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能读准音、读出节奏。
2.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通过自主批注、联结生活、合作学习等方式,体悟杨氏之子的聪慧机智。
4.联读《映雪》中的片段,对比文中一子一女的语言,感受“言语智慧”。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理解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杨氏之子的聪
教学难点:
熟读文言文,体会语言的风趣。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读好文章
1.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文章,一读题目,我们就会感觉到这是一篇文言文,为什么?这个题目什么意思?在三国两晋时期,称“氏”的,一般是地位高,成就大的男子,基本用于贵族。读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谁的地位比较高?
2.文章不长,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篇文章。
3.这篇文章,有一个生僻字“诣”,谁来读一读。
(1)“诣”的意思是——“拜访”。你觉得去见怎样的人,我们才用“拜访”?——见地位高或辈分高的人。
(2)这个孔君平啊,是孔子第26代后人,学问很大,后来官至尚书郎,据说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院长。一个学问这么大的人,一个地位这么高的人,去见杨氏子的父亲,用的是“拜见”,用的是“诣”,也就说明杨氏子的父亲——地位高。
4.除了这个生僻字,这篇文章里有两个多音字,也容易读错。
(1)这两个字都有多个读音,分别有什么读音?
(2)这里的“为”应该读什么呢?为什么?
(3)没错,这句话的意思是(儿)为(孔君平)设果,我们还原来读一读。
(4)文言文太简略,给我们读课文增加了难度,幸好你们聪明,能根据意思来推理字的读音。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5)这里的“应”你觉得应该读第几声呢?如果你词语积累丰富,也能推断出来。我们生活中有两个词“应声而动、应声而至”,什么意思呢?听到声音就动了,听到声音就到了。“应声”都是为了强调快。如果你知道这两个词,你就觉得“儿应声答曰”里的“应”应该读“yìng”,而且意思也知道了,“儿应声答曰”是指杨氏子答得——非常快。我们来读一读。
5.文言文中不仅一些字容易读错,一些句子也不好读,课文后面的习题就是让我们练习“读好”句子,这篇文章一共5句话,为什么选这2句?(句子有点长,不好停顿)
(1)请你们先自己尝试在这两句话上画上停顿符号。
(2)老师发现很多同学第一句“停顿”是正确的,请一位同学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停顿?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3)老师发现第二句话很多人“停顿”错了,我们降低难度,来选一选。
Α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Β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你们为什么选择第一种读法?(“家禽”指的是家里养的鸡、鸭、鹅等,而孔雀是野生的鸟类。)停顿对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意思自然明白了,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6.刚才,我们都好了关键句,下面,我们借助老师标注好的停顿符号,读一读整篇文章。
第二部分,读懂“妙答”
1.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谁?(杨氏之子)
2.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课件出示书的封面),这本书很有名,作者叫刘义庆,他在《世说新语》这本书记录了魏晋时期的一些名士,他们要么品德高尚,要么学问深厚。在这么多人物中,杨氏之子显得很特别,他只是个孩子,只有九岁,你觉得刘义庆为什么要把他选进来?
3.文章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原因了。杨氏子很聪明,我们来读一读——杨氏之子甚聪惠。而且刘义庆告诉我们这个孩子不是一般的聪明,是很聪明。哪一个字告诉我们这一点——甚。“甚”在文言文中,有一种意思就是“很、非常”,叫周敦颐的人,想要说水中、陆地上的花花草草,值得喜爱的非常多,他是这样写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一个叫贾谊的人,想要说生产劳动的人很少,浪费的人却很多,他是这样写的——生之者甚少而糜之者甚多。而刘义庆想告诉我们,这个九岁的杨氏之子非常非常聪明,他是这样写的——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4.但刘义庆觉得这样不够,继续往下写,下面写了什么?(一个事例)刘义庆先直接告诉我们杨氏子非常聪明,然后用一件事告诉我们杨氏子非常聪明。我们了解了这篇文章的结构,我们再来读一读全文。
5.这篇文章啊,选自《世说新语》的“言语”篇。也就是我们特别要关注人物说的话。这篇文章里一共两句话,我们来反复对读。
6.杨氏子就说了一句话,孔君平,包括刘义庆就认为他很聪明,聪明在哪里?(讨论)
7.我们大致感受到了,这杨氏子听懂了孔君平的玩笑,答得也非常有趣。如果跟他开玩笑的人,不姓孔,而是黄君平,他能回答吗?
8.下面我们加大难度,请你衡量自己的水平,选择一个“姓”,把文言文补充完整。
第三部分,感受“礼答”
1.就说了一句话,就让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聪明孩子之一。这样的聪明孩子还有很多,我们再来读一则故事。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步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为何开狗窦?”张应声答曰:“ 。”
2.有老人和张吴兴开玩笑,他问 张吴兴:“你嘴巴里为什么有个狗洞啊?”, 张吴兴很聪明,他也立刻回答了,从哪里看出来,你们猜猜看,他会怎么回答?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步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为何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3.两个都听懂了大人的玩笑,反应都很快,都“应声而答”。你更喜欢哪一位?(杨氏之子更礼貌)
4.我们就来研究杨氏子说的话,你从这句话里能看出杨氏子的礼貌吗?
——我从“未闻”这个词看出来,用上未闻这个词就显得语气温和,委婉得体。他要是没礼貌的的话,他就直接说:“那孔雀也是‘姓’孔的,它也就是你家的鸟儿了!”语气就很冲。
——我从“夫子”这个词看出来,杨氏子没有直接说“你家”,而是用“夫子家”,也显得有礼貌。
——我从“孔雀”这个词也看出来,即使是“反击”,杨氏子也选了“孔雀”这种美丽的鸟,这也是礼貌的表现。
5. 读到现在,我们发现了,杨氏子面对客人的善意玩笑,反应机敏,用风趣的语言回应,既回击了又不失礼貌,客人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得很。怪不得我们这个单元的篇章页上说——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
课堂总结:
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剑”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儒”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恰当地使用语言,唇齿间流露幽默、风趣的智慧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