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我们的植物 配套教学设计(36)

文档属性

名称 种植我们的植物 配套教学设计(3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12-14 13:10:2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会用学习到的方法种植凤仙花。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想办法观察到凤仙花的种子变化的过程。
3、能够预测种子的变化,乐意观察凤仙花的根、茎、叶的生长变化。
4、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凤仙花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基本学会了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并能采用表格文字、图画、照片等方法记录,对于植物的生长变化有观察的兴趣,但是对于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到种子的变化则有很大的困难。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种植凤仙花。
难点:设计实验观察凤仙花的种子变化。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设计
(一)引入学习
1、激趣引入:伸出两只拳头:猜一猜,我手里有什么?
2、观察交流:(出示课件)同学们,观察这些凤仙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观察到凤仙花的种子有大小、颜色的不同,也有健康饱满与干瘪的区别,推断出健康饱满的的种子更适合播种。】
(二)方法研讨
1、研讨如何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
(1)问题研讨:想亲自种一株凤仙花吗?你会种吗?怎么种?
(2)小组讨论:各小组讨论一下,如果马上分组种植一盆凤仙花,你们打算怎么种?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有种植其他各种植物的经历,但是真正要完全经历种植的过程,可能还不够完善,会遇到花盆下的孔会漏土、种子种多深合适等问题。因此让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提及这些问题,也可能会涉及种植的其他问题,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是一个聚集集体智慧的过程,更是一个分享的过程。】
(3)交流汇报: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的想法?
(4)阅读资料:同意他们的意见吗?阅读资料卡。
【设计意图:学生的方法到底如何,可行吗,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研讨的过程中他们动脑思考,信息交流。所以在研讨交流后,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来完善他们的认识,也有助于反思他们的方法。】
(5)研讨交流:为什么这样种植凤仙花?选种有什么意义?瓦片起什么作用?手指按深一些不行吗?适量的水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多想几个为什么,进一步明确种植的方法,和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对比。】
2、想办法设计实验观察凤仙花种子的变化
(1)问题研讨:如果按照大家的方法种下了凤仙花,看不到凤仙花的种子变化,想要观察凤仙花的种子在土壤里会发生什么变化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
【设计意图:想办法看到种在土壤里的种子的变化,是一个超出一般思维方式的问题。因此这个问题的提出对学生而言绝对是一次头脑风暴,学生不管想出什么办法,不管这些办法是否可行,都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磨练的过程。】
(2)小组讨论:怎样才能看到种子在土壤里的变化?
(3)研讨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的想法?他们的办法可行吗?
(4)小结评价:哪个小组的办法最有创意?哪个小组的办法最简易可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评价和选择合适的方法,符合新课程提倡的评价多元化的理念,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实践种植
1、分组种植:各组分工协作,按照我们刚才设计的方法,分别在花盆和玻璃杯里种植我们的凤仙花种子。
2、汇报交流:种植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设计意图:在种植的过程中,学生必然问题和困惑,把解决的方法进行交流能体现信息的共享。】
(四)学习记录
1、问题研讨:种下凤仙花后,我们要观察凤仙花的哪些变化呢?
2、预测变化:猜一猜种子先长出什么,再长出什么?根会往哪个方向生长呢?根每天能长多长?种在花盆里的凤仙花会在什么时间破土而出呢?
【设计意图:预测植物种子的生长变化,将有助于学生在观察时和他们的猜想进行比较,从而使观察更具有目的性。】
3、方法研讨: 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是科学学习多样化的体现。】
4、课后作业:精心照料种植的凤仙花,组长督促本组成员定期浇水,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好观察记录。
【设计意图:科学求实证,而正确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就是是重要的证据。观察对于学生很重要,但是却很难长期坚持,让组长担负起提醒的责任,从而让全班同学一起关注凤仙花的生长,在关注的基础上做好记录。】
八、教学反思
1、较好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凤仙花的种植方法、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等,全部是学生自主得来的,又按照自己的设计亲手实践种植。
2、较好地体现了“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全班研讨、交流评价,最终评选出最有创意和最简易可行的方法,充分磨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动手之前的动脑活动凸显出来。
3、较好地遵循了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三年级的孩子好动,自控力较差,一节课40分钟时间,有意注意持续时间只能维持在15分钟左右。本节课在学生分组研讨动脑、动口15分钟后,调整为动手实践,动手时间之后再次回到座位上,形成了“静—动—静”的教学环节,合理调整了学生的学习活动。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