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3 10:0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词义的辨析
和词语的使用
活动一
文字对话游戏
我总算盼到了出头之日!
夫对天说
你中央有人也照样进去!
口对囚说
哥们儿,你穿上衣服还不如不穿!
果对裸说
你家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结婚了?
丙对两说
兵和丘 王和皇 由和甲
兄弟,踩上地雷了吧,两腿炸得都没了?
兵对丘说
当皇上有什么好处?你看,头发都白了!
王对皇说
你什么时候学会倒立了?
由对甲说
我们要辨析字形、字义,到辨析词义,理解几个字、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用“对”,用“好”字词,从而设计有趣生动的对话。
活动二
文字对话游戏
用词准确——找准事物特点
簇、层、卷、团、缕、片、朵、抹
描述“云”,可以说“一( 缕 ) 云”,
形容云的形状纤细;“一 ( 片 )云”,
形容云的形状舒展;“一( 朵 )云”,
白云如花苞、似棉团盛放在天际;“一( 抹 )云”,游云如水彩、似墨痕,让自然的画笔在天空中从容晕染。
用词准确——找准人物特点
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 踱 )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孔乙己》)
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 蹩 )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 排 )出九文大钱。(《孔乙己》)
他从破衣袋里( 摸 )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孔乙己》)
注意用词的细微差别
有慢步行走的意思,显示出了孔乙己作为唯一的穿长衫者的优越感。

可以与第一句做对比,同样是进房间,速度都不快,但“蹩进”更突出了做贼心虚的感觉,少了自信,多了猥琐,符合废物的形象。

一个挨一个地按着次序摆;“排”字表现了孔乙己长衫者的优越感,表示自己分文不少,是个规矩人,同时还有读书人的骄傲与自尊,虽和短衣帮同处一室,但依旧要显得高人一等。心理上的自我“优越”与实际的拮据穷酸形成强烈的对比,凸显孔乙己的可悲可叹。

这里指用手探取、寻找。“摸”显出了孔乙己十分窘迫的境况,孔乙已被丁举人打折了腿,从肉体到精神,都遭受极大的摧残和打击,陷入穷困潦倒、已近末路的悲惨境地,只能“摸出四文大钱”,与前文“排”形成鲜明对比。

活动三
品析教材事例 揣摩字词含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与地坛》
用词要准确生动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修改。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首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原稿:背脊),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原稿:后身)喷出一阵(原稿:一股)烟雾。”
请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好处。
“脊梁”
指物体中间隆起呈长条的部分,它比“脊背”表述更形象、准确。
“后窍”
指肛门,指向的部位更具体;“后身”指身体的后背部分,范围过大。
“一阵”
表数量,表现烟雾会在空中弥漫一段时间,不会马上消失;“一股”表数量,只能表现烟雾的形态。
注意用法和其他词语的搭配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史铁生《我与地坛》
长久的岁月中,因为遭受风雨霜雪的侵袭、异物外力的破坏,“琉璃”表面被损坏而变得斑驳。“剥蚀”是剥落而逐渐损坏的意思。“剥蚀”的既是外在的形貌,也是内在的“浮夸”,跟“琉璃”搭配;
“朱红” 本是鲜亮、浓烈的颜色,逐渐褪色而暗淡,“淡褪”的既是色彩和光华,也是“炫耀”的气质;
坚固的“高墙”也没能抵抗住岁月的磨砺,一一“坍圮”;
“玉砌雕栏”,往日的精致、高贵,最终依然“散落”得七零八落。
每一处词语搭配都很妥帖,恰切,凸显出沧海桑田之后的平淡、沉静,也表现出“我”面对不幸,痛苦迷惘后渴望淡然、洒脱面对生活的复杂心境与心路历程。
注意语境,在具体的语境中锤炼词语
除了加点词外,《我与地坛》的范例中还有哪些词语运用特别精彩,请探究这些词语运用的效果。
除了动词的灵活运用外,形容词的使用也很特别。
通常写琉璃一般用红黄蓝等形容词,写“朱红”会用“鲜艳”“耀眼”等。本文却用描写人的作风的词“浮夸”“炫耀”。
这并不是简单的移用,而是表达作者目睹之后的主观感受,对“琉璃”“朱红”所代表的喧囂与热闹的厌弃,曲折反映了作者失魂落魄后渴望安宁与沉静思考的心境。
课堂延伸
探究新词语诞生的途径
从词典参照的角度来说,新词语是指通过各种途径产生的、具有基本词汇所没有的新形式、新意义或新用法的词语。即鉴定新词语的参照系是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词形、词义和词语的用法。
从时间参照角度来说,新词语是出现在某一时间段内或自某一时间点以来所首次出现的具有新词形、新词义或者新用法的词汇。
新词语分类
记录新事物、新现象: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诸方而迅猛发展和人们思想认识的进步,被用来指称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的活动行为的词语。
衍生:通过模仿、类推一些已有的词产生的新词语
缩略:为了称说方便,使事物称谓中的成分进行有规律的节缩或者省略
外来词:外来语是指某种语言从其他语言音译或简单直译而来的词语。
方言词:原本只是某些方言中的词汇,后成为通用性质的词汇
旧词新义:原有的词产生新的含义
新词语背后的社会发展变化
按照社会生活不同领域来积累新词语
按照社会生活不同领域分类:如经济变化流行新词、科技成就流行新词、文化教育流行新词、社会生活流行新词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分类
以正能量为例
为何这个词自从诞生之日起,就能火速流传开?人们乐此不疲地使用这个词汇,体现了人们的哪种心理?我们可以对这问题进行考察,形成一篇新词语札记。
正能量的起源
2012年8月推出的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Rip it Up》中文译名《正能量》推动了该词的流行,书中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呈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也更有安全感。
在高频率使用中,“正能量”由用于人而用于事、用于物、用于现象,迅速泛化。凡是积极乐观的、催人上进的、给人力量与希望的人、事物、现象,人们就认为其蕴含“正能量”。
正能量的泛化
正能量的原因
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各种压力增大,遭遇挫折,为对抗内心出现的负而情绪,人们对正能量有突出需求,需要用积极向上的正面能量去迎接挑战,收获成功。
“正能量”是当下社会迫切需要、非常可贵、值得鼓励的一种精神,具有不一般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十分值得倡导与传播。“正能量”的出现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期待和憧憬,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与心理状态,也与时代的发展轨迹相契合。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