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分题型复习:选择题一
、选择题
过年时小科跟爸爸妈妈去绍兴安昌古镇游玩,发现有极具地方特色的酱鸭美食。其作为食物保存的主要方法是( )
A.冷藏法 B.干藏法 C.腌制法 D.真空保存法
下面是人体从受精到婴儿的发育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受精过程,是在子宫内进行的
B.②--③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是在卵巢内完成的
C.母体和胚胎进行物质交换通过胎盘完成
D.⑤中的婴儿各器官都已发育成熟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条件,下面属于它们生活必要条件的是( )
①水分 ②空气 ③有机物 ④适宜的温度 ⑤阳光.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
克隆羊时,选用甲羊的卵细胞并去掉细胞核,选择乙羊(雄性)的耳缘细胞培养,取出该细胞核植入甲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并移植到丙羊的子宫中.出生的克隆羊将( )
A.肯定是雄性 B.肯定是雌性 C.可能是中性 D.无法确定
“我是人体内一个长得像小蝌蚪的细胞,我和上亿个同伴竞争,穿过重重阻碍终于在一个狭窄的管道里与我的搭档相遇并结合成一个新细胞。我们开始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最终在一个宽敞的房子里住下来,开始发育……”下列关于这段话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我”指的是精子,“我的搭档”是指受精卵
B.“狭窄的管道”指的是母体的输卵管
C.“宽敞的房子”指的是母体的子宫
D.受精和开始分裂都是在“狭窄的管道”里进行的
生命探测仪在地震救援中成为搜索废墟下生命的“一双慧眼”。下列关于红外生命探测仪工作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利用DNA进行生命探测的
B.是通过感知温差进行生命探测的
C.是依靠声波进行生命探测的
D.是利用地磁场进行生命探测的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来验证平面镜成像规律,若图中蜡烛位置保持不变,将镜子截成两半,并把镜子移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成像情况是(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会聚的是近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发散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能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都是噪声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优美的歌声一定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情愉快
D.凡是干扰他人休息、学习、生活、工作的声音,都可以看做噪声
如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 B.当物距u=30 cm时,像距V=30 cm
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当物距u=15 cm时成缩小的像
坐在沙发上比坐在木凳上舒服的原因是 ( )
A.沙发有弹簧,抵消了人的重力
B.弹簧的弹力减小了人对沙发的压力
C.沙发柔软,与人体接触面积大
D.由于弹簧作用,人对沙发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
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拉它,使其发生形变,如果F1=F2=F3>F4,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②和③
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
B.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C.腾空而起的火箭
D.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运动的小车
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受到的一切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立即停止 B.改变运动方向
C.先慢下来,然后停止 D.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汤姆如图所示的多项活动解释合理的是( )
A.快速拉出桌布茶具在惯性力作用下留在桌面
B.图中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经过努力没提起杠铃说明杠铃所受拉力小于等于重力
D.划船时船桨对水的作用力大于水对船桨的作用力
“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分这天昼夜平分
B.夏至之后的节气是芒种
C.秋分这天的月相一定是上弦月
D.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间隔为一年
宇宙中的天体都历经诞生、成长、成熟到衰老、死亡的缓慢演化过程。如图是人类首次 拍摄到的黑洞照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黑洞是客观存在的天体
B.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小的天体
C.光在内的所有物质都逃脱不了黑洞的引力作用
D.演化的最后阶段可能变成黑洞的天体是恒星
今年6月22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根据甲中的月相(阴影线表示暗部)示意图和图乙的月球运行轨道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①代表的月相是上弦月
B.端午节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甲中的④
C.月球运行到图乙中b位置时可以看到接近图甲中③月相
D.月球运行到图乙中c位置时可以看到接近图甲中②月相
宇航员在太空观察地球,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从太空可以看见地球表面布满经纬网
B.在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
C.在太空肉眼就能观察到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从太空看地球,应当称地球为“水球”更符合实际
下面符合地球自转现象的是( )
A.昼夜更替
B.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C.赤道位置改变
D.冷气流遍布
期末分题型复习:选择题一答案解析
、选择题
C
【解析】食物的储存方法有冷藏法,干藏法,腌制法和真空保存法四种;
酱鸭美食应该是通过腌制的方式,使得鸭子失去水分,更加容易保存,延长其食用的时间;
故答案为:C.
C
【解析】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部位是输卵管,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
A.卵巢是产生卵细胞的场所,产生的卵细胞排出后,靠输卵管的蠕动到达输卵管与精子完成受精作用的,A不符合题意;
B、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缓慢移入到子宫中.所以受精卵开始分裂的部位也是输卵管,B不符合题意;
C、胚胎在母体的子宫进行发育,胚胎发育过程中,胎儿通过脐带、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C符合题意;
D、⑤中的婴儿各器官并没有都发育成熟,D不符合题意。
D
【解析】:①水分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因此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水,其次细菌、真菌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它们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所以细菌、真菌的生活还需要③有机物,同时它们也需要④适宜的温度,因为低温能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高温能杀死细菌、真菌.
故选:D.
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A
【解析】(1)“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2)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克隆技术的特点以及克隆的过程.
解:克隆羊的细胞核来自于“乙羊(雄性)的耳缘细胞”,具有“乙羊”的全部遗传信息.而甲羊只提供了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细胞质);丙羊只提供了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和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因此,出生的克隆羊和乙羊一模一样,所以出生的克隆羊将肯定是雄性.
故选:A.
A
【解析】受精是指:精子进入卵细胞后,雌雄原核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形成的受精卵的场所是在输卵管,受精卵形成后移入子宫,埋入子宫内膜进行发育。逐渐发育成胚胎。
A.“我”指的是精子,“我的搭档”是指卵巢产生的卵细胞,A错误;
B.男性睾丸产生的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狭窄的管道”指的是输卵管,B正确。
C.受精卵从输卵管进入子宫的过程中,就形成多细胞的胚胎,植入子宫内壁后,胚胎细胞在子宫内膜里不断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由组织再形成各种器官、系统,逐渐发育成胎儿。因此“宽敞的房子”指的是母体的子宫,C正确。
D.狭窄的管道”指的是输卵管,受精和开始分裂都是在“狭窄的管道”里进行的,D正确。
故选A.
B
【解析】根据红外线生命探测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判断。
人体的温度较高,所以会向外界释放红外线。红外生命探测仪可以接收到红外线,从而感知温差,发现幸存者,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D
【解析】物体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等,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因此蜡烛在两块镜子里都能成完整的像。由于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的规律可知,两面镜子放置的角度和位置不同,则这两个像的位置不同,故D正确,而A.B、C错误。
C
【解析】判断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比较中间和边缘的厚薄、阳光聚焦法、放大镜法、成实像的方法.这四种方法比较常用,一定要掌握。(1)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凸透镜能使得光线会聚,能成像;(2)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凹透镜能使得光线发散。
【解答】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故A错误;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凸透镜,即是远视镜,故B错误;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即能使得光线发散,所以是凹透镜,即是近视镜,故C正确;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放大镜,即是凸透镜,是远视镜,故D错误。
故选C
D
【解析】凡是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都是噪声.例如唱家发出的声音也是乐音,机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选项A错误;乐音悠扬、悦耳,听到感觉非常舒服,噪声听起来不舒服,同时会损害人的健康,乐音不一定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不一定是机器发出的声音.要看从那角度判断,选项B错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优美的歌声不一定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情愉快,选项C错误;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凡是干扰他人休息、学习、生活、工作的声音,都可以看做噪声,选项D正确;故选D。
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悠扬、悦耳,听到感觉非常舒服的声音叫乐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声波图像是杂乱无章的.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声波图像规则整齐的。
A
【解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上时,成的像也在二倍焦距上,即u=v=2f,据此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再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判断。
根据图像可知,当u=20cm时,v=20cm,因此2f=20cm,解得:f=10cm,故A正确;
当物距u=30cm时,相距v=15cm,故B错误;
当物距u=30cm时,相距v=15cm;当物距u=15cm时,相距v=30cm,据此可知:物距增大时,相距减小,故C错误;
当物距u=15cm时,此时fC
【解析】(1)坐在沙发上比坐在木凳上舒服,实际是因为坐在沙发上的压强比较小,所以此题主要考虑为什么坐在沙发上压强会比较小;
(2)由公式P=F/S可知,压强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A.沙发有弹簧,抵消了人的重力,应该考虑的是重力,A错误;
B、弹簧的弹力减小了人对沙发的压力,人对沙发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B错误;
C、沙发柔软,与人体接触面积大,压力大小不变时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减小,原因正确,C正确;
D、由于弹簧作用,人对沙发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坐沙发上时人处于静止重力大小上等于压力,D错误。
故选C
A
【解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断。
【解答】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只改变力的作用点,那么应该选F1和F2,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D
【解析】运动状态不变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它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即运动状态改变,故A不合题意;
B.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它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即运动状态改变,故B不合题意;
C.腾空而起的火箭,它的运动速度不断改变,即运动状态改变,故C不合题意;
D.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运动的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运动状态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D
【解析】解:此题研究的情况是一种理想的情况.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若受到的一切力都同时消失的时候,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D.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即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力的分析、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条件的应用,关键是知道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同时注意惯性是一种性质,不能说惯性力、惯性作用。(1)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不是力;(2)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静止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4)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A.惯性是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不是力,不能说成受惯性力,故A不正确;
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之和,大于人受到的重力,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故B不正确;
C、对杠铃受力分析可知,杠铃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人施加的拉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经过努力没提起杠铃说明杠铃所受拉力小于等于重力,故C正确;
D、划船时船桨对水的作用力和水对船桨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故D不正确.
故选C
A
【解析】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
A.读图可知,春分这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平分,A符合题意;
B、夏至日之后的节气是小暑,B不符合题意;
C、不能确定秋分这天的农历日期,而月相主要随日历日期变化,故秋分这天的月相不确定,C不符合题意;
D、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为半年,D不符合题意。
B
【解析】A:黑洞是客观存在的天体,正确。
B: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大的天体,错误。
C:光在内的所有物质都逃脱不了黑洞的引力作用,正确。
D:演化的最后阶段可能变成黑洞的天体是恒星,正确。 故选B。
C
【解析】a是满月,时间为农历的十五、十六;b是上弦月(右半边亮),时间为农历的初七、初八;c是新月,时间为农历初一;d是下弦月(左半边亮),时间为农历的二十二、二十三;
A. 图甲中①代表的月相是下弦月,A错误;
B. 端午节时间为农历的五月初五,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甲中的③上弦月,B错误;
C. 月球运行到图乙中b位置时可以看到接近图甲中③月相,C正确;
D. 月球运行到图乙中c位置时可以看到接近图甲中④月相,D错误;
故答案为:C
D
【解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与海陆分布特点,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解:经纬网不是真实存在于地球表面的,故A错误;
北极地区地球自转是逆时针方向,故B错误;
地球仪上的赤道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在太空是看不到的,故C错误;
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故D正确.
故选:D.
A
【解析】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考查地球自转的现象,要理解记忆.
解: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相对于另一半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地球在不断自转,一个具体的地点总是不断地昼夜更替.
故选:A.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