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 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篇幅可短可长,保留了古乐府诗叙事的特点,内容充实生动,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文学常识
1、
了解诗人的生平,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
所描绘的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
3、
反复诵读,学习古人关注民生、心怀天
下苍生的博大胸怀。
学
习
目
标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杜工部”。与李白合称“李杜”。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诗的风格“沉郁顿挫”。
作者简介
作 者
唐代中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西郊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此情此景让杜甫感慨万分,于是写诗抒怀。
写作背景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读音:
怒号 三重茅 挂罥 长林梢 飘转 沉塘坳 俄顷 布衾
丧乱 广厦 突兀 见此屋 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朗 读
朗读指导
读这几句话,语调要高,语气要强,音色要亮。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等词句要读得粗犷有力、铿锵雄壮。
“死亦足”三字要特别用力,“足”字咬字要饱满,气息可延长。
整个诗节要读得连贯,以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诗人奔放的激情、殷切的渴望和博大的胸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 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译文】八月秋深,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飘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飘飞得低的转着沉到池塘水中。
多层茅草。
挂着,挂住
高
沉到池塘水中。坳,低洼的地方。
疏通文意
秋深
怒吼
江边的地方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 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译文】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然狠心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狠心。
如此、这样。
喝止不住。
疏通文意
1.作者用哪些动词来描写秋风和茅草?有什么作用?(4分)
2.“归来倚杖自叹息”,作者在叹息什么?(3分)
同桌对学
怒号、卷
秋风
(正面描写)
飞、渡、洒、
挂罥、飘转、沉
茅草
(侧面描写)
拟人
这几个动词刻画了茅草随风飘飞的动态场面,形象地表现了秋风破屋的惨状,茅草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流露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焦灼之情,也从侧面写出诗人艰难窘迫的处境。
1.作者用哪些动词来描写秋风和茅草?有什么作用?(4分)
三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在挨饿受冻,战乱给人民造成的苦难不息。
一叹老天无情,家人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难过;
二叹顽童幼稚,不明白自己的难处与痛苦;
2.“归来倚杖自叹息”,作者在叹息什么?(3分)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 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一会儿。
阴沉迷蒙的样子。
渐渐黑下来。向,接近。
被子。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形容雨点不间断
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战乱,指安史之乱。
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译文】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的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我自从经历了战乱,一直忧患焦虑,睡眠很少,如今又在漫长的黑夜,到处浸得湿淋淋的屋中,如何挨到天亮呢!
1.找出第三节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长夜沾湿何由彻”中“长夜”指的是什么?“何由”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云墨色”运用比喻,描写了傍晚秋雨来临之前的景色,渲染出暗淡悲惨的氛围,也烘托出诗人暗淡悲惨的心境,为下文写茅屋漏雨作铺垫。
1.找出第三节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比喻
1.找出第三节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比喻
夸张
被子陈旧 天气寒冷
秋雨细密 连绵不绝
“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无力清洗,无钱换新,冷硬且破,生活很困窘。
“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屋漏偏逢连夜雨,麻绳专挑细处断,家人蜗居于破旧草屋中,却逢天公不作美。
3.“长夜沾湿何由彻”中“长夜”指的是什么?“何由”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何由”两字作诘问式的慨叹,表达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急切心情。
“长夜”一语双关,既指屋漏而觉得黑夜漫长,又指由安史之乱造成的社会黑夜漫长。
【译文】怎么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大大地庇佑天下间贫寒的士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贫寒的士人。
高耸的样子。
疏通文意
遮盖,掩护。
如何能得到
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
胸怀天下、舍己为人、忧国忧民。
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探 究
如果要你用一个四字短语分别给这四节诗拟一个小标题,你会怎么拟呢?
秋风破屋
群童抱茅
屋漏床湿
祈求广厦
你如何评价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探究一:杜甫在诗中通过描写他自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想的是“大庇天下寒士”,表现了杜甫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探究二:杜甫身居漏雨茅屋,却突发奇想,要“大庇天下寒士”。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所发出的不只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这是一种饱尝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这种忘我的精神,这种宽广的胸襟,是非常可贵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古诗。诗人通过描写屋破雨漏、床湿被冷、通宵不眠的种种窘况,由个人的痛苦联想到国家的动乱、人民的疾苦,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
默 写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征夫》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拓展探究
拓展讨论
2、你还知道其他人的忧国忧民的名句吗
明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