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中考第八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中考第八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2 14:0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次适应性训练
九年级语文试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开展以“领略自然之美、感悟生命智慧”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去打卡。
【第一站:发现自然之美】 (25分)
1.第一组同学举办了“美丽自然”诵读活动,让我们一起来书写诗文吧。
[在第(1)一(6)题中,任选四题;(7)--(8)题中,任选一题](6分)
(1) ,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2)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3)村中闻有此人, 。 (陶渊明《桃花源记》)
(4)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5)树叶子却绿得发亮, 。 (朱自清(春》).
(6)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7)《答谢中书书》中“ . 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日落时水中鱼儿活跃的情态,让人感受到生机与活力。
(8) 李清照《渔家傲》结尾 “ , ”两句,用浪漫的想象表达词人的追求。
第二组同学整理了一组山水、艺术的美文,阅读语段,完成2-5题。(8分)
(一)
①我看见江水在急流中惊天动地,激浪与漩wō狂舞着风风火火的脚步,两岸坚硬的岩石用伤痕累累记录着它深深浅浅的脚窝。②泱泱太水澎湃汹涌,看不见霹 lì闪电翻滚腾跃,我放飞的思绪在云雾山坡上下求索,多少欢乐与忧戚在我的心中流淌……
(二)
①阳光洒下迷人的光芒,与波光粼粼的湖水嬉戏。②似一位娴熟的钢琴师,按下蓝色的琴键,奏出清脆动人的乐意。③如果没有阳光的私语,不知道青海湖的湖水应是什么样子。④姿态各异的白云在湛蓝的天空和蓝蓝的湖水之间快乐地做着蓝色的梦。⑤我伸出手想摘一朵,却不能,那就放飞心灵吧,这难得的邂逅居然有了浪漫的结局。
(三)
①追求真善差是文艺的永恒价值。②艺术给人们揭示的三种美: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能拓宽人的视野,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③通过文艺作品,我们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荣誉感,追求讲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2.阅读文段(一);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1) 两岸坚硬的岩石用伤痕累累(A. lěilěi B. lěiléi) 记录着它深深浅浅的脚窝。 ( )
九年级语文{24-8} 第 1 页 (共 8 页)
(2) 多少欢乐与忧戚(A. qì B. qī) 在我的心中流淌。 ( )
3.阅读文段(一),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漩 wō ( ) 霹 lì ( )
4.阅读文段(二),选出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海”字第七笔的笔画名称是横折钩。
B.画线的句子是一个递进复句。
C.加点词“如果、应、各、出”的词性分别是连词.副词、代词、动词。
D.文段中“迷人”“娴熟”“清脆”“结局”都是褒义词。
5.阅读文段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2分)
(1)请提出第①句的主语。(1分)
(2)第②句的标点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6.第三组同学对《海底两万里》和《格列佛游记》进行了研究,请你完成下面任务。(4分)
(1)小磊在读书时突发联想,假如格列佛从慧骃国离开后又一次启航,偶然到了鹦鹉螺号上,他把在这里的一些听闻写进了日记。下面内容中他记得不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A.在南极,鹦鹉螺号曾被厚厚的冰层封住,面对死亡的危险,船员们轮流用铁镐凿冰,又用开水喷射,最终用潜艇的重量冲破剩余冰层,.脱离险境。
B.在锡兰岛的采珠场,一个采珠人受到鲨鱼的攻击,尼摩船长在救他时差点被鲨鱼吃掉,紧急关头,尼德·兰投出鱼叉,杀死了鲨鱼,救下了船长。
C.阿龙纳斯是个生物学家,他头脑清醒、热爱海洋、精通分类理论,具有愿为科学奉献的精神。他有个仆人叫康塞尔,为人忠实,但脾气暴躁。
D.船长尼摩知识渊博,英勇顽强。他向往民主自由,反抗压迫和殖民主义。
(2)在随鹦鹉螺号游览海底世界时,格列佛也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旅行中的一些趣事。当他讲到自己在飞岛国“拉格多大科学院”里见识到的古怪研究时,一旁的尼德·兰忍俊不禁。你猜猜,格列佛可能说了什么事 (至少写出两件)(2分)
7.第四组同学拟开展以“行万里路·赏秀丽景·怡少年情”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7分)
【活动一】秦岭在西安南部,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生态环境多样,植被丰富,动物多样。小语走进秦岭,发现很多赞美秦岭的对联,如“云间岚气漫,岭上松柏环”。她也想写一则对联抒发自己的情思,请你帮助完成。 (2分)
上联:山青水秀秦岭好 下联:
【活动二】同学们积极交流了自己旅行中的所见所闻。阅读下面三位同学的感悟,从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3分)
九年级语文(24-8) 第 2 页 (共 8 页)
小西:到敦煌莫高窟游览时,只要用手机打开AR地图,便能看到九色鹿从壁画中飞身而下。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我还身临其境地观看了建筑、彩塑和壁画,沉浸式的体验大大缩短了旅游时间。真是敦煌之美通古今,一部手机游敦煌啊!
小慧:前不久我跟家人去老君山玩,体验感很好。团友们都能自觉遵守景区规定,景区无人吸烟,我们乘
【活动三】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某同学向大家推荐了三处陕西研学旅行景点,请你选择其中一处,仿照示例,写一句推荐语。 (2分)
推荐景点:①壶口瀑布 ②司马迁祠 ③华山
示例:兵马俑:身披甲胄,千人千面,我们在这里领略金戈铁马的大秦气魄。
【第二站:感悟艺术之美】 (45分)
第五组同学开展“艺术之美”专题探究活动,请阅读材料,完成8-10题。 (9分)
【材料一】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 “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 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领导我们 “游”而且领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节选自宗白华《中国园林建筑之美》,略有改动)
【材料二】中国传统建筑总是和周围的山水树木形成特别好的关系,就像画一样。比如中国园林中的亭子,好比一个气口,总是建在“最宜置亭处”。它是点缀,也是引领;它是游览线上的一个关节点,收摄众景,使松散的远景有了主题;它是游人休憩的地方,使人张开心灵之眼。 “江山万里眼,一亭约略之。”坐亭中观万景,由近及远,眼向远方推去,可推到渺不可及的地方;由远及近,万千世界的景象又归于一亭之中,疲惫的步子得到缓解,迷茫的心结得以解开。
九年级语文{24-8} 第 3 页 (共 8 页)
明代艺术家王世贞家的弇山园中有一小亭,四面花草扑地,绿树参差,亭上匾额曰“乾坤一草亭”。这四面通透的亭子虽小,但心可超越,可飞腾,可置身于小亭而妙观天下。 “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小亭可以俯仰乾坤,心自广大,何能小之 (取材于朱良志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中国建筑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粱架。每一副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副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因此门窗的位置和处理都极自由,由全部用墙壁至全部开门窗,乃至既没有墙壁也没有门窗(如凉亭),都不妨碍负重的问题;房顶或上层楼板的重量总是由柱承担的。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变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
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 “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 “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做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的窗子“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罗马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些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造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就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略有改动)
8.根据材料一、三,简要概括“窗”和“墙”的作用。 (3分)
9.根据材料二、三,请你谈谈中国建筑有哪些特点。 (4分)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在园林中置亭,既要能收摄众景,又要使远景成为中心和主题。
九年级语文(24-8} 第 4 页 (共 8 页)
B.叶圣陶先生说: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尤其是亭台轩榭的布局就突出了“望”的特点,这是中国园林建筑追求美的又一例证。
C.“建筑中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此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建筑的“文章”也可因命题的不同有“大文章”或“小品” 。
D.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体系的区别是使用同样的“词汇”却遵循不同的“文法”。第六组同学组织了一场以感悟“生命之美”为主题的文学沙龙,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11-15题。(19分)
跟大自然说句话 鲍尔吉·原野
①我们说过许多话,我们记不起来都跟谁说过哪些话。可是,我们跟大自然几乎没说过话,而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②大自然对我们说的话从来没有停歇过,它们有耐心。早上,我们走出家门——如果你有这份细心体察的话——清风抚过面颊,风用它透明的小手轻轻摸你的脸,还有眉毛、眼窝和耳朵,好像它知道你会在这一刻走出门,在这里等你。事实上,它的小手还抚过你的肩膀、后背和鞋子,只是你没察觉面已。
③风是大自然千万种语言中的一种,可以叫风语,还可以叫其他语,随便你,风并不在意这个。就在我们进行所谓“上班”或“上学”的活动时,在我们前往目的地而迈开第一步的时候,小鸟可能已经飞翔了三个多小时,已经看过了壮丽的日出。
④它从天空看到人像蚂蚁一样陆陆续续从房子里走到大街上,它在树枝上看到草地上一朵小黄花正徐徐打开叶片,准备迎接阳光。
⑤而人们对这一切浑然无知,径直走着,或径直开车走着。他们不知道天边的白云跟昨天不一样,跟一小时之前也不一样。人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外貌,而云可以。
⑥云尽其一生变幻无穷却不停歇。
⑦即使在城里,大自然也在人的身边,土地、天空、空气与光,具有大自然的核心要素。可是人并不关心大自然在做什么,人的皮肤和心灵已经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他们要通过资讯——比如说智能手机, 了解气温变化。
⑧是不是可以说,人的心灵正一点点远离大自然。
⑨人的心灵里装填了越来越多的东西.因为世上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在他们内心的容积中,对大自然的关注越来越少。
⑩如果是这样,人会失去好多欣赏美的机会。如实说,不是说每个人都需要审美,即使如美术师也不需要时时审美。可是,美是真与善不可分割的并存物,是奠定人之人格的基础。
历史告诉人们:不懂美的人(心里没有审美能力的人)也是离愚昧与残暴很近的人。而美的根源在哪里呢 大自然,只能是大自然。我们看到的许多样式的艺术品,比如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都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模仿。
九年级语文{24-8} 第 5 页 (共 8 页)
它们是“假的”,是抒发、是表白、是再现、是提炼、是集中;而大自然是真的,它并不抒发再现,它浑然一团而已。
几天前,我坐车去科左后旗探望重病的堂兄朝克巴特尔。这是冬季,天很早,因而很冷。车窗外萧疏的景物使我的心情变得愈发沉重。在高速路上开车,地势越走越高,几乎可以俯瞰四野。
这时,东方的地平线横贯晨曦,红了约莫上百里,人不期然来到这块高地,不期然在此与晨曦相遇。尔后朝阳以最初的红丸模样浮腾地表,四周万物静穆。随着旭日初升,光线成万倍增加,刺破天穹。
我真的被惊呆了,如果立身土地,纳头便拜也完全有可能。车继续往胡四台方向开,太阳越升越高。我心里如同获得什么启示却说不出来,但至少不那么黑暗了。
如果我是一堆火,太阳往火里添进了我所不知道的可燃物,使火烧得更紧凑,不易被风吹灭。我堂兄是否可救尚未可知,但我知道我的心被日出扩大了一些。这就是大自然的教育,或者叫启迪。
我一直想对别人说:大自然是人类的导师,教人学会爱,学会忍耐、节制、倾听、观察,学会体面地活着与死去。
但这些话没机会说——在超市、在大街、在车站,你对谁说呢 即使面对亲密的朋友,你也说不出这些话,因为他们不需要,他们将愕然。
事实上,人这一辈子有很多话是说给自己听的。关于大自然,我们再说几句话吧。 自然教给我们清洁自身,让人知道人不过是万物之一种,而非之灵。
大自然教人懂得谦卑,懂得美的样式多至无限.懂得所有人头顶都有爱的护佑,懂得对立从来不是法则,懂得宇宙的秘密永远不可穷尽。
那么爱呢 你说犬自然教我们学习爱,爱在哪里呢 当你开始关注大自然的时候,不管是关注一朵花,还是一条河,只要你关注少顷,爱在你的心里已经发生。
而且,那一刻你的面容一定好看,而且虔诚。
11.阅读全文,概括导致“我们跟大自然几乎没说过话”的原因。 (4分)
12.作者笔下的大自然极富灵性,请自选对象,根据上下文内容,发挥想象,设计它对“我们”说的话。 (不少于30字) (3分)
A.风 B.小鸟
我选 ( ), 它对“我们”说:
13.在去胡四台路上,作者与晨曦不期而遇,他感慨“这就是大自然的教育,或者叫启迪”。根据上,下文,说说作者从大自然中获得怎样的启迪。 (4分)
14.文中第②段、第⑦段、第 段出现的破折号,对表情达意有何不同作用 请结合文本分析。 (4分)
九年级语文(24-8) 第.6 页 (共 8 页)
15.鲍尔吉·原野是当代中国“自然写作”的代表作家。结合本文内容及链接材料,请从选材、写法、主题方面阐述你在写作方面有哪些收获。 (4分)
【材料一】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刘亮程《对一朵花微笑》
【材料二】看一看夜空,是我们的哲学课。即使是微雨之夜,虽大多漆黑,但不是浓黑,仍有薄光透射出来。薄光是天空的自然之光。天空也不是空无一物,有孤星斗转。孤星高悬,明明灭灭,如火柴盒里的萤火虫。 “看见孤星,我便觉得人生不能轻易坠落。”我给远方的朋友发了一条短信息。豆亮的星,给了黑夜完整的平衡。 ——傅菲《星星缀满我的脸》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热爱山水田园,将自然景观融入诗文中,其审美情趣成为后世楷模。请随第七组同学穿越千年,探寻古人的风雅品质。完成16-19题。(13分)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①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鹳鹢②,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③。有二脊令④,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 日照其背, 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⑧又曰: “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刘基《活水源记(节选)》)
[注释]①秘书卿白野公:秘书卿,元代官名; 白野公,元末诗人,世居白野山,故称白野公。②鹳 (qúyù):八哥。③滑:鸟声流利。④脊令:鸟名。⑤上人:指奎上人,刘基朋友。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有文采 ( ) (2)其始出石 ( )
(3)恒鸣其上 ( (4)至是悉出 ( )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乃溢而西南流 久而乃和 B.其状如鸡而小 而山不加增
C.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弗之怠 D.则其泽又能及物 入则无法家拂士
九年级语文(24-8) 第 7 页 (共 8 页)
18.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
19.小文学完本文深有感触,把此文和自己所学的两篇文章一起探究。请你帮他把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5分)
篇目 景 情 表现手法
《活水源记》 活水源 ①_ ③_____
《醉翁亭记》 醉翁亭 抒写“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 ②_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在《山水训》中写到: “真山之烟岚, 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 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这是一个画家眼中山峦的四季景色。诗人也用他们的妙笔,把四季写进了诗歌。下面是小文同学以“诗歌中的春夏秋冬”为主题的归纳。完成20-21题。 (4分)
第一首: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第二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第三首: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第四首: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宮归京》)
20.上面四首诗歌有一首不属于这个主题,请你挑选出来并说明理由。 (2分)
21.请赏析“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生”字的表达效果。 (2分)
【第三站:抒写生活之美】 (50分)
22.时间的眼睛,穿越时空,抵达心灵。愿你我都有一双善于体察的眼睛,去观照自然万物,感悟生活。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
你还欠母亲一夕婴儿般的陪伴/欠孩子一次兄弟般的谈心
欠故乡一回荷锄夜归的料理/欠山川大地一趟低眉顺眼的叩访
欠日月星辰一份空杯以待的谦恭/当然,你欠的远远不止这些
这许许多多的欠条/将把你和这个世界/紧紧地捆在一起/你债台高筑
须每天以汲汲偿还之心/做光明美好之事
——刘怀彧《一叠欠条》
上面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内容充实具体,不少于600字。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不能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九年级语文{24-8} 第 8 页 (共 8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