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25《挑山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梳理信息,能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理解“挑山工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走到游人前面”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结合情境,比对表格,理解明晰挑山工语言的隐含的深刻哲理。
3.借助画作内容想象、情境说话、诗句题名等,体悟挑山工向着目标,步步踩实向上攀登的精神的激励力量,并从中受到感染启迪。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梳理信息,能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理解“挑山工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走到游人前面”的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结合情境,比对表格,理解明晰挑山工语言的隐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
第一步:话题引出,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作家是冯骥才。很多年前,冯骥才在学习绘画的时候,到泰山写生,泰山上的挑山工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创作了一幅画,写了一篇文章。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冯骥才的画后来唐山大地震中遗失了,但文章留下来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会儿要请大家说一说挑山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我知道了什么是“挑山工”……——我知道了“挑山工”工作辛苦……——我知道了“挑山工”精神可贵……
第二步:研读挑山工走过的“这一段挑山路”
1.很多同学读出了挑山工的工作很辛苦。请看,这就是泰山的回马岭,为什么叫回马岭呢?这段山路盘旋回转,非常陡峭,据说马儿走到这里,都不敢攀登,只能原路返回,所以才得名“回马岭”。
2.挑山工走这一段山路,到底难在哪儿呢?别着急,请你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用“——”划出来。
(1)刚才大家的发言都说到了挑山工的折尺形登山路线,你真的理解了吗?你能画示意图吗?打开学习单,自己试一试。(很多学生会画错,要借助实物投影仪讲解、修正)
(2)你知道吗?这种“折尺形”登山方式,会让路程多一倍,挑山工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登山方式?——只有这样登山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到台阶;——不这样登山膝盖会受不住的,膝盖会抬不起来;——这样登山为了保持平衡,直上容易失衡摔倒;……
(3)这样的路段,挑一个空筐都很难上去,而挑山工挑的货物却——很重,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一点?——课文里直接说货物“沉甸甸”的。——“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我从这句话里也感受到挑山工挑的货物是很重的。
3.小结:是啊,别小看这一段路,山路险、货物还重(出示多张真实的挑山工挑货物照片),轻的时候是一百来斤,重的时候有一百六七十斤!这一段路难走啊。自己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读第一段。
第三步:研读挑山工走过的“这一天挑山路”
1.挑山工要走这一段路,真的很不容易。然而,他要走的,仅仅是这一段路吗?(出示泰山全景图)泰山海拔1545米(呈现数据),一共有8000多个石阶(呈现数据)。除了回马岭,泰山还有升仙坊,山势陡峭仿若仙境,还有著名的十八盘,它陡峭得像是倒挂在悬崖峭壁上的一架云梯。
2.挑山工的一天,来回泰山一趟,在这一天的的登山路上,挑山工最渴望的是什么?——休息、停下来……——想找人说话……——希望货物轻一些……——希望尽快到达山顶……
3.他能像你们刚才说的那样停下来长时间休息一会儿吗?(不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你认真默读课文,找一找。
奇怪的是挑山工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走过,以为把他们远远地甩在后边了。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已经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前头去了。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像仙人那样,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1)这段话里的长句子比较难读,让我们先借助停顿符号读好。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挑山工虽然挑着货物上山,但他们总是会超过游客,那是因为他们不会停下来,一直在登山。——我读了这段话,真的看到了挑山工是“一个劲往前走”的,他们身上有“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品质。——这段话是把游人和挑山工对比起来写的,更让我们体现到挑山工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3)换种形式,我们再来读,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切。老师读前面游客的部分,你们读后面挑山工的句子。
当游客们(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时,挑山工(挑着沉甸甸的担子,一甩一甩的,不停地往上攀登)
当游客们(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时,挑山工(挑着沉甸甸的担子,一甩一甩的,不停地往上攀登)
当游客们(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时,挑山工(挑着沉甸甸的担子一甩一甩的,不停地往上攀登)
(4)你觉得还有什么时候,挑山工也是这样不断地往上攀登呢?——当游客们在石阶上休息时,挑山工(挑着沉重的担子,一甩一甩的,不停地往上攀登)。——当游客们给沿途的景物拍照时,挑山工(挑着沉重的担子,一甩一甩的,不停地往上攀登)。——当游客们在享受沿途的美景时,挑山工(挑着沉重的担子,一甩一甩的,不停地往上攀登)。……
(5) 其实,在这一整天里,无论游客们在做什么,挑山工都要挑着沉甸甸的担子,一甩一甩的,不停地往上攀登,走完这一天的路,真的很不容易。
(6)挑山工为什么不停下来,好好地休息一下呢?我们来听听他的心声。读了这段话,你们理解他们为什么没有停下来休息吗?
——因为不能耽误工夫,这是他的工作,他不是来玩的。(是啊,他的工作职责,就是安全地、尽快地把货物挑上山顶。)
——因为路程长,货物重,他还停下来的话,就会很浪费时间,可能没办法到山顶了,所以,他只能一个劲往前走。(他不能浪费一分一秒,只能一个劲往前走。)
(7)我们要好好地读一读挑山工说的这段话,这句话看上去简单、朴素,但蕴藏着深刻的哲理。(范读-自己练-指名读-齐读)
第四步:研读挑山工走过的“这二十年挑山路”
1.挑山工挑货登山,难道只是这一天吗?(不是的)课文中有很多细节,都在告诉我们挑山工是每天挑货上山,日复一日。请你浏览课文,找一找。
——扁担是光溜溜的,说明扁担都被肩膀磨光了,数不清挑着货物走了多少路。
——只有一天又一天的风吹日晒,皮肤才会变得黑黝黝的。
——冯骥才多次强调挑山工的肤色,是想强调挑山工经受了一天又一天的风吹日晒。
2.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句子让我们了解到,挑山工一辈子都在攀登泰山,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永不间断。尤其下面这段话,读一读,说一说你们读了之后的感受。
(1)一天又一天,永不间断,你能想象挑山工在哪些恶劣的天气里依旧挑着重物攀登泰山吗?(刮风下雨的日子,雪天路滑的日子,起雾看不清环境的日子……)
(2)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真实的挑山工的视频(播放视频)带着感受读一读这一段朴素实际包含了浓浓情感的句子。
3.你们所说的就是挑山工精神!就像冯骥才在给泰安市少先队员的回信中写的,我们一起读。
挑山工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不畏艰难、顽强进取的精神。
----冯骥才给泰安市少先队员的回信
第五步:研究作者组材的奥秘
今天这堂课,我们是根据“一段山路——一天的山路——一生的山路”这样的思路来感受挑山工的精神的。但这不是冯骥才的写作思路,冯骥才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什么内容先写,什么内容后写,是很讲究的。有什么讲究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比较难,如果自己班的学生没这个发现能力,可以讲解)
——先写的是一群挑山工,再具体写一个挑山工,由概括写,到具体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一群挑山工”的表现,冯骥才选了“一个地点”来写,这样就集中了描写的笔墨。
——具体写一个挑山工的时候,冯骥才写了他一天的表现,从“山下”到“回马岭”到“五松岭”,而且是将“游客”和“挑山工”对比着写,让读者感受到挑山工从不耽误功夫,暂时会落后,但最终比游客要快。
课堂总结:
有人给泰山的挑山工写了一首诗,齐读:“稳挑日月历沧桑,万古登山涵意长。沧海横流天欲堕,东天一柱看脊梁。”我想这是对挑山工最好的赞美。
其实你、我、我们大家都需要挑山工这种顽强的毅力和向着目标不断攀登的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