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探究 实践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课前任务:
单眼皮
双眼皮
双眼皮
小芳
调查家庭成员的单眼皮双眼皮情况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杂合子自交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单眼皮
双眼皮
双眼皮
小芳
P 双眼皮 双眼皮
Aa × Aa
F1 aa
单眼皮
课前任务:
调查家庭成员的单眼皮双眼皮情况
1 任务一
梳理实验思路 确定实验方案
3 任务三
拓展提升 利用结论解释实际问题
2 任务二
实施实验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探究˙实践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任务一 梳理实验思路 确定实验方案
性状分离比 的
模拟什么?
用什么模拟?
怎样模拟?
原理
材料
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路径
模拟实验
达到
实验题目
任务一 梳理实验思路 确定实验方案
模拟什么过程?
问题:“3:1”的出现与配子的哪些行为有关
受精
作用
遗传因
子分离
雌配子D:d=1:1
雄配子D:d=1:1
形成
配子
配子
随机结合
DD:Dd:dd=1:2:1
高茎:矮茎=3:1
任务一 梳理实验思路 确定实验方案
2.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不同配子
3.配子的随机结合
模拟什么?
1.模拟配子
问题:配子用什么模拟?在数量上应遵循什么规律?
阅读课本第6页的“材料用具”:
1.颜色不同的彩球代表什么?甲乙又代表什么?
2.彩球的数量有什么规律?体现了孟德尔假说的哪一点?
3.自然界中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乙桶中D、d的数量可以改变吗? 如果可以改变应遵循什么规律?
问题:配子用什么模拟?在数量上应遵循什么规律?
Dd
D
d
甲
10
10
D:d=1:1
Dd
D
d
乙
10
10
D:d=1:1
×
P
配子
(彩球)
雌性生殖器官
雄性生殖器官
♀
♂
孟德尔假说的核心观点: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形成数量相同的两种配子。
问题:配子用什么模拟?在数量上应遵循什么规律?
Dd
D
d
甲
10
10
D:d=1:1
Dd
D
d
乙
10
50
D:d=1:1
×
P
配子
(彩球)
雌性生殖器官
雄性生殖器官
♀
♂
孟德尔假说的核心观点: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形成数量相同的两种配子。
问题:配子用什么模拟?在数量上应遵循什么规律?
Dd
D
d
甲
10
10
D:d=1:1
Dd
D
d
乙
50
50
D:d=1:1
×
P
配子
(彩球)
雌性生殖器官
雄性生殖器官
♀
♂
孟德尔假说的核心观点: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形成数量相同的两种配子。
任务一 梳理实验思路 确定实验方案
大小适中,易于充分混匀
2.配子的数量遵循1:1
雌配子D:d=1:1
雄配子D:d=1:1
雌配子的数量与雄配子数量可以不同
1.彩球模拟配子
模拟受精过程中配子随机结合
模拟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
时的分离
将两个彩球组合
抓取一个彩球
任务一 梳理实验思路 确定实验方案
任务一 梳理实验思路 确定实验方案
大小适中,易于充分混匀
2.配子的数量遵循1:1
雌配子D:d=1:1
雄配子D:d=1:1
雌配子的数量与雄配子数量可以不同
2.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不同配子
3.配子的随机结合
1.模拟配子
1.彩球模拟配子
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模拟
放入
抓取一个
设计实验步骤:
记录
两个组合
任务一 梳理实验思路 确定实验方案
放入
抓取一个
实验步骤
记录
两个组合
放入
摇匀
抓取一个
放回
重复
记录
两个组合
任务一 梳理实验思路 确定实验方案
放入
摇匀
抓取一个
放回
重复
成对遗传因子分离
雌配子D:d=1:1
雄配子D:d=1:1
增加子代的数量
充分混匀
维持D:d=1:1
保证抓取概率相同
实验步骤:
记录
设计表格,记录结果
两个组合
配子的随机结合
任务一 梳理实验思路 确定实验方案
随机抓取
抓取次数足够多
任务二 实施实验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1.进行分组,确定分工
2.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设计表格
不能体现雌雄配子出现的概率
利用画“正”字方便统计计数
设计表格
不能体现雌雄配子出现的概率
利用画“正”字方便统计计数
体现雌雄配子的比例
统计总数时要细心
设计表格
设计表格
设计表格
分析数据——各小组数据
分析数据——全班数据
性状 F2的表现 显性 隐性 显性:隐性
茎的高度 高茎 787 矮茎 277 2.84:1
种子形状 圆粒 5474 皱粒 1850 2.96:1
子叶颜色 黄色 6022 绿色 2001 3.01:1
花的颜色 红色 705 白色 224 3.15:1
豆荚形状 饱满 882 不饱满 299 2.95:1
豆荚颜色(未成熟) 绿色 428 黄色 152 2.82:1
花的位置 腋生 651 顶生 207 3.14:1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
问题:孟德尔是偶然发现3:1的吗?
任务三 拓展提升 利用结论解释实际问题
双眼皮
双眼皮
1
2
3
小芳
单眼皮
?
子代数量少,结果不确定
1.小芳的父母再生3个孩子,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吗?
任务三 拓展提升 利用结论解释实际问题
不能,需配子的数量相等且活力相同
2. 如果子代数量足够多,但d花粉有一半致死,杂合子后代还能出现3:1吗?
×
P
配子
Dd
D
d
♀
♂
1 : 1
2 : 1
子代
DD
Dd
Dd
dd
2 : 1 : 2 : 1
5 : 1
Dd
D
d
任务三 拓展提升 利用结论解释实际问题
3.如果子代出现显性纯和致死现象,杂合子后代还能出现3:1?
×
P
配子
Dd
D
d
♀
♂
1 : 1
1 : 1
子代
DD
Dd
Dd
dd
Dd
D
d
不能
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需相等
致死
2 : 1
课堂小节
1.通过模拟实验,体验了孟德尔假说的合理性
课堂小节
3.杂合子自交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条件
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形成数量相等
且活力相当的配子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子代的数量足够多
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1.通过模拟实验,体验了孟德尔假说的合理性
2.感受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实验数据的价值和意义
课堂小节
生物学习方法上的启示
死记硬背
模型思维
生物概念和生命规律
(尤其是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转变
解释
记忆
课堂小节
巧用“遗传图解”梳理孟德尔假说
4. 建立“模型”思维,巧用模型理解生物概念及规律, 解决实际问题
(1)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 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课堂小节
孟德尔假说
4. 建立“模型”思维,巧用模型理解生物概念及规律, 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小节
4. 建立“模型”思维,巧用模型理解生物概念及规律, 解决实际问题
配子致死问题
胚胎致死问题
课后任务
1.查阅资料总结杂合子自交出现3:1还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2.如果模拟测交实验结果,应如何改进装置?尝试动手手完成,并分享你的模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