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一、选择题
1.[2023江西赣州模拟]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他主张制定符合苏俄小农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经济政策,在粮食税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城乡间自由贸易和市场机制,把商品交换作为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主要杠杆。据此可知,列宁旨在 ( )
A.密切城乡关系 B.重建市场经济
C.巩固苏俄政权 D.维护小农经济
2.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
史实 结论
A 16世纪,葡萄牙占据了好望角、马六甲、澳门等地 葡萄牙垄断了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
B 1670年,荷兰商船总吨位达56.8万吨,超过了法、英、西、葡等国的总和 17世纪末,荷兰开始成为海上霸主
C 19世纪,德国开通了通往非洲和澳大利亚的航线,还与美国缔约通商 标志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召开8次关税会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 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3.2021年12月11日,第六届深圳国际跨境电商贸易博览会开幕,展会以“文化跨境,品牌出海”为主题。下列对电子商务认识正确的是( )
①打破国界限制,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②信息安全存在漏洞,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③商品销售模式改革,阻碍实体工厂发展
④突破时空障碍,实现了贸易方式的多样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复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这主要是指中国( )
A.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B.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C.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之一
D.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5.下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所占比重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 )
时间 手播 马拉播种机播种 拖拉机牵引播种机播种
1928年 74.4% 25.4% 0.2%
1932年 51.7% 28.3% 20.0%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
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6.下图反映了20世纪30—80年代世界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变化,从中可以推知(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国际组织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
C.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
D.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7.1999年,为防止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二十国集团成立,其中包括原八国集团、11个新兴经济体以及欧盟。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举行了第一次峰会。材料反映了( )
A.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共识
B.冷战思维已不复存在
C.国际经济旧秩序已崩溃
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8.2018年开始,美国政府大搞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以“美国优先”为口号打关税牌,与全球多个国家产生贸易冲突,并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这反映了( )
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B.全球化的大趋势出现逆转
C.中国的发展已威胁到美国
D.全球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
9.1971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1/4,美元汇价暴跌。1973年初,美元再度贬值10%,后来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20世纪70年代,日本垄断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这说明( )
A.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B.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
C.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
10.20世纪30年代,“计划”一词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报刊上频频出现,成为最时髦的名词。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运动在西方兴起
B.罗斯福新政开始推行计划经济
C.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被抛弃
D.经济危机使西方日益关注苏联模式
11.二战后美国的身影随处可见,参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成立和关贸总协定的签订。这最能说明( )
A.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12.20世纪60—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此起彼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美彩电摩擦最终以美国放弃征收反倾销税、日本支付一定和解金的方式解决。1985年,美、日、英、法以及联邦德国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经济泡沫急剧扩大,其发展深受拖累。最能从此案例得到的启示是( )
A.区域化集团要加强合作
B.要重视维护国家经济主权
C.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全球化的总趋势是斗争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①1870—1913年 ②1913—1950年 ③1950—1960年 ④1960—1970年
法国 1.6 0.7 5.0 5.8
英国 2.2 1.7 2.8 2.7
美国 4.3 2.9 3.2 4.0
德国 2.9 1.3 7.7 4.8
——摘编自J.M.阿尔贝蒂尼《国家报告》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表内国家在第②时段和第③时段的经济活动对世界产生的主要经验和教训。(8分)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一、选择题
1.[2023江西赣州模拟]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他主张制定符合苏俄小农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经济政策,在粮食税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城乡间自由贸易和市场机制,把商品交换作为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主要杠杆。据此可知,列宁旨在 ( )
A.密切城乡关系 B.重建市场经济
C.巩固苏俄政权 D.维护小农经济
解析 由材料“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符合苏俄小农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经济政策”“把商品交换作为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主要杠杆”可知,列宁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最终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C项。“密切城乡关系”并非列宁的根本目的,排除A项;“重建市场经济”与史实不符,列宁是利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制定符合苏俄小农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经济政策”,这并不代表其维护小农经济,排除D项。
2.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
史实 结论
A 16世纪,葡萄牙占据了好望角、马六甲、澳门等地 葡萄牙垄断了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
B 1670年,荷兰商船总吨位达56.8万吨,超过了法、英、西、葡等国的总和 17世纪末,荷兰开始成为海上霸主
C 19世纪,德国开通了通往非洲和澳大利亚的航线,还与美国缔约通商 标志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召开8次关税会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 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解析 根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可知,免税有利于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16世纪,葡萄牙虽然控制了海上航线,但并未控制欧亚贸易的陆上路线,A项结论不正确;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逐渐丧失海上霸权,B项结论错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不是以德国为中心,C项结论错误。
3.2021年12月11日,第六届深圳国际跨境电商贸易博览会开幕,展会以“文化跨境,品牌出海”为主题。下列对电子商务认识正确的是( )
①打破国界限制,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②信息安全存在漏洞,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③商品销售模式改革,阻碍实体工厂发展
④突破时空障碍,实现了贸易方式的多样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①错误;电子商务依赖于互联网,所以信息安全存在漏洞,管理机制有待完善,②正确;电子商务销售的也是实体工厂的产品,因此并不阻碍实体工厂的发展,③错误;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时空障碍,实现了贸易方式的多样化,④正确。故B项正确。
4.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复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这主要是指中国( )
A.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B.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C.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之一
D.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界重要的一员,故选C项。
5.下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所占比重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 )
时间 手播 马拉播种机播种 拖拉机牵引播种机播种
1928年 74.4% 25.4% 0.2%
1932年 51.7% 28.3% 20.0%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
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变化可知,1932年相较于1928年而言,苏联播种方式中手播比重下降较多,马拉播种机播种比重小幅上升,拖拉机牵引播种机播种比重大幅提升,但手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可见,苏联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于1921年开始实施,主要为应对国内经济、政治危机,通过粮食税等举措有效保证了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播种方式的变化不能说明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和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故B、D两项错误。
6.下图反映了20世纪30—80年代世界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变化,从中可以推知(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国际组织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
C.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
D.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解析】材料反映了初级产品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制成品所占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体现了技术革命导致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变化不能说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际组织,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是持续下降,故C项错误。
7.1999年,为防止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二十国集团成立,其中包括原八国集团、11个新兴经济体以及欧盟。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举行了第一次峰会。材料反映了( )
A.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共识
B.冷战思维已不复存在
C.国际经济旧秩序已崩溃
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各国为应对危机,成立国际组织,共同协商,说明全球治理已成为国际共识,故A项正确;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D项。
8.2018年开始,美国政府大搞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以“美国优先”为口号打关税牌,与全球多个国家产生贸易冲突,并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这反映了( )
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B.全球化的大趋势出现逆转
C.中国的发展已威胁到美国
D.全球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
【解析】材料“大搞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与全球多个国家产生贸易冲突,并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说明全球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故选D项。
9.1971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1/4,美元汇价暴跌。1973年初,美元再度贬值10%,后来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20世纪70年代,日本垄断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这说明( )
A.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B.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
C.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贬值加剧,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欧洲、日本纷纷发展自己的货币体系,这说明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故选B项。
10.20世纪30年代,“计划”一词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报刊上频频出现,成为最时髦的名词。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运动在西方兴起
B.罗斯福新政开始推行计划经济
C.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被抛弃
D.经济危机使西方日益关注苏联模式
【解析】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经济大危机中,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弊端暴露,而这一时期,苏联在计划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西方开始日益关注苏联模式,故选D项。
11.二战后美国的身影随处可见,参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成立和关贸总协定的签订。这最能说明( )
A.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二者共同组成了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故选D项。
12.20世纪60—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此起彼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美彩电摩擦最终以美国放弃征收反倾销税、日本支付一定和解金的方式解决。1985年,美、日、英、法以及联邦德国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经济泡沫急剧扩大,其发展深受拖累。最能从此案例得到的启示是( )
A.区域化集团要加强合作
B.要重视维护国家经济主权
C.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全球化的总趋势是斗争
【解析】材料“1985年,美、日、英、法以及联邦德国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经济泡沫急剧扩大,其发展深受拖累”说明《广场协议》损害了日本的国家经济主权,从而使日本经济深受其害,启示人们要重视维护国家经济主权,故选B项。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①1870—1913年 ②1913—1950年 ③1950—1960年 ④1960—1970年
法国 1.6 0.7 5.0 5.8
英国 2.2 1.7 2.8 2.7
美国 4.3 2.9 3.2 4.0
德国 2.9 1.3 7.7 4.8
——摘编自J.M.阿尔贝蒂尼《国家报告》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表内国家在第②时段和第③时段的经济活动对世界产生的主要经验和教训。(8分)
解析 第(1)问,根据各个时间段的数据变化趋势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分阶段分析即可。在第②时段,大危机在美国爆发,并蔓延为全球性经济大危机,再加上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速普遍下降;美国通过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故其经济增速仍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保持优势。第③时段的经济活动,可从二战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主要经验,应该从吸取有益经验的角度阐述,具体可从生产关系调整、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前提、国家协调机制建设等角度分析。第三小问教训,应该主要从消极的方面分析,如战争和掠夺不符合本国和世界的发展利益、金融战和贸易战等反全球化措施使经济危机愈演愈烈等。
答案 (1)①法国:1913年前较快增长;20世纪前半期增速明显下降;1950—1970年,高速增长。②英国:总体上平稳缓慢增长;20世纪前半期增速有所下降;1950—1970年,恢复增长。③美国:1913年前高速增长;20世纪前半期增速明显下降,但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仍保持优势;1950—1970年,恢复高速增长。④德国:1913年前较快增长;20世纪前半期增速下降;1950—1960年,高速增长;1960—1970年,增速有所放缓。(4分)
(2)在第②时段,两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速普遍下降,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其经济增速仍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保持优势。在第③时段,二战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稳定了国际金融和贸易秩序,有利于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二战后,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逐步走向联合,从而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
主要经验:经济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世界各国需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实施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济政策;各国要加强经济交流和合作,促进国际金融和贸易的体系化和制度化建设。教训:战争和掠夺不符合本国和世界的发展利益;金融战和贸易战等反全球化措施使经济危机愈演愈烈。(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