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2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不同语气和节奏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2.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句话的含义,感受作者描写傍晚与早上鸟的天堂的不同景色的匠心。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尝试小练笔,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教学重点:
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句话的含义。感受作者描写傍晚与早上鸟的天堂的不同景色的匠心。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尝试小练笔,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步:追溯“鸟的天堂”的历史
1.2018年7月1日,深茂铁路建成通车。为减少铁路施工期内产生的噪声对鸟儿栖息生态带来的影响,当地政府出资1.87亿,完成“2公里”全球首例“全封闭声”的屏障建设。
2.1984年,病榻上的巴金亲笔题写“小鸟天堂”四个字,小鸟天堂从此得名。
3.1933年,年轻的作家巴金南下广东,途经江门新会,留下一篇散文《鸟的天堂》,南国之美令无数读者神往。
4.明朝万历四十六年,江门新会天马村的村民们在村前挖了一条河,在河中垒起了一个“土墩”。后来,有位村民把一株榕树枝插在了土墩上。
5.在将近400年的时间里,这株榕树枝不断生长,最终长成了——《鸟的天堂》。今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起走近这株大榕树。
第二步:研读“鸟”
1.怎样的地方可以被称为“鸟的天堂”?
——鸟数量多。
——鸟种类多。
——鸟很幸福很快乐。
——榕树高大繁茂。
……
2.既然称为“鸟的天堂”,那这个地方鸟应该数量多、种类多,并且幸福快乐。自由朗读12-13自然段,找找体现出鸟数量多、种类多、快乐幸福的句子,用“——”划出来。
(1)你从哪些句子里感受“鸟的天堂”里鸟的数量很多很多?(结合分析,让学生强调关键词朗读)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2)你从哪些句子里感受“鸟的天堂”里鸟的种类很多?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补充:你认识这些鸟吗?鸟的天堂现有鸟类品种105种。以夜鹭、池鹭、牛背鹭和小白鹭最多,也最常见。此外,还有白鹡鸰、鹊鸲、乌鸫、大山雀、暗绿绣眼鸟、丝光椋鸟、白胸翡翠、珠颈斑鸠等。巴金不是鸟类学家,他也叫不出这些鸟的名字,但他用一个作家的方式写出了鸟种类之多,我们再来读一读。
(3)你从哪些句子里感受“鸟的天堂”里鸟幸福快乐?
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追问:一般情况下,鸟儿听到拍掌声,往往会受到惊吓,这只画眉鸟怎么还唱起好听的歌了呢?(这里的小鸟觉得人类不会伤害他们。鸟儿们在这里很有安全感,已经不怕人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与体会读这段话。
3.下面三段话都写出了鸟的数量之多、种类之多,以及鸟的快乐,比较之后,你发现巴金这段文字的特点了吗?
——巴金举了画眉鸟的例子,来说明小鸟的快乐。
——巴金的文字很有画面感,有动态的变化。
——巴金不仅写出了鸟数量多、种类多,还展现了鸟飞出来时的动态变化。
4.“动态变化”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换种方式来读这个描写小鸟的片段,你的感受会更深。(逐句呈现,理解后感情朗读)
①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②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③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④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⑤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段话是按时间顺序来写小鸟飞出来的过程的。
——而且飞出来的过程也富有变化,起初,没有一只鸟;接着,飞出了一只鸟;没一会儿,飞出了第二只、第三只;眨眼之间,鸟越来越多;最后,鸟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5.其实,在这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里,巴金还把自己的心情变化悄悄藏了进去。例如起初当巴金看到“周围是静寂”的时候,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呢?(这鸟的天堂,怎么如此安静?不是鸟的天堂吗?怎么一只鸟都没有,“鸟的天堂”名不副实啊。)随着鸟不断地从树枝间飞出来,巴金的心里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小组合作,一人选一处,想象写巴金的心理活动。(汇报后感情朗读,读出作者的心理变化)
6.总结:这个单元主要是研究“动态描写”,巴金爷爷的这段动态描写实在精妙,精妙在哪里?
第三步:研读“榕树”
1.鸟这么多,生活得这么惬意,原因可能是什么?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榕树枝繁叶茂。
——榕树为鸟提供了美丽适宜的生活环境。
——人类的保护。
2.正如大家所说,这是一株枝繁叶茂、很有生命力的大榕树,巴金是怎么写出榕树的繁茂和旺盛的生命力的呢?请大家再默读,圈一圈划一划你觉得特别精彩的地方。(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作者写的时候,用了很多精彩的动词。
——作者是按一定观察顺序写的。
——作者用了联想的写作方法。
3.感受“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
(1)出示三张“鸟的天堂”的照片,引导学生发现拍摄的角度越来越近。
(2)照片有远景、近景、特写镜头,其实巴金的文字也是从远到近写的,你发现了吗?
远景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千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近景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特写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聚焦“静中有动”的写作方法。
(1)这段话虽然写榕树静态之美,却用了好几个动词,发现了吗?(垂、伸、卧)
(2)你最喜欢哪一个动词?为什么?带着你的理解朗读。——卧:这株榕树像一位巨人一样,卧倒在水面上。——伸:榕树的根好像是手一样,伸到泥土里,非常有力量。——垂:树枝直直地挂下来,都垂到水面上,十分茂盛,生机勃勃。
(3)这段话主要是写榕树静态的样子,但在选用动词时却很用心。
5.关注“联想”的写作方法。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上下两段话的区别在哪里?(巴金用了联想的写法——好像、似乎)
(2)你喜欢加入“联想”的写法吗?为什么呢?
——有了联想,更加有画面感,更能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
——通过联想,展现出大榕树的生命力。——联想,给了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
(3)对呀,加入联想,我们更能感受到榕树的生机。谁愿意来读读看?我们闭上眼睛听,看看脑海中能不能浮现出画面。
6.小结:作者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读这一部分,你现在知道答案了吗?
课堂总结:
这真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课文学完了,你体会到巴金爷爷怎样的感情呢?热爱、赞美如此美丽的南国的之树,如此自由欢歌的鸟儿,《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字字句句都渗透着巴金爷爷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