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试题
2024.6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20世纪末,中央在西部实施大开发政策。这一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当今,党和政府又加大了对西部精准扶贫的倾斜力度。党和政府实施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实现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 B.改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C.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D.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为下面资源包命名,最恰当的是( )
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天路》《爱我中华》的时代背景。新闻:《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于2021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文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照片:孔繁森视频: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A.经济特区 B.民族大团结 C.西藏民主改革 D.“一国两制”
3.《东方日报》的社论说:“从这一天起,中国再也没有一寸领土由外国管治了,在中华民族的自强奋斗史上,这是一件大事,值得欢欣庆祝。”这件大事指的是(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4.回归祖国的香港,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主权归属 D.社会生活
5.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B.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C.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D.“九二共识”
6.20世纪90年代初,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国共合作互访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7.下列词语反映海峡两岸关系变化的是( )
A.汪辜会谈、八项主张、紫荆花开 B.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紫荆花开
C.九二共识、紫荆花开、八项主张 D.汪辜会谈、九二共识、八项主张
8.“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B.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9.2024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立75周年纪念日,届时中国海军官兵将在万里海疆同升一面旗,共庆“海军节”。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回溯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华东军区海军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北海舰队
10.“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对敌人实施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目标”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担任这一使命的部队名称是( )
A.海军陆战队 B.海军航空兵 C.第二炮兵部队 D.陆军通信兵
11.下图是小强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整理的提纲,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人民空军的建立与发展 B.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C.导弹部队的发展与进步 D.人民海军的建立与发展
12.新时期,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的新格局( )
A.军委管总,战区管建 B.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C.军委管总,军种主战 D.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13.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西藏的解放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祖国大陆与台湾的交流”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少数民族的发展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D.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14.1964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社论指制:“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该社论评述的是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 D.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15.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表现了老一辈科学家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故事。下列人物在其中必然出现的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邓世昌 D.詹天佑
16.将下面“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补充完整( )
“______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A.焦裕禄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钱学森
17.2021年4月29日,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的问天长歌又奏响了新的乐章。我国飞天之旅开端于( )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嫦娥五号
18.2020年初,一场新型的冠状病毒疫情从武汉波及全国,在疫情的防控战役中,钟南山,李兰娟等一批医学科学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下列科学家与他们同属于一个领域的是( )
A.袁隆平 B.牛顿 C.贝多芬 D.屠呦呦
19.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文联,作协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党对文艺工作历来高度重视,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就针对文艺工作提出指导方针,即(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C.“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0.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
C.人们努力生活的更好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二、材料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10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只有推动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才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民族团结进步夯实物质基础。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是我们党肩负的政治责任与神圣使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们党肩负的政治责任与神圣使命(2分)为“凝聚各民族”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分)写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名称。(1分)
材料二: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
(2)结合所学,完善材料二的思维导图。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⑥______
22.(10分)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天好起来……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悬而未决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的谈话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2分)材料一中周恩来提出的让中印关系“一天天好起来”,处理两国之间某些问题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分)这一原则具有什么样的国际意义?(2分)美国公然干涉台湾问题,违背了这个原则中的哪一条内容?(1分)
材料二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
(2)材料二是在哪个国家举行的什么国际会议?(2分)中国代表谁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分)
23.(10分)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乔的笑》(1971年) 图2《历史性的提手》(1972年)
(1)据图1并结合所学,写出《乔的笑》反映了中国在哪次会议中取得哪项外交成就?(2分)
(2)据图2并结合所学,《历史性的握手》指中美外交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分)这一年中美两国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1分)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突显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事实证明,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能独善其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坚定地致力于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通过分享经验、提供援助、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与全球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日报网(2020年4月18日)
(3)根据材料二,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国外交如何体现个大国的担当(2分)。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呈现怎样的布局(3分)?
(4)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关系的因素有哪些?(1分)
1956歼—5型歼击机
1966战略导弹部队
1971导弹驱逐舰
1974第一艘核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