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6课
一、素养达标
1.(2024·河南周口期中)1848年,财政部高级官员查尔斯·屈维廉在向特别委员会汇报行政开支时指出,财政部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财政本身,同时他批评了政府官员晋升中论资排辈现象,主张要从受过高等教育或有突出才干的人中选调官员。这反映当时英国( )
A.高等教育与政治脱钩 B.财政问题的恶化
C.议会权力受到了制约 D.文官制度的僵化
2.(2023·河北保定期末)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逐渐形成两党政治,但由于两党轮流执政,所以任何一党得势后都会大幅度地在官僚体系中排除异己,甚至还滥用职权,任人唯亲。这造成的最严重后果在于( )
A.破坏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
B.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C.改变了资产阶级政权性质
D.迟滞了工业革命发展进程
3.(2024·贵州毕节期中)1805年,英国财政部首先设立了一个常务次官(地位相当于副大臣),主持日常事务,不参加政党活动,不随内阁的更迭而替换。1830年,常务次官的职位在大部分部门相继设立。从此,官吏出现了“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区分。“两官分途”( )
A.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
B.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制度
C.有利于政务工作的稳定性
D.旨在根除政府腐败问题
4.(2023·浙江高考真题)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在于( )
A.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
B.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
C.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
D.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
5.(2024·河北石家庄校考)英国前首相撒切尔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素养,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表明英国的文官制度( )
A.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B.推动了官员的政事分离
C.提高了国家的治理能力
D.规范了官员的选拔标准
6.(2023·河南南阳期末)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英国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多数是由首相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任命的。这表明,当时英国( )
A.政府背离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
C.行政部门实现了官员选用分离
D.文官制度受到科技革命的冲击
7.(2024·黑龙江哈师大附中)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制度改革( )
A.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
B.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结果
C.有利于管理专业
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8.(2023·湖南衡阳期末)英国文官考试机关为文官委员会,不受内阁和各部的控制,不与任何政党发生关系。1868年,文官委员会并入文官事务部,原文官委员会主席兼文官事务部副大臣,仍独立主持考试事宜。这一制度设计( )
A.推动了文官考试制度的发展
B.改变了文官考试的内容标准
C.有利于保障考试的公平公正
D.体现了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
9.(2023·河北石家庄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后,迅速形成两党制度,享有恩赐权的大贵族和政府部门首脑总是任命本党党徒填补文官的空缺。19世纪中后期,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承担起社会救济、工厂监督、扶植教育等新职能,增设了新型中央机构,文官队伍迅速膨胀。
1813—1853年,英国对印度殖民政府进行改革,用竞争考试办法选拔办事员,印度文官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改革管理制度,建立起学位考试与授予制度,校务委员会公开竞争选拔的办法,按工作实绩与学术成就评定物质奖励和名誉地位。印度殖民政府和两所大学改革的成功,为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中,军队组织混乱、军官庸碌无能、后勤保障不力,暴露了英国政府效率低下的弊端。
1870年,英国颁布第二个文官改革法令,确定了公开竞争考试和不同级别的文官需要不同的教育程度的录用办法,量才使用、按功绩晋升等制度也建立起来。
——摘编自程汉大著《英国政治制度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文官选用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
二、能力提升
10.(2023·辽宁阜新期末)如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考试的部分内容的对比。中英两国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
项目 英国文官制度(机械型·文书助理级考试) 中国科举制(乡试、会试)
考试内容 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 第一场试《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第二场试《五经》文各一篇;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
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
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阶段
D.英国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11.(2022·辽宁高考真题)20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品即官阶,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位即职位,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这反映了( )
A.贵族传统的延续 B.官员地位的降低
C.党派干预的加强 D.政府职能的扩大
12.(2023·河北沧州期末)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一开始实行的是入门摸底考试,这是在招聘某个职位时单独设置的一个水平测试,只是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基本工作能力。应试者是具有赐官权的议员或官员推荐来的,然后他们竞争某一岗位,表现最优异者会被录取。这种考试( )
A.杜绝了政党分肥制的弊端
B.折射了英国政党之间的尖锐斗争
C.代表了考试形式的科学化
D.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恩赐官职制
13.(2023·湖北期末)19世纪后期,英美两国都实现了文官制度的改革。两国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第一,对文官的录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办法,择优录取;第二,定期考核,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第三,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据此可知( )
A.改革实现了两国政治的民主化
B.两国在政治上实行权力的制衡
C.两国在完善政府结构,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要
D.两国通过文官改革消除了官员腐败
14.(2023·河北保定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55年,英国《绅士杂志》载文说:“文章是一个希望接受考试的思想家必须经过的唯一考验……所有作者都同意这种看法,中国人在治国术方面超过了其他所有民族。”伏尔泰极为推崇中国的文官制度,认为中国官僚奉行儒家信条,恪尽职守,构成各部门职能相互制约和自我调节的好政府,而这些官员都是经过层层的严格考试选拔上来的。魁奈在其《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中设一节专门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详细介绍了三级学位的划分和考试程序。在学者和思想家们的合力倡导下,欧洲各国吸收科举制的合理内核,不断尝试在官吏制度改革中加以运用。西方文官制度源于中国的科举制,又在中国科举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最终演化为近代西方社会较普遍的一种社会精英的遴选机制。
——摘编自李国强《中华文明生命力传播力
及其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吸收科举制内核并加以完善”的认识。
第二单元 第6课
一、素养达标
1.(2024·河南周口期中)1848年,财政部高级官员查尔斯·屈维廉在向特别委员会汇报行政开支时指出,财政部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财政本身,同时他批评了政府官员晋升中论资排辈现象,主张要从受过高等教育或有突出才干的人中选调官员。这反映当时英国( D )
A.高等教育与政治脱钩 B.财政问题的恶化
C.议会权力受到了制约 D.文官制度的僵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官员中存在论资排辈现象,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无法得到重用,反映出当时英国文官制度的僵化,D项正确;A项表述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内容未涉及财政恶化,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没有体现议会权力被制约,排除。故选D项。
2.(2023·河北保定期末)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逐渐形成两党政治,但由于两党轮流执政,所以任何一党得势后都会大幅度地在官僚体系中排除异己,甚至还滥用职权,任人唯亲。这造成的最严重后果在于( A )
A.破坏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
B.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C.改变了资产阶级政权性质
D.迟滞了工业革命发展进程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但由于两党轮流执政,所以任何一党得势后都会大幅度地在官僚体系中排除异己,甚至还滥用职权,任人唯亲”可见,执政党领袖把政府官职作为酬劳分配给在竞选中出过力的本党党员和个人亲信,政党分肥使得其官员随所属政党的胜败而进退,容易造成选举后人事大变更,这会破坏政府工作的连续性 ,A项正确;材料所述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政治不稳定,排除B项;资产阶级政权性质并未改变,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相隔较远,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4·贵州毕节期中)1805年,英国财政部首先设立了一个常务次官(地位相当于副大臣),主持日常事务,不参加政党活动,不随内阁的更迭而替换。1830年,常务次官的职位在大部分部门相继设立。从此,官吏出现了“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区分。“两官分途”( C )
A.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
B.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制度
C.有利于政务工作的稳定性
D.旨在根除政府腐败问题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把“政务官”和“事务官”区分开来,是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这有利于政务工作的稳定性,故C项正确;1870年,英国颁布法令,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排除A项;两官分途制与公开竞争无关,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C项。
4.(2023·浙江高考真题)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在于( B )
A.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
B.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
C.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
D.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
解析:材料表明,在18世纪,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受到欧洲社会的推崇,但没有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这根本上是因为当时欧洲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需要的是民主和法治,而中国古代的法律和科举制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所以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赞赏者具体的身份是社会上层和知识界,他们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能说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排除A项;欧洲人确实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未看到这些制度的局限性,但这只是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的外部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中西文化本身确实具有巨大的差异,但也是可以彼此吸收借鉴的,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4·河北石家庄校考)英国前首相撒切尔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素养,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表明英国的文官制度( C )
A.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B.推动了官员的政事分离
C.提高了国家的治理能力
D.规范了官员的选拔标准
解析:材料“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素养,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体现的是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C项正确;材料中的文官制度与国际地位提升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推动官员的政事分离,排除B项;文官制度包含了选拔方面,但不能得出规范了官员的选拔标准,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3·河南南阳期末)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英国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多数是由首相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任命的。这表明,当时英国( A )
A.政府背离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
C.行政部门实现了官员选用分离
D.文官制度受到科技革命的冲击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主要有考试录用、常任、政治中立。材料反映20世纪80年代英国白金汉宫的文官多数由首相及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任命,说明英国政府背离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A项正确;材料反映英国文官政治的发展情况,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英国政府背离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未涉及官员选用分离,排除C项;材料反映英国政府背离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与科技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4·黑龙江哈师大附中)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制度改革( C )
A.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
B.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结果
C.有利于管理专业
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的改革,选拔职业性文官参与政府管理,有利于管理的专业性,C项正确;文官制度是考试方式选拔,不是选举,排除A项;“全面学习”说法绝对,排除B项;文官保持中立,不会削弱执政党领导能力,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湖南衡阳期末)英国文官考试机关为文官委员会,不受内阁和各部的控制,不与任何政党发生关系。1868年,文官委员会并入文官事务部,原文官委员会主席兼文官事务部副大臣,仍独立主持考试事宜。这一制度设计( C )
A.推动了文官考试制度的发展
B.改变了文官考试的内容标准
C.有利于保障考试的公平公正
D.体现了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
解析:根据材料“文官委员会,不受内阁和各部的控制,不与任何政党发生关系,原文官委员会主席兼文官事务部副大臣,仍独立主持考试事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文官制度由文官委员会主持,具有独立性,坚持公平竞争和择优录取的原则,这一设计有利于保障考试的公平公正,C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文官考试制度是否取得了发展,排除A项;“文官考试的内容标准”没有改变,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权力制约”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3·河北石家庄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后,迅速形成两党制度,享有恩赐权的大贵族和政府部门首脑总是任命本党党徒填补文官的空缺。19世纪中后期,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承担起社会救济、工厂监督、扶植教育等新职能,增设了新型中央机构,文官队伍迅速膨胀。
1813—1853年,英国对印度殖民政府进行改革,用竞争考试办法选拔办事员,印度文官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改革管理制度,建立起学位考试与授予制度,校务委员会公开竞争选拔的办法,按工作实绩与学术成就评定物质奖励和名誉地位。印度殖民政府和两所大学改革的成功,为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中,军队组织混乱、军官庸碌无能、后勤保障不力,暴露了英国政府效率低下的弊端。
1870年,英国颁布第二个文官改革法令,确定了公开竞争考试和不同级别的文官需要不同的教育程度的录用办法,量才使用、按功绩晋升等制度也建立起来。
——摘编自程汉大著《英国政治制度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文官选用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变化:由贵族和政府部门首脑控制文官任命,到通过考试选拔,择优、量才录用;分级任职,按工作实绩晋升。
原因:随着工业革命发展和社会进步,政府管理职能日益扩大,机构设置增加,要求改革文官制度;两党制度下,文官选用制度出现腐败现象;印度殖民政府和大学改革(竞争考试、公开选用等)为改革提供了经验;对外战争暴露的问题显示出文官制度改革的紧迫性。
解析:变化:根据“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后,迅速形成两党制度,享有恩赐权的大贵族和政府部门首脑总是任命本党党徒填补文官的空缺”“用竞争考试办法选拔办事员,印度文官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得出,由贵族和政府部门首脑控制文官任命,到通过考试选拔,择优、量才录用;根据“确定了公开竞争考试和不同级别的文官需要不同的教育程度的录用办法,量才使用,按功绩晋升等制度也建立起来”得出,分级任职,按工作实绩晋升。原因:根据“19世纪中后期,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承担起社会救济、工厂监督、扶植教育等新职能,增设了新型中央机构,文官队伍迅速膨胀”可得出,随着工业革命发展和社会进步,政府管理职能日益扩大,机构设置增加,要求改革文官制度;根据“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后,迅速形成两党制度,享有恩赐权的大贵族和政府部门首脑总是任命本党党徒填补文官的空缺”得出,两党制度下,文官选用制度出现腐败现象;根据“1813—1853年,英国对印度殖民政府进行改革,用竞争考试办法选拔办事员,印度文官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得出,印度殖民政府和大学改革(竞争考试、公开选用等)为改革提供了经验;根据“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中,军队组织混乱、军官庸碌无能、后勤保障不力,暴露了英国政府效率低下的弊端”得出,对外战争暴露的问题显示出文官制度改革的紧迫性。
二、能力提升
10.(2023·辽宁阜新期末)如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考试的部分内容的对比。中英两国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B )
项目 英国文官制度(机械型·文书助理级考试) 中国科举制(乡试、会试)
考试内容 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 第一场试《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第二场试《五经》文各一篇;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
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
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阶段
D.英国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解析:通过对比中英两国选官时考试的内容可以看出,英国侧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实用知识,中国突出经书、诗赋等适应封建专制主义的需要,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社会的差异,B项正确;海洋文明的特点主要是开放性、开拓进取性、文化多元性,这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中国科举考试的内容仍然是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不能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排除C项;英国文官制度考的是近代实用知识,中国科举制的考试内容仍然是传统文化,两者有本质的不同,排除D项。故选B项。
11.(2022·辽宁高考真题)20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品即官阶,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位即职位,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这反映了( A )
A.贵族传统的延续 B.官员地位的降低
C.党派干预的加强 D.政府职能的扩大
解析:材料提及英国文官管理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变动,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文官管理存在着“品”与“位”的矛盾,“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的职位提高后,官阶不会提升,说明20世纪初的英国文官管理旨在维护官阶高、地位高的文官的利益,受到传统政治的影响,A项正确;“官员地位的降低”不合题意、逻辑,排除B项;文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排除C项;“政府职能的扩大”不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2.(2023·河北沧州期末)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一开始实行的是入门摸底考试,这是在招聘某个职位时单独设置的一个水平测试,只是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基本工作能力。应试者是具有赐官权的议员或官员推荐来的,然后他们竞争某一岗位,表现最优异者会被录取。这种考试( D )
A.杜绝了政党分肥制的弊端
B.折射了英国政党之间的尖锐斗争
C.代表了考试形式的科学化
D.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恩赐官职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入门摸底考试是近代英国文官考试制度起步的开始,因而仍存在着诸多不公平、不科学的地方。因为考试资格的获取是以对党派或推荐人的忠心换取的,所以其实质仍是一种变相的赐官制,是政党分肥制的延续,D项正确;结合材料“应试者是具有赐官权的议员或官员推荐来的,然后他们竞争某一岗位,表现最优异者会被录取”可知,这种考试依然具有倾向性,不能杜绝政党分肥制的弊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英国政党之间的尖锐斗争,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通过考试这种形式选拔文官,未涉及考试形式是否科学这个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13.(2023·湖北期末)19世纪后期,英美两国都实现了文官制度的改革。两国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第一,对文官的录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办法,择优录取;第二,定期考核,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第三,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据此可知( C )
A.改革实现了两国政治的民主化
B.两国在政治上实行权力的制衡
C.两国在完善政府结构,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要
D.两国通过文官改革消除了官员腐败
解析:材料的中心是在描述19世纪后期英美两国文官改革内容上的相同点,突现了两国文官制度的公开化、法制化、专业化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所有这些都是为顺应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C项正确;文官制度的完善不能说明两国政治的民主化历程,排除A、B两项;“消除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C项。
14.(2023·河北保定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55年,英国《绅士杂志》载文说:“文章是一个希望接受考试的思想家必须经过的唯一考验……所有作者都同意这种看法,中国人在治国术方面超过了其他所有民族。”伏尔泰极为推崇中国的文官制度,认为中国官僚奉行儒家信条,恪尽职守,构成各部门职能相互制约和自我调节的好政府,而这些官员都是经过层层的严格考试选拔上来的。魁奈在其《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中设一节专门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详细介绍了三级学位的划分和考试程序。在学者和思想家们的合力倡导下,欧洲各国吸收科举制的合理内核,不断尝试在官吏制度改革中加以运用。西方文官制度源于中国的科举制,又在中国科举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最终演化为近代西方社会较普遍的一种社会精英的遴选机制。
——摘编自李国强《中华文明生命力传播力
及其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吸收科举制内核并加以完善”的认识。
答案: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政府职能急剧扩展,亟待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促进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
这一制度吸收了科举制“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内核,同时结合自身国情加以改造并逐步完善。表现如下:①考试内容灵活多样。考试内容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不仅有笔试,还要口试和实际操作,既注重实际,又强调能力。②考试制度与人事组织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包括官员的选拔任命,还包括考核、奖惩等内容。③注重培训,强调执政能力。西方国家为了使官员能够胜任职务,建立了一套“再教育”体系,培训制度是西方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重要的特色。④政治中立和两官分途。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在文官队伍中实行政务官和事务官相分离的制度。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事务官即文官负责具体事务。⑤职务常任。文官一经录用,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
评价:西方国家吸收科举制度之精华,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选拔社会精英的近代文官制度,对国家行政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解析: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背景、吸收科举制内核的表现、近代文官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影响等角度来思考作答即可。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政府职能急剧扩展,亟待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促进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吸收科举制内核的表现来看,这一制度吸收了科举制“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内核;从近代文官制度的内容和特点来看,考试内容灵活多样,考试制度与人事组织制度相结合,注重培训,强调执政能力,政治中立和两官分途和职务常任等;近代文官制度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吸收科举制度之精华,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选拔社会精英的近代文官制度,对国家行政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