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时练习(含解析)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6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时练习(含解析)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2 18:0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23全国卷甲]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兼并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自然增长       D.移民流入数量
2.[2023湖南怀化模拟]下表为某学者在研究古代历史过程中搜集整理的史料,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   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战乱频繁导致人口流动   D.世界人口结构发生改变
史料1 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北欧和印度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
史料2 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导致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
史料3 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3.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世界,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却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征服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征服”是指(  )
A.商业征服 B.宗教征服
C.财富征服 D.文化征服
4.贵霜帝国的建立,为佛教的东传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10月,位于古丝绸之路东道北段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出土了17枚铜币,经鉴定为贵霜帝国的钱币。这表明贵霜帝国(  )
A.促进了南亚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
B.沟通了中亚与欧洲之间的商贸联系
C.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枢地带
D.保存和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
5.拜占庭帝国作为文化桥梁,必然得兼顾东西两头,否则桥面会不平整、桥梁也必然维持不久。在继承了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后,拜占庭帝国也“没放过”东边这头。材料强调的是(  )
A.拜占庭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
B.拜占庭帝国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C.拜占庭帝国的桥梁建筑闻名于东西方
D.拜占庭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6.讲梵语的早期雅利安人东进至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历史被称为“吠陀时代”,而这一时期的“吠陀”文献是通过记忆和口耳相传的。这说明早期雅利安人(  )
A.未形成自己的书写文字
B.征服印度的历史不可信
C.东进旨在掠夺农耕土地
D.进行的迁徙是无计划的
7.阿拉伯帝国的制度基本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传统,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帝国一度流行。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被阿拉伯人接受和融汇为《天方夜谭》。这说明阿拉伯(  )
A.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B.文明影响广泛深远
C.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 D.长于借鉴缺少创新
8.(2023·天津耀华中学)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佛教成为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
B.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开发
C.阿拉伯文明传播到达北非地区
D.查士丁尼在位时构建法律体系
9.(2023·河北唐山期中)4世纪中后期,匈奴帝国在东欧、北欧攻城略地,这直接引发了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民族大迁徙,日耳曼各部落逐步深入罗马帝国腹地。匈奴西迁引发的“蝴蝶效应”(   )
A.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标志着西欧进入近代社会
C.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D.加剧了欧洲文化上的分裂
10.(2023·山西长治期末)阿卡德人迁入两河流域南部时,不是将已有较高文明的苏美尔人征服、奴役,而是共同居住生息,逐渐相互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文明。公元前2千纪,印欧人来到伊朗高原后,直到公元前1000年才居于优势地位,当地原有的较发达的文明并没有因之而被摧毁。这反映了当时(   )
A.农耕文明具有扩张优势
B.西亚区域文化不断重构
C.西亚文明演进的渐进性
D.民族国家因迁徙而形成
11.(2023·山东济宁)《欧洲文明十五讲》中提到,中世纪日耳曼人南迁、西迁的同时,阿拉伯人、匈奴人也流入西欧,西班牙一度成为阿拉伯的西方重镇。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
A.孕育着巨大的文化活力
B.已具有开放的全球视野
C.自给自足经济体制解体
D.成为东西方的经济枢纽
12.(2023·安徽安庆期中)约公元前3000年,印欧人进入青铜时代,有发达的畜牧业,驯养马、牛、猪、羊等,会使用马和马拉战车。他们的一支赫梯人于公元前2000年进入小亚细亚,并建立了国家。从中可以看出(   )
A.生产力的发展为印欧人迁徙提供了前提条件
B.印欧人最早进入了青铜时代
C.印欧人以种植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D.印欧人迁徙冲击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二、综合题
13.(2023·江西赣州期末)世界古代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发动多次大规模冲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为多少打开各个民族的闭塞,向程度越来越大的世界史发展尽到了他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力量。……游牧、半游牧部族以暴力进入农耕世界之后,一旦扎根定居下来,那么,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却又往往抵制不了他们所曾破坏过的经济和文化的吸引。随着时间的延续推移,他们自己,包括他们的后代,也就构成遭到破坏后的农耕世界历史继续发展的因素之一。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
世界与农耕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对古代历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予以评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23全国卷甲]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兼并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自然增长       D.移民流入数量
解析 通过两幅图上的户数、口数对比可知,两汉之间湘江地区人口增长大大高于江浙地区。土地兼并并不会导致人口增长出现较大差异,故A项排除;两汉间,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尚未大规模开发,湘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未高于江浙地区,故B项排除;人口自然增长,并不会出现这样巨大的差异,故C项排除;运用排除法,可以得出答案D项。
2.[2023湖南怀化模拟]下表为某学者在研究古代历史过程中搜集整理的史料,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   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战乱频繁导致人口流动   D.世界人口结构发生改变
史料1 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北欧和印度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
史料2 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导致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
史料3 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解析 由关键信息“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可知,人口的迁徙和流动,推动了民族交融与文化整合;由关键信息“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可知,内迁增强了其对中原文化的认同。由此可知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区域开发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人口迁徙的影响,并未涉及人口流动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世界人口结构的改变,排除D项。
3.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世界,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却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征服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征服”是指(  )
A.商业征服 B.宗教征服
C.财富征服 D.文化征服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征服了罗马人”指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希腊,但却被希腊的文化征服,故D项正确。
4.贵霜帝国的建立,为佛教的东传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10月,位于古丝绸之路东道北段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出土了17枚铜币,经鉴定为贵霜帝国的钱币。这表明贵霜帝国(  )
A.促进了南亚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
B.沟通了中亚与欧洲之间的商贸联系
C.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枢地带
D.保存和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
【解析】贵霜帝国是大月氏人西迁而建立的,它的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结合材料在古丝绸之路上发现了该帝国的钱币可知,贵霜帝国促进了南亚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表明贵霜帝国沟通了中亚与欧洲,排除B项;材料无法说明贵霜帝国是“中枢地带”,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排除D项。
5.拜占庭帝国作为文化桥梁,必然得兼顾东西两头,否则桥面会不平整、桥梁也必然维持不久。在继承了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后,拜占庭帝国也“没放过”东边这头。材料强调的是(  )
A.拜占庭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
B.拜占庭帝国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C.拜占庭帝国的桥梁建筑闻名于东西方
D.拜占庭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解析】材料“兼顾东西两头”“继承了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没放过’东边这头”强调了拜占庭帝国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中起到桥梁的作用,故A项正确;B项说法不够全面,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中的“桥梁”不是真正的桥梁,故C项错误。
6.讲梵语的早期雅利安人东进至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历史被称为“吠陀时代”,而这一时期的“吠陀”文献是通过记忆和口耳相传的。这说明早期雅利安人(  )
A.未形成自己的书写文字
B.征服印度的历史不可信
C.东进旨在掠夺农耕土地
D.进行的迁徙是无计划的
【解析】材料强调早期雅利安人的吠陀时代,“吠陀”文献是通过记忆和口耳相传的,这说明当时雅利安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书写文字,故A项正确;口耳相传的历史也是历史,不能说其一定不可信,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不是雅利安人东进的目的,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看出雅利安人进行的迁徙是否是有计划的,故D项错误。
7.阿拉伯帝国的制度基本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传统,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帝国一度流行。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被阿拉伯人接受和融汇为《天方夜谭》。这说明阿拉伯(  )
A.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B.文明影响广泛深远
C.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 D.长于借鉴缺少创新
【解析】材料中阿拉伯人吸收了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而编写成《天方夜谭》,说明阿拉伯文明具有包容性,故C项正确;A项体现的是阿拉伯人促进东西方文明传播的中介作用,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阿拉伯文明对外来文明既有吸收又有创新,排除D项。
8.(2023·天津耀华中学)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佛教成为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
B.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开发
C.阿拉伯文明传播到达北非地区
D.查士丁尼在位时构建法律体系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大迁徙,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同时,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项正确;佛教成为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不属于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排除A项;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查士丁尼在位时构建法律体系与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3·河北唐山期中)4世纪中后期,匈奴帝国在东欧、北欧攻城略地,这直接引发了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民族大迁徙,日耳曼各部落逐步深入罗马帝国腹地。匈奴西迁引发的“蝴蝶效应”(   )
A.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标志着西欧进入近代社会
C.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D.加剧了欧洲文化上的分裂
解析: 根据材料“匈奴帝国在东欧、北欧攻城略地,这直接引发了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民族大迁徙,日耳曼各部落逐步深入罗马帝国腹地”可以看出,匈奴西迁的过程中,促成了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民族大迁徙,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A项正确;西欧进入近代社会的重要事件是新航路开辟,排除B项;匈奴西迁并没有推动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排除C项;加剧的应是欧洲政治上的分裂,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3·山西长治期末)阿卡德人迁入两河流域南部时,不是将已有较高文明的苏美尔人征服、奴役,而是共同居住生息,逐渐相互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文明。公元前2千纪,印欧人来到伊朗高原后,直到公元前1000年才居于优势地位,当地原有的较发达的文明并没有因之而被摧毁。这反映了当时(   )
A.农耕文明具有扩张优势
B.西亚区域文化不断重构
C.西亚文明演进的渐进性
D.民族国家因迁徙而形成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两河流域的迁入者阿卡德人和伊朗高原的征服者印欧人征服新的统治区域后没有摧毁旧的文明,而是相互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文明,体现了西亚文明演进的渐进性,C项正确;材料中印欧人的文明不属于农耕文明,而是游牧文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西亚区域文化的重构问题,而是西亚的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被征服者征服后旧的文明没有被消灭,而是新旧文明慢慢融合,排除B项;材料涉及时间截至公元前1000年,但是民族国家直到近代才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
11.(2023·山东济宁)《欧洲文明十五讲》中提到,中世纪日耳曼人南迁、西迁的同时,阿拉伯人、匈奴人也流入西欧,西班牙一度成为阿拉伯的西方重镇。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
A.孕育着巨大的文化活力
B.已具有开放的全球视野
C.自给自足经济体制解体
D.成为东西方的经济枢纽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欧洲和亚洲的各民族迁徙,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反映出当时西欧孕育着巨大的文化活力,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欧洲和亚洲的各民族迁徙,“开放的全球视野”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经济体制变化情况,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当时西欧孕育着巨大的文化活力,并未体现西欧成为东西方的经济枢纽,排除D项。故选A项。
12.(2023·安徽安庆期中)约公元前3000年,印欧人进入青铜时代,有发达的畜牧业,驯养马、牛、猪、羊等,会使用马和马拉战车。他们的一支赫梯人于公元前2000年进入小亚细亚,并建立了国家。从中可以看出(   )
A.生产力的发展为印欧人迁徙提供了前提条件
B.印欧人最早进入了青铜时代
C.印欧人以种植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D.印欧人迁徙冲击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解析: 根据材料“印欧人进入青铜时代,有发达的畜牧业,驯养马、牛、猪、羊等,会使用马和马拉战车。他们的一支赫梯人于公元前2000年进入小亚细亚,并建立了国家”可知,印欧人进入青铜时代,生产力迅速发展,为印欧人迁徙小亚细亚提供了前提条件,A项正确;“最早”一说绝对,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印欧人以种植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排除C项;材料未说明印欧人迁徙对当地社会秩序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3.(2023·江西赣州期末)世界古代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发动多次大规模冲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为多少打开各个民族的闭塞,向程度越来越大的世界史发展尽到了他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力量。……游牧、半游牧部族以暴力进入农耕世界之后,一旦扎根定居下来,那么,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却又往往抵制不了他们所曾破坏过的经济和文化的吸引。随着时间的延续推移,他们自己,包括他们的后代,也就构成遭到破坏后的农耕世界历史继续发展的因素之一。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
世界与农耕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对古代历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予以评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论题:古代历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是推动古代世界各区域文化之间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和力量。
评述: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扩大了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之间的交流通道,促进了彼此间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每次冲击都会在旧文明的废墟上建立一些新的帝国,从而促进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交通,使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更为密切,各个区域文化之间、农牧文化之间,在碰撞、交往中相互学习,从而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客观上打破了各民族间的封闭自守,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与转型。一方面,迁徙后在农耕世界定居下来的游牧、半游牧民族,在接受农耕世界先进制度与文明的基础上,完成了农耕化和自身的转型进步,从而扩大了农耕世界的范围;另一方面,农耕世界在面临游牧世界的冲击时,也会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自身进行某种变革,从而促进农耕世界自身的发展。
总之,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几次大冲击,推动了文化的交锋、交流与交融,推动了众多区域文化的形成和创新,重塑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