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2 18:2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七年级下期末专题复习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措施)作用/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废丞除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清朝
设立军机处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措施)作用/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起草诏令
门下省——封驳审议
尚书省——执行诏令
三省之间互不统属,相互牵制
明确了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特点: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措施)作用/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收精兵:
(2)削实权: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调分离)
③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中央:分化事权办法,削弱相权
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三年一换制;②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3)制钱谷: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影响: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蒙古: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元朝—创制行省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事)、御史台(监察)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元朝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政权并立的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措施)作用/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中央: 军事:
特务机构:
地方:
意义:
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设锦衣卫和东厂(目的:监视官民;意图:加强君主权力)
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设立五军都督府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措施)作用/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雍正帝设立
作用:
意义: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 达到顶峰
清朝
设立军机处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实质和趋势)
军机处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024/5/23
2、科举制度
消极

隋朝 诞生 隋文帝 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唐朝 完善 唐太宗
武则天
宋朝发展
明朝 僵化 朱元璋
清末废除 光绪帝 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①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了思想
②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制度一大变革;
(2)加强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
(3)扩大官吏选官范围,使有才学的人由此参政;
(4)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创立殿试、武举。
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八股取士
2024/5/23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
宋朝处理民族关系
元朝:边疆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清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几种方式:①战争②设置机构③册封④反抗侵略
少数民族政权
政权 时间 民族 都城 建立者 主要事迹
辽 10世纪初 上京 “澶渊之盟”胜利,宋给辽岁币(影响)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兴庆府 宋夏议和,边界贸易兴旺—“榷场”
金 1115年 上京会宁 灭北宋“靖康之耻”
蒙古 1206年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
后金 1616年 盛京 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入关
民族关系
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方式:①战争:击败东西突厥
②设机构:安西都护府
③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意义:促进了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④会盟:唐蕃会盟
关系特点:民族政权并立;有战有和,以和为主。事件: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和战(绍兴议和) [界线:淮水至大散关一线]
影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也有利于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契丹族
党项族
女真族
蒙古族
满族(女真)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完颜阿骨打
铁木真
努尔哈赤
2024/5/23
4、边疆管理
台湾 三国
隋朝
元朝
明清
清朝

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隋炀帝派人三赴琉球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进攻台湾,统一台湾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设台湾省
友好交往
友好交往
设置机构
战争
战争(武力统一)
设置机构
设置机构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历史上首次中央政府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是一场反侵略战争,
郑成功是民族英雄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024/5/23
西藏 唐朝
元朝
清朝
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朝蕃会盟碑、“和同为一家”
中央设宣政院
顺治册封达赖喇嘛
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
1751年乾隆设立噶厦
1793年《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和亲、会盟
设置机构
册封
设置机构
颁布法律
建立制度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加强了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有效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2024/5/23
新疆 西汉
唐朝
元朝
清朝

西汉设西域都护
设置机构
新疆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设置机构
北庭都元帅府
设置机构
加强对西域(新疆)的管理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
战争(武力镇压)
战争(武力镇压)
设置机构
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
稳定西北部边疆地区,
加强中央对新疆的管辖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和哨所
2024/5/23
东北 唐朝 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册封
元朝 辽阳行省 设置机构
清朝 。
战争:雅克萨之战
条约:《尼布楚条约》
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战争(反抗侵略)
与签订条约
抵抗了外来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 ,维护了祖国统一和完整
2024/5/23
5、中外关系交流与贸易交通





遣唐使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海外贸易发达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陆路交通网
驿站制度
《马克·波罗行纪》
和平:郑和下西洋
战争: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澳门
荷兰侵占台湾
闭关锁国政策
限制海外贸易
广州十三行
雅克萨之战
郑成功收复台湾
趋势:
启示:
政策
开放的对外政策
市舶司
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
指南针
友好交往与战争冲突并存
对外关系由友好变为友好和冲突并存,对外政策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
①开放则国兴,闭关则国衰。
②应该坚持改革开放,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024/5/23
6、经济发展
隋朝大运河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024/5/23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唐朝
宋朝 农作物: 经济作物: 纺织业: 棉纺织—海南岛先进棉纺工具 制瓷业: 景德镇 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 ①明州、泉州、广州大商港; ②开封建有世界现存最早船坞 特点:规模大、设计科学、 配备指南针
垦田面积扩大;
生产技术改进
曲辕犁和筒车
纺织业:
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
陶瓷业:青瓷、白瓷、唐三彩
长安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大都会。
①复种技术、秧马、占城稻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称谓
(即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
茶叶和棉花
①早市、夜市、草市(乡镇)、市镇
②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
南宋官方发行—会子;
③世界上最早商标广告——“济南刘家功夫针铺”
④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
⑤经济格局变化/经济现象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024/5/23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明朝 棉纺织业: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盛产青花瓷器 出现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 推行垦荒政策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兴修水利 ③庄稼种植方面: 改进种植技术 改良新品种 推广高产作物 ④经济作物种植: 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特点:规模大、分工合作、 雇佣劳动关系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陆路和水路商旅来往频繁
表现:
①商业网
②工商业市镇:
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③商业大都市:苏州 “十万烟火”、“甲于天下”
④商帮—晋商(票号)、徽商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
2024/5/23
7、社会生活
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充满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兼容并包
表现: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尚武风气盛行
宋朝—都市生活:
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表现:娱乐兼商业场所—瓦子(内有专供演出的圈子:勾栏)
2024/5/23
8、科技成就
发明 发明时间、发展及应用 传播与影响
印 刷 术 隋唐
北宋
指 南 针 战国
北宋
火 药 唐朝
唐末
宋元
发明雕版印刷术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司南
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发明火药
开始用于军事
火器运用广泛
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024/5/23
8、科技成就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类别 医药学 工艺科技 农学
作者
特点 全面总结并丰富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 全面总结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历史 地位 我国历史上的医药学巨著,称为“东方药典”。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是一部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农业百科全书
共同点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都具有实用性、实践性、总结性,都凝聚着作者辛勤的努力和智慧。、
2024/5/23
9、建筑
著名建筑 建造年代 主要特点 历史地位或作用
明长城 明朝 目的: 起止点:
北京城 明朝 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是北京城的核心,由工匠出生的蒯祥等人设计。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美的宫殿建筑群。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的象征。
2024/5/23
10、文学
朝代 体裁 作者 风格 代表作品
唐 唐诗 诗仙李白 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激昂奔放,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将进酒》
诗圣杜甫 淳朴厚重,忧国忧民,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忆昔》
白居易 直面社会现实,揭示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琵琶行》
宋 宋词 苏轼 豪迈飘逸 《念奴娇》
李清照 婉约、细腻、清秀 《声声慢》
辛弃疾 豪放,报国情怀,歌颂征战 《破阵子》
元 元曲 关汉卿 元杂剧的奠基人,通俗化、大众化 《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
2024/5/23
10、文学
明清 文学代表作 作者 主要内容 特点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小说以魏、蜀、吴三国斗争为中心,曹操、刘备矛盾为主线,寄托作者希望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理想。 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水浒传》 施耐庵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腐朽,描写了梁山众英雄好汉见义勇为的反抗斗争精神。 元末明初另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 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 色彩的神话小说。
《牡丹亭》 汤显祖 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红楼梦》 初名《石头记》 曹雪芹 全书以贾府盛衰为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和婚姻为核心,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黑暗和罪恶。揭示封建制度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势。 中外文学史上的不朽巨著,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古典小说。
2024/5/23
11、艺术
朝代 名称 人物与作品
唐 书法 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颜筋柳骨”
绘画 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石窟 敦煌莫高窟,是闻名中外的艺术宝库
明 书法 董其昌
绘画 徐渭
戏剧 汤显祖的《牡丹亭》
名称 代表作 朝代 作者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 《牡丹亭》 明末 汤显祖
《长生殿》 清朝 洪昇
《桃花扇》 清朝 孔尚任
京剧 语言:北京语言 声腔:以二黄腔与西皮腔为主 配乐:京胡为主,伴以管乐和打击乐。 角色:生、旦、净、丑等行当。 我国最大的剧种,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2024/5/23
12、人物
唐太宗 唐朝杰出政治家,在位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成吉思汗 宋元时期蒙古族杰出首领,统一蒙古,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局面
毕昇 发明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
鉴真 唐朝时中日交流的使者,东渡日本,为唐朝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岳飞 南宋著名抗金英雄,精忠报国,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受人民尊崇。
郑和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戚继光 明朝抗倭英雄,带领戚家军荡平倭寇,保卫了祖国海防,是一位伟大民族英雄
郑成功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