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赋税制度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综合练习(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货币与赋税制度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综合练习(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2 22:2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货币与赋税制度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1.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农民归附政府户籍的数量激增,户口总数比肃宗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增长近一倍。更多的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弃农经商,或靠佣工维持生计。这些现象反映了( )
A.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B.赋税征收不再以人丁为主
C.以庸代役促进农业商品化 D.户籍制度的作用大为削弱
2.在今湖北云梦睡虎地所发的秦墓竹简中,出土了一些法律文书,其中一份资料记录户籍,写着:“某里的无爵平民甲的家外、妻子、子女、奴婢、家财、畜产如下:家屋一栋二屋,各有人口,室皆瓦盖,设有木造的门;种有桑树十株;妻某在逃,不予查封;成年女儿某,未婚;未成年男子某,身高六尺五寸;奴婢:未成年女子某;雄犬一只”。该制度旨在( )
A.保障政府赋役征调 B.促进小农经济成长
C.巩固大地主土地所有制 D.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3.这一做法客观上( )
西汉时期按爵授田制规定的部分爵位授田数量统计
爵位 田(单位:顷) 爵位 田(单位:顷)
左庶长 74 少上造 84
右庶长 76 大上造 86
左更 78 驷车庶长 88
中更 80 大庶长 90
右更 82 关内侯 95
A.巩固了等级秩序 B.保障了小农生产 C.增加了国家税收 D.革新了生产技术
4.对下表中这一时期的国际收支情况,美国持忽视态度,与该态度关联密切的时代热词是( )
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1950—1957年,单位:百万美元)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总支出 23000 24300 25300 19685 19876 21944 25748 27188
总收入 14054 18954 18354 17287 18193 20349 24060 26837
A.国家干预经济;“滞胀”
B.布雷顿森林体系;冷战
C.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D.福利国家;黑人民权运动
5.1999~2021年,美元计价外汇储备的全球份额从71%下降至59%,但同一时期美元、欧元的份额并未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美元下降的份额主要由占比更少的多种货币分享。该现象表明( )
A.美元急需国际金融的支持 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各国优化了货币储备构成 D.美元的优势地位丧失
6.1968年,美国开始实行黄金双价制,一种是只有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在美国政府同意的情况下,用美元按统一黄金官价向储备银行兑换黄金;另一种是根据供求关系来调节的自由市场黄金价格。这一做法( )
A.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系
B.导致了七十年代出现“滞胀”局面
C.体现了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提升
D.旨在谋求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控制
7.万历年间,学者吕坤认为:“守令之政,自以乡约保甲为先”,“乡约保甲原非两事,本院捧读高皇帝《教民榜文》,及近日应行事列,谓乡约所约者此民,保甲所保者亦此民,但约主劝善,以化导为先,保主惩恶,以究诘为重,议将乡约保甲总一条鞭”。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
A.官方开始有意识地渗入乡约 B.政府和民间结合助推基层治理
C.保甲制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D.古代乡约制度有利于教化百姓
8.洪武元年(1368年)的《大明令》规定:凡鳏寡孤独,每月官给粮米三斗,每岁给绵布一匹,务在存恤。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常加体察。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的法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废疾之人……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反映了明代初期( )
A.民主法治体系日渐完善 B.弱势群体获得了有效救助
C.社会秩序稳定备受重视 D.社会救济完全由官府负责
9.183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在178个城市中设立了济贫法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教育部、铁道部等政府管理机构。19世纪中后期,英国颁布了多部《首都水法》,对自来水水质、水量、水价等作了严格的规定。1875年颁布的《克罗斯法》准许地方政府制订改造贫民区的计划。英国这些举措的出台( )
A.反映出城市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B.加速了城市治理的制度化发展
C.表明城市治理有赖于社会力量的紧密配合
D.得益于国家推行干预经济政策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随后,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这反映了二战后( )
A.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进步 B.医疗卫生不平衡现象获得缓解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根除 D.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意识增强
11.北宋张载任官时,以“不刑一人”为理想的治政标准。他常设酒食招待乡里的老人,询问其疾苦,并教导他们训诫子弟的方法;为使县里颁布的文告家喻户晓,他还常把乡长们召集到衙门,“谆谆口谕,使往告其里闾”。这些做法( )
A.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B.反映了律令儒家化的趋势
C.强调了基层教化的作用 D.利用乡约以净化民风民俗
12.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颁布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这种方式实行社会的有效分工。这一做法旨在( )
A.实现社会资源分配最大化 B.保证政府与市场的平均配置
C.提升地方政府的管理效率 D.实现政府管理向社会的转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铸钱量比唐代大为增加,可是因为商业发达,流通量大增,货币仍感不足,于是又在一些地区发行铁币。铁币价轻体重,每千文重达25斤,携带十分不便。四川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也是在一地交钱后到另一地取钱。不久交子改由政府发行,并设立了机构管理,交子遂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纸币。南宋时又在湖广地区发行会子,与交子共同使用。最初交子、会子发行量有所控制,币值稳定而有信用,可以随时兑换成铜币,所以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后来政府因财政困难,大量发行纸币以弥补亏空,于是纸币严重贬值,导致南宋经济混乱,加速了它的灭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统观元代币制,经过三次改革,却始终在于推行纸币制度。除少数边陲如云南尚使用实物货币及贝币外,全国通行,基本上达到全国的货币统一。元朝最初发行纸钞的二十余年间,尚能维持其相对稳定,此后由于巨额的军队供养,宫廷开支和军功评赐等,致国家全年的财政收入半年用尽,这就不能不乞救于纸钞的发行。同时连年征战,经济停滞,纸币的通货膨胀,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必然现象而已。
——摘编自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交子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纸币发行流通的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元朝纸币发行流通的不同特点。
14.乡里制度在古代被称为“治民之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代王朝的乡里制度,在原则上,都是以户口编排为起点的,即规定以五户为邻、比,伍或十户、十一户为什、甲,五十户左右为一里、大保、社,五百户左右为乡、都等。秦汉时期的乡所统户口一般在千余户至数千户,规模较大;魏晋南北朝时期,乡的户口规模逐渐减小,至隋唐时定制为五百户。这种编排原则及其实行,需以严密的户籍控制为前提,可是受到民户逃亡、豪强荫蔽强占以及隐冒户口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王朝国家对于乡村民户的控制,往往随着国家控制力的衰退而逐渐松弛。在一个王朝周期里,国家能够有效掌控的著籍户口在全部户口中所占的比例是逐步下降的。如秦汉、隋唐与明朝在其建立制度之初,均立足于户口控制原则,但是在东汉中后期以至于魏晋十六国南朝时期、唐中后期以迄于南宋、明中后期以至于清代,不得不逐步根据人户居住的村落、耕种的田亩,来征发赋役,并通过不同方式,以村庄、地域为基础,维护乡村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餐西奇《“下县的皇权”:中国古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质》
(1)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公元780年),农民归附政府户籍的数量激增”“更多的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弃农经商,或靠佣工维持生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所以出现户籍激增的现象;两税法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户无主客,这就使农民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农业生产和其他副业,B项正确;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是宋朝的社会变化,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A项;材料信息是两税法,与“以庸代役”的租庸调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赋税制度改革带来的影响,与户籍制度作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A
解析:材料“某里的无爵平民甲的家外、妻子、子女、奴婢、家财、畜产如下”对于平民家里财产等进行统计主要是加强管理的目的是保障政府赋役征调,加强对人民的管理,故A项正确;小农经济增长也是征收赋税的依据,故B项错误;巩固大土地制度不是秦朝管理户籍主要措施,故C项错误;封建社会国家是压制商品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按爵授田制”导致西汉大地产制的形成,处于不同爵位者可以凭借该制度确定占田的数量,表明等级严格,而土地多寡又表明爵位高低,从而巩固了等级秩序,A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涉及对贵族占地的数量的规定不是保障小农生产,排除B项:贵族大量兼并土地,但是隐瞒土地数量,不向政府缴税,从而导致国家税收得不到保障,排除C项;当时实行的是铁犁牛耕的生产技术,并未改变,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B
解析:表格显示这一时期美国支出大于收入,美国忽视这一现象,说明支出大于收入对美国有益处,其中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输出有利于使美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共同货币,冷战虽需要向海外投入大量美元,但可有效的遏制苏联,实现其霸权,故选择B项。A项滞胀发生于70年代初,C项越南战争始于60年代,均不符合“时代”一词,故排除;D项属于国内事务,与国际收支无关,故排除。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99~2021年,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份额下降,但美元和欧元没有出现此消彼长的态势,而是多个国家的货币分享了美元下降的份额,即各国优化了货币储备构成,故C项正确。A项结论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在20世纪70年代,B项排除;美元的优势地位尚未丧失,D项排除。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美国爆发第二次美元危机,导致美元变相贬值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反映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系,A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导致七十年代爆发“滞胀”危机,排除B项;材料表明美元贬值,说明美国经济霸权地位有所下降,排除C项;材料体现美国为应对美元贬值,而对黄金采取的应对措施,与控制发展中国家经济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保甲和乡约相结合,即政府和民间管理有利于基层治理,B项正确;在此之前官方就已经有意识地渗入乡约,排除A项;保甲制度和乡约制度仅是材料的一方面,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和民间结合推动基层治理,排除C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政府十分重视“鳏寡孤独”的生活情况,并采取各种抚恤措施,因为这关乎社会矛盾是否激化与社会是否稳定,说明社会秩序稳定备受重视,故选C项;明朝并没有建立民主法治体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政府重视对“鳏寡孤独及废疾”等弱势群体的救助,但救助效果并未指明,“有效”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178个城市中设立了济贫法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教育部、铁道部等政府管理机构”“英国颁布了多部《首都水法》,对自来水水质、水量、水价等作了严格的规定”“1875年颁布的《克罗斯法》准许地方政府制订改造贫民区的计划”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城市化问题进行管理,加速了城市治理的制度化发展,故选B项。“日趋完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C项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材料并没有体现英国开始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故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二战后,北欧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欧洲的医院和专业卫生机构、基础医疗单位大量出现,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一些重大传染病。这些成就表明二战后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进步,A项正确。
11.答案:C
解析:张载为官时期,重德轻刑,利用基层的乡老、乡长来劝谕百姓,体现了其重视基层教化的作用,C项正确;张载经常召集乡老乡长,并非无为,排除A项;律令儒家化强调的是法律中渗透了大量儒家思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张载为官时期,并未提到对乡约的利用,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C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主要结论: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政府让社会和企业参与社会基础管理,因此主要是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C项正确;材料反映社会基层治理的方式变化,而不是分配社会资源,排除A项;“平均”说法绝对,排除B项;“政府管理”说法错误,材料是指基层管理,排除D项。故选:C。
13.答案: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金属货币的不足;金属货币流通不便。
影响:积极方面,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市镇的形成;消极方面是容易引发通货膨胀,造成财政危机。
(2)不同的特点:宋朝纸币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作为辅币,与铜钱兼用;有区域限制。
元朝纸币制度更加成熟;不用铜钱,纸币是单一流通的货币;无区域限制,全国通用。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商业发达,流通量大增货币仍感不足,于是又在一些地区发行铁币”可分析出商品经济的发展,金属货币的不足:根据材料“铁币价轻体重,每千文重达 25 斤,携带十分不便”可分析出金属货币流通不便。影响:积极方面,结合商品经济发展可分析出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了市镇的形成;消极方面,根据材料“政府因财政困难,大量发行纸币以弥补亏空,于是纸币严重贬值,导致南宋经济混乱”可分析出容易引发通货膨胀,造成财政危机。
(2)不同的特点: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宋朝纸币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根据材料“交子、会子发行量有所控制,币值稳定而有信用,可以随时兑换成铜”可分析出作为辅币,与铜钱兼用;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有区域限制。根据材料“始终在于推行纸币制度”可分析出元朝纸币制度更加成熟;根据材料“除少数边陲如云南尚使用实物货币及贝币外,全国通行,基本上达到全国的货币统一”可分析出不用铜钱,纸币是单一流通的货币,无区域限制,全国通用。
14.答案:(1)趋势:乡的规模不断缩小;对户口的控制日益松弛。(从以户口控制为基础到以村落、田亩控制为基础。)
原因:社会动乱;人口迁徙(民户逃亡);豪强隐匿户口。
(2)影响:完善基层管理(加强中央集权);保证赋役征发(政府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解析:(1)演变趋势:由材料“秦汉时期的乡所统户口一般在千余户至数千户,规模较大;魏晋南北朝时期,乡的户口规模逐渐减小,至隋唐时定制仅为五百户”可得出乡的规模不断缩小;由材料“受到民户逃亡、豪强荫蔽强占以及隐冒户口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王朝国家对于乡村民户的控制,往往随着国家控制力的衰退而逐渐松弛”可得出对户口的控制日益松弛。原因:由材料“受到民户逃亡、豪强荫蔽强占以及隐匿户口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王朝国家对于乡村民户的控制,往往随着国家控制力的衰退而逐渐松弛”及所学可得出社会动乱,人口迁徙(民户逃亡),豪强隐匿户口。
(2)由材料及所学可得出:完善基层管理(加强中央集权);保证赋役征发(政府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