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效课堂宝典训练化学九年级全册(人教)课件: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绪言课件(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高效课堂宝典训练化学九年级全册(人教)课件: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绪言课件(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2-16 07:45:29

文档简介

课件9张PPT。走进化学世界什么是
化学化学是一门
以实验为基础
的科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
性质和
变化物质的制备和用途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
与呼出气体的成分观察实验的基本要领氧气、二氧化碳的检验排水法收集气体常用化学仪器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物质的称量物质的加热玻璃仪器的洗涤【知识点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三态”变化、形态变化、挥发、熔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
3、化学变化的特征或特点: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的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注意]发光、放热、变色等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知识点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与化学变化无关。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水溶性、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有关。氧化性、可燃性、还原性、腐蚀性、稳定性等。【知识点3】药品的取用
一、取用原则:
(1)“三不”:用手触;尝味道;凑到容器口闻气味。
(2)“少量”:液体取1ml-2ml,固体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不放回原瓶,不乱扔,不带出实验室,放到指定的容器。【知识点3】药品的取用
二、取用方法:
(1)固体:(块状固体)用镊子, “一平、二放、三慢竖”
(粉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较多量液体) 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手心,瓶口紧贴容器口。
(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滴加时滴管要悬在瓶口上方。【知识点4】药品的称量
(1)[称固体] 用托盘天平,精确度0.1g。左物右码。
(2)[量液体] 用量筒,读数: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平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知识点5】物质的加热
用酒精灯,酒精灯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
[注意]
1.酒精量不超容积的2/3,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熄灭用灯帽盖灭。
2.加热液体:(1)试管内液体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3;(2)均匀受热(3)试管口不准对着任何人。【知识点5】物质的加热
[拓展]
1.如果酒精洒出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2.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垫上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3.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也不能作反应容器)。【知识点6】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容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课件31张PPT。节 日 焰 火燃 烧钢 铁 生 锈牛奶变质溶洞钟乳石的形成广东云浮蟠龙洞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懂得区分在生活中和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物理、化学变化; 2.理解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能够初步区分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物质变化后 没有新物质生成物质变化后
有新物质生成 变化前:纸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变化前 :纸变化后: 纸变化后:二氧化碳和水等纸剪成条纸燃烧【实验1-1】水的沸腾操作: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3.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现象:试管中的水沸腾并逐渐减少,试管口有雾出现,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问题:1.请说出水的颜色、状态、气味。
2.水加热沸腾时,试管口有什么现象?
3.干冷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实验1-2】胆矾研碎 取少量胆矾(又叫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现象: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细小蓝色粉末。问题:
1.变化前胆矾的颜色、状态是什么样的?
2.粉碎后的胆矾颜色、状态又是什么样的?
3.变化前、后胆矾有什么不同?变化后的粉末物质还是原来的胆矾吗?为什么操作:【实验1-3】胆矾的溶解及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操作: 1、把少量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2.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现象:
在两支试管的蓝色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都有蓝色沉淀生成。【实验1-4】操作:1.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2.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现象:1.试管内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2.石灰石逐渐变小。3.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p6)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有水蒸气放出遇冷变液体由块状变粉末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和石灰水变浑浊有有无无想一想: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有新物质生成;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物理变化⑴定义:⑵特征:⑶形式: ⑷判断方法: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破碎、扩散、蒸发、凝固、挥发、
状态改变、形状改变如果变化过程中没有其 它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 形 态 发生了改变,则该变化为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⑴定义:⑵特征: ⑶常伴随的现象:⑷判断方法: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生成了其它物质发光、放热、变色、变味、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等如果变化过程中都生成了其他物质,则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知识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生成其他物质 汽油挥发木柴燃烧铁生锈 化学反应一定不一定放出沉淀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注意1、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2、物理性质:3、“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叙述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字, 如 酒精燃烧 酒精能燃烧 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
质。如:色、态、味,硬度、密度,熔、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热、导电性等。
知识点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P8)知识点3 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描述物质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具有、易、难等。 例:木条燃烧---化学变化, 木条能燃烧---化学性质, 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易生锈---化学性质 。 P9【实验1-2】操作:1.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2.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3.取一根点燃的木条先后慢慢地分别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现象:2.燃着的木条在氧气瓶中燃烧得更加剧烈。3.燃烧的木条在二氧化碳瓶中熄灭。1.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你会闻气体的气味吗?(p9)为什么会这样?知识点4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p9)
(1)闻气体的正确操作:闻气体时要小心,
用手 ,
仅使 。
(2)探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都是 、 的气体。
化学性质: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 ,
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 . 轻轻地在瓶口扇动 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无色无味燃烧更剧烈熄灭无色无色无味无味气体气体比空气大比空气大可以不可以 上述两种气体的性质哪些是物理(化学)性质?怎样区分它们?讨论:尽可能多的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的区别是什么?
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是什么?说出下列叙述分别有什么不同?
木材燃烧 木材能燃烧
冰在零度能熔化 冰融化了【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佛山剪纸、潮州木雕、信宜竹编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而客家米酒,生成新的物质—酒精,故为化学变化。 【例1】下列民间制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佛山剪纸 B.潮州木雕
C.信宜竹编 D.客家米酒D【例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下述描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1)煤气燃烧,(2)电灯发光放热(3)煤气能够燃烧, (4)氧化铜是黑色的粉末 【解析】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仔细体会关键字,如:能、会、可以、具有等,凡含有这些字眼的,描述的是物质性质。煤气燃烧(化学变化);煤气能够燃烧(化学性质);电灯发光放热(物理变化);氧化铜是黑色的粉末(物理性质)。
(2)(1)(4)(3) 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 )
A、蒸发 B、变形
C、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 2、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产生红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D、木炭消失练一练:DC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4、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_______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    变化。C化学化学练一练:学完了本课题,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物质变化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课堂小结: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
来的性质。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是:1、若出现:是、能、可、易、会、助等词汇时性质和变化的区别:物质变化描述的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过程
物质性质是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属性两者关系:变化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若无上述词汇,则为变化。判断标准: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课堂小结:课件14张PPT。1.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现象等。 知识点1 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_____,通过实验以及对_______的观察、_______和________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实验 实验现象记录分析炼丹、炼金术对化学实验的贡献1、发明化学实验器具
2、发明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
3、创造分离物质的方法图1-14 中国古代的炼丹设备西方18世纪中叶的化学实验室(1747年)图1-13 拉瓦锡纪念馆一角一、对蜡烛及燃烧探究观察与描述 ---- 对蜡烛及燃烧探究石蜡烛芯蜡烛一、对蜡烛及燃烧探究知识点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 【实验探究】无色 固体 有特殊芳香味 质软
密度比水小 难溶于水 蜡烛安静、持续燃烧,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方有黑烟,火焰分三层,上层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有白烟生成,点燃白烟 蜡烛又被重新点燃起来 【归纳】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如石蜡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 (2)要关注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如石蜡燃烧时是否熔化等; (3)要关注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发光、放热、有气体生成等。 性质 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例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 、 、 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中有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火柴梗的外边处最先碳化,说明外焰的温度最高;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小外焰、内焰、焰心 a外水和二氧化碳练习:一、有三位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小明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到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石蜡的硬度____。(填“大”或“小”)小小2、小强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分______、_____、______三层,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两侧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外焰内焰焰心外焰3、小华将一支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______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____________,振荡,出现浑浊现象。
结论:蜡烛燃烧后有_______和___________生成。水雾澄清石灰水水二氧化碳练习:总结 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
②化学性质: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即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性质或变化,而是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微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课件9张PPT。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2.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进行猜想:
A、两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B、两者的氧气含量不同
C、两者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D、……步骤1 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 步骤2取两个集气瓶,其中为空气,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呼出的气体含量较多步骤:①用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好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③将软管插入集气瓶口,向集气瓶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④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步骤3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含量很少步骤4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呼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可使玻璃片上凝结有水吸入空气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氧气水含量较多含量较少含量较多含量较少含量较少含量较多课堂小结:【例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依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方法是: ( )
(2)①根据 ,判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②根据 ,判断氧气含量不同;
③根据 ,判断水蒸气含量不同. (3)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多少,你能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① ;
② ;
③ 。排水集气法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小木条燃烧的剧烈程度干燥玻璃片是否变模糊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呼出的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
A 甲中熄灭,乙中变旺
B 甲中变旺,乙中熄灭
C 甲、乙都变旺
D甲、乙都熄灭
氧气二氧化碳甲乙B练习:课件44张PPT。卫星发射塔高耸云端的铁路建设令人神往的布达拉宫令人欣喜的城市环境茗品的浓香难舍的胶鞋情结文化艺术衣服装饰化学与环境 墨 西 哥 湾 泄 油 事 故 浓烟滚滚臭氧空洞 隐形飞机为何能“隐形”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在这一全球瞩目的气候变化大会临近之际,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25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目标远远高于美国宣布的减排17%、欧盟提出的最高减排30%的目标。 看了上面的图片,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思索?怎么样才能使天空变得更蓝?河水更清澈?物品变得更加丰富?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人类生活更健康?上述这些美好的愿望就只有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来实现。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2.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化 学 生 活 馆住行衣食探究一、精彩的物质世界离不开化学:化 学 生 活 馆 老式棉袄 环保快干、吸湿排汗、挺括抗皱、抗紫外线功能的功能性面料;夏季制服具有防蚊功能.功能更加奇特的航天服世博志愿者服探究一、精彩的物质世界离不开化学: 食化 学 生 活 馆 木瓜鲜奶 外脆里嫩河南烩面 可食用餐具 港式叉烧 酸辣广肚探究一、精彩的物质世界离不开化学: 食盐可以制造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进而制造盐酸、漂白粉、塑料、化肥、农药等
造纸、纺织、印染、有机合成和金属冶炼等也离不开食盐制造的化工产品
化 学 生 活 馆盐粒 食探究一、精彩的物质世界离不开化学: 住化 学 生 活 馆 茅草屋高楼大厦麦垛建筑:麦秆代替了木材既结实又环保. “零碳馆”建筑,实现了二氧化碳零的排放 沪上· 生态家.
节能减排、资源回收、环境宜居、智能高效。探究一、精彩的物质世界离不开化学:行 化 学 生 活 馆让 我 们 更 方 便 全球最领先的达到零排放、吃得少、跑得快节能环保要求的公交工具。探究一、精彩的物质世界离不开化学:知识点1 化学是有用的 (1)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利用化学生产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以增加粮食产量;利用化学合成_____________,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以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化肥农药药物新能源新材料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知识点2 什么是化学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科学。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化学既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变化,还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火的发现利用原子论分子学说 元素周期表接触化学奠定基础有律可循探究三、化学发展史1、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探究三、化学发展史 冶铁炼钢化学发 (中国) 唐代蜡染屏风 陶 瓷 青铜器2、近代:研究物质的微观道尔顿
原子论阿伏加德罗
分子学说☆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探究三、化学发展史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你怎么想?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探究三、化学发展史 俄国著名化学家,1869年,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明了元素周期表。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找到它们的规律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探究三、化学发展史扫描隧道显微镜纳米碳管模型足球烯C60分子纳米铜具有超塑延展性铜纳米结晶体机械特性惊人 探究三、化学发展史3、现代化学 高科技纳米技术“神舟7号”宇航员服装航天服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其中结构最复杂的服装由14层组成:最里层是液冷通风服的衬里;衬里外是液冷通风服,这种服装是由尼龙弹性纤维和穿在上面的许多输送冷却液的塑料细管制成; 这种航天服属舱内航天服,除了头盔和胶皮手套,整个航天服是用一种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做成的.为了防止膨胀,宇航服上特制了各种环、拉链、缝纫线以及衬料等。同时,保温、吸汗散湿、防细菌、防幅射等功能也体现在其中。 探究三、化学发展史3、现代化学知识点3 化学的发展史 (1)古代化学:人类学会和利用 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青铜器、纸、火药、酒、染料等, (2)近代化学: 道尔顿和阿佛加德罗建立了 和 学说 ——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俄国化学家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3)现代化学:用 可以观察到分子、原子的图像;用 鸟笼能隔水透气;纳米技术:纳米铜具有 性。火分子原子门捷列夫扫描隧道显微镜高分子薄膜超塑 “嫦娥二号”外壳用的是什么金属,它们必须有什么特点?3、现代化学现代化学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直径6cm尼龙绳能
吊起2t的汽车高分子薄膜的鸟笼3、现代化学仿生荷叶的高科技布料,不沾油和水,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 世博轴是由69块巨大白色膜布拼装成的 世界规模最大的连续张拉索膜结构,材料不仅具有不易燃、防紫外线、抗风化等特点,还具有自洁性和高反射性。3、现代化学 利用陶瓷处理污水(可以除臭、杀菌和自我清洁)“非典”战场上大显神威由陶瓷制作的红外热像仪。3、现代化学 化学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是,对自然环境也产生了极大的破坏,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探究四、化学是一把双刃剑探究四、化学是一把双刃剑探究四、化学是一把双刃剑探究四、化学是一把双刃剑满是垃圾的沙滩探究四、化学是一把双刃剑 面对大自然痛苦的呼救,有识之士提出了“绿色化学”的号召,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作为社会未来主人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好化学知识,改变现有化学工业的面貌,为地球的生灵造福!探究四、化学是一把双刃剑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4、生产有利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绿色化学 【例1】通过化学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D.防治环境污染【解析】: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开发新能源应在了解物质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变化来实现,故A涉及了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物质的合成,也是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环境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造成的,而污染的治理也要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所以B、D两个选项也都是化学研究的任务。C属于数学研究的领域。C 【例2】:下列观点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B.绿色化学就是指研究绿色蔬菜的化学
C.人类的活动不仅充分利用了自然原来就有的物质,还创造许多新物质
D.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解析】: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近十年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新化学婴儿”。它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所以,“绿色化学就是指研究绿色蔬菜的化学”是错误的。其它观点都是正确的。B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二、化学是研究什么的一门学科?三、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课堂小结 一、填空题: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
质 、 、 及
的一门自然科学。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
质已超过 万种,元素只有 多种。
???????
?????????

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3000100练一练3、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是( )
A.培育新花品种,增加观赏价值
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C练一练课件33张PPT。你认识吗?1.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初步学会粉末状固体和块状固体的取用;会使用托盘天平、量筒、滴管等仪器的操作;知识点1 认识常见仪器:试管酒精灯烧杯集气瓶量筒试剂瓶试管夹玻璃棒石棉网水槽铁架台试管 主要用途: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注意事项:不能骤冷骤热,防止炸裂。 装液体时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能直接加热,加热时要用试管夹住。知识点1 认识常见仪器:烧杯主要用途: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注意事项: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底下要垫石棉网,使受热均匀。 。
烧杯虽然有刻度,但不精确,不能用来精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烧杯所盛液体一般不要超过容积2/3知识点1 认识常见仪器:量筒主要用途:量度液体体积
注意事项:不能加热,不能做反应容器;读数时,量筒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知识点1 认识常见仪器:集气瓶主要用途:收集或贮
存少量气体,注意:
不能加热)酒精灯(今天暂不学)主要用途:用于加热
注意事项:加热时要用外焰,要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绝对禁止向点燃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也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不能少于四分之一。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布覆盖。滴瓶主要用途:盛放液体药品
注意事项: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用后不能清洗。胶帽: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管夹 主要用途:用于夹持试管 注意事项: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管口1/3处); 手应握住试管夹的长柄,拇指不要按住短柄,以免试管滑落。防止烧损和腐蚀 玻璃棒 主要用途: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沾取少量固体或液体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胶头滴管滴瓶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烧杯量筒集气瓶再次相识:你能说出我的名字吗?水槽知识点2药品的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 药品;不能凑到容器口 药品的气味 ,不能 味道。用手接触尝任何药品闻(2)“少量原则”:液体取 ,固体 的底部。只需盖满试管(3)“处理原则”:不放回原瓶,不乱扔,不带出实验室,放到指定的容器。一、药品的取用1~2 mL1、固体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_____,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_______夹取。广口瓶药匙(或纸槽)镊子镊子药匙纸槽适用于稍大的块状固体适用于颗粒或粉末状的固体适用于颗粒或粉末状的固体一横二送三直起,块状药品莫竖投。 1、固体药品的取用:操作:用镊子夹取1小粒锌粒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1.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时,怎样操作?为什么? 2.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怎样操作?为什么? 思考:横口立斜底立操作:用药匙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1、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1:倾倒
注意事项:
1、细口瓶塞
2、标签
3、瓶口
4、使用完要倒放要向手心要紧挨盖好,放回原处 液体药品通常盛在________里.如何将细口瓶内的液体倒入试管内?细口瓶简记:塞倒放.试管倾.口相靠.签向心2、液体药品的取用:瓶塞倒放口紧挨,标签防腐向手心,
试管倾斜注药液,盖塞向外放原处。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上?答: 防止腐蚀桌面和污染试剂2.倾倒液体时,细口瓶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答: 防止液体外洒或飞溅,应该缓慢的倾倒。思考2、液体药品的取用: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答: 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处?答:防止药液挥发或吸水导致原试剂浓度发生变化,防止药液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变质。便于下次使用。
2、液体药品的取用:(1、)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讨论:使用量筒量取液体
时须注意什么?2、液体药品的取用:注意:
平视:读数 = 实际体积数
俯视:读数 ﹥ 实际体积数
仰视:读数﹤ 实际体积数点拨:量筒的读数无论是俯视还是仰视,眼睛看的都是凹液面最低处。 平视: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2、液体药品的取用:(1、)取用一定量的液体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一般用量筒。使用时,应使量筒放平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胶头滴管逐滴滴人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简记:仰(羊)小俯(虎)大读数偏小,实际所取的液体体积偏大读数偏大,实际所取的液体体积偏小仰视:俯视:2、液体药品的取用:(1、)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例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解析】:用倾倒法取用液体,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A操作正确;量筒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面凹处最低点相平B操作正确;用火柴点燃酒精灯,C操作正确;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要悬在瓶口上方所以D操作错误。D【解析】:液体药品的取用:定量用量筒、量少用胶头滴管体药品的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粉状用药匙例2.实验室常用药匙,量筒,胶头滴管,镊子,托盘天平等仪器取用试剂,请回答:
A.取用少量的液体试剂用 ,
B.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试剂用 ,
C.取用块状固体试剂用 ,
D.取用一定质量的粉末固体试剂用 。 胶头滴管 量筒镊子药匙用量筒仰视量取40mL水,请问该生所取水的实际体积比40mL要
(填“多”或“少”)。练习1:多BE.7.21mL注意1:量筒的刻度是上大下小且0不标出;量筒只能准确到0.1mL. 只读出小数点后一位,如:8.4ml
87练习2: (2)少量液体的取用:使用仪器:胶头滴管讨论使用滴管要注意什么?讨论:下列操作正确是 。B胶头滴管B (2)少量液体的取用:实验1-4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有气泡产生 (2)少量液体的取用: 判断正误 1.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滴到试管外面,可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液体。 ( ) 2.胶头滴管用过后一定要用水清洗干净 ( )
3.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 ( ) ×××练习3:归纳注意事项:
①垂直悬滴,不伸入容器内,不接触容器内壁;
②不能一管多用,洗净后才能取另一种液体;
③取用试剂后不能倒置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现有下列仪器:a.量筒、b.胶头滴管、c.药匙、d.托盘天平、e.试管
胶头滴管请回答:
(1)称量固体药品质量的是 ,取用固体药品的是
(2)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 ,用于加热液体的是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练习4:ecdab小结:我们的收获块状、粉末状较多量、定量、少量取用固体
药品的方法取用液体
药品的方法收获课件21张PPT。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 、 。
其中 温度最高。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不能和灯芯接触;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知识点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课本20页) 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注意:“焰心”和“灯芯”的写法往酒精灯内添加酒精要用漏斗。
2.绝对禁止向 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 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 盖灭,不可用嘴去吹,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应该用 。燃着用酒精灯灯帽湿抹布扑盖注意事项补充:不用的酒精灯必须盖严灯帽,否则酒精挥发后灯芯积水,下次使用时不易点燃。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1)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为什么?学生讨论防止火焰进入灯内引燃酒精失火 (2)处在火焰哪一层的火柴梗最先炭化?外焰答:手持试管夹在酒精灯外焰处来回移动试管,如果试管固定,可以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将火焰固定在盛放药品的部位加热。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
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能否不擦干就加热?
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
4.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答:管口不得对自己和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答:试管外壁必须擦干,否则加热时水顺着外壁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会引起炸裂。答:热的试管在骤冷的情况下容易炸裂。玻璃受热不均匀,会炸裂温馨提示:学生讨论1.试管夹 要夹在距试管口1/3处(中上部).手不要拿试管夹的短柄。
2.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
3.试管与桌面成45°,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
4.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灯芯。

给试管里液体加热补充注意事项 产生蓝色沉淀蓝色物质逐渐变黑实验:1-6实验探究(课本21页)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中上部
(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⑴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管口冷凝的水倒流至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爆裂)
⑵先预热, 方法: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试管固定则移动酒精灯
⑶均匀受热后,将灯的外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检查灯芯和酒精,添加酒精要熄火。(点前)
分别点燃才安全,碰头点火易失火。(点时)
外焰加热温度高,容器外壁先擦干,(用时)
液体勿超三分一,倾斜对空防伤人。
先移后定不破裂,盖灭莫吹更安全。(熄时)顺口溜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稍稍 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3.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胶塞 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迫容器。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 ,然会稍稍 ,将其插入。慢慢转动着用水润湿用力转动用水润湿用力知识点2:连接仪器装置
(课本22页) 问: 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先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能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4.装置连接好后一般要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6.洗净后的放置及晾干:
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 上或 的地方试管架指定5.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 了,既不 ,
也不 .
聚成水珠成股流下均匀知识点3:洗涤玻璃仪器
(课本22页)物理方法:先倒净试管里的废液,注入水,振荡后
再倒掉,这样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
质,要用试管刷刷洗(不能用力过猛),再用水冲洗
干净。
化学方法:用相应试剂将难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后,
再用水冲洗干净。 洗涤方法: ⑴ 冲洗法;⑵ 刷洗法;⑶ 药剂洗涤法
一般溶液用水冲,若有沉积加酸刷,油脂用碱液可溶注意:难溶加酸 油加碱知识点3:洗涤玻璃仪器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最高温,容积不超过2/3,两个绝对禁止,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先预热,再集中加热。液体加热管内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洗净标志: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课堂小结【例1】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A砝码和药品的位置调换了,C块状固体试管就先横放,D加热液体时、装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3,而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或木条点燃,所以B正确B【例2】:用酒精灯给试管内溶液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
其原因可能是( )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⑤加热时没有不时上下移动试管,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中下部。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解析】: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试管没有进行预热,
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都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可能导致
试管破裂;还有试管加热后没有待完全冷却就用冷水冲洗等原因
也会试管破裂。C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2.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小林按照课本“活动与探究”的要求做粗盐提纯实验。

(1)仪器 B 的名称是________,在此实验中用得最多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
(2)称量食盐应放在仪器 A 的________盘,蒸发时要用到的盛放容器是 ___ (写名称)。B漏斗F左蒸发皿练习A.试管
C.烧杯B.量筒
D.锥形瓶A.使用前,先将酒精灯装满酒精
B.点燃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来引燃
C.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质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BA练习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D练习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C练习7.如图,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双选)AC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