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中考阅读中人物、写人方法解读与训练
考点:
1. 《糖丸爷爷》——人物心理与人物特点
2. 周太舸《蹭网蹭饭》——人物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3.《出征太空,他们的逐梦故事太励志》——多角度分析人物
4. 苏辙《武昌九曲亭记》——人物特点
5. 侯发山《我真不想脱贫》——人物描写与人物形象
6. 杜甫《石壕吏》——侧面写人物形象
7. 《贺龙二三事(节选)》——个体人物与群体人物
【考点研究】
一、写人方法
1.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
2.侧面描写——旁人对比与衬托,物象或环境暗示
3.作者的主观评价
4.原型人物
5.以言见人——通过人物所说的话写人
6.作品会说法——用作者的作品解读作者的人品
【考题示例】
(一)《糖丸爷爷》——人物心理与人物特点
1.从人物的心理角度分析表达效果
2.多细节题——人物特点
文本 糖丸爷爷 ①1955年,有一种怪病在中国集中爆发。染病后,超过四分之一的孩子死亡,活下来的手脚和四肢变形,终身残疾。这就是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②有一次,一个妇女背着孩子,一看到穿着白褂的顾方舟走出来,就一把拉住他哭喊着:“大夫,你救救我的孩子吧!”顾方舟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他看了看孩子,眼睛扑闪扑闪的,很是机灵,身子却瘫痪了。想到几万个孩子不是死就是残疾,自己却无能为力,顾方舟比孩子的母亲还悲痛。那一刻,顾方舟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脊灰! ③1957年,他日夜奋战,到处寻找当时医务工作者不愿接触的患者粪便,用病原学和血清学的方法证明了Ⅰ型为主的脊灰流行。1959年,脊髓灰质炎成了中国当时最严重的公共防疫事件。3月,卫生部派顾方舟等四人到苏联考察脊灰疫苗。顾方舟隐约感到,活疫苗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他必须立刻得到活疫苗的资料。顾方舟开始在苏联寻找活疫苗的下落。令他惊讶的是,有活疫苗的苏联科学家正是自己留学苏联期间的导师——丘马可夫教授。恩师二话没说,就将活疫苗赠送了一些给他。9月,从莫斯科开往中国的车上,顾方舟守着行李箱,生怕稍有颠簸弄碎了里面的玻璃容器。 ④回国后,他立即成立研究小组,争分夺秒地研究活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他给227只猴子做了4500张病理切片,这些切片足有四层楼那么高。活疫苗在动物身上实验成功后,还需要在人身上测试通过,才能算真正安全。冒着可能瘫痪的危险,顾方舟和同事们亲自喝下疫苗溶液,以身试药。可是,疫苗还必须对小孩儿进行身体试验。顾方舟思来想去,最后毅然决定瞒着妻子,让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参加临床试验!在顾方舟的感召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疫苗。10天观察期过后,大家喜极而泣:疫苗是安全的!疫苗确实是安全的! ⑤1960年顾方舟和同事们到达昆明,建设生物研究所和疫苗生产线。荒郊野岭,困难超乎想象。顾方舟干起了苦力,200斤的水泥扛起就走;为了给蔬菜施肥,他跳到化粪池中;山上没有冰箱,存不了疫苗,他每天把疫苗背到山下的肉制品厂冷藏,一天往返十多次……恰逢三年困难时期,科学家们都是饿着肚子干活!仅仅9个月,面积达13700平米的研究所(疫苗生产基地)终于建成了。这一年,周总理也来到昆明。顾方舟激动地说:“周总理,我们的疫苗如果生产出来,给全国7岁以下的孩子服用,就可以消灭掉脊髓灰质炎!”周总理听了,认真地问:“是吗?”顾方舟拍着胸脯道:“我们有信心!”于是1960年到1961年,北京、上海等十一座城市,450万名孩子开始服用活疫苗,93%的防疫率,让顾方舟和同事们欣喜不已。至此,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正式宣告 成功! ⑥然而,疫苗是液体的,味道苦,小孩很抵触。怎样才能制造出既方便运输,又让小孩爱吃的疫苗呢?一天,顾方舟看到三岁的儿子拿着糖果,他突然意识到:为什么不能把疫苗做成糖丸呢!固体方便运输,小孩还爱吃!就这样,上亿中国儿童都吃过的“糖丸”正式诞生。 ⑦自1964年“脊灰”糖丸疫苗在全国推广以来,“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万分之0.046,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1978年,这颗糖丸正式列入计划免疫,每个孩子都会吃到。1994年,中国最后一例脊灰病毒被消灭。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卫生部举行,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彻底消灭了脊灰野生病毒的传播,成为无脊灰国家! ⑧2019年1月2日,93岁的“糖丸爷爷”顾方舟老人走了。如果他能见到总理,一定会自豪地拍着胸脯说:“总理,咱们中国人已经消灭了骨髓灰质炎,您可以放心了!” ⑨今天,当我们跟孩子说起中国的超级英雄时,一定别忘了他——“糖丸爷爷”顾方舟! (有删改)
问题1 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 10天观察期过后,大家喜极而泣:疫苗是安全的!疫苗确实是安全的!(从人物的心理角度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 反复强调疫苗的安全性,表现了科学家们内心喜悦激动的心情,也体现了他们为科学而牺牲个人的崇高品质。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根据题干要求可知:从人物的心理角度分析表达效果。根据“10天观察期过后,大家喜极而泣:疫苗是安全的!疫苗确实是安全的!”中的关键词“喜极而泣”可知,反复强调疫苗的安全性,表现了科学家们内心喜悦激动的心情,联系“冒着可能瘫痪的危险,顾方舟和同事们亲自喝下疫苗溶液,以身试药。可是,疫苗还必须对小孩儿进行身体试验。顾方舟思来想去,最后毅然决定瞒着妻子,让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参加临床试验!在顾方舟的感召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疫苗”可知,也体现了他们为科学而牺牲个人的崇高品质。
问题2 文章结尾称顾方舟爷爷为“中国的超级英雄”,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他的身上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答案 顾方舟有同情心,他看到那么多孩子得病,自己却因为无能为力而悲痛;他舍己为人,为了研制疫苗,在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身上试验疫苗;他克难攻坚,到达昆明建设生物研究所,他身先士卒带头苦干解决困难;他意志坚定,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研制疫苗消灭脊灰,终于获得成功。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根据文章第②段“有一次,一个妇女背着孩子,一看到穿着白褂的顾方舟走出来,就一把拉住他哭喊着:‘大夫,你救救我的孩子吧!’顾方舟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他看了看孩子,眼睛扑闪扑闪的,很是机灵,身子却瘫痪了。想到几万个孩子不是死就是残疾,自己却无能为力,顾方舟比孩子的母亲还悲痛。那一刻,顾方舟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脊灰”可知:顾方舟有同情心,他看到那么多孩子得病,自己却因为无能为力而悲痛; 根据文章第第④段“冒着可能瘫痪的危险,顾方舟和同事们亲自喝下疫苗溶液,以身试药。可是,疫苗还必须对小孩儿进行身体试验。顾方舟思来想去,最后毅然决定瞒着妻子,让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参加临床试验!在顾方舟的感召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疫苗。10天观察期过后,大家喜极而泣:疫苗是安全的!疫苗确实是安全的!”可知:他舍己为人,为了研制疫苗,在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身上试验疫苗; 根据文章第⑤段“1960年顾方舟和同事们到达昆明,建设生物研究所和疫苗生产线。荒郊野岭,困难超乎想象。顾方舟干起了苦力,200斤的水泥扛起就走;为了给蔬菜施肥,他跳到化粪池中;山上没有冰箱,存不了疫苗,他每天把疫苗背到山下的肉制品厂冷藏,一天往返十多次……恰逢三年困难时期,科学家们都是饿着肚子干活!仅仅9个月,面积达13700平米的研究所(疫苗生产基地)终于建成了”可知:他克难攻坚,到达昆明建设生物研究所,他身先士卒带头苦干解决困难; 根据文章第⑦段“自1964年“脊灰”糖丸疫苗在全国推广以来,‘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万分之0.046,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1978年,这颗糖丸正式列入计划免疫,每个孩子都会吃到。1994年,中国最后一例脊灰病毒被消灭。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卫生部举行,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彻底消灭了脊灰野生病毒的传播,成为无脊灰国家!”可知:他意志坚定,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研制疫苗消灭脊灰,终于获得成功。
(二)周太舸《蹭网蹭饭》——人物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示例 周太舸《蹭网蹭饭》——人物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文本 蹭网蹭饭 周太舸 ①年夜饭刚做好,就听见栀子嚷道,爷爷,咋没有网了呢? ②爷爷是个慢性子,在围裙上擦了手,从裤兜里掏出手机,东摁西点半天,网络果然没了影儿。 ③大概是路由器坏了,栀子说。 ④坏得真不是时候,爷爷抠了抠头皮,你爸你妈等会儿就要视频了,咋办?栀子爸妈打工的地方有疫情风险,暂时不能回家过年。约好在今晚六点左右视频。 ⑤牛儿家有网,要不我们去他家?栀子用手绞着麻花辫,一双大眼晴扑闪扑闪地望着爷爷,声音怯怯的。 ⑥不去!爷爷嘴里吐出的宇,像钢珠掉在瓷盘里,清脆,响亮。 ⑦栀子家和牛儿家是邻居,但多年不相往来。啥原因?栀子和牛儿都问过大人,可大人都不说,孩子们只是隐约听到好像是跟什么“宅基地”有点关系。栀子和牛儿上学同班,却不能直接到对方家里玩耍,因为两家中间隔着一道篱笆。篱笆是栀子爷爷用竹条编的,旧了,朽了,爷爷又重新编。要想在一起玩,只能背着大人走出各自家。 ⑧那年他俩偷偷在一起玩泥人时,牛儿奶奶看到,就想把牛儿叫回去,一不小心摔在深沟里,试了几次都没有能上来。牛儿看到了,吓得“哇哇”大哭,沾着泥上的手把胖乎乎的脸蛋抹得脏兮兮的。栀子也慌了,忙喊爷爷帮忙。爷爷当时正挑粪浇菜,闻声愣了一下,一反常态连忙放下担于,一路小跑去把牛儿奶奶拽出了深沟,然后转身就走。牛儿奶奶没有说话,只是抬眼望着栀子爷爷的背影,捋了捋头发,又低头拍了拍身上的泥土。 ⑨爷爷,走嘛,我想和爸爸妈妈视频,爸爸妈妈也想看看您。栀子拽看爷爷的袖子,扭着身子撒娇,我去跟牛儿说说,行不? ⑩爷爷不吭声。栀子就一蹦一跳地出门,两条麻花辫轻轻拍打着后背。不一会儿,栀子回来说,牛儿奶奶答应让我们过去。 爷爷随栀子来到篱笆跟前,双手用力抽出几根竹条。人能通行了,爷爷却不肯动步。这时,牛儿出来了,和栀子一左一右强拉硬拽,栀子爷爷才进了牛儿家。 牛儿忙着帮桅子的手机联网。奶奶边用干帕子抹方桌上方的椅子边说,桅子爷爷,坐这儿吧。 四人刚吃一两口菜,栀子的手机响了。接通视频,栀子爸说,哇,老爸做的年夜饭好丰盛哟!栀子妈说,啥眼神,这是我们家吗?栀子说,还是妈妈有眼光!我和爷爷在牛儿家蹭网蹭饭呢。 栀子还想说话,可爸妈的表情凝固了,随后还挂断了。栀子爷爷放下筷子,抠抠头皮,不如如何是好。牛儿奶奶也放下筷子,耷拉着眼皮,用手捋捋头发,掩饰尴尬。栀子和牛儿先前还叽叽喳喳的,此时也闭了嘴。一时间,热腾腾的堂屋安静了下来。 还好没静多久,牛儿的手机响了,是牛儿爸妈要视烦。接通后,牛儿“叭叭叭”说了栀子和栀子爷爷来家里吃顿饭的事。牛儿爸笑着说,上回栀子爷爷拉了我妈一把,早该感谢您呢,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牛儿妈说,今晚叔叔和栀子就在我们家吃好喝好吧。 这儿正聊,栀子的手机又响了,仍是桅子的爸妈要视频。接通,桅子爸说,刚才网络断线了。栀子妈说,大过年的,真感谢婶婶,这么好的饭菜招待啊!以前我们不懂事儿,您千万别再放在心上了。 怕菜冷了,视频都没聊多久。栀子爷爷慢慢饮酒吃菜,牛儿奶奶的话则多了起来,直劝栀子和爷爷多吃,快吃,吃了好看央视春晚。 提到央视春晚,牛儿说,奶奶,我想看桅子家的大电视。 栀子爷爷说,好啊,牛儿奶奶也过来看吧,凑个热闲。 牛儿随栀子先行一步。栀子回家插上网线,手机里的QQ和微信信息就叮叮咚咚闹腾起来。然后,两个孩子就笑得前仰后合。 第二天,栀子爷爷把篱笆全拆了。 (选自《羊城晚报》2021年2月10日,有删改) 【链接材料】 清康照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书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信后,立即用了一首打油诗回信家人: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泰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美名由此得来并代代相传。
问题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⑧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爷爷当时正挑粪浇菜,闻声愣了一下,一反常态连忙放下担子,一路小跑去把牛儿奶奶拽出了深沟,然后转身就走。
答案 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先用表神态的词语“愣”反映他当时短暂而复杂的心理活动,然后用“连忙放下”“一路小跑”“拽出”“转身就走”一系列词语描写动作,具体形象地写出了爷爷救牛儿奶奶于困境的完整过程,表现了爷爷不计较过去恩怨、热心助人的思想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文章第⑧段“爷爷当时正挑粪浇菜,闻声愣了一下”,“愣”是神态描写,可以看出栀子爷爷当时短暂的犹豫;“一反常态连忙放下担子,一路小跑去把牛儿奶奶拽出了深沟,然后转身就走”,“放下”“小跑”“拽”“转身就走”运用了动作描写。“小跑”体现出栀子爷爷得知牛二奶奶摔到沟里时的焦急,可见栀子爷爷的善良热心;“转身就走”体现了栀子爷爷将牛二奶奶拉出沟里却不想与牛二奶奶多说,表现了栀子爷爷固执别扭的性格。
二、人物的类型
1.主次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2. 人物形态——圆形人物,扁平人物
3.人物数量——个体人物,群体人物
4.群体人物表达普遍意义
5.人物特点——多角度分析
【考题示例】
(一)《出征太空,他们的逐梦故事太励志》——多角度分析人物
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出征太空,他们的逐梦故事太励志 ①今天(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二度飞天的陈冬、再叩苍弯的刘洋、首次出征的蔡旭哲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今天,我们来听听三名航天员的逐梦故事。 陈冬:有梦想的人,总是知道自己要什么 ②当一名航天员的梦想,14年前就在陈冬心里生根发芽。那一年,神舟七号飞向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把中国人的第一行足迹印在了浩瀚太空。五星红旗舞动太空的那一幕,深深地印在陈冬脑海中。 ③2010年5月,陈冬正式加入中国航天员大队,可要实现飞天的梦想谈何容易。刚开始的转椅训练,每次转完他都会出冷汗,头也是晕乎乎的。他在家买了一把可以旋转的电脑椅,一有空就坐在上面让妻子推着转。 ④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要求过载达到8个G,即人体自重的8倍。这是挑战人体潜能的一项“魔鬼训练”。陈冬说:“你会觉得这8个G压在你每一寸肌肤、每一个细胞上,甚至感觉你的脏器都临时‘位移’,透不过气来。你明明没有哭,但泪水会不受控制地甩出去。” ⑤历经艰辛终淬火成钢。2016年,陈冬入选神舟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完成了他的首次太空之旅。这次,他担任神舟十四号乘组指令长,带队出征。陈冬曾说,“要为祖国出征太空,为载人航天事业奉献一生。“有梦想的人总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再一步一个脚印地让梦想离自己更近。 刘洋:心怀山海,眼有星辰,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⑥刘洋,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员,此次距离地上一次太空之旅刚好过去了十年。 ⑦备战空间站任务,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超想象。出舱活动训练是强度最大、训练时长最长的训练。其中,水下训练又是重中之重。第一次参加舱外服水下试验,刘洋在120多公斤的服装中才工作了三四个小时,手就已经抖得拿不住笔、握不住拳,而后来真正的出舱活动训练,一次就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 ⑧出舱活动对上肢力量的要求很高,刘洋认为与任务需要相比,自己的力量还有一定差距,就暗暗给自己加码。体训时,她来得早,训得长。走得晚,回宿舍还要“加餐”,举杠铃、练握力器。 ⑨刘洋说:“2012年的6月,我代表中国女性进入太空,那时是无比的幸福、激动、兴奋。此时此刻,我也坚定地说,中国空间站,我即将乘舟而来,我会一直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永葆初心,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蔡旭哲:只要自己没有飞天,就要不断地去补自己的短板 ⑩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中有一个新面孔,蔡旭哲。为了这一天,他已经等待了12年。 2003年,神舟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得以实现。27岁的飞行员蔡旭哲坐在电视机前,深深地被航天员这一职业所吸引。经过努力,7年后,他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的一员。 12年来,蔡旭哲目送多批战友出征太空、载誉凯旋。他说:只要自己没有飞天,就说明自己某方面还有差距,所以就要查找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去补自己的短板,直到自己具备真正执行任务的能力那一天。 他明白。只有更加努力地训练,才能更好地迎接机会的到来。针对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他常常一个人在航天员公寓里对着桌面模拟器训练到半夜。蔡旭哲说,“12年来,我时刻准备为祖国出征,一定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 (2022年6月5日《人民日报》)
问题 结合蔡旭哲的故事,概括其性格特点,至少概括三个方面。
答案 ①认准目标,坚持不懈,执着追求。②见贤思齐,善于反思,自我加压,努力拼搏,扬长补短,查漏补缺。③热爱祖国,勇于担当。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 结合第⑩ 段“为了这一天,他已经等待了12年”“27岁的飞行员蔡旭哲坐在电视机前,深深地被航天员这一职业所吸引。经过努力,7年后,他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的一员”可知,蔡旭哲认准目标,坚持不懈,执着追求。 结合第 段“他说:只要自己没有飞天,就说明自己某方面还有差距,所以就要查找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去补自己的短板,直到自己具备真正执行任务的能力那一天”, 段“他明白。只有更加努力地训练,才能更好地迎接机会的到来。针对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他常常一个人在航天员公寓里对着桌面模拟器训练到半夜”可知,蔡旭哲见贤思齐,善于反思,自我加压,努力拼搏,扬长补短,查漏补缺。 结合第 段“12年来,我时刻准备为祖国出征,一定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可知,蔡旭哲热爱祖国,勇于担当。
【考题对接】
一、苏辙《武昌九曲亭记》——人物特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有废亭焉,其遗址其狭,不足以席②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①,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③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④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⑤先之。有不得至,(子瞻)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⑥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⑦,有删改) 【注释】①百围千尺:“百围”形容树干粗,“千尺”形容树木高。②席:容纳。③睥(pì)睨(nì):侧目斜视,有所打算。④斥:开拓。⑤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⑥寓:寄托。⑦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辙到黄州看望哥哥苏轼。弟兄俩到武昌西山上的九曲亭游玩,此时苏轼正被贬黄州。
1.文章画波浪线的语句,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性格特点?试作简析。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一、苏辙《武昌九曲亭记》【答案】
1.苏轼虽然被贬,仍然寄情山水,自得其乐,表现了他不计较个人功利得失,超脱(乐观)、旷达的特点。
【解析】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意思是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自由自在地在泉边岩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随意捡着山中的落果,喝着溪水,看到他这样子的人都把他当做神仙。表现出苏轼在游乐山水时自由磊落的胸怀和洒脱的气概,展现了他寄情山水,热爱自然,虽被贬谪仍然豁达乐观、自得其乐的形象。
【参考译文】
可是要到西山去时,必须经过青松翠柏之间,还要走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能到达平坦的地方,游人到了这里一定要休息一会儿。人们倚靠在奇形怪状的石头上,在大树的树荫下休息,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以看到巍巍高山,小溪幽谷就在旁边,还有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的阴面和阳面的景像,都展现在人们面前。这里还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容纳游人。亭子旁长着几十棵古树,树干很粗壮、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到了树下,就成天在观察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起,子瞻趁机把长树的地方开辟出来,亭子的地基扩大了。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笑着说:“这大概是上天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愿望吧?”一座新亭子就开始修建了。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终于完备了。子瞻非常高兴。
我年轻的时候,跟随着子瞻到各地游玩。遇山就登山,遇水就划船,子瞻每次都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先下水。有些地方不能到达,子瞻一天就闷闷不乐了。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自由自在地在泉边岩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随意捡着山中的落果,喝着溪水,看到他这样子的人都把他当做神仙。其实天下的乐事很多,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是最开心的。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什么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常常感到吃惊,又自我解嘲。只要心中无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又有什么呢。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找到快乐的原因。
二、侯发山《我真不想脱贫》——人物描写与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真不想脱贫 侯发山 ①听说月亮湾村脱贫了,我决定瞅个星期天,到村里看一看。我算了算,张蕾研究生毕业刚参加工作就下来当驻村第一书记,已经四年了。如果月亮湾村能够脱贫摘帽,张蕾就可以打道回府。她是签订了“军令状”的,不脱贫摘帽,不能回城。 ②我打算到老福家看一看,如果他脱了贫,月亮湾村应该都OK了。老福是村里的老大难,一直拖着月亮湾村致富奔小康的后腿。老福的父母去世后,他也因病致贫,五十多了还没成家,破罐子破摔,成了村里有名的懒汉,说句不当说的话,混成了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③当年我曾帮扶过老福。头一次去时,他家徒四壁,像大水冲过一样,估计老鼠都不过夜。我回来没多久,就去旧货市场给他买了电视、沙发等家电家具。再去时,他已经把电视卖给了收破烂的。后来,我用自己的工资给他买了两头波尔山品种羊。隔了五天,村主任老贵说,老福已经把羊给赶到集上换成了油盐。我决定不再从物质上资助他,于是又破了半个月工资给他购买了西瓜种子。我帮他把种子种下,叮嘱他注意除草、打药等。到了秋天,瓜田里的草深得能撵出狼来……唉,他又辜负了我的帮扶。恰巧这时候,张蕾来当“替死鬼”,我才得以脱身。 ④说曹操曹操就到。就在我刚要出门时,老福闯了进来。我怔了一下。老福真是变了,胡子剃得溜光,身上穿得干净清爽,跟几年前相比,年轻了许多,好像吃了孙猴子师父的肉。我说:“老福,听说你脱贫了?乡里准备给你‘摘帽’呢!” ⑤听我这么一说,老福慌乱地摆着手,说:“叶书记,我不想脱贫!” ⑥莫不是狗改不了吃屎?或者是老贵和张蕾给我的信息有误?“今年西瓜卖了多少钱?”我知道老福承包了十亩地,勤勤恳恳地全部种上了西瓜。不说往年,只要今年纯收入达到4000元,就算脱贫了。 ⑦老福接过水,咕咚了两口,狡黠一笑,说:“叶书记,今年没卖上钱!不信,咱算算?” ⑧“好。有头发不要装秃子!”我想听听他怎么狡辩。 ⑨老福一下子精神起来,神采飞扬地说:“十亩地,西瓜种苗八千块。土地租金六千块,肥料农药七千块。农膜、水电、燃料等各种杂费,加起来有一万,总投入将近四万。” ⑩我打断他的话,说:“西瓜的亩产按3000公斤计算,西瓜的收购价格每斤一块二左右,一亩产值约七千,除成本,纯利润至少两千六,十亩西瓜也该有近三万。” “不信你问老贵,我今年真的没得钱,谁得钱谁是河里爬的。”老福两手比画着“王八”游泳的姿势,信誓旦旦地说。 难道老福卖西瓜的钱丢了?我知道他是肚子里玩杂戏——怪主意多,便趁机给老贵打电话。老贵在电话里说,老福良心发现,为了感恩社会,今年的西瓜一个也没卖,全部捐出了,给敬老院送了一车,给村小学送一车……接下来,老贵着急地说:“张蕾找来《中川晚报》的记者宣传他呢,这货不知躲哪儿了,电话也不接。” 我心里松了口气,告诉老贵让记者到乡政府来,然后对老福跷着大拇指:“老福,行啊。上话咋讲来着?乌鸦照镜子,刮目相看啊。” 老福有点不好意思了,说:“反正我不想脱贫!” “为什么?你不摘帽脱贫,人家张蕾就不能回城。你想想,人家一个大姑娘,三十好儿,对象都没时间谈……”我越说越来气。 老福打断我的话:“叶书记,说实在的,我真不想脱贫。脱了贫,张蕾就要走了……为了帮扶我种西瓜她可真没少操心。我无儿无女,她……她就像我的‘小棉袄’。”说着,老福的泪已经把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给填满了。 是啊,她的青春之花在这里绽放,“她”也在月亮湾村人的口里变成了“我们”。
1.请按要求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不信你问老贵,我今年真的没得钱,谁得钱谁是河里爬的。”老福两手比画着“王八”游泳的姿势,信誓旦旦地说。(从人物描写角度)
2.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张蕾是一个怎样的“驻村第一书记”。
二、侯发山《我真不想脱贫》【答案】
1.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福表达自己没挣到钱的诚恳,表现出他佯装不想脱贫,实则不想让张蕾走的急切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老福两手比画着‘王八’游泳的姿势”是对他的动作描写。他说的话是语言描写。联系句中的“我今年真的没得钱,谁得钱谁是河里爬的”可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福急于想让对方相信自己没有挣到钱的心理。联系第 段中的“叶书记,说实在的,我真不想脱贫。脱了贫,张蕾就要走了”可知,表现出他并不是不想脱贫,而是不想让张蕾走的心理。
2.(1)张蕾是一个年轻有为、敢啃硬骨头的“驻村第一书记”,因为“我”帮扶老福脱贫失败,但是她却成功帮助老福脱贫;
(2)张蕾是一个工作负责、扶贫有方的“驻村第一书记”,从老福脱贫前后在物质和精神面貌上的变化也可以看出;
(3)张蕾是一个对老百姓贴心、耐心、暖心的“小棉袄”的第一书记形象,从老福在讲述“我真不想脱贫”的理由的时候,可以看出老福把张蕾当成他的女儿,从侧面反映出张蕾的贴心和暖心。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第③段中的“唉,他又辜负了我的帮扶。恰巧这时候,张蕾来当‘替死鬼’,我才得以脱身”可知,她是一个年轻有为、敢啃硬骨头的“驻村第一书记”。
根据第③段中的“头一次去时,他家徒四壁,像大水冲过一样,估计老鼠都不过夜。我回来没多久,就去旧货市场给他买了电视、沙发等家电家具。再去时,他已经把电视卖给了收破烂的。后来,我用自己的工资给他买了两头波尔山品种羊。隔了五天,村主任老贵说,老福已经把羊给赶到集上换成了油盐。我决定不再从物质上资助他,于是又破了半个月工资给他购买了西瓜种子。我帮他把种子种下,叮嘱他注意除草、打药等。到了秋天,瓜田里的草深得能撵出狼来”和第 段中的“老福良心发现,为了感恩社会,今年的西瓜一个也没卖,全部捐出了,给敬老院送了一车,给村小学送一车”可知,老福脱贫前后在物质和精神面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一对比中可以看出张蕾是一个工作负责、扶贫有方的“驻村第一书记”。
根据第 段中的“叶书记,说实在的,我真不想脱贫。脱了贫,张蕾就要走了……为了帮扶我种西瓜她可真没少操心。我无儿无女,她……她就像我的‘小棉袄’”可知,她是一个对老百姓贴心、耐心、暖心的“小棉袄”的第一书记形象。
三、杜甫《石壕吏》——侧面写人物形象
赏析杜甫的《石壕吏》,按要求回答问题。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从整首诗看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从“如闻”二字中你感受到了杜甫怎样的形象呢?
三、杜甫《石壕吏》【答案】
1.形象:关切人民痛苦的形象。
【解析】“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意思是: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泣”的原因是多重的;联系“老翁逾墙走”可知,公公不在家;根据“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可知,丈夫死了,孩子尚年幼;“出入无完裙”,表现了生活的贫困;根据“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可知,婆婆被拉走,苦不堪言;据此可总结“泣”的原因。“如闻”指隐隐约约听到;诗人难以入眠听着动静,展现了诗人关切人民痛苦的形象。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凶恶,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老翁一个人告别。
四、《贺龙二三事(节选)》——个体人物与群体人物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贺龙二三事(节选) (美国记者斯诺随一支护送物资的红军队伍去往保安,途中,“说故事的好手”、亲历了南昌起义的红军指挥员李长林给他讲了一个又一个贺龙的趣闻轶事。) (1)我们(李长林等人)见到贺龙时,他已在省军中任职。他当时控制的地区是云南运鸦片烟到汉口去的必经之道,他就靠抽烟税为生,不抢老百姓。他的部下也不像许多军阀的军队那样大吃大喝,他也不让他们抽大烟。他们都把枪擦得亮亮的。但是当时习惯用大烟敬客。贺龙本人不抽大烟,但我们到时他把烟具和大烟送上炕来,我们就在烟炕上谈革命。 (2)传说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那是早在一九二八年。贺龙躲在一个村子里,同哥老会②的兄弟们策划起义。这时有几个国民党收税的来了。他就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用他自己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卫队的武装。从这一事件中,他缴获了足够的手枪和步枪来武装他的第一支农民军。 (3)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向哥老会说出自己的身份后,组织起一支部队来。哥老会的规矩和黑话很难掌握,但是贺龙的“辈分”最高,因此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他的口才很好,李(长林)说贺龙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4)“贺龙的外表怎么样?”我问李。 (5)“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他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 …… (6)有一次贺龙逮到了一个名叫波斯哈德的瑞士传教士,军事法庭因他从事所谓间谍活动,“判处”他监禁十八个月。贺龙开始长征时,波斯哈德牧师的徒刑还没有满期,因此奉命跟着军队走,最后刑期满了以后才在途中释放,给旅费前往云南府。使得大多数人感到意外的是,波斯哈德牧师对贺龙并没有讲什么坏话。相反,据说他说过,“如果农民都知道共产党是怎样的,没有人会逃走。” (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注释】①南腰界:地名,位于重庆酉阳东南部,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贺龙同志在此创建川黔湘鄂革命根据地。②哥老会:起源于湖南和湖北,是近代中国活跃于长江流域,声势和影响都很大的一个秘密结社组织。
1.【纪实·感知形象】
在“说故事的好手”李长林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中,贺龙呈现出别样的风采。请结合以上选文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心中的“贺龙”。
2.【纪实·勾连全书】
被俘的波斯哈德牧师不仅没说贺龙坏话,还说“如果农民都知道共产党是怎样的,没有人会逃走”。共产党到底是怎样的?为何当时的贫苦农民、底层劳动者纷纷至死不渝地追随他们?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来谈谈。
温馨提示:可以参考毛泽东《我三十万大军顺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名著《长征》《红星照耀中国》等等。
四、《贺龙二三事(节选)》【答案】
1.示例:在我心目中,贺龙首先是一位有出色领导能力和战斗能力的红军将领。他能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能用出色的口才扩编红军队伍,能让外国牧师对其深深敬佩。其次,他也是注重感情的普通人,在长征路上会背着受伤的部下行军,也能因为心爱的战马爆发更强的战斗力——正是有这样的领导者,红星精神才最终闪耀中国。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从文中“他的部下也不像许多军阀的军队那样大吃大喝,他也不让他们抽大烟。他们都把枪擦得亮亮的”说明他对治军严明;“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可以看出他英勇;在哥老会“曾经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写出了他的口才好,有领导能力;“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表现了他对战士的关心;通过波斯哈德的瑞士传教士对共产党的评价,可以看出深受别人爱戴。据此整合概括即可。
2.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带领当时像走投无路的人们走向希望。如朱德的理想就是“使像母亲那样的人能过快乐的生活”,这正是百年来受压迫的普通老百姓所热切盼望的。红军是正义之师,代表人民的愿望和利益,所以得到百姓的追随、士气高昂,在渡江战役中势如破竹;在长征中,他们更是表现了坚强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他们所张扬的理想主义,与为理想奋斗的激情,让埃德加 斯诺也发出预言: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综合理解的能力。结合我们所知道的知识,联系所给的参考文章,可以从共产党对人民,对理想,对敌人等方面加以阐释。我们可以说共产党始终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在不断努力,朱德在母亲去世后曾说:“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为了信仰的实现而前仆后继的精神是值得歌颂的。在面对敌人时,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锐不可当,英勇善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