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长春市九台区初中毕业生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包括四道大题,共24道小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
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 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 卷上答题无效。
一 、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
阅读绝不是附庸风雅的事,它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看着湖上垂柳摇曳□红莲绽 放□人们会想起林徽因的“那轻,那①娉婷□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读着张岱的《湖 心亭看雪》,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带给人们莫名的遐想;读着《沁园 春·雪》,人们可以联想到雪后初晴时,红装素裹的大地、润如油膏的沃土孕育着丰收的 希望。
不管生活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只要我们能朝着目标,心无旁②wù ,恪守时间, 拥有一颗淡然的心,宽宥自己,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更好地把握人生,把握幸福……
1. 请给①处加点字注音,给②处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2分)
(1)娉婷 (2)心无旁 wù
2. 解释画线成语在文中的意思。 ( 2 分 )
相得益彰:
3.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 文中“垂柳摇曳”“附庸风雅”“润如油膏”“红装素裹”四个短语类型都
不一致。
B.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阅读绝不是附庸风雅的事,它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是
一个并列关系复句。
C.《 湖心亭看雪》选自《西湖梦寻》。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D.《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
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4. 给文中口处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 , …… ; B. , …… ……
C.、 , …… 。 D. , ; ……
5. 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
(1)子在川上曰: “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现作者悠然自得的思想情趣,达到物我合一的精 神境界的句子是: 。 ”
“民生乃国之本, 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
。”表达的济世惜怀一脉相承,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 ( 7 分 )
生于忧忠,死于安乐
《<孟子》三章》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而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悲而死于安乐也。
6.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敌
C. 必先苦其心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D.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7. 人们常说:“铁不炼不成钢”“玉不琢不成器”,在本文中,孟子认为“炼”和“琢’
就是要:
(原句回答,2分)
8.《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 么道理。 (3分)
(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
徐霞客游记二则(节选)
[甲]又西二里,遥闻水声轰轰,从陇隙北望,忽有水自东北山腋泻崖而下,捣入 重渊,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翻空涌雪,而不见其下截,盖为对崖所隔也。复逾阜① 下半里,遂临其下流,随之汤汤西去,还望东北悬流,恨不能一抵其下。担夫曰:“是 为白水河。前有悬坠处,比此更深。”余恨不一当其境,心犹 慷②。
(节选自《游白水河瀑布日记》)
「乙]于是又西南行塍③间,三里,转而西,三里,过一小石梁,其西则平湖浩然, 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蝶⑨,有堤界其中,直西而达于城。乃遵堤西行,极似 明圣苏堤,虽无六桥花柳。而四山环翠中阜弄珠又西子之所不能及也。湖中鱼舫泛泛, 茸草新蒲,点琼飞翠,有不尽苍茫、无边激滟之意,湖名“芘⑤碧”有以也。
(节选自《游芘碧湖日记》) [注释]①阜:土山。②嫌慷(qiàn):遗憾。③塍(chéng):田间的土埂子。④雉蝶(zhì dié):泛指城墙。
⑤芘:zǐ。
9. 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 2 分 )
而 四 山 环 翠 中 阜 弄 珠 又 西 子 之 所 不 能 及 也 。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2 分 )
余恨不一当其境,心犹慷慷。
i. 同是写水,[甲][乙]两文所写之水特点各异,作者观水之情也不相同。请概括两 文所表达的情感。(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 7 分 )
善养“静气”
傅凌艳
①《孟子·告子上》有一则“学弈”的故事:两个人师从著名棋手弈秋学习棋艺, 其中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另一人表面上听讲,实则心猿意马,“一心 以为有鸿鹊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学习结束,两人棋艺相差甚大。这并不是因为 他们的智力有多大差别,而是因为学习时的态度不一样:前者保持了心态宁静,后者 却没有做到。 (1)
②我们常说,人得有才气、锐气等等,其实,涵养些“静气”,能让人更好地静 心笃志,凝神聚力、专注精微,走上厚积薄发的成功之路。国画大师齐白石成名后,
有人问他何以成为一代名家,他回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
③事实确实如此。无论是面对时代风浪,还是满目荣誉,陈景润始终沉迷于数学 研究,“在喜马拉雅山巅行走”的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取得了令人惊羡的科研成果; 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在惊涛骇浪中默默深潜,铸就了“赫赫而无名 的一生”;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樊锦诗,告别优渥的城市生活,深居荒漠大半生, 守护敦煌文明,被誉为“敦煌的女儿”……正因为他们始终葆有自身的“静气”,任 外界如何纷扰,不随物流,不为境转,数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鹜、孜孜以求,最终成就 了事业,成就了人生。 (2)
④心静源于心定,心定则源于大志在胸。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曾问陈景润: “ 你 这样拼命到底为了什么 ”陈景润答得很简单: “打倒维诺格拉朵夫。”这位维诺格 拉朵夫就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哥德巴赫关于奇数猜想的证明者。13岁的黄旭华就已经 开始思考“长大了, 一定得为国家做点事情”。大学毕业后樊锦诗决定走向敦煌,后 来面对一次次走留的选择,她最终都选择了留在敦煌,就是因为她老想着“为文物事 业再出一点力”。
⑤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就不会为一点成绩而骄傲、为一时挫折而沮丧,保持定 力而不左右彷徨,矢志追求而不意志动摇,向着目标奋发进取。当一个人缺少大志向, 剩下的就多是小情绪,外界的点点滴滴,风吹草动都会成为其心绪波动的干扰源。
⑥心静也在于淡泊名利。老英雄张富清,革命战争年代舍生忘死,英勇战斗,立 下赫赫战功;建设时期,主动放弃安逸生活,到最偏远贫困的来凤县默默奉献。他坚 守初心一辈子,始终朴实勤勉,深藏功名60余载,从未居功索取。“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老英雄张富清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⑦ 反观当下,有的人总是忙忙碌碌,热衷攀比,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人顺风顺 水之时春风满面, 一旦受挫就形神俱散;还有的人在被人阿谀奉承里迷失自我,在物
欲横流中抛弃本心……他们处于“忙盲茫”的恶性循环中,丝毫静不下来,去认识自 我、拂拭初心、沉思人生。
⑧ 清代学者王之春在《椒生随笔》中道:“天地间真滋味,唯静者能尝得出;人
世间真机括:唯静者能参得透。”他认为,心中一个“静”字,人生能打开更为广阔 的天地。“静气”,是内心和谐的胸怀气度,是修身养性的精神追求,是厚积薄发的 成功之道,更是人生与事业的美丽风景。
⑨ (3) 。与其将时间白白浪费于精神内耗上,不如多读书多学习多 思考,涵养“静气”,明志致远。“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 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有助 于我们加深对学习重要性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把握“宁静致远”的真谛。
⑩ 多一些抱朴守静、少一些心浮气躁,人生必能进入另一重境界,不为外物所扰, 不为世俗羁绊,在坚定目标中实现人生的志趣。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2. 把下列语句放到文中最恰当的位置。 ( ) ( 2 分 )
①而这种“静气”从何生发而来
②“静气”也是“养”出来的。
③“学须静也”,这就是“静”的力量。
A.(1)①(2)③(3)② B.(1)③(2)①(3)②
C.(1)①(2)②(3)③ D.(1)③(2)②(3)①
13. 有人认为第④段中的论据与第③段雷同,可以删掉,你是否赞同 为什么 (2分)
14. 请简要分析⑥⑦段的论证思路。 ( 3 分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15分)
味蕾上绽放的思念
①春日里和煦的阳光带着一丝慵懒,悠然自若地洒向大地,从来都是不急不躁。 熬过了冻土寒冬,微风轻拂之下,世间变得温柔起来。历经蛰伏,万物生长的力量变 得无比坚定, 草木发新,春菜也跟着尽情舒展,随处可见的青翠绿意,共筑起草长莺 飞的诗情画意与鲜嫩明媚的春日之味。
②春天的韭菜,俗语称为“春香”,是难得的鲜香。如若追溯到古时,韭莱是让 人心生敬意的祭祀佳肴。《诗经·幽风·七月》里道:“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的句子, 证实了眷韭与羔羊肉同样珍贵。所以每年开春,把韭菜安排到餐桌上,算得上是送给 味蕾的迎春之礼。
③小时候,每当户外冰雪消融,远山渐绿,我就会格外留意后院的菜地。万物复 苏是个奇妙的场景,春光所到之处,田间日渐葱郁。但我绝非只为试探春意而来,除
了弄春之趣,我的小心思更在于搜寻那些能装进肚子里的春日之味。眼见我日日去田 园里踩得一脚泥泞却毫无所获,妈妈索性指点一二,韭莱长高了就烙韭莱盒子吃吧。 这下好了,心里的馋虫一下就被勾起,每日的菜园巡视径直变成了探望那一洼杂草间
的春韭。
④好在春日里韭菜的生命力绝不输给杂革,用不了几天,春韭已有了一青二白的 架势。终于有一天, 一把韭菜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个头不大,却鲜嫩欲滴,香味扑鼻。 妈妈准备做韭菜盒子,而我,开始围着妈妈转。妈妈摘韭菜, 一摘一把,又快又干净, 我要一根一根慢慢地摘,边摘边嗅沾在我手上独特的香气。
⑤三两个鸡蛋,打散入锅炒成黄灿灿的蛋碎,慢慢摊凉。清洗干净的韭菜, 一刀 下去,满屋都是韭菜味儿,有点冲鼻,却也是让人难以抵挡的诱惑。切细的韭菜和蛋
碎,黄绿相间,煞是好看,淋上油调下味,已经开始让人垂涎欲滴了。
⑥包馅、捏边、热油、下锅,妈妈做韭菜盒子总是一气呵成。虽然从厨房到餐桌 只有几步距离,但在我心里等多一秒似乎鲜度都有所折损。所以每次妈妈烙韭菜盒子, 我最要紧的事当然是等在灶台边蹲守。锅里的韭菜盒子被煎得两面焦香金黄,香气弥 漫满屋的时候,我手里早已抓紧了盘子,准备随时迎接韭菜盒子大快朵颐一番。
⑦刚烙出来的韭菜盒子,上面细细的油泡还在滋滋啦啦,热腾腾的面皮映着黄绿 相间的韭菜鸡蛋,让人忍不住想大吃一口。可千万别急,心急吃不了韭菜盒子。先咬 一小口,放一放韭菜盒子里的热气,再趁热吃,才是不二法门。
⑧只不过,道理我都懂,可在韭菜盒子面前,谁还有空想这些呢。于是, 一边真 香, 一边真烫,吃得跳脚,鲜到忘乎所以。妈妈的韭菜盒子,好像永远都凑不到整盘,
剩下几个端上桌的时候,我的肚皮早已撑得滚圆,再也吃不下了。
⑨也不知道是韭菜盒子太香,还是儿时对于吃韭菜盒子的记忆太过美好,年复一 年,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抬头看看窗外明朗的春光,妈妈的韭菜盒子就会跳入脑海。
⑩ 岁月新更又一春。如今我的儿子也开始时不时地来厨房打探,扯着我的衣襟儿, 一遍又一遍地问“今天吃什么呀 ”离家在外,既然吃不到妈妈的韭莱盒子,就让儿 子吃上我做的韭菜盒子吧。不用看菜谱,靠着记忆里的点滴,电饼铛里的韭菜盒子已 经喷香。“韭莱盒子真好吃!”“好烫啊!”看儿子吃韭莱盒子的小样儿,犹如当年 自己的馋猫儿相。
几个韭莱盒子下肚,抚慰了味蕾,也唤醒了思绪。择时而食,本是件平凡而又
自然的选择,却因有关美食记忆的微妙作用,开启了一段浓浓的思念和美好的传承。
(选自《格言》,有删改)
15. 下面句子是小艺同学用停连符号表示朗读时的停顿与连接, √表停顿,^表连接,
通过这种方法,你从此句中读出来“我”怎样的情感 (2分)
妈妈摘韭菜, 一摘一把,^又快又干净,我要一根一根”慢慢地摘,边摘”边嗅Y沾
在我手上独特的香气。
16. 第①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出了事物怎样的特点 (3分)
17. 选文第②段引用《诗经·阙风·七月》中“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的句子有
怎样的用意 ( 3 分 )
18. 选文第⑩段画线句子动词好在哪 (3分)
19. 请结合选文,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 4 分 )
(五)名著阅读(8分)
20. 阅读下面从《西游记》中摘录的文字,回答20~22题。
摘录一:行者见三个老道士,披了法衣,想是那虎力、鹿力、羊力大仙。下面有 七八百个散众,司鼓司钟,侍香表白,尽都侍立两边。行者暗自喜道:“我欲下去与 他混一混,奈何‘单丝不线,孤掌难鸣’,且回去照顾八戒、沙僧, 一同来耍耍。”
(第四十四回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 摘录二:长老道:“不曾与他见个胜负,只这般含糊,我怎敢前进!”大圣笑道:
“师父,你也忒不通变。常言道: ‘单丝不线,孤掌难鸣。’那魔三个,小妖千万, 教老孙一人,怎生与他赌斗 ”长老道:“寡不敌众,是你一人也难处。八戒、沙僧 他也都有本事,教他们都去,与你协力同心,扫净山路,保我过去罢。”
(第七十五回心猿钻透阴阳窍魔王还归大道真)
(1)阅读名著,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提升思想境界。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
谈对《西游记》中“单丝不线,孤掌难鸣”这句话的感悟。 ( 2 分 )
(2)探究摘录文字的回目,你发现章回体小说《西游记》的回目在内容和形式
上具有哪些特点 ( 2 分 )
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21. 请将下面读书笔记本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本
暴风雨 烈 日
云还没铺满天 地上已经很黑,极亮 极热的晴午忽然变 成黑夜了似的。风带 着雨星,像在地上寻 找什么似的,东一头 西一头地乱撞。北边 远处一个红闪,像把 黑云掀开一块,露出 一大片血似的 批注: 运用夸张和 拟人的修辞手法, 描绘了暴风雨来 临前夕天气恶劣 的场景,渲染了压 抑、恐怖的氛围, 衬托了祥子着急、 焦虑的心情。 六月十五那天, 天热得发了狂。太阳 刚一出来,地上已像 下了火。 一些似云非 云,似雾非雾的灰气 低低地浮在空中,使 人觉得憋气。 一点风 也没有。 批注:
22. 金钱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人的灵魂。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名著内 容,谈谈他(她)对金钱的态度。 (2分)
简·爱 鲁智深
我 选 ,态度:
三、综合实践(10分)
23. 吉米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 (1)【拆叠字组对联】 (2分)
吉米到杭州西湖游玩,他对“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这副对联特别感兴趣,反复吟咏,他将叠字拆开,化出三副对联如下,其中有一副
不符合对联规则,请找出来。( )
A. 水明山秀,水山处处明秀;晴好雨奇,晴雨时时好奇;
B. 水处明,山处秀,明秀水山;晴时好,雨时奇,晴雨好奇;
C. 水山明,水山秀,处处明秀;晴雨好,晴雨奇,时时好奇。 (2) 【细倾听解句意】 (4分)
吉米读了学者钱锺书的书,十分敬重,要登门拜见。钱钟书在电话中说:“若
是你吃了个鸡蛋,感觉不错,何须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
钱钟书暗中作了比喻,将“鸡蛋”比作① ,将“母鸡”比作 ② 。请你联系语境帮吉米解读钱钟书的言外之意;③
(3)【读经典共分享】(4分)
下面是吉米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在接触经典文化过程中,【甲】 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 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思想在孜孜探索中变得深邃。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乙】 我要主动向老师等有学问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 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 ”改为“ 》
四 、写作(50分)
24.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坚持,我青春的旋律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 得。
我们常说:要有危机意识。什么是危机呢 《现代汉语词典》中说危机是“潜伏的 危险”“严重困难的关头”。而危机还可以这样理解:危+机——危险往往与机会并存, 困难常常与希望相伴。所以,遇到危机时,要捕捉、创造机会化解危险,要怀抱希望 克服困难。
这三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材料启示和你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和思
考,自定立意,选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5)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三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4题共8分,每题2分。5小题每句1分,共7 分,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或前后顺序颠倒等现象,该题不得分。)
1.pīng 骛(2分)
2. 本义指两个人或两件事情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文中指自然 景色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更加凸显出西湖的美。 (言之成理即可) (2分)
3.C《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2分)
4.D(2 分)
5 . (7分)
(1)逝者如斯夫(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二、 阅 读 ( 4 5 分 )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 (7分)
6.D(2 分)
7.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2分)
8.围绕“痛苦和磨难(逆境)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3分)
(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 (8分)
9.而四山环翠/中阜弄珠/又西子之所不能及也。(2分)
10.我恨不能亲临其境一次,心里仍很遗憾(2分)
11.甲文作者因为不能亲临其境一次,心里仍很遗憾。乙文作者表达了对芘碧湖美景的 喜爱与赞美。(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7分)
12.B (2分)
13.不赞同,不能删掉。理由:第③段通过陈景润专注于数学研究、从而取得令人惊羡 的科研成果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涵养些‘静气’,能让人更好地静心笃志, 凝神聚力、专注精微,走上厚积薄发的成功之路”的论点;第④段通过对话,点明陈 景润的远大志向,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心静源于心定, 心定则源于大志在胸”的分论点。因此,这两段同样是叙述陈景润的事例,但是, 叙述的角度不同,证明的分论点也不同。(2分)
14.首先提出论点:心静也在于淡泊名利;然后以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无私奉献的 事例从正面证明论点;再列举一些人处于“忙盲茫”的恶性循环中,丝毫静不下来 的事例,从反面证明了“心静也在于淡泊名利”的分论点。 (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15分)
15.读出来摘韭菜,嗅韭菜独特香气时的自我陶醉之情(读出来“我”享受劳动的快乐 或过程。读出来“我”对韭菜的喜爱之情)。 (2分,意思对即可)
16.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春菜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了之时春菜生机 勃勃、鲜嫩可爱的情态,表现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分,修辞1分,特
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强调春天的韭菜,难得的鲜香;证实了春韭与羔羊肉同样珍贵,让人心生敬意;凸 显韭菜饮食文化渊源(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引出餐桌上韭菜是送给味蕾的迎春之 礼。 (共3分,答出3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8.动作描写,用“打探”、“扯”传神地写出了儿子对韭菜盒子的馋爱; (写出了儿 子想要马上吃到韭菜盒子的急切心情); (为下文写这种美食和思乡情结的传承起 到铺垫作用)。 (3分,写出一点即可)
19.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题;内容上:升华了文章主题,表现了对妈妈的思念、 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美好的传承。 (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五)名著阅读(8分)
20.(1)示例:单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团结才会力量大,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处理 事情时不要孤军奋战,单打独斗。要和同学、老师、家长等,搞好关系,共 同协作,互帮互助,这样,才会更有效更容易地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 题。(2分,意思对即可)
(2)①内容上,高度概括本回的主要故事情节,点明本章回中心。②形式上,采用 对偶,读起来朗朗上口。 (2分,内容、形式答出1点即可)
21.示例: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烈日炙烤大地的场景,渲染了
炎热、沉闷的氛围,衬托了祥子吃苦的精神。 (2分,意思对即可)
22.(共2分。结合内容得1分,写出一点即可;写出对金钱的态度1分,意对即可)
示例1:我选简·爱,简·爱获得叔叔的巨额遗产后,把财产分成四份,和表姐表 哥平分;她回来找罗切斯特时,发现桑菲尔德庄园已被火烧毁,但她依然 选择和失去财富的罗切斯特共同生活。可见简·爱并不看重金钱。
示例2:我选鲁智深,他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倾听 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 鲁智深慷慨大方,重义疏财,看轻金钱。
三、综合实践(10分)
23.
(1)B(2 分 )
(2) (共4分)①自己的书 ②自己(2分)③读自己的书就够了,不用登门拜见。 (2分)
(3) (共4分)①【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2分)
②【乙】不耻下问 虚心请教(2分)
四、 写 作 ( 5 0 分 )
24.作文(50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