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2 11:14:1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及情感。
2. 品味词作的语言,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体会词人高洁的志趣。
3. 感受词人在困境中坚守自我、超尘脱俗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词人的情感变化。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作中“孤鸿”的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
感受词人在困境中坚守自我、超尘脱俗的精神境界,理解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今天,如果我们票选历史文人的最佳人气奖,获奖者 一定是苏轼。他是文学家、书画家还是美食家。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眉山、汁京、杭州、密州、黄州、惠州、詹州。苏轼创作的爆发期就在黄州,而苏轼在黄州诗词的起点是今天学习的这首词一一《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及背景介绍 苏轼(1037年一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石人。与父苏询、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与欧阳修非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四家” 【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朝臣何正臣等人就苏轼诗文罗织罪状,并为其加上了诽谤朝廷的大罪,同年七月,苏轼被捕,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因宋太祖定下皇帝不杀朝臣的规矩,苏轼才免于一死。之后在元丰三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曾经住在定慧院,这首词就在那时所做的。 3. 初读词作,整体感知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枝叶稀疏的桐树 指深夜。 幽居之人 【译文】一弯残月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夜深人声已静。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往来?仿佛那孤雁的缥缈身影。 上片:写深夜院中所见景色。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知晓 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译文】狐雁惊飞却又回过头来,心里有幽恨却无人知道。它挑遍了寒枝不肯栖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凉。 下片:词人与“孤鸿”合二为一。 提问:词作描绘了哪些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词中描绘了缺月、疏桐、漏断、幽人、孤鸿等景象,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词人被贬黄州时的孤独、寂寞和高洁自许的情感。 上阕通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绘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场景,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则将“幽人”与“孤鸿”联系起来,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和寂寞。 下阕“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直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怨恨,而“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则通过描写孤鸿的行为,进一步强调了词人的高洁自许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4. 精读词作,品味语言 词的开头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开头两句选取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断滴漏等意象,营造出萧疏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围,为“幽人”“孤鸿” 的出场作铺垫。 “谁见幽人独注来?”反问句表达怎样的意思? 意思是说救这个幽居之人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相伴,无人看见。突写一个“独”字。 “缥缈孤鸿影"缥缈,高远隐约的样子。那么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 孤鸿是作者的自喻,本体是孤独的词人,喻体是高远隐约的孤鸿影,一独一孤,同病相怜。 下片“有恨无人省”,结合写作背景,说一说词人“恨”什么呢? 恨无故被惊起,心怀怨恨; 恨无人知晓,孤独寂真。 恨无人赏识,内心忧愤; 恨自己被封建社会摧残,被朝廷贬到偏远的地方闲置, 前途渺茫,处境悲凉。 这首词下阙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下阕主要采用了托物寓人(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的手法,借写〞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自己被贬黄州时孤寂及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5. 再读词作,体会情感 结合全词内容,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 A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鸿无良木之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请的沙洲。 B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己。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号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 C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排安,不肯同流合污。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寂寞、孤高、孤芳自宽、洁身自好。 6. 拓展延伸 介绍苏轼的其他词作,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让学生感受苏轼词作的风格特点。 组织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境和挫折? 7. 课堂小结 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反映了作者因政治失意而自伤,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8.当堂练习 (1)上阙描写深夜院景色的句子是: (2)下阙直接写词人自己孤寂的心境的句子是: , (3)写孤鸿道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巴的句子是: , 表达了作者被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的诗句是: ,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阅读苏轼的其他词作,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等方式来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情感,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拓展延伸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对词作的拓展延伸还不够深入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