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运动和力 作业设计 (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 运动和力 作业设计 (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6-12 11:5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业设计
一、单元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第一课时:教材在本章的第一节,从选取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只受阻力的实例引入,展示两种对立的观点,实验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建立规律,并引导学生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有关现象。课标要求: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课标分析:通过对运动和力关系的描述,经历理想模型的建构过程,体会模型建构的思维方式,并理解物理模型在探索物理规律中的作用。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内涵。知道惯性,能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用文字进行描述。结合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推理方法。要求: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能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会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识别运动和力的关系。2.知道惯性,会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问题;能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用文字进行描述,认识到人们既可以利用惯性,又要注意防范惯性造成的危害。 第二课时:教材在本章的第二节,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引出二力平衡的问题,再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然后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分析一些现象。课标要求: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课标分析:知道平衡状态与平衡力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说明物体不受力的作用与所受合力为零时都能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在给定的情境中判断出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或受力情况。要求:2.知道平衡状态与平衡力;能在具体实例中正确认识平衡状态与平衡力之间的关系。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通过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正确识别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第三课时:教材在本章的第三节,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建构摩擦力的概念,再通过一些小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水平匀速运动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分析生活、生产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实例,总结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途径。课标要求: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探究并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课标分析:通过实际案例,体会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建构摩擦力的概念。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体会摩擦的利用与防止,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通过测量水平匀速运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体会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体会转换法的思维方法。通过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经历控制变量的科学探究训练。要求: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能简要说明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能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并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简单现象。
二、作业设计理由
以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能力基础,精准把握“已做、新做、未来做”的作业梯度和作业难易程度,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丰富作业类型,提高作业设计品质,体现“结构”“进阶”“支架”三大特征。 结构——实施单元结构化作业设计,以整体设计减少重复性作业和机械性作业。以教学大单元为基础,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进行整合、重组,有层次地设计单元作业群,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结构性、系统性、关联性、序列性的作业系统。单元结构化作业整体设计时,围绕单元主题――“运动和力”,把一个单元所有作业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起来,同时对单元内的各时段作业进行统筹安排,探索各种类型作业的合理搭配,在保障学生有效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实现学习从知识到素养的进阶。 进阶——重视复合思维作业,减少单一思维作业,以输出驱动输入,以高阶带动低阶,从掌握知能、理解意义到实现迁移。单元前置作业、过程作业(课时作业)、后置作业以及课时预习作业、随堂作业、课后作业均系统构成,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实现“掌握知能、理解意义、实现迁移”的思维进阶,积极探索学科融合或跨学科融合作业。 支架——以教、学、评一体化为载体,为作业提供“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路径和评价标准,聚焦学生“不想做、不能做、做不好”的问题解决。关注学生的作业过程和作业行为,在作业设计中给予资源、路径、要求、提示支持,嵌入评分标准,帮助学生能够跨越障碍,高质量的“做事”和解决问题。 本单元设计的《课前作业》将课本内容以提纲挈领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变作业的“后置式”为“前瞻性”。此类作业为引导性作业,借助此类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准备,用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整理能力,彰显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其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教师设计后续作业时的参考,也可以将与学习目标吻合度高的典型且集中的问题设计成学习活动。 本单元设计的《课中作业》变作业的“呆板性”为“情境性”,在作业内容上注重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尽量将知识嵌入生活情境或学科探索情境,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类作业为形成性作业,总体思路是在“教”的过程中嵌入“学”,同时伴随着过程性的评价,体现“教学评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通过“实施教学——完成作业——反馈评价”的循环反复,让作业成为印证学习效果,推动学习进程,抵达学习目标的重要“中介环节”。 本单元设计的《课后作业》变作业的“统一性”为“多层次性”,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性等人文素养的培养。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布置难度相应的作业,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材内容,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技能、思维相适应的题目。在准确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将统一作业与个性化作业相结合,通过面批面改等形式进行作业分析、诊断和讲评,提高辅导的针对性,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此类作业是为了检测学习结果而设计的诊断性作业。诊断性作业的功能有三:一是引导学生梳理已经获取的知识;二是引导学生利用问题,不断让学习迈向深度;三是学生展示自己在问题的引导下,尝试寻找答案、运用新知、获得新技能的自觉学习状态。基于对作业功能的考量,诊断性作业不应以“抄抄写写”“读读背背”的姿态为主,是更多涉及“对新知掌握程度”的检测与“对能力运用情况”的检测。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通过诊断,实现自我明确:我到底掌握了什么?我能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诊断结果合格,学习活动继续;如果诊断结果不合格,学习活动则补遗、改道、强化,甚至重组。
三、作业实施反思
在学生的学习旅程中,作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桥梁。然而,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反思,以便找到更好的解决策略。 一、深入剖析作业实施中的问题 1. 学生缺乏积极性和热情: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有时我们会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不高。这可能是由于作业内容过于单调、缺乏吸引力,或者难度设置不合理,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这会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影响其学习效果。 例如,当我们布置一些机械性的、重复性的作业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厌烦和无趣。或者,当作业难度过高时,学生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从而丧失信心。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时间管理和规划能力不足: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时间管理和规划能力是一项挑战。他们可能会面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情况,导致无法按时完成作业。这可能是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技巧。 例如,有些学生可能会在没有明确计划的情况下开始做作业,结果导致时间被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而作业却无法按时完成。这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 3. 教师指导不够充分和具体:在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然而,有时我们会发现教师的指导并不够充分和具体,导致学生无法准确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这可能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需求了解不够深入,或者没有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提出问题、寻求帮助。这需要我们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并提供更具体、更个性化的指导。 二、实施改进措施以提升作业实施效果 1. 创新作业内容以提升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们可以尝试创新作业内容,使其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项目式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通过这些问题或任务,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提供时间管理培训和策略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时间,我们可以提供时间管理培训和策略指导。首先,我们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任务。其次,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实用的时间管理技巧和工具,如番茄工作法、时间矩阵等,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习惯,如定期复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和效率,从而更好地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 3.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指导:在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指导,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首先,教师应该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其次,教师应该提供及时、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在线学习平台或工具,如在线作业系统、学习论坛等,与学生进行更便捷、更高效的互动和指导。通过这些措施,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更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 通过反思和改进,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创新作业内容、提供时间管理培训和策略指导、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指导等措施,我们可以解决作业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作业的有效性和价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单元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课时作业:第 1 节 牛顿第一定律 ( 一) 课前作业题目编号01作业性质活动作业完成时长2分钟 具 体 内 容 题目如图所示,快速抽出纸条,观察杯子的位置,并用语言简单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图 01答案答案合理即可作业评价1.学生或完成度□优秀 □良好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优秀 □良好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杯 子为什么还会落回原位置” ,通过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学习下一节 新课的兴趣。作业 分析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02作业性质学 情 诊 断 作业完成时长3分钟具体内容题目联系生活,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你能举例证明你的观点吗?答案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1.是否联系生活,是否有举证□优秀 □良好 □合格2.语言是否准确□优秀 □良好 □合格3. 回答时是否具有自信心□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运动和力的生活体验,是新课前的诊断作业,为新 课做好准备。作业 分析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二)课堂作业题目编号03作业性质练习作业完成时长3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月月同学利用老师提供的四联排轨道演示器,在探究“阻力对 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四个相同小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 自由下滑,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距离如图所示。 图 03 (1) 月月让小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为了使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 。 (2)根据图中小球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可知小球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 (填“快”或“慢”) 。 (3) 由此可以推得: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做______ 运动;同时也说明力是改变物体______ 的原因。答案(1) 相同 (2) 快 (3) 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 作业评价1.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 作业评价2.能独立思考,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优秀 □良好 □合格3.通过对现象分析,归纳出阻力对物体 运动影响的规律。□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更加明白运动和力的关系,为牛顿第一定 律的学习做铺垫,考查科学探究中操作、分析获取结论的能力。作业 分析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04作业性质实践作业完成时长2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木呷制作的两辆质量不同的小车,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 受到相同大小的力的作用,两辆小车的运动状态变化有何不同? 为什么? 图 04 答案质量大的小车很快停下来,质量小的小车要运动时间稍长。 质量大,惯性大,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作业评价1.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 息;□优秀□良好 □合格2.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优秀□良好 □合格3.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优秀□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本实验对课前作业发生现象的揭秘,进一步引入惯性概念,通过 学生实验,加深对惯性知识的认识。作业分析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 (A 组)题量2 题完成时间5分钟 题目 第 1 题 1.以上四位人物中, 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 括出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A.伽利略 B.亚里士多德 C.牛顿 D.笛卡尔 2.惯性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你能举出两个利用惯性的例子吗? 并挑选一个例子简单说明是如何利用惯性的? 答案:1. C 2.例如跳远时助跑利用惯性可以提高成绩,当奔跑的运动员起跳 时,由于惯性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速度,所以向前跳得更远。 作业评价1.学生了解物理学史的程度;□优秀 □良好□合格2.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的习惯□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史,主要是科学态度和责任要素的考查。 通过学生举例,培养学生自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习惯, 培养学生科学责任与态度。作业 分析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 (B 组)题量3 题完成时间5 分钟题目1. 在农忙时节,有时会遇到拉谷物的拖拉机陷入泥潭不能正常行 走的情况,这时需要找寻另外一辆拖拉机来帮助脱困。下面两种 车辆,你会寻求哪一辆来脱困。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A. 满载货物的拖拉机 B.空载的拖拉机第 1 题第 2 题第 3 题题目在中国“天宫”空间站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如图是航天员王 亚平在空间站中授课,将冰墩墩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冰墩墩墩将做 运动,这是因为 。 用一根筷子插入苹果,如图所示,再用一小铁锤连续敲打筷子, 记录你观察到的现象,并说出其中的道理。答案1.A 理由合理即可 2.匀速直线,物体在不受力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者 物体有惯性) 3.苹果会向上运动,直至苹果被筷子击穿。作业评价1.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优秀 □良好 □合格2. 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在生活中的利用,培养学生 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科学素养,考查物理观念、 科学态度和责任是否实现。作业 分析难度 较易 □ 中等 □ 较难来源□引用 □ 改编 原创(四) 实践作业----制作:定楼神器材料木板、木块、金属细杆、细线、石块、金属挂钩、扇子 步骤1. 制作如图 1 所示器材 2. 在图 1 基础上,增加一金属挂 钩并挂上石块如图 2 中红圈所示 在同一位置,用相同力度,对着制作的“楼”摇动扇子,观 察图 1 和图 2 中楼的晃动情况,并记录。 现象记录 分析解释现象
第二课时作业:第 2 节 二力平衡 ( 一) 课前作业题目编号01作业性质活动作业完成时长2 分钟具体 内容题目体验并思考:同学们可以将书本或者其他物品放置于手上,使书 本或其他物品保持静止;参考图片如图 01,分析书本受到哪些力? 猜想这些力之间有何关系? 图 01答案书本有重力,还受到人给书本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可能相等。作业评价1.完成物理实验的程度□优秀 □良好 □合格2.通过实验获得结论,产生成就感, 提升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优秀 □良好 □合格3.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语言 组织表达能力。□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物体为 什么静止”,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平衡”的一些前概念。作业 分析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02作业性质学情诊断作 业完成时长2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物体不受力可以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受力能否保持静止 或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能,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请联系生活回答本 题,需举例说明。 答案物体受力也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例如天花板下的吊灯, 受到重力和拉力作用能保持静止,再如,再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 列车共受到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作用。 作业评价1.结论是否合理,是否联系生活, 是否有举证□优秀 □良好 □合格2.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和批判,予以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品格与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3. 引导学生学会学 习、学会合作、 学会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 基础。 □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设计 意 图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解决问题,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作业分析来源□较易 中等 □较难难度□引用 □ 改编 原创(二) 课堂作业题目编号03作业性质练习作业完成时长5 分钟具体 内容题目如图所示,是小兰利用铁架台、滑轮和钩码等器材设计的“探究 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 图 03-1 图 03-2(1)小兰将图 03-1 实验器材改进为图 03-2 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将研 究对象与桌面分离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纸片代替 小车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 验 中 通 过 钩 码 的 个 数 来 改 变 拉 力的 大 小 , 松 手 后 观 察 ____________ (选填“释放瞬间”或“最终”)小卡片能否平衡; (3)用手旋转平衡的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能否平衡,是为了探 究只有作用在____________ 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小卡片平衡时,用 剪刀将卡片剪开并观察小卡片能否平衡,是为了探究只有作用在 ____________ 的两个力才能平衡。答案(1)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减小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2)释放瞬间 (3)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作业评价1.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简单器材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优秀 □良好 □合格2.能动手动脑独立完成实验,对相关力的 平衡提出自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通过对平衡现象分析,独立设计实验方 案并归纳出二力平衡让条件。□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本题考察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受力 情况,帮助学生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深入物理观念层面。对于处于二力平衡的物体,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二 力平衡条件,就可以确定与之平衡的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培养 学生树立分析问题的物理科学思维。教师教学中应注意实验改进的创新,注意引导学生用二力平衡 的条件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可以采取结合实例,边画力的示意图边 讲解的方式,是对学生物理科学探究能力的综合考查。作 业 分析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04作业性质实践作业完成时长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图 04-1 操作 1:如图 04-1 左图,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于桌面,一侧固定, 另一侧绕过滑轮悬挂重物,弹簧测力计保持静止状态。 思考1:弹簧测力计两端有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操作2:将固定的左端替换为悬挂重物,如右图。 思考2:左端悬挂重物大小与右侧重物什么关系时,弹簧测力计再次保持静止? 操作3:取一段细线,细线两端各连接一个弹簧(如下图)作为一个整体再次实验,平衡时剪断中间的细线。 图 04-2 思考 3:研究对象还能保持平衡态吗?说明了什么? 答案1.两端都受到力的作用,右侧是重物通过细绳给弹簧右端一个水平 向右的力,左侧是墙面通过细绳给弹簧一个水平向左的力。 2.左端悬挂重物大小与右侧重物大小相等系时,弹簧测力计再次保 持静止。 3.不再保持平衡态,说明处于二力平衡的物体,两个力作用于同一 个物体上。 作业评价1.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息 调动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优秀 □良好 □合格2.能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培养 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 □良好 □合格3.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注重交 流与合作,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实践,总结二力平衡条件: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 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 同一直线上。主要考察物理概念是否掌握,以及是否掌握了研究方法。作业 分析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 (A 组)题量2 题完成时间5 分钟 题目1. 一个物体受到均为 30 牛的一对平衡力作用而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这对平衡力同时突然减小到20牛,则物体( ) A.速度减小;B.按减小后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仍按原来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D.停止运动. 第 2 题-1 第 2 题-22.如图所示图 2-1,在地球上用线拴着的小球在 AB 之间来回摆动(不 计空气阻力) ,做成一个单摆,小球到达 C 点时,小球收到线的拉 力与小球的重力大小________ (填“相等”或“不相等”) ,小球 在太空中不能在 AB 之间来回摆动,如图 2-2,此时小球___________ 惯性。 (填“有”或“没有”)答案:1.C 2.不相等,有作业评价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优秀 □良好 □合格2.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优秀 □良好 □合格3.对物理问题的兴趣度□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 分析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 (B 组)题量3 题完成时间6 分钟 题目1.如图所示,乒乓球约重 0.03N,放置于弹簧上,现用 0.02N 的力 向上提乒乓球,弹簧对乒乓球的作用力方向和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 ) 第 1 题 A.向上 0.01N B.向上 0.05N C.向下 0.01N D.向下 0.05N 2.如图所示,小球在竖直细绳的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 (图甲) ,现 在小球下方轻轻放置一把可形变的软钢尺斜面,发现钢尺并未发生 形变,且细绳仍沿竖直方向 (图乙) ,在图丙中画出小球的受力示 意图?甲乙 第 2 题丙3.2021 年 5 月 15 日,天问一号火 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 车成功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 邦平原南部,实现中国航天历史性 的突破。着陆以前,在距火星表面 约为 100 m 的高度处开启喷气发动 机,向下喷气使其处于悬浮状态,以观察地形,选择合适的着陆地点。如果火星表面的 g 火是地球表 面的 0.45 倍,“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时的质量为 250kg,那么其 在着陆前悬停时开动的喷气发动机的推力为_______N(g 地取 10 N/kg)? 答案1.A 2. 3.G=mg 火=250kg×0.45×10N/kg=1125 N作业评价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2.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通过 3 道题,深化二力平衡概念的理解,学会分析连接体问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思维。考察重力的计算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主要考查了学生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需要学生对于重力有清晰的 认知,从二力平衡的角度整体分析得出绳子拉力的方向和大小。一方面考查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考察学生是否知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平衡状态的,一定受到平衡力作用,主要属于科学思维的考查。作业 分析难度□较易 □ 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四) 实践作业----二力平衡的动态探究材料变速电动机、弹簧测力计、重物 步骤1. 电动机在绳端用力 F 拉弹簧秤和物块, 使之静止,观察弹簧秤的示数。 2. 用电动机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匀速上 升,观察弹簧秤的示数。 3. 改变电动机的转动速度 (匀速) 后,重 复上述实验,观察弹簧秤的示数。 4. 比较三次弹簧秤示数的大小。观察分析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成立条 件与速度大小无关,深入理解平衡态的含义。作业评价1.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制作;□优秀 □良好 □合格2.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优秀 □良好 □合格3.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索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 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作业:第 3 节 摩擦力 ( 一) 课前作业题目编号01作业 性质活动作业完成时长2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硬纸板,再硬纸板一段放不同的小物 块,逐渐增加硬纸板的倾斜程度,观察小物块先后掉落的顺序, 想一想,摩擦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图 01 答案随着硬纸板倾斜程度的增加,各物块与纸板间摩擦力发生 变化,表面光滑的物体先滑下,说明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 的粗糙程度有关。 作业评价1.能顺利完成实验,基于观察 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 想和假设。 □优秀 □良好 □合格2.切身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培 养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 进行交流的能力,同时增强学 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的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 是、持之以恒的品质。□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体验摩檫力的存在,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的兴趣,培 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作业 分析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 改编 原创(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02完成时长2 分钟具体内容 题目木呷妈妈在刷凉席时,木呷观察到毛刷出现如图所示现象, 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帮助木呷分析刷毛向右弯曲的原因, 并思考刷毛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毛刷相对凉席运动方向的关 系? 图 02答案妈妈向下按压毛刷,并向左拖动毛刷,由刷毛的弯曲方向 可知刷毛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可见,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 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作业评价1.考察学生能否利用生活现象来认识 物理概念,通过物理学视角形成对摩 擦力的总体认识。 □优秀 □良好 □合格2.考察学生能否通过刷毛的弯曲程 度判断摩擦力方向,通过物理视角解 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3.培养学生在认识科学本质和了解 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的 基础上,形成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建立摩擦力的概念。作业 分析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03完成时长5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将一根长塑料管放在两个饮料瓶上,并将塑料管两端伸出 饮料瓶一定长度,左端伸出长一些,右端伸出短一些,如图 03-1所示,同时将两瓶子向内旋转,问塑料管向哪运动? ( ) 图 03-1
A.左 B.右 C.不动 D.先向右后向左运动答案要知道塑料管的运动状态就需要分析塑料管在水平方向 的受力情况,根据摩擦力的定义,右边瓶子向左旋转,塑料管 受到右边瓶子向左的摩擦力 f1,塑料管受到左边瓶子向右的摩 擦力 f2,如图,左边塑料管长一些,对左边瓶子的压力大一些, 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塑料管 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大一些,如图 03-2 所示,所以塑料管会向 右运动,当右边塑料管长度大于左边,塑料管又向左运动。 答案选 D 图 03-2作业评价1.能否准确地确定研究对象 (木棍) ,培养学生从物理性视角,观察事物 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优秀 □良好 □合格2.能否判断出摩擦力的方向,以及运 用摩擦力影响因素判断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优秀 □良好 □合格3.是否积极动手实验□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应用所学摩擦力知识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 学思维。作业 分析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 (A 组)题量2 题完成时间5 分钟 题目1.拔河比赛时,甲乙两队用力比赛,结果甲队获胜,我们知道 甲队拉乙队的力和乙队拉甲队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 小相等,但是为什么甲队获胜?请分析原因?并说明要获胜的 一种方法?(提示,将甲乙两队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2.下面事例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①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②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③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 ④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 答案:1.由于甲队获胜,甲乙两队整体向甲方一侧加速运动,分析整 体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两个摩擦力,甲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甲队一方,乙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乙队一方,当甲队受到的摩 擦力大于乙队时,甲队获胜,所以获胜的秘诀之一就是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 2.解析:走路时,摩擦力是人前进的动力,所以摩擦力是有 益的。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这两种摩擦越小,越有利于车辆行驶,所以它们都属于有害摩擦。皮带传动中,若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变小,则主动轮无法使皮带转动,当然也无法使从动轮转动。所以这是有益摩擦。作业评价1.能利用摩擦力知识解释有关现象□优秀 □良好 □合格2.能通过物体运动状态分析物体受 力状况□优秀 □良好 □合格3.能用准确的物理语言回答问题□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考查认识摩擦力,侧重知识的应用和概念理解,主要属于科学 思维范畴,科学态度和责任的考查。作业分析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三) 课后作业(B 组)题量2 题完成时间6 分钟 题目1.学生动手实验:想必很多人都参加或见过拔河比赛,但是用 书本拔河却不常见。为什么书本也能拔河呢?究竟隐藏了怎样 的科学奥秘?今天,我们不妨亲自动手实践一下。 实验所需材料:2 本物理书 实验操作步骤 将两本书的书页交错叠加,相互间隔一页,如图甲,提起 其中一本书,观察另一本书是否会滑落,如图乙。分别用手拿 住其中一本书,然后用力往外拉扯,看能否将书本拉开,如图 丙。你能简单解释为什么很难拉开两本书?
甲 乙 丙第 1 题图 2.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玲有 如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甲 乙 丙 第 2 题 (1)在实验中,需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运动,实 验的目的是什么? (2) 图乙和图丙比较,可验证猜想 A 正确,并可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和图乙比较,可验证猜想 B 正确,并可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现象及原理分析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发现,无论是将其中一本书提起,还是分 别将两本书向外拉,两本书均紧紧贴合在一起无法分开。原来, 书页两两叠加在一起后,书页会紧紧贴合在一起,当提起其中 一本书或分别向外拉书本时,每页纸均受到摩擦力,这些摩擦 力合在一起,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导致书本无法被轻易分开。 (1)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使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 小,从而测量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越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作业评价1.能利用摩擦力知识解答 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 小的方法并掌握实验探究 方法。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从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出发,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利用二力平衡分析摩擦力的大小,学生实验探究过 程中对实验原理、操作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考查物理 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作业分析难度□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改编 原创(四) 实践作业----实验探究: 自行车驱动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材料自行车,其他辅助器材 步骤参考方案: 1.准备一个水槽,水槽里装满水。 2.让一位同学将自行车抬起一定高度,保证车轮可以贴近 水面,另一位同学快速转动脚踏板,使自行车车轮在水面上转 动,模拟自行车行驶过程。 3.观察自行车后轮处水的飞溅方向,探究后轮所受摩擦力 的方向。 图 1 图 2
图 3 作业任务参考以上方案,自行设计一个方案,拟定实验步骤并记录 实验现象 (附图片) ,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如何判断自行车后 轮驱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作业评价1.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制 作;□优秀 □良好 □合格2.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并准确记录;□优秀 □良好 □合格3.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 简单分析。□优秀 □良好 □合格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学生在设计实验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让他们进一步认识摩擦力,把抽象的摩擦力的概念转变为更直 观形象的可以用眼看得到的摩擦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核 心素养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