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4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河南洛阳创新发展联盟)如表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领土、主权、完整”和“干涉内政”的使用频率统计表。这些数据可印证新中国成立初期( )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领土、主权、完整 45 63 21 21 7 206 194 132
干涉内政 7 10 18 15 8 122 154 127
A.外交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B.捍卫国家安全的能力增强
C.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立场
2.(2023·福建三明五县联合质检)数十年来,中国帮助非洲建设1万多公里公路、6000多公里铁路以及上百座机场、港口、电站;援建医院、学校等民生设施遍布非洲各国;累计向非洲派出医疗队员2万多人次,医治当地病人2亿多人次;帮助非洲培训数十万各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系列举措( )
A.有利于深化与周边国家关系
B.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C.是践行“真实亲诚”的结果
D.目的在于增强中国经济实力
3.(2023·湖北四地七校联考)1961年2月,毛泽东接见法国参议员密特朗时,形象地描绘了中法之间存在一堵墙,但是“意识形态的墙和社会制度的墙,只要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是可以拆掉的。我们与法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这也是暂时的”。由此可以看出( )
A.中法关系开启了新的篇章
B.中国外交环境愈发的艰难
C.两个中间地带战略的成功
D.中国改善与法关系的意愿
4.(2023·天津河西期末)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这说明中国外交( )
A.打开了新局面
B.开始步入国际舞台
C.真正实现了独立自主
D.摆脱了被孤立的困境
5.(2023·河南创新联盟联考)1970年至1972年,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达39个,除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外,还包括欧洲的意大利、比利时和北美的加拿大等国,三年间,我国同美国以外的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正式的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迅速改善
B.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C.国际多边机制的斡旋
D.意识形态对抗的减弱
6.(2023·安徽示范高中联赛)最能凸显下表中我国外交战略演变的主题是( )
时期 外交基本战略演变
新中国成立至50年代末 “一边倒”(即与苏联结盟)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 “两条线”(即反帝反苏)
20世纪70年代初 “一条线”(即联美反苏)
20世纪80年代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不结盟政策
20世纪90年代 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
2012年以来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C.增进互信加强合作
D.与时俱进、实事求是
7.(2024·福建福州永泰中学)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发表题为《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重要讲话,并提出以下建议: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这表明中国(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8.(2024·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话语概念,据此可见,十八大以来我国( )
A.继续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重点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C.逐步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D.外交彰显理性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9.(2023·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前后,根据国际形势和中国所处的环境,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制定了具体的方针,推动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如下表所示:
时间 外交事业的发展
1949—1950年 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方针,取得一定成就
20世纪50年代 先后两次建交高潮推动新中国外交逐步走向世界舞台
20世纪60年代 中国在与一批非洲国家建交的同时,逐步冲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1971—1976年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一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改革开放后 中国抓住历史机遇,对外政策作出重大战略性调整。截止2018年8月,中国已与17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摘编自赵佳楹《中国现代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提升
10.(2023·江苏中学联考)1959年中印边界爆发冲突,苏联政府在声明中含糊地表示遗憾。1962年10月,苏联在《真理报》社论中称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认为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这种转变( )
A.源于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B.得益于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兴起
C.表明苏联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反映冷战局势影响苏联对华政策
11.(2023·河北衡水冀州一中)如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 ”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12.(2023·广东多校联考)20世纪70年代,在东盟走向中立化的前提下,中国也改变了对东盟的批评立场,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88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基本原则,强调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中国政府的这些主张旨在( )
A.参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
B.为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C.支持东南亚反对霸权主义
D.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13.(2024·黑龙江哈三中)自2013年,中方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中国的这一系列举措旨在( )
A.团结发展中国家并积极推进全球化
B.合作共赢以促进全球的共同发展
C.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D.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4.(2024·山东淄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所示为某学者对新中国外交的分阶段论述。
时间 使命 成果
1949—1978年 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以及融入国际社会 建交国家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
1978—2012年 服务国内发展和促进国际和平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最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
2012年至今 坚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的继续快速发展与加速崛起等
——据黄安余《新中国外交史》等整理
围绕“新中国外交的使命与成果”,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第四单元 第14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河南洛阳创新发展联盟)如表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领土、主权、完整”和“干涉内政”的使用频率统计表。这些数据可印证新中国成立初期( D )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领土、主权、完整 45 63 21 21 7 206 194 132
干涉内政 7 10 18 15 8 122 154 127
A.外交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B.捍卫国家安全的能力增强
C.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立场
解析:根据材料“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领土、主权、完整’和‘干涉内政’的使用频率统计表”可知,新中国初期,强调领土和主权完整,反对干涉内政,这说明当时中国外交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立场,D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新中国初期外交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排除A项;强调国家安全并不代表捍卫国家安全的能力增强,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年底才提出,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3·福建三明五县联合质检)数十年来,中国帮助非洲建设1万多公里公路、6000多公里铁路以及上百座机场、港口、电站;援建医院、学校等民生设施遍布非洲各国;累计向非洲派出医疗队员2万多人次,医治当地病人2亿多人次;帮助非洲培训数十万各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系列举措( C )
A.有利于深化与周边国家关系
B.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C.是践行“真实亲诚”的结果
D.目的在于增强中国经济实力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帮助非洲建设1万多公里公路、6000多公里铁路以及上百座机场、港口、电站;援建医院、学校等民生设施遍布非洲各国”及所学可知,中国帮助非洲地区的发展,是践行“真实亲诚”的结果,C项正确;非洲国家并非我们的周边国家,排除A项;加强与非洲国家的联系,并非区域经济合作,排除B项;这一系列措施的目的是促进非洲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增强中国经济实力,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湖北四地七校联考)1961年2月,毛泽东接见法国参议员密特朗时,形象地描绘了中法之间存在一堵墙,但是“意识形态的墙和社会制度的墙,只要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是可以拆掉的。我们与法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这也是暂时的”。由此可以看出( D )
A.中法关系开启了新的篇章
B.中国外交环境愈发的艰难
C.两个中间地带战略的成功
D.中国改善与法关系的意愿
解析:据材料“意识形态的墙和社会制度的墙,只要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是可以拆掉的。我们与法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这也是暂时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依旧严峻,在此背景下,中国设法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争取外交空间,材料中毛泽东的讲话符合这一时期的背景,表达了中国愿意改善与法国关系的意愿,D项正确;中法关系开启了新的篇章是1964年中法建交的影响,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中国外交环境的状况,排除B项;两个中间地带是1963—1964年提出的,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天津河西期末)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这说明中国外交( A )
A.打开了新局面
B.开始步入国际舞台
C.真正实现了独立自主
D.摆脱了被孤立的困境
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新的建交高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就已经步入国际舞台,如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通过“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就已经实现了外交的独立自主,排除C项;建国初,以苏联为代表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并没有在外交上被孤立,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3·河南创新联盟联考)1970年至1972年,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达39个,除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外,还包括欧洲的意大利、比利时和北美的加拿大等国,三年间,我国同美国以外的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正式的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B )
A.中美关系的迅速改善
B.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C.国际多边机制的斡旋
D.意识形态对抗的减弱
解析: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外交上取得的一些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外交的主要因素是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利益,B项正确;1972年中美关系才开始改善,排除A项;国际多边机制的斡旋不是我国外交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是因素之一,影响外交发展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发展和国家利益,排除C项;意识形态对抗的减弱不是影响外交的根本因素,根本因素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安徽示范高中联赛)最能凸显下表中我国外交战略演变的主题是( D )
时期 外交基本战略演变
新中国成立至50年代末 “一边倒”(即与苏联结盟)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 “两条线”(即反帝反苏)
20世纪70年代初 “一条线”(即联美反苏)
20世纪80年代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不结盟政策
20世纪90年代 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
2012年以来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C.增进互信加强合作
D.与时俱进、实事求是
解析: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外交战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现,在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时又融会贯通,其主要体现为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因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战略调整是基于国内国际形势变化而进行的,体现了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的时代主题,故D项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三项错误,排除。故选D项。
7.(2024·福建福州永泰中学)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发表题为《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重要讲话,并提出以下建议: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这表明中国( B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发起建立的国家间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故B项正确;题目牵涉的是上海合作组织,并未牵涉联合国,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中国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不等同于所有发展中国家,故D项错误。
8.(2024·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话语概念,据此可见,十八大以来我国( D )
A.继续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重点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C.逐步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D.外交彰显理性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解析:由材料可知,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话语概念,反映出中国致力于世界的和谐发展,彰显了大国责任担当,D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A项;并未体现重点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排除B项;我国外交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3·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前后,根据国际形势和中国所处的环境,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制定了具体的方针,推动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如下表所示:
时间 外交事业的发展
1949—1950年 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方针,取得一定成就
20世纪50年代 先后两次建交高潮推动新中国外交逐步走向世界舞台
20世纪60年代 中国在与一批非洲国家建交的同时,逐步冲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1971—1976年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一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改革开放后 中国抓住历史机遇,对外政策作出重大战略性调整。截止2018年8月,中国已与17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摘编自赵佳楹《中国现代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答案:(1)特点: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宗旨;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核心;以建交高潮为重要抓手,外交方针及思想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而不断调整;由“一边倒”到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建立全方位的外交;建交国家类型逐渐增多,突破了意识形态藩篱。
(2)意义: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捍卫了国家主权;逐步冲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为国内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1)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外交的出发点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宗旨;根据材料“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制定了具体的方针”可归纳出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核心;结合材料及外交事业的发展可知,以建交高潮为重要抓手,外交方针及思想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而不断调整;结合中国外交的发展过程来看,由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到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建立全方位的外交;从建交国家类型可知,建交国家类型逐渐增多,突破了意识形态藩篱等。
(2)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外交对国际环境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史实可知,1949—1950年,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捍卫了国家主权;结合20世纪60年代的史实可知,逐步冲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为国内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结合外交关系的良好发展可知,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结合所学可知,外交关系的建立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结合改革开放的史实可知,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二、能力提升
10.(2023·江苏中学联考)1959年中印边界爆发冲突,苏联政府在声明中含糊地表示遗憾。1962年10月,苏联在《真理报》社论中称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认为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这种转变( D )
A.源于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B.得益于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兴起
C.表明苏联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反映冷战局势影响苏联对华政策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苏联对华态度从1959年的含糊不明转变到1962年的支持立场。结合所学可知,由于中苏交恶,苏联对华态度不明朗,导致1959年的声明含糊不清,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对苏进行战争威胁,苏联在冷战中处于弱势防守地位,需要争取中国这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因此表明支持中国的立场。这说明苏联对华政策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D项正确;新中国初期中国采取了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方针,与此后中苏关系的恶化不符,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兴起,与中苏关系的变化无关,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周恩来总理所提出的,材料未涉及苏联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3·河北衡水冀州一中)如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 ”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
A.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50年代中国坚持一边倒,倒向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中国与苏联是合作关系且均与美国是对抗的关系,到60、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在70年代的时候,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据此分析可知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A项正确;日本与美国并不处于对抗,排除B项;英法在50年代处于合作,而不是对抗状态,排除C项;70年代中日已经建交,排除D项。故选A项。
12.(2023·广东多校联考)20世纪70年代,在东盟走向中立化的前提下,中国也改变了对东盟的批评立场,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88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基本原则,强调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中国政府的这些主张旨在( B )
A.参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
B.为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C.支持东南亚反对霸权主义
D.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一步强化与东盟的关系,这有利于发展和改善睦邻友好关系,为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B项正确;中国至今都没有融入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排除A项;支持东南亚反对霸权主义是一种态度或策略,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中国在此之前已经突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排除D项。故选B项。
13.(2024·黑龙江哈三中)自2013年,中方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中国的这一系列举措旨在( B )
A.团结发展中国家并积极推进全球化
B.合作共赢以促进全球的共同发展
C.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D.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解析:中国开展材料中的一系列举措的目的是,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以促进全球的共同发展,B项正确;中国开展材料中的一系列举措,并非只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排除A、C项;材料无法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排除D项。故选B项。
14.(2024·山东淄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所示为某学者对新中国外交的分阶段论述。
时间 使命 成果
1949—1978年 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以及融入国际社会 建交国家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
1978—2012年 服务国内发展和促进国际和平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最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
2012年至今 坚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的继续快速发展与加速崛起等
——据黄安余《新中国外交史》等整理
围绕“新中国外交的使命与成果”,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答案:示例
论题:新中国是“言必信、行必果”的负责任大国。
论述: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党和人民政府积极谋划,以获得国际社会认同等为使命,以实际行动支援了亚非国家的反帝反殖民斗争,为实现朝鲜、印度支那地区的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最终得到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认可,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围堵。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国外交的使命更加务实,通过不结盟政策以及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为国内经济建设争取了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中国不结盟、不称霸,与世界各国开展平等互利的经济往来,推动自身综合国力提升的同时,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外交使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更加紧密地契合在一起,通过开展与我国国力相适应的大国外交,积极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扩大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影响,传播了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理念。
综上所述,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外交使命因时而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履行我们的使命担当,出色地完成了各阶段外交的目标任务,取得丰硕外交成果。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地位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
解析:首先,围绕“新中国外交的使命与成果”,结合材料,拟定论题,根据材料“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以及融入国际社会,……服务国内发展和促进国际和平,……坚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可拟定论题为:新中国是“言必信、行必果”的负责任大国。
其次,围绕拟定的论题新中国是“言必信、行必果”的负责任大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详细论述,如: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党和人民政府积极谋划,以获得国际社会认同等为使命,以实际行动支援了亚非国家的反帝反殖民斗争,为实现朝鲜、印度支那地区的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最终得到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认可,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围堵。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国外交的使命更加务实,通过不结盟政策以及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为国内经济建设争取了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中国不结盟、不称霸,与世界各国开展平等互利的经济往来,推动自身综合国力提升的同时,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外交使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更加紧密地契合在一起,通过开展与我国国力相适应的大国外交,积极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扩大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影响,传播了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理念。
最后,对论题进行总结升华,再次明确论题的准确性,如:综上所述,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外交使命因时而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履行我们的使命担当,出色地完成了各阶段外交的目标任务,取得丰硕外交成果。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地位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