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四节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科学家科学探索的实例以及资料分析,举例说明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说明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的关系。 2. 运用数学方法说明碱基排列顺序蕴含着丰富的遗传信息,说明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通过资料分析说明碱基并不随机排列,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以及进化的观念。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教学难点: 1.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是DNA上特定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DNA上有基因和非基因片段部分)。 2.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多样性的关系(既有千变万化的排列顺序又并不随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回顾从基因概念提出到DNA分子结构被揭示的科学历程 体会对科学概念的认识是随着科学探究的深入而发展的新知学习一、基因与DNA的关系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P57-P58中的资料1和3,并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体内的DNA分子数目与基因数目相同吗?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相同吗?如果不同说明了说明? 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如下结论:基因是DNA的片段。 教师总结: 基因在DNA上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基因之间由非基因片段隔开。 学生活动2:阅读教材P57-P58中的资料2,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如何理解基因具有遗传效应?本节“问题探讨”中提到的生长激素基因的遗传效应是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如下结论:基因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学生活动3:请从DNA水平上给基因下一个定义,要求既能反映基因与DNA的关系,又能体现基因的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如下结论: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教师归纳: 补充完善概念:RNA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小结: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基因是其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特定的片段,基因之间往往由非基因片段隔开。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其基因是R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基因的定义: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二、DNA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1. 以字母、音符、数字为例,说明信息往往存在于序列的变化中。 2. 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是什么,为什么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分析DNA分子的结构,对碱基对的排列方式进行数学计算。 结论: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就是碱基的排列顺序。 3. DNA分子中的碱基真的是随机排列的吗? 提供教材资料和补充资料。 结论:DNA分子中的碱基不是随机排列的。 4. DNA分子中的碱基不随机排列,还具有多样性吗? 提供基因组分析数据,通过计算,证实DNA分子足够储存生物界的所以遗传信息,具有多样性。 5. 小结:DNA分子及其上的基因具有多样性与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分子基础。 继续追寻科学家的足迹,揭示基因与DNA的关系,培养基于实证和推理的科学思维。 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培养阅读、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概念辨析与巩固。 完善基因的概念。 小结提升。 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 培养批判性思维。 小结提升。 小结提升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概念梳理。 课后作业课后练习概念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