英国乡村地区一直没有专业的机构提供医疗服务,民众的医疗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19世纪60年代,英国乡村医院兴起。乡村医院一般位于某个小镇或大村庄中,处于附近几个村舍的中心地带,以扩大辐射面积、方便周围民众就诊。从人员配备来看,乡村医院除主治医生外,通常配有1名护士,若干名女佣,她们通常来自周边农村,经培训上岗,工资较为低廉。乡村医院配有专门组织机构对财务收支、日常事务、病人准入进行管理和监督。在这些乡村医院中,有的向受感染劳工打开了大门,有的为因生产事故受伤的工人提供紧急医疗救助,还有的则是为了应付火车开通后频发的交通事故。随着20世纪中期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英国乡村医院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傅益东《论19世纪英国乡村医院的兴起》
材料二 1952年,卫生部规定自然村设卫生室,配有不脱离生产的卫生员,这实际上是乡村医生的雏形。1968年,《文汇报》首次提到“不拿工资”“亦工亦农”的“赤脚医生”这一名词。1981年,国务院规定,“凡经考核合格,相当于中专水平的赤脚医生,发给乡村医生证书”。1985年,国家决定将“赤脚医生”改为“乡村医生”。1998年,我国通过了《执业医师法》,其中明确了乡村医生的性质和职责,并规定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要按照执业医师法进行管理。从1980—2007年,我国乡村医生年平均增长1.39%。据统计,我国农村53.5%的患者在村级卫生机构就医看病。乡村医生运用中草药以及针灸等手段治疗疾病,深受农民欢迎。同时,许多国家也将中国乡村医生模式作为发展本国卫生体系的样板。
——摘编自任苒《中国乡村医生的发展与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乡村医院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乡村医生发展的特点及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赤脚医生遍山村,合作医疗气象新”和所学知识可知,赤脚医生的出现,解决或缓解了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爱国卫生知识、除“四害”、根除血吸虫病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赤脚医生对农村医疗的贡献,非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排除A项;医疗卫生体系包括国家与社会为保障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诊治疾病而建立的法制体系、组织体系、服务体系和服务过程等。仅从赤脚医生当方面来看,不能说明当时建立了医疗卫生体系,排除C项;赤脚医生缓解了农村医疗问题,但是并未彻底解决,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有识之士积极支持和提倡清政府的防疫要求是为了推动国人素质的提升,从而唤起民族的强健意识,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政府的政治改革,排除A项;有识之士是支持清政府的防疫要求,而非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排除B项;有识之士更多的是促进民族意识的改变,而不仅仅是提升居民的个体素质,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8年(中国)。时疫医院即传染病医院,它的设立有利于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D项正确;“完备的医疗服务体系”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B选项“标志着”表述不当,排除B项;“必然产物”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各地结合兴修水利和农业生产高潮,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至11月,流行近百年的血吸虫病,在流行区已基本被消灭”信息可得出,当时各地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防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底已经完成,排除A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的,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半农半医乡村医生大量涌现”发生在1965年毛泽东的“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重要指示要求之后,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据题干“禽流感、口蹄疫、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各种新的疾病流行,说明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故B正确;疾病流行不属于非传统性安全的危险,故A排除;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有能力防控重大传染病,故C排除;全球化的进程是历史发展趋势,不应该遏制,故D排除。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49-2021年《人民日报》关于乡村医生报道数量的变化统计,其中,1960~1976年爆发式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65年毛泽东指示,要求“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全国各地纷纷组织巡回医疗队深入农村,因此,国家政策调整是1960~1976年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21世纪以来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建立,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卫生健康意识是在逐步提高,不能得出1960-1976年乡村医生报道数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卫生健康意识的提高,排除B项;因为国家政策的调整促使1960-1976年乡村医生报道数量增加,而不是新闻领域的报道所致,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材料未提及罗马人关心国家和集体事务,履行公民权利义务,不能得出具有较强的公民意识 ,①错误。罗马法规定严厉处罚向公共区域投掷或倒泼某物的行为,体现了在城市卫生方面的规定,②正确。材料未提及保护私有财产,未提及惩处侵害他人财产的行为,不能得出强调私有财产的合法性 ,③错误。材料体现罗马注重维护公共卫生,公共卫生属于公共利益的一部分,④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通过材料中的公约或组织,可说明世界各国在卫生领域加强国际合作,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国际卫生治理的合作,而非世界卫生体系的建立,排除A项;材料中的公约或组织与西方福利国家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是反映国际社会在卫生面的合作,并不能说明各国卫生医疗条件得到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明确规定药品的收费标准属于药品供应体系的内容,与题干中的医疗服务制度不符,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努力降低人民就医成本、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都突出为患者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党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的健康关怀,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D项正确;党和国家这么做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是手段,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这么做的结果,排除B项;解决了城市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夸大了这么做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类、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1955年的米山模式是集体医疗保健模式,是具有互助特征的合作医疗保健制度,这一模式显然是当时农村社会变革即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反映,B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是在1956年年底的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A项;仅凭米山合作医疗模式,不能说明当时城乡差距缩小,排除C项;仅凭米山合作医疗模式也不可能解决当时农村医保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图中的“职工医疗保险手册”,可知是医疗保险,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根据材料“1848年,英国通过颁行《公共卫生法》,成立卫生总署;1858年创建枢密医务部;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从而最终构建出一套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由于缺乏相应的治理经验和自由放任的思想下,公共卫生情况出现问题,这推动了英国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材料相符,折射出转型时期的英国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D项正确;英国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在1870年,材料所述措施并非只是文官制度确立的结果,排除A项;公共卫生管理制度不等同于社会保障体系,且材料无法得出“率先”,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英国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②④正确,D项正确;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而且现代“福利国家”的建立 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出现的经济发展现象,①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表格中卫生员训练班课程表内容:急救处置及实习、传染病地方病及其预防等信息,可以得出这些信息可用于研究农村卫生工作的推进,C项正确;土地改革、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均与卫生员训练班课程表信息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 医疗网络 计划免疫
【详解】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各层级医疗机构的建立: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
传染病防治:大力推进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
17.血液循环
【详解】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18. 人民健康 自然科学 防疫 有效控制 医疗技术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生活方式 公共卫生 净化 垃圾 卫生习惯 预防 爱国卫生 卫生意识 预防 监管 宣传 讲卫生 精神卫生 心理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①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世界:20世纪下半叶以来,②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许多国家把③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疫病得到了④有效控制,乃至较彻底的消除 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 增长。中国:⑤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⑥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⑦生活方式: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⑧公共卫生的建设,⑨净化饮用水,科学处理⑩垃圾、粪便与污水等许多做法在城市中推广开来,并影响到乡村;刷牙、洗手、洗脸、洗澡等行为成为个人 卫生习惯。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把公共卫生事业当作一件大事, 发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 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 爱国卫生运动,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强化了全民的 卫生意识: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传染病的 预防、食品药品与公共卫生的 监管,以及卫生知识的 宣传取得巨大进步。 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不少国家也越来越注重 精神卫生,大力普及精神医学知识,提倡对精神障碍早发现、早治疗,促使精神疾病患者早日康复。而普通人也能够重视 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方式预防精神疾患,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生活,从而实现身心幸福。
19. 公共卫生 爱国卫生运动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世界,注重①公共卫生的建设;乡村卫生条件有所改观。刷牙、洗手、洗脸、洗澡等行为成为个人卫生习惯。在中国,党和政府把公共卫生事业当作一件大事,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发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②爱国卫生运动。
20. 医疗卫生 传染病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公共卫生监督工作也取得很大进展,许多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①处填写医疗卫生;②处填写传染病。
21.示例
观点:近代中医的衰落是外来文化入侵的必然结果。
论述:西医是伴随西方殖民侵略而进入中国的,是殖民侵略的手段之一;中华民族不仅丧失了主权和领土完整,还有在文化上心理优势的丧失。中国小农经济无法与西方工业文明抗衡;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科学精神逐渐成为时代主流;西医重实验、实证,其科学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更加真实、可靠,更能使人信服;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疗效的局限(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具有经验性,其疗效显现较慢)。西医在提高国民抵抗力和集体意识方面更契合近代中国“救亡”主题。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首先,根据材料提到的中医、西医问题,可以转化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问题进行思考,近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在西方文化(西医)的冲击下,走向衰落,提炼得出观点。即:近代中医的衰落是外来文化入侵的必然结果。
然后,围绕提炼的观点,分析西医产生的背景及优势,进一步分析(中医)产生的背景及局限性。如:西医是伴随西方殖民侵略而进入中国的,是殖民侵略的手段之一;中华民族不仅丧失了主权和领土完整,还有在文化上心理优势的丧失。中国小农经济无法与西方工业文明抗衡;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科学精神逐渐成为时代主流;西医重实验、实证,其科学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更加真实、可靠,更能使人信服;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疗效的局限(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具有经验性,其疗效显现较慢)。西医在提高国民抵抗力和集体意识方面更契合近代中国“救亡”主题。
最后,根据“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强身必先强医(西医)”,把西医的传入同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的社会主题联系分析其意义。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2.(1)同:都把死者安葬;都使用药物;政府都参与其中。
异:广州主要是求神拜雨水的迷信活动和治疗患者等医疗活动。香港主要是清洁患者的家居卫生、清洁公共场所、清洁厕所、隔离患者等公共卫生活动。广州的迷信活动是政府和民间的共同行为。香港的卫生活动主要是政府行为。
(2)原因:在心理上对西方人有抗拒心理(抵触情绪);中西方文化对疾病认识的差异;对西医的不认同思想;对政府的强制措施的不认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同:根据材料一“在《申报》大量有关广州疫情的报道中,见有酬神、施药、施医、施棺等公共活动。”根据材料二“其有患疫而毙者,亦另择一地而葬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广州和香港应对鼠疫方式的相同点有,都把死者安葬。根据材料二“如屋中有不洁之物,必令洗涤净尽,更以药水遍洒室中,使无污秽之气。”可知都使用药物。根据材料一“实际上,广州地方政府也卷入此类游戏中。”根据材料二“(香港)地方一有时疫,即由洁净局派人逐户查察。”可知政府都参与其中。
异:根据材料一“见有酬神、施药、施医、施棺等公共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州主要是求神拜雨水的迷信活动和治疗患者等医疗活动。根据材料二“如屋中有不洁之物,必令洗涤净尽……各厕所每日洗涤,投以生灰,以辟秽恶”可知香港主要是清洁患者的家居卫生、清洁公共场所、清洁厕所、隔离患者等公共卫生活动。根据材料一“疫情一起,广州市民开始抬神巡游,驱疫免灾。实际上,广州地方政府也卷入此类游戏中。”可知广州的迷信活动是政府和民间的共同行为。根据材料二“(香港)地方一有时疫,即由洁净局派人逐户查察。”可知香港的卫生活动主要是政府行为。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原因:根据材料三“(香港)华人居民不仅反对他们认为荒谬的医疗。”得出在心理上对西方人有抗拒心理(抵触情绪);中西方文化对疾病认识的差异;根据材料三“对于鼠疫,1890年代西方的治疗并不很有效。”得出对西医的不认同思想;根据材料三“也反对非常具有侵略性的国家政策,尤其是强制性的逐户检查、强迫入院以及毁坏房屋。”可知对政府的强制措施的不认可。
23.(1)原因:英国乡村地区医疗资源的匮乏;工业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医疗科学的发展;政府的政策推动;医生群体深入乡村等。(任答三点)
(2)特点:呈现阶段性特征;管理日益规范;规模不断扩大;适应国情。
作用:在农村防病治病、保护农民健康和农村生产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建设提供了借鉴。
【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9世纪以前,英国乡村地区一直没有专业的机构提供医疗服务,民众的医疗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可知,英国乡村地区医疗资源的匮乏;根据材料“19世纪,新兴的全科医生群体在英国出现,他们也关注到了乡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现状”可知,医生群体深入乡村;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增强,为乡村医院兴起奠定了经济基础;此外,医疗科学的发展和政府的政策推动,也促进了英国乡村医院兴起。
(2)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可知,从1952年—1998年,中国乡村医生不断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根据材料“凡经考核合格.相当于中专水平的赤脚医生,发给乡村医生证书”“我国通过了《执业医师法》,其中明确了乡村医生的性质和职责,并规定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要按照执业医师法进行管理”可知,管理日益规范;根据材料“从1980-2007年,我国乡村医生年平均增长1.39%”可知,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材料“自诞生以来,乡村医生的职能始终没有改变。据统计,我国农村53.5%的患者在村级卫生机构就医看病。……乡村医生运用中草药以及针灸等手段治疗疾病,深受农民欢迎”和中国乡村医生的发展历程可知,中国乡村医生的设立和发展适应了国情。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自诞生以来,乡村医生的职能始终没有改变。据统计,我国农村53.5%的患者在村级卫生机构就医看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农村防病治病、保护农民健康和农村生产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材料“乡村医生运用中草药以及针灸等手段治疗疾病,深受农民欢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根据材料“许多国家也将中国乡村医生模式作为发展本国卫生体系的样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建设提供了借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