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2、《迢迢牵牛星》用平凡的意象表达思念之情。3、叠字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有一定认识理解,也有了一定积累。但对于诗歌的赏析诵读没有系统认识。好在《迢迢牵牛星》选材于学生耳熟能详的民间神话传说,所以在教学伊始,课件出示诗歌鉴赏方法,让学生按其步骤学习进行。侧重于在创设学习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既有的记忆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分析诗歌独特的意象,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意境。以培养、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1、《迢迢牵牛星》用平凡的意象表达思念之情。
2、叠字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引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情人节是哪一天吗?(七月初七)它的由来是关于那个故事的?(《牛郎织女》)那么,你了解多少呢?出示图片。假如横在牛郎织女间的不是又宽又深的天河,而是一条又清又浅的小河,但他们仍是可望而不可即,你能想象得出他们的别离之恨吗?今天,我们欣赏这个经典传说古诗《迢迢牵牛星》板书。大家很喜爱诗歌。,背了不少,谁能说说学诗的目的是什么?欣赏诗歌精炼含蓄的语言,欣赏诗歌新奇美妙的想象,欣赏诗歌图画般美的意境,欣赏诗人真挚动人的感情。在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的同时,我们收获语言、诗意、感动。来提升我们做人的层次。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一个人如果不喜欢诗,他的文学趣味也就会低下。”所以,同学们不应只停留在背诵这肤浅的层次上,要努力走进诗歌,动脑去采撷。希望你在本节课上勤于动脑,满载而归。21教育网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活动2【讲授】学习新课
1、了解五言诗和《古诗十九首》的内容等。2、学习诗歌鉴赏方法。3、解决生字,听读,整体感知诗歌。
4、自由音读、朗读,学习重点词语的意思,整首诗的意思。5、学生代表展示。6、意读,思考诗歌每一句写了什么内容,寻找意象,体会感情。7、诗歌的语言、用词的别致,特别。叠字的作用。8、赏析品味诗歌。9、情读,体验诗歌的主题。21cnjy.com
10、组内赛一赛。
11、小结:当我们再次抬头看熟悉的夜空,也许会多了浪漫的联想,诗意的感受。所以,这节课我们收获了语言、感动和诗意。人生有诗歌相伴,多么美好的诗意人生呀!21·cn·jy·com
活动3【活动】课后作业
1、背诵及默写本诗
2、以“我喜欢……句,因为……”的句式,课后品析其他几句诗。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从景物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体会诗歌中运用的大胆想象。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他们的思维也逐渐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所以运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利用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诗意,课堂上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赏析等手段,达到理解诗意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学会赏析故事的方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诵读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景物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一)课前活动:同学们能说出几个关于月亮的诗句吗?
学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设计意图:活跃课前气氛,从月亮的角度切入本课。)
活动2【活动】活动
吟诵寄韵 通过层层朗读深入,学生能够达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诗的大意的目标。
品读寄情 本环节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赏析诗句的能力。教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应该从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诗中的意象、个别字词入手。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名句的赏读。再通过老师的朗读师范,对学生在赏读过程中的朗读指导,对本诗进行美读。
意象寄心 学生通过对意象的了解,能够更深层次的体会到古诗词中的意象文化。
感悟寄语 该环节进行迁移拓展训练,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3【练习】练习
李白托月送友,你借什么来寄托情谊呢?
学生:借助沙漏,见证我们的友谊长存。
送去一个微笑,愿他在疲惫时得到一丝安慰。
教师:借一壶好酒,解友人心头的哀愁。
借一缕阳光,在寒冬为友人送去一丝温暖。
(设计意图:该环节进行迁移拓展训练,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4【作业】作业
扩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要求:扩写一篇送友人的散文,可加合理的想象。300字左右。
给一个开头仅供参考:
站在窗边,近看庭院。起风了!庭院的柳絮在纷飞,纷飞的柳絮的长枝在飘荡,飘荡的长枝在拨动着我的心弦,思绪便在这轻渺柔和的风中缓缓漾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
1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反复诵读古诗。
2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1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反复诵读古诗。
2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学时重点
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反复诵读古诗。
学时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
1、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抓住富有特征得到景物描写品味诗歌意境,赏析诗歌语言。
3、诵读、欣赏、背诵二首诗歌。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基础不好。
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古诗两首
预习要求:
1、了解诗歌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商隐,唐代诗人。因牛李党争,李商隐一生不得志,死时年仅四十七岁,他的诗,有的是直接对时事政治表示态度的;有的是托古讽今,歌咏历史题材;有的是抒写友朋生死之情的;有的是感伤身世之作,而人们最熟悉的则是他的爱情诗。这些异常复杂的内容,又几乎都是和他的身世遭遇有着密切的联系。 赵冀(1727~1814) 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诵读诗歌,能有情感背诵。
3、阅读相关材料,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进行旁注(点评、补充、质疑)。以备课堂交流。
二、课堂教学:
《夜雨寄北》 李商隐
1、展示作者及写作背景
2、展示诗歌朗诵同学展示作者及写作背景
其他同学评点及补充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备课札记
小组诗歌朗诵
同学互评
全班诵读
3、展示诗歌赏析
小组诗歌赏析
同学互评
《论诗》 赵翼
1、展示作者及写作背景
2、展示诗歌朗诵
小组诗歌朗诵
同学互评
全班诵读
3、展示诗歌赏析
小组诗歌赏析
同学互评
三、课堂反馈:
1、完成课堂反馈
2、班级交流
)
班级交流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迢迢牵牛星》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蕴美。
学习诗歌的散文化写作。
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五言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又称《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其内容多为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及文人士子失意的苦闷哀愁,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惊心动魄,一字千金”。21教育网
预习检查:注音与停顿
迢( ) 纤纤( ) 擢( ) 札( ) 机杼( )盈盈( ) 一水间( ) 脉脉( )21cnjy.com
迢 迢 牵 牛 星,皎 皎 河 汉 女。
纤 纤 擢 素 手,札 札 弄 机 杼。
终 日 不 成 章,泣 涕 零 如 雨。
河 汉 清 且 浅,相 去 复 几 许?
盈 盈 一 水 间,脉 脉 不 得 语。
杜牧《清明》及散文化改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改写:清明时节,天空有些灰暗,斜风吹着蒙蒙细雨,缠绕着淡淡的雨雾。三三两两去祭拜的路人失魂落魄地走在路上。湖边柳条似婀娜多姿的少女,,在湖面上照着影儿,在细雨中轻抚长发。牛背上,牧童吹着短笛,笛声清扬,似在和唱。此时,一位书生蹒跚地走过来,穿着白色的外衣,抚着不大长的胡须,他神思茫然,眼睛里流露出淡淡的哀伤,走在稀稀疏疏的人流中,显得格外醒目。书生走过来,恭恭敬敬地向牧童作了个揖,问道:“请问小哥,附近哪有酒家?”牧童放下短笛,伸手指向了远处的杏花村。那个杏花村可是远近的闻名的村庄,专产好酒。书生随着牧童所指,举目望去,果然酒旗飘扬处,上有“杏花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五、散文化改写《迢迢牵牛星》: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
1、能准确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掌握好节奏)
2、能说出诗歌中所写景物的作用
3、能对诗歌的三、四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赏析)
4、能说出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赏析诗歌的一般方法对课外诗歌进行赏析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诗歌学习,已经对其赏析的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所以本节设计让学生自己赏析并运用知识赏析课外的诗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1、能准确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掌握好节奏)
2、能说出诗歌中所写景物的作用
3、能对诗歌的三、四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赏析)
4、能说出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通过对题目的解释导入本课学习
活动2【讲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学生自学
1、自读:准确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掌握好节奏)
2、研读:(1)圈出诗歌中所写景物并说出其作用
(2)对诗歌的三、四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赏析)
(3)说出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自学成果展示1、朗读
2、感知景物
3、品析手法
4、体会情感
(五)精讲、解疑
活动3【练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当堂训练:从感知景物、品析手法、体会情感三个角度对下面这首诗进行赏析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活动4【测试】闻王昌龄遥有此寄
1、点名诗人闻讯的时节的一句诗是: 。
2、本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 , 。
3、本诗中将明月人格化,托月送情,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的句子是: 。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也借助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
5、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这首诗的意境。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了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3.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4.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学情分析
作为初一学生,诗歌的学习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背诵,还要进行赏析。近两年,县教研室也将诗歌赏析作为考察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相关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赏析,做到学以致用。21教育网
3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理解,背诵。
难点: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着“诗仙”之称的大诗人李白的诗作,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活动2【讲授】二、文学常识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21cnjy.com
古体诗 近体诗
形成年代 唐代之前 唐代
格律要求 较少限制 限制严格
形式分类 古诗,古风 律诗,绝句
举例 登幽州台歌 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
活动3【活动】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2.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21·cn·jy·com
3.解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4.听读: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活动4【活动】四、赏析诗歌
(一)、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www.21-cn-jy.com
(二)、合作学习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2·1·c·n·j·y
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6. 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要点: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7.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
活动5【讲授】五、小结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像,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21*cnjy*com
〖链接〗以月寄情的句子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活动6【练习】六、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友 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首诗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简要分析。(6分)
(2)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4分)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