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古文复习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古文复习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3 12: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八年级下册古文复习
1.文学常识
1.陶渊明,名 ,字 ,朝代 伟大诗人。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

元亮
东晋
2.《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柳宗元 的作品,柳宗元 ,字子厚 ,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 、儒学家 、政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 韩愈共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 。
3. 魏学洢[yī](约1596年—约1625年),字子敬,号茅檐,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人,明末散文家。他一生写过很多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还有一篇比较著名的就是《茅檐集》八卷。
4.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主流说法为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5.《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6.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7.杜甫,字 , 代伟大的 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 ”。
子美

现实主义
诗史
诗圣
8.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 诗魔 ”或“ 诗王 ”。
2.通假字
1.通假字
1.便要还家 。
“要”同“邀”,邀请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诎右臂支船
4.左手倚一衡木
“有”同“又”,连接整数与余数。
“诎”同“屈”,弯曲。
“衡“同“横”,横着。
5.北冥有鱼 。
“冥”同‘溟’,海
6.《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7.选贤与能 。
8.矜、寡、孤、独
“与”通“举”,选拔、选举
同“鳏”,老而无妻。
9.食马者;(而食;食之):
10.才美不外见:
11.食之不能尽其材:
12.其真无马邪:
通“饲”,饲养。
通“现”,表现。
通“才”,才能。
通“耶”,语气词,吗。
3.一词多义
2.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②屋舍俨然
舍弃、离开。
房屋。

①处处志之
②寻向所志
作标记、做记号,动词。
标记、记号,名词。

①寻向所志
②未果,寻病终
寻找。
随即、不久。

4.古今异义
3.古今异义
1.缘溪行
2.芳草鲜美
3.说如此
4.阡陌交通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不足为外人道也
8.遂与外人间隔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沿着,顺着。今义:缘故、缘分。
古义:新鲜美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运输事业。 
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
古义:隔绝,不通音讯。今义:距离。
古义:邀请。今义:延长,延伸。
10.闻水声 闻:
12.潭中鱼可许头 可:
13.不可久居 居:
14.乃记之而去 去:
15.隶而从者 隶:
16.崔氏二小生 生:
古义:听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古义:停留 今义:住
古义:离开 今义:往
古:随从 今义:奴隶,隶属
青年,后生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1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8.其两膝相比者
19.高可二黍许
20.罔不因势象形
古:竟然 ; 今:曾经
古:靠近;今:比较
古:大约;今:可以
古:无、没有;今:迷惑
21.怒而飞
22.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
23.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生气,发怒
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
24.亦若是则已矣
古义:这样;今义:表示判断的动词
25.虽有至道
26.不能知其旨也
27.教然后知困
28.教学相长也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5.词类活用
4.词类活用
1.欲穷其林
2.渔人甚异之
3.处处志之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志:名词用作动词,做记号)
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5.下见小潭 下:
6.心乐之 乐:
名词作状语,向西
名词作状语,向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7.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8.俶尔远逝 远:
9.潭西南而望 西南:
10.斗折蛇行 斗、蛇:
11.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12.凄神寒骨 凄、寒: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座那样;蛇:像长蛇那样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形容词使动用法 凄:使…感到凄凉;寒:使…感到寒冷
13.石青糁之
14.中峨冠而多髯者
15.居右者椎髻仰面
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型发髻
16.志怪者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17.弗食,不知其旨也
18.不知其善也
名词用作动词,吃。名词用作形容词,甘美。
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好处。
1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意动用法:亲:以……为亲;子:以……为子
6.特殊句式
5.特殊句式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
2.林尽水源
3.桃花源人见渔人,桃花源人乃大惊,桃花源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4.问所从来
(判断句“……也”表示判断)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宾语前置,应为“问(之)从所来”)
5.坐潭上
6.如明佩环
7.全石以为底
8.卷石底以出
(省略句,省略主语)
省略句:(我)坐在潭边。
倒装句,如佩环明:好像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
倒装句,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的石 头作为底
倒装句,石底卷以出:水底的石头翻卷着露出水面
宾语前置
定语前置
9.尝贻余核舟一
10.其两膝相比者
11.则题名(于)其上
12.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倒装句
省略句
13.南冥者,天池也
14.是鱼之乐也
15.我知之濠上
判断句 :表示判断的词语:者,也
判断句 :表示判断的词语:也
省略句:省略介词,应为:我知之于濠上
16.弗食,不知其旨也。
17.其此之谓乎?
(判断句,“也”表判断)
(倒装句,宾语“之”前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