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2 23:0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上17《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部分,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学会运用“六要素”把握写事文章,明白按一定顺序写作让文章更清楚。
3.借助情境研读“爬山过程”部分,学习通过抓“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方法把过程“写清楚”,并利用情境支架进行言语实践。
教学重难点
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初读课文,梳理课文顺序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单元,这个单元就是借助里面的文章学习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篇文章《麻雀》,《麻雀》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呢?——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学生的回答有具体,有简略)——这篇文章是按“起因-经过-结果”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2.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二篇文章《爬天都峰》。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课文。
带着问题读课文:
①《爬天都峰》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爬天都峰》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把这件事写清楚的呢?——假日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我”不敢爬,遇到老爷爷相互鼓励,奋力爬上天都峰顶后相互感激。——先写“爬山前”,再写“爬山时”,最后写“爬上峰顶后”。
第二步:研读“爬山时”
1.看来整篇文章主要是在写爬天都峰。那么课文中少不了写爬天都峰的句段。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划出直接描写爬天都峰的句子。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2.同学们,请你们再来大声地读一读这段话。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爬山很艰难。——天都峰很高,很陡。——“我”和爷爷爬得非常努力。
3.大家读这两段话的感受是一致的,觉得天都峰难爬。其实,关于天都峰的难爬,课文前面就交代了,我们来读一读。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1)大家自己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你从哪里能看出天都峰很高?——我从“似乎从天上挂下来”这句看出来。——我从“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看出来。
(2)很多人认为“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是夸张,其实对于天都峰来说,某种意义上是写实,我们来看看在云彩上面的天都峰。
(3)刚才说了天都峰的高,那从哪里能看出天都峰的陡呢?——我从“笔陡”这个词看出天都峰非常陡。(“笔陡”是什么意思?你们看,就像这支笔的样子,几乎垂直于地面。)——我从“挂”这个词看出天都峰非常陡。(你们想看看像从天上挂下来的天都峰吗?)
(4)这段话写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它的陡和高。
4.正因为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所以文章里的小朋友和老爷爷爬得很吃力啊,爬得很努力啊。你从哪些具体的词语中感受到他们的吃力和努力呢?请你们默读这段话,圈一圈关键词。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1)你圈了哪些关键词,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2)刚才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同学很厉害,他们都圈了一个动词——“攀”,谁来说说原因。要完成“攀”这个动作,身体中的一个部位很重要——手,所以,“攀”字里面有一个“手”字。篆书的攀字里有三个“手”字,你能找到吗?你看,这个字是会意字,它告诉我们要爬上树,不仅要用脚,还要用手——用手抓住枝杈往上拉。而爬天都峰也要手脚并用,要攀着铁链,是因为天都峰太——“陡”了。
(3)你们很会学习,爬天都峰真的不容易,除了“攀”和“手脚并用”这两个词,你还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他们爬得很吃力很艰难?
——我从“奋力”这个词感觉到这次爬山不是轻轻松松、有说有笑的,他们是用尽全力的,是很吃力的。
——我从“爬呀爬”这个词看出他们爬了很长时间,爬的过程也感觉很累。(一个身体强壮的年轻人爬上天都峰都要两三个小时呢,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一个小孩子爬上天都峰你觉得要多长时间?他们可能坚持了四、五个小时才爬上峰顶。)
——我从“终于”这个词感觉到他们爬山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中途可能还想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感觉很不容易。
——“一会儿……一会儿……”这组词让我感觉到天都峰真的难爬,让我感觉天都峰一直是很陡峭的,什么时候都要手脚并用。
5.所以同学们,我们真的不能小看这段文字。从一个个关键词中我们就能看出他们爬天都峰的吃力、艰难。请你们自己再大声读一读,练一练。(个别读)让我们强调这些关键词,读出“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吃力、艰难。
6.大家发现了吗?刚才我们反复读的直接写爬山的句子在这篇文章里占的篇幅很小。放在整篇文章里只有两句话,让人很意外啊。“爬山前”和“爬上峰顶后”的这两个部分到底对“爬山”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详细写呢?请你们小组讨论,说一说。
——老师,我发现这不是一篇写爬山看景物的文章,如果是这样的文章,那爬山的过程要写得详细一点,“爬山前”和“爬山后”要写得简单一点。但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主要是写一个孩子和爷爷刚开始不敢爬,后来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才爬上了山,所以“怎样汲取到力量”要多写一点。(试教时,有班级有孩子能说出这一点。如果说不出来,教师可以讲解。)
——这篇文章主要是“我”和老爷爷相互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如果没有汲取力量,他们是爬不上天都峰的,所以,“爬山前”和“爬山后”要写得详细一点。
7.总结:小朋友们很聪明,这篇文章表面上的写作顺序是“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其实文章里还藏着一条线索——汲取力量。爬山前,他们有点不敢爬,但是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因为汲取到了力量,所以爬山中能够继续相互鼓励,共同努力;最后一起爬上了峰顶,内心非常高兴,他们相互感谢。
第三步:研读“爬山前”、“爬山后”
1.大家都说,“爬山前”重点要写小朋友和爷爷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他们说相互鼓励的话了吗?(没有)我只找到了这两句对话。他们是怎么从对方身上汲取到力量的呢?
2.会读书的孩子会发现,虽是两句简单的话,但背后却蕴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现在希望你们挑选一位人物把他们心里的想法给写下来,写在阅读单上。
3.先不急着写,请大家先读读“爬山后”他们相互感谢的话,对你写好心理活动应该有帮助的。(可以多一点时间练习角色朗读)
老爷爷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我说:“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4.现在开始填写阅读单,写小朋友和爷爷看到对方后的心理活动吧?
——老爷爷心里想: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这位小朋友都不怕,我为什么不鼓起勇气挑战一下呢?
——我心里想:天都峰好高好陡啊,我本来觉得自己肯定爬不上去了,看到这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都来挑战了,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5.原来,这两句简单的对话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有惊讶,有暗暗的自我鼓励,只是作者没有写出来,而是隐含在反问的语气里了,我们来读好这段话。
6.正因为他们相互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爬山时,他们才能够努力坚持,我们再来读“我”爬山的句子,我们就会发现,写“爬山时”的篇幅虽然不长,但几乎所有的词汇都在强调“我”和爷爷带着汲取到的力量爬得非常努力。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按顺序有条理写的,也一直是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我们再来强调关键词读读“爬山时”的部分。
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时间顺序,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我”从不敢爬到最后爬上去了的过程清楚的写了出来。
同学们,周末的时候你在家里做了哪些家务?请同学们用上这节课学到的“写作密码”,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把你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