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南宁市初中毕业班6月适应性测试语文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广西南宁市初中毕业班6月适应性测试语文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2 16:1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初中毕业班6月适应性测试
语 文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 (21分)
广西素有“八桂之地”之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情。
(一)南宁篇——五彩缤纷汇绿树 ,高楼林立谱新章
广西首府南宁,有着一个轻灵的别名"中国绿城"。南宁是绿色的天堂。置身其中,你定能瞥见自然的神韵和灵性之美。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绿因城而分外妖 ráo ,城因绿而闻名遐迩。南宁积极推进建设"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几年连续每年种树都在150万棵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绿城”。
(二)柳州篇——一品名鲜螺蛳粉,百态真味柳州情
螺蛳粉, A ,是柳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2008年,柳州螺蛳粉手工制作技艺入选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柳州螺蛳粉"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螺蛳粉店在柳州遍地开花,成为柳州食客的饮食第一首选地。各摊店各显技艺、各具特点,呈现百家争鸣、万家竞螺。近年,袋装螺蛳粉产业 B 。柳州螺蛳粉走进工业园,实现工业化生产,成为柳州别具一格的城市名片,与柳州奇石、紫荆花海 。
(三) 桂林篇—— ,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桂林山水,世界灌溉遗产灵渠。桂林之美,美在山水。桂林的山,千姿百态,若翩然起舞的少女;漓江的水,蜿蜒曲折,如白玉打磨的明镜。桂林山水的独特是因为“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原因。
1.阅读“南宁篇”,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1)瞥见( ) (2) 妖 ráo ( )
2.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2分)
(1)闻名遐迩: (2)美誉:
3.在“柳州篇”中,A、B、C三处需填上成语,请从以下备选成语中选择恰当的对应填写。(3分)
备选成语:兴风作浪 相得益彰 鲜为人知 家喻户晓 异军突起
4.结合材料,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写在“桂林篇”的题目处。 (2分)
①人入奇美图画中 ②丽江酒绿招凉去 ③螺蛳壳里做道场
④粉汤飘香待品尝 ⑤春在秀丽江山上 ⑥常倩诗清罽雨来
5.文中画线句子表述不够准确,请你选出修改不恰当的一项( ) (2分)
A.南宁积极推进建设“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几年连续每年种树都在约150万棵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绿城"。 (“几年”和“连续”交换位置)
第 1 页 共 8 页
B.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螺蛳粉店在柳州遍地开花,成为柳州食客的饮食第一首选之地。(把“螺蛳粉店”改成“螺蛳粉”)
C.各摊店各显技艺、各具特点,呈现百家争鸣、万家竞螺。 (句末加“的局面”)
D.桂林山水的独特是因为“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原因。 (去掉“的原因”)
6.班级开展“我为古人写名片”活动,请按要求填写内容。 (10分)
古人 题目 名片配文 推荐理由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 ③《_______。 ② ____________, 这两句话化用典故, 表明战争未胜, 军事不利, 归乡无从谈起,抒发了将士们既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矛盾心理。
周敦颐 ① ___________》 出淤泥而不 染, ⑩____________。 这两句话常被人当作座右铭,时刻告诫我们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 都要追求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不能改变。
王维 《使至塞上》 ⑤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_, 诗句描写一缕轻烟直上青天,一轮又红又大的落日挂在画面的尽头, 景象壮丽, 意境雄浑, 被誉为“独绝千古”。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⑦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 诗句一改往日送别诗的哀婉缠绵, 用豪迈、劝慰之语话别, 表现了友人之间的真挚情谊,也是诗人豁达胸襟的表现。
⑨_____ 《次北固山下》 ④__________。 江春入旧年。 诗句写出了残夜将尽旭日东升,旧年过去新春到来的景象, 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蕴含时序交替的自然规律。
二、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7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科技创新
第 2 页 共 8 页
支撑。发挥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着力解决制约新质生产力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源头性重大科技问题。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龙头和纽带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可持续的科技创新人才。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关键作用,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材料二】
近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广西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成为工业发展“最大增量”。2021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决策部署。全区上下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推动工业发展跑出加速度,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竞争力显著增强,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32万亿元,比2020年增加三成;工业增加值近7000亿元, 比2020年增加四成;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4%,发挥了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和“主引擎”作用。
下一步,广西科技厅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落实科技惠企政策:)打好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若干领域持续实施科技“尖锋行动;切实把创新资源转化为经济成果;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重点产业领域择优组建自治区实验室,提升广西产业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材料三】
7.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2分)
A.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B.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关键作用,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C.全区上下以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推动工业加快发展。
D.广西科技厅已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
8.下列对以上材料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材料一采用逻辑顺序,从为什么到怎样做向我们阐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材料二加点词“近”说明广西工业增加值达到或超过7000亿,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C.材料二画线句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说明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第 3 页 共 8 页
D.材料三中2005 年至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大幅增加,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9.阅读材料二,说一说广西如何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3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13 分)
老铜匠的儿子
曹文轩
①不久,我就找到了一个去处,并在一段日子里,像魂掉在那儿一样粘在了那里——小铜匠傅绍全家。
②这原因很简单:他爱玩鸽子,我也爱玩鸽子,并且都玩得很投入。
③傅绍全,一个瘦瘦的、高高的、十七八岁的男孩,正在那里用一把两尺多长的大锉,锉一件什么铜器。那锉装在一副铜匠担子上,一头插在一只圆环里。他把那件铜器搁在担子上, 用手抓住安了把儿的大锉的另一头,很有节奏感地锉着。
④细想起来,我迷恋铜匠铺,除了因为傅绍全爱玩鸽子之外,大概还因为一种手艺——铜匠手艺。一九九一年的春天,当我读到我的学生小蔡写的一篇文章《诗人——一种手艺人》时,就大为欣赏,并同时回味了我的这段光阴。
⑤我坐在一张小矮凳上,兴趣很浓地欣赏着一切。一副铜匠担子,每头的担子上,各有五层长长的窄窄的抽屉。一层层的抽屉打开来,你可以找到几乎是这个行当应有的所有工具。工具是极奇妙的,它实现了人的意图,把世界做成了人所希望的样子,甚至做成了人想像不到的样子。现在我还有收藏和使用小工具的癖好,大概就是在这铜匠铺里落下的根。那时,每当傅绍全拉开一个抽屉时,我都会伸长了脖子往里望,像看一个打开的宝盒子。当我们相处到他能同意我亲手去拉那些个抽屉并可以使用那里面的工具时,我十分快活,将学校,将无聊,全部忘在了脑后。我沉浸在使用工具的喜悦之中。
⑥地上还有一大一小两个铁砧,两头尖尖地弯起,形象像圆宝。大的器物放在大铁砧上敲打,小的器物则放在小铁砧上敲打。地上的那个砧子,把泥地磨出一个个坑来。因此,在傅绍全家坐凳子,总要试上好几次,凳子才能勉强平稳地放好。敲打一个铜片,或敲圆一只铁壶,就听见丁丁地响,响得让人心欢欢地跳。傅绍全敲得很熟练,很优雅,总有节奏和轻重变化。就听一会儿声大,一会儿声小;一会儿急急地下锤,得得得的如雨点儿,一会儿悠悠的, 一锤是一锤, 让人觉得, 这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做不出来的。
⑦傅绍全修理锁呀什么的,很神奇。一把锁送来了,钥匙丢了,是从门上或抽屉上敲下来的。傅绍全将一根很软的金属条插进锁眼,试着这么一捅,锁开了。送锁的人粲然一笑。然后,他用那把大锉在锁背上一锉,露出埋弹子的眼儿。他用一把锥子挖掉了一眼一眼的封锡,磕出弹子和细弹簧。他看清楚了,就去锉钥匙。只见他把弹子与弹簧重新放回眼儿里,用一根细锡条盖住,用小锤敲一阵,把口又封上了。他把锁与钥匙交到锁的主人手上,主人一插钥匙,一拧,就听见清脆的一声“咯嗒”,锁打开了。
第 4 页 共 8 页
⑧手艺真迷人。手艺让人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与智慧,看到了“世界是可塑的”这一本质。我的学生小蔡将诗人看成是手艺人,不是贬低诗人,恰恰是将诗人捧到了应有的位置上。他能使诗人们意识到自己职业的性质与职业的美感。小蔡至少从形式上真正理解了诗。一想到铜匠铺,我就觉得小蔡的这种现代主义的解释,是很妙的。
⑨真的,我很喜欢闻这铜匠铺的锈味和青铜的气味。
⑩学校毫无吸引力,我天天坐在铜匠铺里。我参与了手艺。遇到需要不停地奋力锤打的金属,傅绍全就给我一把锤子,他一下我一下地轮番锤打。我也很自然学会了将锤子脱离被锤打的物件,而让它落于铁砧,让它自然地跳动,发出一串好听的声音来。
对面理发店的驼背卓四说: “傅绍全收了一个徒弟。”
(选自《红瓦》,有删减)
10.文章围绕着“我”在铜匠铺里的故事展开,随着故事展开, “我”的情感也不断变化。请补充完整以下表格。 (3分)
“我”在铜匠铺里的故事 “我”的情感变化
我坐在一张小矮凳上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十分快活、沉浸在喜悦中
我天天坐在铜匠铺里 ③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加点字赏析下面句子。 (3分)
他用一把锥子挖掉了一眼一眼的封锡,磕出弹子和细弹簧。他看清楚了,就去锉钥匙。
12.你如何理解“我的学生小蔡将诗人看成是手艺人,不是贬低诗人,恰恰是将诗人捧到了应有的位置上”这句话。 (3分)
13.曹文轩在本文和课文《孤独之旅》中都写到了“失学”,我后来回到了学校,杜小康却没有机会再上学,请结合内容分析本文中“我”与课文中杜小康的失学有何区别 分别体现出怎样的人物形象 (4分)
【附】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我要回家……”杜雍和对杜小康说: “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 “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三)古代诗歌阅读 (共5分)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第 5 页 共 8 页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想要归去之心最终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B.“转朱阁,低绮户”中, “转” “低”二字描绘月光的移动轨迹,暗示夜已深。
C.作者政治失意,亲人别离,中秋对月,陷入了消极悲观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
15.“咏月”是中国诗歌的传统题材,实际上都是以月作为咏叹人事的背景或寄托。请结合上、下阕词句,分别分析词人于“问月” “愁月” “祈月”之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四)文言文阅读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梦溪笔谈》)
【乙】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②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③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腊④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⑤其理。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 ①方家; 行家。②缕悬: 用丝线悬挂。③圹(kuàng) : 丝绵。④芥子许腊: 芥菜子大小的腊。⑤原:探究。
第 6 页 共 8 页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则第二板已具 具答之
B.有奇字素无备者 吴广素爱人
C.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
D.其中有磨而指北者 其真无马邪
1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甲文是一篇说明文,将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产生、制作过程、印制效果、主要特点做了清晰说明。
B.甲文活字印刷术不选用木头刻印,只是因为木头的纹理有疏密,而且沾水后高低不平,影响印刷。
C.乙文中指南针使用方法很多,可放在水上、手指上和碗沿上等,但容易坠落,比不上用丝线悬挂好。
D.乙文中沈括认为指南针指向南面的现象,就像柏树指向西面现象一样,其中原理没法探究清楚。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 (2分)
(2)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2分)
19.请结合【甲】文,说说最后一段交代“活板”下落的作用。 (2分)
20. 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活板印刷”和“指南针”的“活”分别体现在哪里。(4分)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21.即使是平凡的人,也在用看似小小的举动,给他人带来一份温暖,为社会增添一份光亮。邕江中学组织一次以“追寻凡人微光”为主题的故事分享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活动开场】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故事会设计一段开场白。 (3分)
(2)【故事分享】请你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微光人物”,讲述他们的微光故事。 (3分)
人物:阿长 藤野先生 简·爱
(3)【思考辩论】关于“微光”的力量,大家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平凡”的人,他们在各自岗位中默默地坚守,值得学习。也有同学说: “这样的工作太平凡,还是让别人去做吧!我要为社会为人类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请你从“平凡”与“伟大”关系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80字以内。 (4分)
第 7 页 共 8 页
四、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赋能,即赋予能量。遭受挫折时,赋予自己乐观豁达、百折不挠的心态;取得成就时,赋予自己谦逊沉稳、淡定平和的品格;平常日子里,赋予自己发现美好、热爱生活的性情……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古诗文中的经典词句,亲人朋友的鼓励,名人巨匠的事……都能让我们从中汲取能量,有所感悟,有所成长。
请以“为自己赋能”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第 8 页 共 8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