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8.如图,正方体 1 1 1 1中,点 E、F、G、H分别为棱 , , 1 1, 1 1的中点,点M
为棱 1上的动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数学试题 ①AM与 1 异面;② 1 //平面 AEM;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③平面 AEM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图形始终是四边形;
④平面 ⊥平面 1 .
第Ⅰ卷(58 分)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一、选择题:本题共 8小题,每小题 5分,共 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二、选择题:本题共 3小题,每小题 6分,共 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
合题目要求的。
求。全部选对的得 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 0分。
1.已知一组数据 3,4,5,6,7,8,9,10,则这组数据的 35%分位数是( )
z29.在复平面内,设 O 为坐标原点,复数 , z 对应的点分别为 A,B,若OA OB ,则 z 可能是
A.3.5 B.4 C.4.5 D.5
( )
2.从装有两个红球和三个黑球的口袋里任取两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 A.2i B.1 3i C. 3 i D. 3 i
A.“至少有一个黑球”与“都是黑球” B.“至少有一个黑球”与“都是红球” 10.某校组织“校园安全”知识测试,随机调查 600 名学生,将他们的测试成绩(满分 100 分)按
C.“至少有一个黑球”与“至少有一个红球” D.“恰好有一个黑球”与“恰好有两个黑球” 照[50,60),[60,70), ,[90,100]分成五组,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则下列说法正确
3.在空间中,设 m,n是不同的直线,α,β表示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的是( )
A. 若 α∥β,m∥α,则 m∥β B.若 α⊥β,m⊥α,n⊥β,则 m⊥n
A.图中 = 0.1
C. 若 α⊥β,m∥α则 m⊥β D. 若 α⊥β,m⊥α,则 m∥β
B.估计样本数据的第 60 百分位数约为 85
4.某学校高一高二年级共 1000 人,其中高一年级 400 人,现按照年级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学生
C.若每组数据以所在区间的中点值为代表,则这 600 名学生
身高,得到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样本平均数分别为 165cm,170cm 和样本标准差分别为 3,4,
2 成绩的平均数约为 79.5
则总体方差 s ( )
D.若按各组人数比例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 30 名成绩低于 80 分的学生,则成绩在
A.18.5 B.19.2 C.9.8 D.20
[60,70)内的学生应抽取 10 人
5.已知平面向量a ,b 满足 a 3, b 1, a 2b 4,则a 3b,b 夹角的余弦值为( )
11.如图,有一个棱台形的容器 ABCD-A1B1C1D1(上底面 A1B1C1D1 无盖),其
6 6 6 6
A. B. C. D. 1 1 1
4 12 6 6 四条侧棱均相等,底面为矩形, AB BC A1B1 B1C1 1m ,容器2 2 4
π
6.在△ABC 中,BC=2,∠BAC= ,点 P满足2 + + = 0,则 的最大值为( ) 的深度为 1m,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A. AA1 2 m
3 1 1 2
A. B. C. D. 2B.该四棱台的侧面积为 (3 2 3 5)m
4 4 3 3
C.若将一个半径为 0.9m 的球放入该容器中,则球可以接触到容器的底面
7.正四面体 中, 是侧棱 上的中点,若异面直线 与直线 所成的角为 ,直线 MB
45
D.若一只蚂蚁从 A 点出发沿着容器外壁爬到点 C ,则其爬行的最短路程为 5 m
与平面 ABC 所成的角为 1β,二面角 M-BC-A 的平面角为 γ,则( ) 4
A. < < B. < < C. < < D. < <
1
{#{QQABQQIQoggIAIBAAQgCQwFgCkGQkBCCAagGhAAEIAABwBNABAA=}#}
第Ⅱ卷(92 分) 17.(本小题满分 15分)
三、 填空题:本题共 3小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 如图,△PDC 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 ABCD 所在的平面垂直,PD=PC=4,
12.已知a (1,2),b (1, 7),c 2a b,则 c在 a 方向上的投影向量为___________. AB=6,BC=3.
13.在三棱锥 中, ⊥平面 , = 6, = 10, = 2√2,∠ = 45°, (1) 证明:BC⊥PD;
则三棱锥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2)求点 C 到平面 PDA 的距离.
2
14.如图所示,在边长为 3 的等边三角形 中, AD AC,且点 P 在以 AD 的中点 O 为圆心、
3
OA 为半径的半圆上,若BP xBA yB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8.(本小题满分 17分)
1 2 √3① = + ② + 的最大值为1 +
3 3 3 已知四边形 为直角梯形,∠ = 90°,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平面 ⊥平
③ 最大值为 9 ④ = 1 面 ,E为 的中点, = 2 = 2√2, = 3 = 3.
(1)求证: //平面 ;
四、解答题:本题共 6小题,共 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求 DE 与平面 PBD 所成角的正弦值.
15.(本小题满分 13分) (3)求二面角 E-AB-D 的正弦值.
已知复数 = 4 + i,其中 是正实数,i是虚数单位
(1)如果 2为纯虚数,求实数 的值;
(2)如果 = 2, 1 = 是关于 的方程
2 + + = 0( , ∈ )的一个复根,求 + 的值.
1 i
19.(本小题满分 17分)
如图,已知△ 是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点 1、 2、 3是 边的四等分点.
(1)求 + 1 1 的值;
1
16.(本小题满分 15分) (2)若 为线段 上一点,且 = + 1 ,求实数 的值; 12
如图,在△ABC 中,点 P 在边 BC 上, PAC 60 ,PC 1, AP AC 2。
(3)若 为线段 3上的动点,求 的最小值,
(1)求 APC; 并指出当 取最小值时点 的位置.
3
(2)若△APB的面积是 ,求 AB .
2
2
{#{QQABQQIQoggIAIBAAQgCQwFgCkGQkBCCAagGhAAEIAABwBNABAA=}#}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当 M点在线段 1 上时,在平面 1 1 内作直线 // ,
一、选择题:1——5 DDBBA ;6-8 B, C, C 交 1的延长线于 U,交 1 1于 V,连接 UM,
5. ∵ 1// 1, ∴ , , , 1四点共面, 平面 1 1 ,∴ ∩ 1 1 = ,
即平面 AEM截正方体的图形是五边形 ,如图:
π
对于 D,在正方形 ABCD内,R △ R △ , ∠ = ∠ , ∴ ∠ + ∠ = ,
2
所以 ⊥ ,又 1 ⊥平面 ABCD, 平面 ABCD,
∴ ⊥ 1, 1, 平面 1 , 1 ∩ = ,∴ ⊥平面 1 ,
6. 平面 AEM,∴平面 ⊥平面 1 ,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共 3小题,每小题 6分,共 18分。
9.ACD 10.BCD 11.BD
11.
8.对于 A,连接 1 1, ,∵ 1 = 1, 1// 1, ∴四边形 1 1 是平行四边形,
平面 1 1 , 1// 1, 1 平面 1 1 , 1 平面 1 1 ,
∴ 1//平面 1 1 ,又 1 ∩ = ,所以 1与 AM是异面直线,正确;
对于 B,连接 EH,则 // 1, = 1, ∴四边形 1 是平行四边形, 1 // ,
又 平面 AEM, 1 平面 AEM,∴ 1 //平面 AEM,正确;
对于 C,取 1的中点 T,当M与 T重合时,连接 1,
则有 // 1, , , , 1四点共面,
即平面 AEM截正方体的图形是四边形 1 ,如图:
{#{QQABQQIQoggIAIBAAQgCQwFgCkGQkBCCAagGhAAEIAABwBNABAA=}#}
设 (cos , sin ), ∈ [π, 2π],
1 3√3 3 3√3 3 3√3则 = (cos , sin ) , = ( , ) , = ( , ),
2 2 2 2 2 2
3 3 3 √
3 27 π
所以 = cos sin + = 3cos ( + ) + 6,
2 4 2 4 3
π 4π 7π
因为 ∈ [π, 2π],所以 + ∈ [ , ],
3 3 3
π
所以当 + = 2π时, 取得最大值9,故③正确;
3
1 3√3 3 3√3 3 3√3
对于②,因为 = + ,所以(cos , sin ) = ( , ) + ( , ),
2 2 2 2 2 2
1 3√3 3 3√3
即(cos , sin ) = ( ( ), ( + )),
2 2 2 2
3√3 3√3
所以sin = ( + ),
2 2
2√3
三、填空题:本题共 3小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 所以 + = sin + 1, 9
3 6 3π 2√3
12. ( , ) ; 13.140π; 14.①③ 因为 ∈ [π, 2π],所以当 = 时, + 取得最大值 + 1,故②错误.
5 5 2 9
14.对于①,因为
2
= ,且点 在以 的中点 为圆心, 为半径的半圆上, 四、解答题:本题共 6小题,共 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3
1 1 1 1 2 15.解:(1)因为 = 4 + i,所以 2 2 2所以 = = = = 1,则 = + = + = + ( ) = + , = (4 + i) = 16 + 8 i,
3 3 3 3 3
2 16 2 = 0
2 2 2 1 2 1 因为 为纯虚数,所以{ ,解得 = 4(负值舍去),
对于④, = + = + = + ( ) = + , = = + 8 ≠ 0
3 3 3 3 3 3
所以 = 4. ……5’
1
(
2
+
1 1
) = ,
3 3 3 3
(2)因为 = 2,所以 = 4 + 2i,
1则 = (
1
2 1 2
) ( + ) =
1 1
2 2
1 1 1
= 2 1 × 3 × 3 × = , 4+2i 2(2+i)(1+i) 2(1+3i)
3 3 3 3 9 9 9 9 2 2 则 1 = = = = = 1 + 3i, 1 i 1 i (1 i)(1+i) 2
对于③,如图,以点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因为 是关于 的方程 21 + + = 0( , ∈ )的一个复根,
1 3√3
则 ( 1,0), ( , ) , (2,0),
2 2 所以1 + 3i与1 3i是
2 + + = 0的两个复根,
因为点 在以 的中点 为圆心, 为半径的半圆上, 1 + 3i + 1 3i = = 2故{ ,则{ ,
(1 + 3i)(1 3i) = = 10
所以点 的轨迹方程为 2 + 2 = 1,且在 轴的下半部分,
所以 + = 8. ……13’
{#{QQABQQIQoggIAIBAAQgCQwFgCkGQkBCCAagGhAAEIAABwBNABAA=}#}
16.(1)解:在△APC中,因为 PAC 60 , PC 1, 由余弦定理得 18.(1)证明:取 中点 F,连 , ,
PC2 AP2 AC2 2 AP AC cos PAC ,
即12 2
2 因为 E为 的中点,
AP 2 AP 2AP 2 AP cos60 ,
整理得 2 ,解得 AP 1. 1AP 2AP 1 0 所以 // 且 = ,
2
因为 AP AC 2,所以 AC 1,所以△AP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 APC 60 .……7’
3 又 // , = 2 ,
(2)解:因为 APC 60 ,所以 APB 120 .因为△APB的面积是 ,
2 所以 // 且 = ,
1 3
所以 AP PB sin120 ,所以PB 2, 故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2 2
因为 AB2 AP2 PB2 2AP PB cos APB 12 22 2 1 2 cos120 7,所以 AB 7 ∴ // ,
.……15’ 又∵ 平面 , 平面 ,
17.解:(1)证明: CD 的中点 H,连接 PH, ∴ //平面 ;
因为 PD=PC,所以 PH⊥CD.又因为平面 PDC⊥平面 ABCD, ……4’
(2)证明:取 PB 的中点 G,连接 EG 和 DG,
平面 PDC∩平面 ABCD=CD,所以 PH⊥平面 ABCD. .
又因为 平面 所以 ⊥ 由题意: = 2 = 2√2, = 3 = 3.∴
2 + 2 = 2,∴ ⊥ ,
BC ABCD, PH BC
又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 , 平面 ,∴ ⊥平面 ,
又因为长方形 ABCD 中,BC⊥CD,PH∩CD=H, 所以 BC⊥平面 PDC.
∵ 平面 ,∴PD⊥AB,
又因为 PD 平面 PDC,所以 BC⊥PD.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7’
∵ ∩ = , , 平面 ,∴ ⊥平面 ;
(2)解:连接 AC.由(1)知 PH 为三棱锥 P-ADC 的高.
∵E、F 分别为 PA、PB 的中点,∴EF∥AB
2
2 1 2 2 1 1因为 PH= PD CD = 4 3 = 7 ,S△ ADC= ·AD·CD= ×3×6=9,
2 2 2 ∴EF⊥平面 PBD,∴∠EDF 即为 DE与平面 PBD所成角
1 1
所以VP ADC = ·S△ ADC·PH= ×9× 7 =3 7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2√2,∴ = = 2,
3 3
1
由(1)知 BC⊥PD,又因为 AD∥BC,所以 AD⊥PD, ∴EF AB 1
2
1 1
所以 S△ PDA= ·PD·AD= ×4×3=6.
2 2 1 3又∵△PAD 为直角三角形,∴DE PA
2 2
设点 C 到平面 PDA 的距离为 h.因为VC PDA =VP ADC ,
EF 2
1 3 7 3 7 3 7 ∴sin EDF
所以 ·S△PDA·h=3 7 ,所以 h= = = . ED 3
3 1 1 S PDA 6
2
3 3
.……15’ ……10’
{#{QQABQQIQoggIAIBAAQgCQwFgCkGQkBCCAagGhAAEIAABwBNABAA=}#}
(3)∵AB⊥平面 PBD,BP、BD 平面PAB,
∴AB⊥BP,AB⊥BD (3)记 = , = ,
又∵BP 平面PAB,BD 平面ABD 3 1 3
由 = 得 3 3 = + . 4 4 4
∴∠PBD 即为二面角 P-AB-D的平面角
设 = 3,其中0 ≤ ≤ 1,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2√2,∴ = = 2, 3 3
则 = , = + (1 ) .
4 4 4 4
由(2)得 PD⊥平面 ABCD,PD=1,
3 3
进而有 = ( ) [ + (1 ) ]
PD 1 5 4 4 4 4
∴ sin PBD
PB 5 5 1
= [ 2 + (6 4) + 3(3 4) 2] = (13 2 14 ), ∈ [0,1].
16 4
……17’
7 7
当且仅当 = 即 = 3时, 13 13
19.解:(1)由于 2为 边的中点,
49
取最小值 .
52
所以 + = 2 2, ……17’
故 + 1 1 = ( 1 + ) = 2 1 2.
由于 2 ⊥ ,
2
故2 = 2( + ) = 2 1 2 2 2 1 2 2 = 6.
因此 + 1 1 = 6.
……4’
1
(2)由于 1 = , 4
故
3
=
1
+ 1 . 4 4
由于 为线段 上一点,设 = 1 1(0 ≤ ≤ 1),
有
3 1
= + = + .
4 4 12
3 1
= =
由向量基本定理得{ 4 3
1
1 ,解得{ 1 ,因此 = .
= = 4
4 12 4
……10’
{#{QQABQQIQoggIAIBAAQgCQwFgCkGQkBCCAagGhAAEIAABwB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