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试卷
语文
时量:12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为开卷考试,考试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火宫殿,又名乾元宫,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原为供奉火神祝融君的一座火神庙。最初,人们在此举办祭_sì火神的宗教活动,清代以后火宫殿香火鼎盛,显赫一时。由于民众及朝廷的重视及推动,火宫殿逐渐发展成为集祭祀、看戏、听书、小吃为一体的庙会。抗日战争时期,火宫殿遭到破坏,仅剩下门口的一座古牌楼,保留的牌楼及复原的殿宇建筑群作为民间文化、庙宇文化的重要_zài体,火宫殿现已成为长沙传统文化地标。
下面是小粹同学做的字音、字形及词义梳理的记录,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辨析多音字可用组词法。“供”是一个多音字,“供品”中“供”的读音gòng和“供应”中“供”的读音gōng。由此推测,加点词“供奉”中“供”的读音应该是gòng。
B.辨析成语要注意适用对象、使用范围和感彩。加点词“显赫一时”意思是“在一个短时期之内的名声权势极大”。此处使用不当。
C.南方人常常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分不清楚。“民众”应读成 mín zhòng,“朝廷”应读成cáo tíng。
D.根据拼音写汉字。文段中的空白横线处依次填入“祀”和“载”。
2.请把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6分)
走入坡子街,店铺林立,人潮熙攘。古色古香的火宫殿牌楼和殿宇,散发着岁月沉淀的韵味,让人恍若已听不见市井街巷的喧闹声。《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在自家的篱笆下采摘菊花,表达其内心的平静与从容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长沙太平街上,五光十色的都市霓虹照映着古意森然的殿宇。当年,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自己虽身居陋室,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写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今文明的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相融。望向滚滚北去一刻不停息的湘江水,不禁想起《<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长沙以火宫殿为文化地标,它与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齐名。②在调查研究中,火宫殿的石牌坊、门牌楼、古戏台和火神庙都让我们感受到一股浓郁的神秘文化气息。③佛道合一的宗教文化,传统建筑的风水布局,建筑物上的色彩搭配,以及墙壁上、廊柱上和地板上的各类字符、标记、图画、雕塑等纹饰,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④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们A_猎奇的心理,B_研究的方向,C_研究的命题-“探寻火宫殿建筑群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
3.以下是一位同学在整理研究性学习的文稿时提出的一些修改意见。选项中对句子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句前后主语不一致,应该把“长沙以火宫殿为文化地标”修改为“火宫殿是长沙的文化地标”。
B.第②句没有语病。
C.第③句归类不当,应把“雕塑”删掉。
D.A空格处应填“产生了”,B空格处应填“端正了”,C空格处应填“确定了”。
4.上述文段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2分)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综合性学习:(8分)
五月,是红色的五月,革命的五月。培粹中学计划举办“红五月”歌会。九年级随即开展“红五月歌会筹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0分)
5、(1)【选择歌曲】音乐课代表从音乐教材中选择了四首备选歌曲,以下歌曲中不适合参赛的是( )(2分)
A.《爱我中华》 B.《长江之歌》 C.《化蝶》 D.《游击队之歌》
(2)【制作海报】学校征集“红五月歌会”海报,我们班也设计了一张。请补充下面设计思维导图。(3分)
6、【撰写开场白】小粹很荣幸成为歌会主持人,请你帮他写一段开场白(字数不超过40)。(3分)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6分)
书边事①
(唐)张乔
调角②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③。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④,长愿向南流。
【注】①唐宣宗时代,张议潮击败吐蕃,收复河西、陇右失地,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出现了和平安定的局面。②调角:犹吹角。③青冢:王昭君墓,在今呼和浩特。梁州:即“凉州”,今甘肃武威。④蕃情:指吐蕃的民心。
7.以下对于本诗的理解鉴赏,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上句描写边塞军营景象,角声凄凉,回荡在秋日的边陲,营造紧张气氛表明军情紧急。
2024年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试卷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B.首联下句写征战之人倚靠戍楼,姿态安闲,这暗示了边境安宁和平、征人无事的境况。
C.颔联对仗工整,上句用典,下句写景,以和平景象表明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久以来的夙愿。
D.颈联中的“无”与“有”形成对比,也表明因无战争阻挠,这偏远的边关之地也有游客到来。
8.近人俞陛云评价此诗“高视阔步”,请结合整首诗,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分析,完成下面表格。(4分)
诗句 内容 情感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颔联,颈联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古代边疆意象,共同营造出的意境。(2分) 表达了诗人对边境没有兵灾、百姓安全出游的喜悦。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尾联写望着滔滔奔流的河水,诗人思绪联翩,想着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 (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12分)
孔子迁于蔡三岁①,楚王闻孔子在陈、蔡之间,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②”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孔子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③矣。”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④?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推而行之,不容于天下,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⑤”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孔子(公元前551年一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因失望于鲁王,59岁带着弟子离开鲁国周游诸侯,游说其大道。经曹、宋、郑至陈国、蔡国。②用事:当权执政;③斯滥:就胡作非为。④吾道非邪:我们的学说错误了吗?⑤高山仰止:喻高尚的德行让人仰视;景行行止:比喻行为正大光明就像大路,导人践行。
9、下列各项中对于文中带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从偏旁推测,“疾”字本义为“疾病”,文中“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就是此义,与《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一样。
B、“绝”字含义很多,有:断绝;尽、完;隔绝;横渡;副词最、极等。文中“绝粮七日”中的“绝”是动词,断绝。
C、汉语中常见一词多义,如文中“夫子之道至大”与文中“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两个“至”含义、用法都不一样。
D、《史记》有五种体例,分别是本纪、世家、书、表、列传,“世家”是世代相传的诸侯王,司马迁将布衣孔子列入“世家”,表明其赞誉之情。
10、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B、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C、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D、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11、请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可谓至圣矣!
12、“孔子受厄于陈蔡”是孔子周游列国中最为艰难的一次。在困厄面前,子路、颜回、孔子分别有不同的态度,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简要说说你认为君子应该如何对待困境、磨难?(5分)
链接材料: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三、现代文阅读
非连续文本阅读(6分)
【材料一】
每年的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FDI(世界牙科联盟)倡议各国开展各种增强人们爱牙护齿意识的活动,得到了全球众多的口腔医生、医学生、各国牙科学会及合作伙伴的支持。
口腔是通往人体的重要门户,口腔的健康状况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它是人类生命健康和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注重全身健康,却忽视了口腔健康。全世界超过90%的人会被龋齿、牙周疾病等口腔问题困扰。2024年“世界口腔健康日”的主题是“健康口腔、健康体魄”,旨在通过此倡议让世界各地的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善口腔健康,拥有健康的体魄。
材料二:
牙齿是“活着的宝石”。每个人的口腔中有28~32颗牙齿,它们坚硬而有光泽,如同珍珠、贝壳、玉石一样具有观赏价值。牙齿对主人颜值的提升不亚于任何饰品,“嗪首蛾眉,齿如编贝”说的是洁白整齐的静态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则是与五官相映生辉的动态美。
从实用性上看,牙齿对于主人身心健康的意义远比宝石深远。牙齿是消化食物的重要工具,营养学家建议每口食物至少咀嚼30次,充分咀嚼可以减轻胃肠负担,减少胃炎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同时,牙齿对人的说话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发音的重要器官,如果牙齿排列不整齐,可能会影响发音。
牙齿和全身健康也密切相关。一些研究表明,牙周病和其他口腔疾病可能与全身疾病相关。例如牙周炎和牙龈炎等牙齿疾病会引起牙周组织破坏和细菌感染,这些细菌可以通过口腔黏膜和口腔伤口进入全身循环系统,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增加患糖尿病、心脏病、中风、肺炎等疾病的风险。
材料三:
①每一颗牙齿都很宝贵,需要用心呵护。
②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尤为重要。平时每天早晚坚持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巴氏刷牙法能够有效去除牙龈缘附近及牙龈沟内菌斑,是国际公认的最好的刷牙法。应选择软毛牙刷,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牙龈及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牙龈沟,一部分铺于牙龈缘上,并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的压力使刷毛做前后方向短距离水平颤动4次至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毫米,每次刷2个牙,将牙刷移到下一组牙时,注意重叠放置。
③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对牙齿的伤害极大。比如,冷热交替饮食,热的食物会导致牙釉质膨胀,如果此时大口喝冷饮,牙釉质便会突然遇冷收缩,巨大温差带来的急剧性刺激会让牙齿产生裂纹,久而久之裂痕扩大,易患龋齿;饮用碳酸饮料,吃泡菜、酸菜汤等酸性食品,会使牙齿长期处于酸性条件下,易被腐蚀;吃一些比较坚硬的食物,会使牙齿细小的裂缝变大;吃甜食会促使口腔细菌滋生,严重时会造
成牙齿脱落、软化,产生龋齿。
④常见的口腔疾病,如龋病、牙周病发生都比较隐蔽,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一般不易被察觉。日常口腔保洁只能维持较好的口腔卫生,每次刷牙漱口都可能留下个别死角没清理干净,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了解口腔健康状况,将口腔“卫生死角”清扫干净。所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并及早治疗是护牙健齿的必要措施。
1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口腔是通往人体的重要门户,全世界超过90%的人会被口腔问题困扰。
B.牙齿不论在观赏价值还是实用价值上,都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C.口腔的健康状况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生活中,人们往往不重视口腔健康。
D.龋病、牙周病的发生在早期很容易被察觉,一旦发现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处理。
14.今年9月是第35个“全国爱牙日”,小郡作为口腔健康宣传员,请结合以上材料,向青少年提拟写一份倡议书。(只写倡议内容)(4分)
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回答问题。(18分)
一只和九只
何君华
①莫日根是连队里唯一的老人。说是老人,也不准确,因为他大后年才满十八岁,怎么能叫“老人”呢!但这里的“老”却不是年龄老的意思,而是资格老的意思。三连成立那天他就在连队里了,用现在的话说,他属于“创始成员”。其他的创始成员都不在了,都打没了,只有他还在。
②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茬一茬的老兵倒下了,一茬一茬的新兵补充进来,莫日根却没有成为“流水”,反而成了“铁打的”兵。这么说又有些不准确,因为严格说来,莫日根并不是兵,至少不是扛枪上战场的兵。
③莫日根是连队的伙夫,也是连队唯一的伙夫。莫日根是自己主动找到部队上来的。伪满洲国成立后不久,日本鬼子就来了,他的家叫日本鬼子糟蹋了,他就找上了部队。正好那时候要组建三连,就让他上新组建的三连了,当伙夫。
④当伙夫,这是莫日根不愿意干的。莫日根找上部队来,是想着上战场跟日本鬼子拼杀的,不是来烧火做饭的。但是没办法,莫日根是残疾人-小时候学骑马摔坏了一只手和一条腿,这或许也是日本鬼子糟蹋了他全家却独独没杀他的原因,大概日本兵认为一个瘸子不值得浪费一颗子弹吧,何况他还是个毛头小孩!不管怎么说,部队上照顾他,告诉他给战友们烧火做饭也是抗日,给他讲抗日事业目标一数分工不同的道理。莫日根好像听懂了,于是甘心当了伙夫。
⑤就这样,毛头小子莫日根给一茬一茬的战友们烧火做饭,一晃三年了。
⑥与其说莫日根的主要工作是烧火做饭,不如说主要是满世界找吃的。1938年,伪满洲国政府发布了《米谷管理法》,后又实行粮食“配给制”,普通中国老百姓已吃不到大米了。莫日根每天想的就是给战友们找些好吃的,好让他们有力气在战场上跟鬼子拼杀。但大多数时候,战士们只能吃到小米、苞谷、黑米、糜子、橡子面等粗粮主食,莱却很稀缺-不要说肉菜,很多时候素菜都算奢侈品了。
⑦一旦有时间,莫日根就上山挖野菜,下河摸鱼虾。不打仗的时候,战友们也会来帮他一起干。
⑧可能上天也不忍心叫这帮抗日勇士饿死吧,连队开进巴音诺尔地界的时候,莫日根竟在已成废墟的村庄里找到了一只鸡-一只会下蛋的老母鸡!
⑨除了老母鸡,鸡窝里还卧着三只新下的蛋,天知道它们是怎么逃过日本鬼子的铁蹄的!顾不上多想,莫日根就将母鸡和鸡蛋一起带回了队里,用一只破旧的柳筐给母鸡做了个窝。
⑩莫日根心里已经有了算盘:等母鸡下够了九只鸡蛋就叫它孵蛋。眼下已经有了三只,再下六只就够了。等鸡蛋孵化了,他就有十只鸡了,一只大的,九只小的,最好都是母鸡。莫日根在心里美美地盘算着。
这么想着,莫日根便十分细心地投喂起母鸡来,尽管他手头能投喂的东西实在少得可怜,最好的不过是一些碎苞谷头而已,但这已是非常金贵的了。这下好了,莫日根每天除了要给战友们找吃的,还要负责给老母鸡找吃的。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老母鸡当真没有辜负莫日根的期待,被抱回的当天便下了一只蛋。莫日根高兴坏了。第二天,老母鸡又下了一只。第三天······一连六天,老母鸡一口气连下了六只鸡蛋!
九只鸡蛋很快就凑齐了,莫日根也没想到事情进展得这么顺利。鸡崽儿当然是越多越好,不过莫日根觉得九只就够了,目下他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来照料它们了。
莫日根每天最快乐的事便是蹲在柳筐鸡窝旁观察老母鸡孵蛋。可是老母鸡好像害羞似的,莫日根越是盯着它,它越是不往鸡窝里钻,这可把莫日根急坏了。
兴许是意识到了他的观察对老母鸡构成了搅扰,莫日根便远远地躲到了门后,可老母鸡还是没有要孵蛋的意思,它在地上走来走去,就是不肯老老实实地卧进鸡窝里。
我们的小战士莫日根哪里知道,母鸡可不是随时都会抱窝孵蛋的呀!况且,未受精的鸡蛋也是孵化不出小鸡崽儿的啊,才十五岁的莫日根哪里懂这些啊!
老母鸡非但不孵蛋,反而更加勤快地下起蛋来,一天一只,风雨无阻。这可急坏了莫日根,这样下去怎么行!他还等着老母鸡快快孵出小鸡崽儿,小鸡息儿再快快长成大母鸡,下更多的蛋给战友们改善伙食呢!
莫日根这么想着就更急了。他想,是不是老母鸡也需要改善伙食才会孵蛋啊?于是,莫日根便打算出门去给老母鸡也找些好吃的。
莫日根打算去地里捡拾些麦穗或是苞谷之类。近处的地里他已经和战友们去过许多遍了,能吃的都已捡干净了,简直比他和战友们的肚子还要干净。
莫日根于是越走越远,越走越远。也许是太过专注了吧,莫日根只顾埋着头在地垄间寻觅着。终于,一个鬼子发现了他。
21枪响了,我们的小战士莫日根倒下了。
22在中国东北,很多少数民族同胞的名字都叫“莫日根”,这是一个重名率很高的名字,但大家取名的时候还是愿意叫“莫日根”,因为“莫日根”在蒙古语和达斡尔语里是“神箭手”的意思,在鄂伦春语和鄂温克语里是“好猎手”的意思-他们都是勇士,也都是英雄。
1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15岁的莫日根是连队里唯一的老人,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战争的惨烈,兵员的不足,让读者内心涌起惊涛。
B.文中提到伪满洲国政府发布的《米谷管理法》和粮食“配给制”,交代了社会背景,为下文莫日根“上山挖野菜,下河摸鱼虾”做了铺垫。
C.老母鸡和三只鸡蛋逃过日本鬼子的铁蹄让人惊叹,从正面描写了日本鬼子的凶残暴虐,让读者联想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时代百姓和抗日的艰难。
D.文中莫日根蹲在柳筐鸡窝旁观察老母鸡孵蛋,这一细节表现了莫日根渴望养鸡下蛋给战友改善伙食的急切心情。
E.无知的莫日根不懂未受精的鸡蛋孵化不出小鸡崽儿这一基本道理,人物形象虽然不真实,但深刻地反映了抗战时期老百姓的孩子无法接受教育的事实。
16.请分析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茬一茬的老兵倒下了,一茬一茬的新兵补充进来,莫日根却没有成为“流水”,反而成了“铁打的”兵。
1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近处的地里他已经和战友们去过许多遍了,能吃的都已捡干净了,简直比他和战友们的肚子还要干净。
18.文章刻画了一个既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事迹的小人物-莫日根。小文认为他只是一个连战场都没上过的伙夫,没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根本算不上英雄。小粹却认为他虽然是个小人物,但也作出了贡献,配得上“英雄”这个称呼。你认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主旨和链接材料,论证你的观点。(不超过80字)(6分)
链接材料:所谓的英雄,不过是普通人的挺身而出。只因为,他们心中有着热忱的爱、直着滚烫的血,有着不怕死的勇气。有着一心为国的梦。
--节选自长培17级学子作文
四、名著阅读(8分)
【片段一】
因为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在中国也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是瘦个子,中等身材,细小而坚韧的骨骼,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尽管有长而黑的胡子,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那一种吸引力是羞赧、个性的魅力和领导的坚决彻底奇妙地混合而成的。他英文讲得虽不流利,却相当准确,据他说已有五年不讲英文了,这使我很惊讶。
(选自第二章 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片段二】
在这次的争吵中,他的父亲是很不关心的,但是着要和他的妻子保持着和平,他打发这位扔凳子的青年人,去到婶母家里去住。他是很喜爱她的。她把这个小孩送到一个“现代的“学校里去。在这里他遇见了一个不相信孝饼礼救的“激进的“教员。有一天,彭德怀正在国里解玩的时候,这位救员走到他面前坐下来和他谈话。彭德怀问他是不是崇拜他的父母,并且请他猜猜彭自己对父母怎样。那教员说他自己不相信这些迂腐的道理。
(选自第八章 红军中)
【片段三】
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耍。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不错。任何士兵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诉说-事实上他们往往这样干。朱德叫唤他的弟兄就脱下自己的帽子。他在长征中把马借给倦劳的弟兄,自己走很长的路,看来一点也不疲倦。······他什么东西都能吃,不需要任何特殊食物,只要大量辣椒就得了。因为他是四川人。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老是五六点钟起床。
(选自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19.以下对《红星照耀中国》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片段一:从“细小而坚韧的骨骼,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中能看出作者对人物的描写真实而生动。
B.片段二:“现代的”在这里指设施优良、教育理念先进的现代化学校,“激进的”则体现出教员思想的偏激。
C.片段三:画线句一方面体现出士兵对于朱德的信任,另一方面展现出朱德个人的亲和力十足。
D.从上面几个片段可以看出作者根据自己在红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红军的真实情况。
20、保尔在双腿瘫痪的情况下创作出《暴风雨所诞生的》;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不管是保尔还是唐僧,克服艰难险阻,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班级将举行“磨难与成长”的专题阅读会,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保尔和唐僧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6分)
五、语言表述与写作(50分)
21.请选择其中一题作文。
题目一:
小文妈妈又找到了班主任张老师,因为小文又想要换座位。小文通常换座位的理由有:“小赵成绩太差,坐在旁边会影响我的学习。”“小钱上课总是找我讲话,害我被老师批评。”“小孙在小组合作的时候不作声,一点不参与。”······
小文妈妈感到非常担忧,因为孩子对同学总是吐槽多、欣赏少,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导致同学关系紧张,但是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孩子。
张老师决定组织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希望小粹读了之后能有所启发。
要求:(1)题目自拟,作文内容积极向上;(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
题目二:
班级组织了一次与长沙图书馆联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粹团队的报告获特等奖,在领奖时他说:“其实在研究过程中出了一个致命性问题,我们没有抱怨问题太难,而是积极想办法,最终解决了问题,完成了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张老师点评说:“真正的智慧在于解决问题。而要解决问题,就不能怨天尤人,必须有自我反思的智慧和积极进取的行动。”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感受和联想?请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希望同学.们读了之后能有所启发。
要求:(1)题目自拟,作文内容积极向上。(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
2024年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试卷
语文 参考答案
1.C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D
4.D
5.(1)C《化蝶》为爱情歌曲
(2)①考查对仗,形式必须是2+3动+名,动词、名词内部结构不作要求;内容必须关涉“红五月”主题。示例:传承爱国情、赓续爱国情……②因为红色代表着火热、豪放、斗志、革命、轰轰烈烈、激情澎湃等(见一即可)
6.示例:老师、同学们:大家好。走进明媚的五月,勃发火热的激情。红歌凝练了中国革命的真实历史,红歌传承着革命者的奋斗精神。让我们纵情放歌,歌唱祖国,歌唱这伟大的时代!
7.A
8.①意境开阔雄浑:春风、白日、大漠等古代边疆意象,共同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
②情感开阔大气:吐蕃归顺大唐、民族融合的渴望/期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
9.A 文中“疾”是弊病;三峡中的“疾”是“快”。
10.B 译文: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
11.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或流传十几代),学者尊崇他,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阅卷细则:布衣:平民;宗:尊崇、尊敬、以……为宗师;可谓:可算是、可说是
12.①应从容不迫:要像文中孔子那样临危不惧,绝粮七日仍然诵读、弦歌。(2分)②应坚守道义,不为穷困改节:要像链接材料中颜回那样,安守贫困、怡然自乐。(或像孔子那样坚守道义、不改气节、信仰坚定)。(2分)③应自我反思、另寻出路:要像孔子那样,大道不能施行,就自我反省,周游列国,另寻出路。(1分)
13.D
14.第一,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第二,养成健康的饮食方式,避免对牙齿的伤害;第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并及早治疗。(三条建议每点1分,格式1分)
15.CE
16.“一茬一茬”本是形容农作物收获一次又长了一次(1分),这里写出了战友们前仆后继,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2分),侧面写出了战争的艰苦和残酷(1分)。
17.夸张手法(1分)突出了战友们缺粮挨饿的处境(1分),而幽默的语气又彰显了他们的乐观和无畏精神(1分)。为后文他走远牺牲作铺垫。(1分)
18.莫日根是英雄。首先,他不怕牺牲,为解决战友的温饱问题而想方设法,牺牲生命。(2分)其次,他一心为国,体现了个人的担当精神。(2分)最后,大家取名“莫日根”,暗示了人们对英雄的敬仰。(2分)
19.B 【解析】片段二中的“现代的”是带有一定封建落后思想的“现代化”,并不是指“设施优良、教育理念先进”;“激进的”则是指教员的思想突破了封建礼教思想的束缚,并不是体现教员思想的偏激。B项理解有误。
20.保尔在双腿瘫痪的情况下创作出《暴风雨所诞生的》;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面对生活中的磨难,不管是保尔还是唐僧,克服艰难险阻,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班级将举行“磨难与成长”的专题阅读会,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保尔和唐僧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6分)
①坚定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唐僧在取经路上不畏艰险,途经女儿国,不为权色所动,意志坚定;保尔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即使身患风湿,靠着强大的意志力完成了抢修铁路的工作。
②有坚强的后盾支持和助力。唐僧在取经路上,有武艺高强的徒弟孙悟空等人保护,一次次转危为安;保尔引路人朱赫来教他打拳,及时指出保尔问题,指明前进方向,保尔的哥哥和母亲给了保尔最大的支持和鼓励,让保尔逐渐成为钢铁战士。
(从内外因两个角度进行概括,分析。每点概括1分,情节分析两分)
21.写作
题目一:
小文妈妈又找到了班主任张老师,因为小文又想要换座位。小文通常换座位的理由有:“小赵成绩太差,坐在旁边会影响我的学习。”“小钱上课总是找我讲话,害我被老师批评。”“小孙在小组合作的时候不作声,一点不参与。”……
小文妈妈非常担忧,因为孩子对同学总是抱怨多、欣赏少,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但是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孩子。
张老师决定组织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希望小文读了之后能有所启发。
要求:(1)题目自拟,作文内容积极向上;(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
阅卷参考:
作文题一:
46-50 不抱怨他人,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见贤思齐,提升自己。
40-45 不抱怨他人,能看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35-39 看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作文题二:
立意:面对问题,不要抱怨,不要找借口,要有自我反思的智慧和积极进取的行动。
选材:学习中或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要突出自我反思的智慧和积极进取的行动。团队活动或个人行为都可以。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颜回进见。孔子说:“回啊,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了。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崇他,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