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梯度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梯度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2 20:4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第15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新疆高二八一中期中)下表为关于中国货币起源的记载(部分)( )
《史记·平准书》 高辛氏以前(约公元前24世纪)就有“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
《汉书·食货志》 “神农之世”就有“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唐)《初学记》 黄帝时(约公元前26世纪)“采首山之铜,始铸为刀”
A.表明史前货币材质杂乱
B.尚需考古材料加以证明
C.反映远古商品经济发达
D.体现最早的手工业水平
2.(2023·吉林长春解放大路学校)《魏书》记载,太和改制以前,“钱货无所周流”。太和十九年(495年)铸行太和五铢,“虽利于京邑之肆,而不入徐、扬之市”“不行于天下”,黄河流域的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河南诸州也是各种货币和谷帛杂用。这说明北魏时期( )
A.北方商品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B.实物税取代货币税成为主体
C.小农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D.物物交换成为主要交换形式
3.(2024·山东淄博)史料记载,唐朝最鼎盛的开元年间,国家每年铸币的数量最高是三十二万贯(每千钱为一贯),而北宋中期的宋神宗时期,国家铸币的数量曾高达每年五百零六万贯,从这个对比我们可以看出( )
A.宋朝滥发货币
B.宋朝国力比唐朝强大
C.宋朝铸币技术提高
D.宋朝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4.(2024·江苏宿迁期中)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但铁钱体重值大,流通不便。于是,商人发行“交子以代之”,在兑换时每贯必须要扣除30枚铁钱。成都的16户富商为了印造发行并经营铁钱与交子的兑换业务而开设交子铺。这可说明当时蜀地( )
A.交子是政府发行的辅币
B.民间金融的发展
C.交子成为官方法定货币
D.政府铸币价值低
5.(2023·浙江衢州期末)如表统计了1929—1933年我国白银流动情况,此表可用于研究( )
1929—1933年我国白银流动情况表(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入超(以-号表示)出超(以+号表示)
1929年 +58.8
1930年 +33.2
1931年 +55.0
1932年 -141.1
1933年 -77.8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商业和金融月报》(1929—1935年)
A.国民政府时期法币改革的背景
B.解放战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C.抗战期间日本经济侵略的表现
D.民国时期官僚资本发展的影响
6.(2023·江西校联考)从1903年清政府提出“国币”概念起,到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之前,政府实行的是银本位货币制,银圆、银币与银辅币通称为“国币”。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规定,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具有“国币”的地位。据此可知( )
A.中央政权加强管理经济职能
B.银币受到世界货币体系的制约
C.纸币更能体现货币价值尺度
D.货币改革均受国际形势的影响
7.(2024·四川成都七中)下图是18世纪—19世纪末西方货币制度的演变示意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这一时期( )
A.英镑逐渐丧失了世界货币霸权
B.国家实力决定本币的地位
C.西方货币制度演变带有趋同性
D.黄金成为主流的储备货币
8.(2023·辽宁丹东凤城一中)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开始形成。该体系确立了浮动汇率的合法性,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这种新的汇率制度( )
A.使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B.促进世界多极化出现
C.最大限度保证美国利益
D.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9.(2023·江西抚州资溪一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选择性
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1840—1935年间,中国经济生活中流通的货币有银两、银元、铜元(清末制钱)和纸币。铸造货币既有中央政府又有地方政府,还有私人银炉;纸币发行权也极为分散,享有发行权的既有华资银行,又有外资银行,华资银行又分为国家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每一种货币都形式多样,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伴随着贸易而输入的各国货币,也广泛流通于中国。
——摘编自贺水金《不和谐音:货币紊乱
与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民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总体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币制的特点。
二、能力提升
10.(2023·福建三明一中)如图是元朝纸币发行量统计图(单位:锭)。这一统计图反映了( )
A.政治统一推动了商业经济繁荣
B.民族矛盾的激化制约了经济发展
C.货币形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D.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政局联系密切
11.(2024·江苏宿迁期中)中国古代白银作为一种稀缺之物,一直以来都是在皇庭贵族间辗转收藏。中晚唐之前,中国历代均未将白银定义为一种流通货币。但及至明朝中叶,白银却成为商贸支付的硬通货。这最能说明明朝中叶( )
A.白银开采技术明显提高
B.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削弱
C.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
D.长途贩运推动了白银流通
12.(2024·江苏徐州期中)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漫画。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 )
A.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B.人民政府赢得民众的信任
C.金属货币退出中国市场
D.社会主义革命已基本完成
13.(2023·山东滕州五中)根据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的理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缔造国——美国将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困境,即美元既要满足国际货币的需要,又要保证国际货币的供给。这就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逆差,但国际收支保持逆差又必然导致美元贬值。这可以用来说明( )
A.美国的霸权地位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B.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英国扩张的工具
C.以欧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具有必然性
14.(2024·河南周口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凯恩斯在其1919年的著作《和平的经济后果》中有一句被广泛引用的名言:颠覆现存社会基础最精妙、最可靠的办法,莫过于摧毁它的货币。这一过程调动了经济规律中所有具备破坏性的隐藏力量,并且以一种百万人之中也难有一人能识别出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货币是一种潜在的政治力量,一种权力,并且蕴藏的破坏性极大,通过持有、借出和转移货币可以达到自利的目的。
——摘编自赵柯《货币的政治逻辑
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货币体系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清楚)
第五单元 第15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新疆高二八一中期中)下表为关于中国货币起源的记载(部分)( B )
《史记·平准书》 高辛氏以前(约公元前24世纪)就有“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
《汉书·食货志》 “神农之世”就有“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唐)《初学记》 黄帝时(约公元前26世纪)“采首山之铜,始铸为刀”
A.表明史前货币材质杂乱
B.尚需考古材料加以证明
C.反映远古商品经济发达
D.体现最早的手工业水平
解析: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唐历史典籍中关于中国货币起源的记载,为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没有直接一手史料,尚需考古材料加以证明,B项正确;史前货币材质杂乱与材料中多处认为是金属“刀”形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远古时期商品经济发达,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并非最早的手工业水平,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吉林长春解放大路学校)《魏书》记载,太和改制以前,“钱货无所周流”。太和十九年(495年)铸行太和五铢,“虽利于京邑之肆,而不入徐、扬之市”“不行于天下”,黄河流域的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河南诸州也是各种货币和谷帛杂用。这说明北魏时期( A )
A.北方商品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B.实物税取代货币税成为主体
C.小农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D.物物交换成为主要交换形式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主要结论:495年北魏统治下的黄河流域民间使用物物交换,货币的流通受到阻碍。结合所学可知,魏晋以来到北魏时期,北方长期动荡,社会经济受到破坏,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严重衰退,货币的流通就会受到阻碍,A项正确;材料反映货币流通受到阻碍,而不是反映政府的税收,排除B项;材料反映魏晋以来农业生产受到政局动荡的破坏,而不是小农经济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主要交换形式”说法错误,材料中河南诸州是货币与谷帛共用,因此不能得出物物交换是主要形式,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4·山东淄博)史料记载,唐朝最鼎盛的开元年间,国家每年铸币的数量最高是三十二万贯(每千钱为一贯),而北宋中期的宋神宗时期,国家铸币的数量曾高达每年五百零六万贯,从这个对比我们可以看出( D )
A.宋朝滥发货币
B.宋朝国力比唐朝强大
C.宋朝铸币技术提高
D.宋朝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解析:根据材料“唐朝最鼎盛的开元年间,国家每年铸币的数量最高是三十二万贯(每千钱为一贯),而北宋中期的宋神宗时期,国家铸币的数量曾高达每年五百零六万贯”可知,宋神宗时期的国家铸币明显多于唐朝最鼎盛时期的铸币数量,这说明宋朝的商品经济比唐朝要发达,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宋朝滥发货币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唐宋货币量的比较信息,无法得出“宋朝国力比唐朝强大”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比较唐宋的铸币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4·江苏宿迁期中)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但铁钱体重值大,流通不便。于是,商人发行“交子以代之”,在兑换时每贯必须要扣除30枚铁钱。成都的16户富商为了印造发行并经营铁钱与交子的兑换业务而开设交子铺。这可说明当时蜀地( B )
A.交子是政府发行的辅币
B.民间金融的发展
C.交子成为官方法定货币
D.政府铸币价值低
解析:根据材料“成都的16户富商为了印造发行并经营铁钱与交子的兑换业务而开设交子铺”可知,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下,为了迎合大额交易的需要,四川民间富豪发行了交子,说明的是民间金融的发展,B项正确,排除A项;此时交子仍然是民间发行,并未得到政府认可,排除C项;交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非政府铸币价值低,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3·浙江衢州期末)如表统计了1929—1933年我国白银流动情况,此表可用于研究( A )
1929—1933年我国白银流动情况表(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入超(以-号表示)出超(以+号表示)
1929年 +58.8
1930年 +33.2
1931年 +55.0
1932年 -141.1
1933年 -77.8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商业和金融月报》(1929—1935年)
A.国民政府时期法币改革的背景
B.解放战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C.抗战期间日本经济侵略的表现
D.民国时期官僚资本发展的影响
解析: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据1929—1933年我国白银从出超变为入超。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禁止银元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因此材料中白银大量外流是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背景,A项正确;材料是1929—1933年,不是解放战争期间,排除B项;这一时期日本是在东北的侵略活动,而不能得出当时整个中国的白银流动情况,排除C项;官僚资本发展应该是白银在国内流动,而不应该是白银外流,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3·江西校联考)从1903年清政府提出“国币”概念起,到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之前,政府实行的是银本位货币制,银圆、银币与银辅币通称为“国币”。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规定,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具有“国币”的地位。据此可知( A )
A.中央政权加强管理经济职能
B.银币受到世界货币体系的制约
C.纸币更能体现货币价值尺度
D.货币改革均受国际形势的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国币”概念的提出,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国币”政策,都可以看出政府对于货币管理的重视,反映出中央政权管理经济职能的加强,A项正确;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相关,但货币变革也有出于本国自身发展的原因,并不都是世界货币体系制约的结果,排除B项;货币都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等作用,排除C项;货币改革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相关,但并不都是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4·四川成都七中)下图是18世纪—19世纪末西方货币制度的演变示意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这一时期( C )
A.英镑逐渐丧失了世界货币霸权
B.国家实力决定本币的地位
C.西方货币制度演变带有趋同性
D.黄金成为主流的储备货币
解析:据题干演变示意图可知,自18世纪到19世纪末期,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德国相继采用了金本位制,这说明该时间段内西方货币制度的演变带有趋同性,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导致金本位制崩溃,英镑逐渐丧失了世界货币霸权,到二战之后被美元所取代,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据示意图可知,在该时间段内,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德国相继采用了金本位制,但材料并未体现国家实力和本币地位的关系,排除B项;题干示意图述及的是金本位制,与储备黄金无关,且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黄金是否为18至19世纪的主流储备货币,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辽宁丹东凤城一中)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开始形成。该体系确立了浮动汇率的合法性,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这种新的汇率制度( D )
A.使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B.促进世界多极化出现
C.最大限度保证美国利益
D.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该体系确立了浮动汇率的合法性,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可知,多样化汇率适应了各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需求,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D项正确;美元与黄金挂钩,以及最大限度保证美国利益,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新的汇率制度与世界多极化出现无关联,排除B项。故选D项。
9.(2023·江西抚州资溪一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选择性
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1840—1935年间,中国经济生活中流通的货币有银两、银元、铜元(清末制钱)和纸币。铸造货币既有中央政府又有地方政府,还有私人银炉;纸币发行权也极为分散,享有发行权的既有华资银行,又有外资银行,华资银行又分为国家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每一种货币都形式多样,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伴随着贸易而输入的各国货币,也广泛流通于中国。
——摘编自贺水金《不和谐音:货币紊乱
与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民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总体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币制的特点。
答案:(1)总体趋势:由分散到统一;金属货币为主,纸币为辅;白银逐渐成为主要法定货币。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金银铜自身具有货币的优点;
(2)特点:种类多样,币制混乱;本位不明,主辅币不清;货币发行权分散;(政府与非官方均有发行权);货币自主权不完整,具有半殖民地色彩;区域性明显;传统性货币与近代性货币并存;
解析:(1)总体趋势:根据“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得出由分散到统一;根据材料中货币的材质可得出金属货币为主,纸币为辅;根据“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得出白银逐渐成为主要法定货币。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金银铜自身具有货币的优点;
(2)特点:根据“中国经济生活中流通的货币有银两、银元、铜元(清末制钱)和纸币”得出种类多样,币制混乱;根据“铸造货币既有中央政府又有地方政府,还有私人银炉;纸币发行权也极为分散,享有发行权的既有华资银行,又有外资银行,华资银行又分为国家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得出本位不明,主辅币不清;货币发行权分散;(政府与非官方均有发行权);根据“又有外资银行,华资银行又分为国家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得出货币自主权不完整,具有半殖民地色彩;根据“每一种货币都形式多样,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得出区域性明显;根据材料可得出传统性货币与近代性货币并存。
二、能力提升
10.(2023·福建三明一中)如图是元朝纸币发行量统计图(单位:锭)。这一统计图反映了( D )
A.政治统一推动了商业经济繁荣
B.民族矛盾的激化制约了经济发展
C.货币形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D.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政局联系密切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军事活动频繁的时期,发行的纸币量就大,帝位更替或军事活动较少时期,多是纸币发行量下降的时期,这反映出元朝纸币发行量的多少与政局的关系较为密切,D项正确;1279年元朝灭南宋统一了全国,而材料时间开始于1260年,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纸币的发展,并非民族矛盾制约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仅提及纸币,多元化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4·江苏宿迁期中)中国古代白银作为一种稀缺之物,一直以来都是在皇庭贵族间辗转收藏。中晚唐之前,中国历代均未将白银定义为一种流通货币。但及至明朝中叶,白银却成为商贸支付的硬通货。这最能说明明朝中叶( C )
A.白银开采技术明显提高
B.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削弱
C.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
D.长途贩运推动了白银流通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由于中国贸易的优势,美洲金银大量涌入,助推了白银货币化,C项正确;明清时期的白银主要是美洲流入,非白银开采技术的提高,排除A项;当时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与长途贩运贸易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2.(2024·江苏徐州期中)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漫画。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 B )
A.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B.人民政府赢得民众的信任
C.金属货币退出中国市场
D.社会主义革命已基本完成
解析:根据材料“现在货币稳稳牢,人民币的信用高,黄金美钞都打倒,投机匿迹人人笑”可知,反映了新中国初期人民政府在金融领域的改革稳定了全国物价,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B项正确;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金属货币退出中国市场的信息,排除C项;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3.(2023·山东滕州五中)根据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的理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缔造国——美国将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困境,即美元既要满足国际货币的需要,又要保证国际货币的供给。这就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逆差,但国际收支保持逆差又必然导致美元贬值。这可以用来说明( D )
A.美国的霸权地位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B.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英国扩张的工具
C.以欧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具有必然性
解析:材料讲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存在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既然这个矛盾天然存在,那么他的瓦解也就存在必然性,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霸权地位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排除A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经济扩张的工具,排除B项;以欧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4.(2024·河南周口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凯恩斯在其1919年的著作《和平的经济后果》中有一句被广泛引用的名言:颠覆现存社会基础最精妙、最可靠的办法,莫过于摧毁它的货币。这一过程调动了经济规律中所有具备破坏性的隐藏力量,并且以一种百万人之中也难有一人能识别出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货币是一种潜在的政治力量,一种权力,并且蕴藏的破坏性极大,通过持有、借出和转移货币可以达到自利的目的。
——摘编自赵柯《货币的政治逻辑
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货币体系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清楚)
答案:示例
论题:大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
阐述:早期殖民时代,英国先后打败荷兰、法国等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经过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英国“世界工厂”地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严重动摇并最终解体。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并拥有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实力,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再加上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
总之,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一国货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根本条件,也是其国家实力的首要体现。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材料描述了世界货币体系与国家实力的关系,结合世界货币体系变迁的史实,自拟论题。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货币是一种潜在的政治力量,一种权力,并且蕴藏的破坏性极大,通过持有、借出和转移货币可以达到自利的目的”可得出大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其次,结合工业革命后,建立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二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20世纪70年代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等相关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条理清晰,紧扣论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