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化学中考专题复习 科普阅读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化学中考专题复习 科普阅读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6-12 18:3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专题复习】
2024年中考复习《科普阅读题》专题训练设计
说明:1.全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42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选择题(在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试题特点:以古文为设问材料的选择题,这些题目连通古今,跨越时空地考察化学知识。这类题目难点往往不在文言文本身,而是考生对于古文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提取能力何掌握程度。
2.解题方法:做题时,需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要素,并与所学知识对应,灵活运用。要素的提取只需从部分句子、词甚至是单字即可,不需理解全文,但要避免漏提取信息。这类题目往往会引用较长的文言文来干扰考生心态,做题时切忌烦躁、慌张,牢牢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去粗取精,方能破题。
1.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CuSO4 5H2O),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烹胆矾则成铜”是物理变化
B.CuSO4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C.“熬之则成胆矾”是蒸发结晶过程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生反应Fe+CuSO4 = Cu+FeSO4
2.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B.《本草纲目》中有“薪柴之灰…取碱浣衣”的记载。“薪柴之灰”、“取碱”指的是K2CO3,该物质可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C.《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可用于建筑材料
D.《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上食物中富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3.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天工开物》记载:“凡硫黄配硝而后,火药成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 = K2S+X↑+3CO2↑。则X的化学式为( )
A.O2 B.SO2 C.NO2 D.N2
4.《天工开物》记载“土性带冷浆者,宜骨灰蘸稻根凡禽兽骨,石灰淹苗足,向阳暖土不宜也”,利用了中和反应的原理。下列应用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用盐酸除去铁锈 B.用纯碱和熟石灰制取烧碱
C.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D.用氨水(NH3·H20)处理废水中的硫酸
5.《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锡的冶炼方法:用木炭和锡砂(主要含Sn02)加热产生锡,化学反高温应方程式为:C+SnO2 Sn+CO2↑,其中关键一步是“点铅勾锡”,即加铅使锡较易熔化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nO2中锡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C与Sn02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加少许铅使锡较易熔化是利用合金熔点低 D.可以用铜将锡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6.《天工开物》记载的“生铁、熟铁连续生成工艺”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是现代冶金工艺的雏形。其流程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熔炼过程中氧化铁被一氧化碳夺去氧 B.选择足量的硫酸可证明生铁是混合物
C.生铁中通入氧气的主要目的是将铁氧化 D.因表面有油隔绝空气,所以切肉的钢刀不易生锈
7.《天工开物》中关于炼锡的描述“煎炼用洪炉,入锡砂(主要成分Sn02)和木炭数百斤……火力已到锡砂不熔用铅少许勾引,方始流出……锡中杂铅太多,入醋淬八九度,铅尽化去”,有关该工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煎炼”所得产物为纯净物 B.该工艺中体现了木炭的还原性
C.熔炼中加入铅可降低混合物熔点 D.“入醋淬”反应类型含有置换反应
8.《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记载“预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洧水”即为石油,下列关于“洧水”说法错误的是( )
A.其成分主要含有C、H元素 B.具有可燃性
C.燃烧后的烟可用于制墨 D.是不可再生资源,属于纯净物
9.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②是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③所得硫酸铜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D.④说明铁的金属活泼性比铜强
10.我国古文献《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获取过程:“……(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里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B.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C.KNO3是一种复合肥料
D.涉及的基本操作有溶解、蒸发和结晶
11.《天工开物》中记载“铁器淬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书中提及的“胆矾水”为硫酸铜溶液。若将该“胆矾水”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增大
B.滤渣中一定有Cu和Fe
C.滤液一定为蓝色溶液
D.滤液中一定有FeSO4,可能有CuSO4
12.云南文山有“中国三七之乡”的美誉。《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田七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田七氨酸分子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C.田七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5:8:2:5
13.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炼锌的工艺:“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炼锌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C+ZnCO3 = Zn+3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CO B.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C.Zn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D.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4.《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采矿和冶炼金属锡的场景。“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是指水中淘取锡砂(锡矿石),锡砂主要成分为SnO2。“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鼓入空气)熔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nO2难溶于水,水中淘取锡砂的分离过程化学上称之为过滤
B.高温下,木炭使SnO2还原为Sn,体现了木炭的还原性
C.炼锡时,有关键的一步“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
D.古代锡器常用来饮酒喝茶,也可用来长时间盛放酸性物质
15.唐代流行服饰石裙因其颜色类似石榴花的红色而得名,古法染色工艺记载:“取石榴之花,入臼细杵之,得厚汁,加之以醋或鸟梅汁,以之染布,不可加热尽赤,可为石榴裙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榴花捣碎出汁后可提取红色染料
B.加酸性物质有利于红色素浸染布料
C.石榴花中红色染料受热有利于上色
D.古法制石榴裙不宜与碱性物质接触
16.《汉书·食货志》中对酿酒有这样的记载“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酒六斛六斗”。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粗米”到“得酒”发生了缓慢氧化
B.“曲”在酿酒过程中可起催化作用
C.“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属于有机物
D. “酒”中的乙醇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二、非选择题
1.试题特点:科普短文题加大了阅读量,落实新课标对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的要求。命题情境主要围绕人与自然、传承与创新等主题,加强试题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试题命制力图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跨学科融合性,注重考查学生现象分析、原理应用、运用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及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2.解题方法:本类题型要纵观全题,不要在个别文字内容上纠结。
①首先初步阅读材料,画出关键词;②然后阅读问题,明确目标;③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找寻符合答案的信息;④并将短文信息与已学知识相联系,迁移应用后得到答案;⑤最后仔细作答,准确表述。
1.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水球”,表面约 71%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 2.5%;其余是海水或咸水海水淡化是解决人类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如图1所示。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分离法和膜分离法,热分离法利用热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能耗大,成本高;膜分离法利用薄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海水淡化,但现有薄膜的水通量低,应用受到限制,有科学家提出,给石墨烯“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可进行海水淡化。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排在首位的是 。
(2)限制热分离法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是 。
(3)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 通过。
(4)石墨烯、金刚石和 C60属于碳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都由碳元素组成 b.都由碳原子构成 c.物理性质相似
2.天问一号上的“科技新元素”--纳米气凝胶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路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为确保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并正常工作,火星车采用了一种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它不仅可用来应对极热和极寒两种严酷环境,且凭借其超轻特性,能极大地减轻火星车的负担,让它跑得更快、更远,气凝胶的种类很多,有硅系、碳系、硫系、金属氧化物系、金属系等等。它是由纳米尺度固体骨架构成的一个三维立体网络,密度可做得比空气还低,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由于气凝胶中一般80%以上是空气,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是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
下图所示为二氧化硅气凝胶结构示意图,这种新材料看似脆弱不堪,其实非常坚固耐用,它可以承受相当于自身质量几千倍的压力;此外它的折射率也很低,绝缘能力比最好的玻璃纤维还要强39倍。纳米气凝胶是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的绝佳材料,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还可用作气体过滤材料以及用作新型催化剂材料等。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纳米气凝胶的一条物理性质 。
(2)说出纳米气凝胶的一种用途 。
(3)Si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4)有关纳米气凝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气凝胶有很多种类 B.纳米气凝胶是一种纯净物
C.纳米气凝胶导热性非常低 D. 纳米气凝胶制品非常坚固耐用
3.铝(Al)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其主要存在于硅铝酸盐中。铝也是活泼金属,常温下在空气中铝的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使铝不会进一步氧化并能耐腐蚀。因此,铝粉常用来做涂料,俗称银粉、银漆,以保护铁制品不被锈蚀,而且美观。
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g/cm3,质地较软,可制成硬铝、超硬铝、防锈铝等各种铝合金。汽车、火车、船舶、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等,也是用大量的铝及其合金制造而成的。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合金制成。
铝热法是以铝粉为还原剂的一种金属热还原法,当铝粉与金属氧化物起反应时,产生足够的热量,使生成的金属(或合金)和其他成分熔融分离而获得金属(或合金),广泛应用于生产纯金属、低碳铁合金,以及焊接金属(如铁轨)用镁粉引燃等。焊接铁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Al+Fe2O3 2Fe+Al2O3,该反应产生大量的热,温度可达2000℃以上。
(1)“银粉”、“银漆”保护铁制品不被锈蚀的原因是是隔绝了 。
(2)铝合金制造超音速飞机是利用了铝合金 的性质。
(3)铝热法焊接铁轨时所发生的分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4)高炉炼铁的主要原理同样是运用了热还原法,写出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
4.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ⅢB 族的钪(Se)、钇(Y)以及铜系元素。这些元素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外形像泥土,而且又稀少,因而人们喜欢称它们为”稀土元素”。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若与其他元素结合,便可组成种类繁多、功能多样、用途广泛的新型材料,且性能会有较大提高,被称作当代的“工业味精”稀土元素的镧(La)铈(Ce)、镨(Pr)、钕(N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稀土元素的化合物还是生产特种玻璃和陶瓷的重要原料。如将三氧化二铈(Ce203)加入玻璃中,可制成低散射、高折射的光学玻璃,用于生产精密的光学器材。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中可得出,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 。
(2)铈元素的质子数是 。
(3)三氧化二铈(Ce203)中Ce元素的化合价是价 。
(4)三氧化二铈(Ce203)的用途是 。
5.零碳能源--氦气
氨气(NH3)燃烧时生成水和空气中含有的一种气体,作为一种零碳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氨气很容易液化,将氨气常温下加压到1MPa,或者常压下温度降到-33℃,均可将其液化。氨气是极易溶于水、无色、碱性的刺激性气体,对黏膜有刺激作用。传统的工业合成氨气是将氮气和氢气在20~50MPa的高压和500℃的高温条件下,用铁作催化剂合成的。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揭示了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的反应过程。下图是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氮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催化剂)。
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氨气燃烧能生成一种空气中含有的气体,该气体是 。
(2)从微观角度看,氨气液化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3)传统工业合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氨气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 。
6.我国茶文化渊源流长。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苏轼有诗云:“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饮茶不但可以提神,还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这些功效来源于茶叶中含有的 600多种化学成分。茶叶中的咖啡碱是构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喝茶能提神解乏、兴奋消倦,其原因就是咖啡碱能使人体中枢神经产生兴奋强心作用。茶多酚是茶叶中 30多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在茶叶的药效中起主导作用。茶树适宜生长在 pH4.5~6.5 的土壤中,并且品种和环境不同,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不同。大叶种含的茶多酚较小叶种多。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光线越强的地方,所种的茶中茶多酚较多。通常而言,在 500 米海拔以上,相对低海拔所产的茶比高海拔产的茶所含的茶多酚要多。茶的品质和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主要取决于茶水浸出物中茶多酚的含量。茶汤越浓、刺激性越强、收敛性越明显、越苦涩、回甘越好就说明茶汤中含的茶多酚浓度越大。茶虽有多种保健功效,但有些人是不宜饮茶的。如:缺铁性贫血的人、溃疡病患者、发热病人、经常失眠的人在睡前不宜饮茶、儿童不宜饮浓茶、高血压病人不宜多饮茶。请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茶叶中能起到提神解乏、兴奋消倦的物质是 。
(2)pH4.5~6.5 的土壤属于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茶杯中的滤网可使茶叶与茶水分离,其分离方法相当于实验基本操作中的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茶叶的药效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茶多酚
B.南方茶产区种的茶比北方茶产区种的茶所含茶多酚相对含量要高
复习专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D D C C A D B A B B B D C D
二、非选择题
1.(1)市政供水 (2)耗能大、成本高 (3)水分子 (4)a
2.(1)密度小 (2)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 (3)53.3% (4)B
3.(1)氧气和水 (2)密度小、强度很大 (3)置换反应 (4)3CO + Fe2O3 2Fe + 3CO2
4.(1)比较活泼 (2)58 (3)+3价 (4)可制成低散射、高折射的光学玻璃,用于生产精密的光学器材
5.(1)氮气 (2)分子间隔 (3)N2 + 3H2 2NH3 (4)防止接触明火、工作人员佩戴防护设备等。
6.(1)咖啡碱 (2)酸性 (3)过滤 (4)A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