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曹刿论战 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曹刿论战 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3 11:44:4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7张PPT)
“劝”字立骨绽精彩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之群文阅读
“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何须逆耳”
鲁国得曹刿,终赢长勺之战;
刘备得孔明,终赢赤壁之战;
唐朝得魏征,终赢贞观之治···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要有敢于进谏的贤人。
进谏能否奏效,一看君主是否贤明,二看进谏者是否注意说话的艺术,
使“良药”既“爽口”又“利于病”,
直言诤谏一着不慎可遭致杀身之祸。
鲁庄公、齐威王、刘备(后主刘禅)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几位贤人
——曹刿、邹忌、诸葛亮。
说话要得体,艺术得讲究
传统史书体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
(2)纪传体: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纪”是帝王本纪,列在全书的前面,“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创始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
(3)国别体:以国家(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国语》《战国策》。
文学常识
助学资料
(4)通史:连贯叙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如《史记》《中国通史》(区别于“断代史”)。
(5)断代史:记述某一个朝代或某一个历史阶段史实的史书。如《汉书》《宋史》等(区别于“通史”)。
(6)纪事本末体:以重要事件为纲,自始至终有系统地把它记载下来。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由于划分标准不同,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文学常识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 左丘明 所作。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对后代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作者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编订为33篇,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策。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故事背景
齐襄公被堂弟公孙无知篡位,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离开齐国避祸。不久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他们都抢着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护送公子纠回去,但公子小白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的兼并战争、内部势力的斗争、民众的反抗斗争异常尖锐激烈。“士”(纵横家)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连横: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
合纵: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
故事背景
《出师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今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一字立骨

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规~,~导,~解。
请用简短的话语概括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字立骨·析劝术
邹忌在发现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后,暮寝而思之,辗转反侧,思虑良久。
于是他入朝见威王,他说:............
曹刿、邹忌、诸葛亮劝说别人的精彩之处在于 你最喜欢谁的劝谏艺术,原因是什么?
邹忌“暮寝而思”
小剧场开场啦!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邹忌劝说技巧:
我之所以如此进言,是因为
亲身经历,设喻说理;以小见大,含蓄委婉。
劝谏后的结果如何?
——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一字立骨·析劝术
问:何以战?
鲁庄公: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我之所以如此进言,是因为
曹刿劝说技巧:
先询问,适当反驳,直言进谏。
曹刿小剧场
劝谏后的结果如何?
长勺之战鲁国以少胜多
一字立骨·析劝术
小诸葛亮们,你北伐前坐
提笔给刘禅上书的时候,
为什么选了表这种文体呢?
言事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摆事实
讲道理
以理服人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推荐原因
兴隆原因
分析形势提建议:
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一字立骨·析劝术
陈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诸葛亮劝说技巧:
充满真情,忠心耿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追问:表以陈情,同学们在这篇表文后半部分中 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 之情。
三顾茅庐
报先帝;忠陛下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临崩托孤
一字立骨·析劝术
小结
曹刿---------
诸葛亮-------
直言相劝
邹忌----------
委婉进言
一字立骨·感劝心
对国内政局的担忧。
曹刿、邹忌和诸葛亮
明知前路凶险为什么
还如此积极进言呢
诸葛亮
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愿意一生为其奔走效劳;
“二十一年”表明时间很久,也有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希望刘禅能像先帝一样好好治理国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
“报先帝而忠陛下”表明自己对刘氏父子的赤胆忠心,情深意重;
共同点: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爱国情怀。
主旨总结
《曹刿论战》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劝齐威王纳谏,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表现了邹忌有自知之明、有责任感、善于思考、善于推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的愿望。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定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渝的品格。
一字立骨·我来劝
请以老师和朋友
两个身份进行劝说
初三了,同学们都在紧张备考,可是小张同学却因为寒假的放松以及入学检测结果的不理想而产生厌学情绪,你该如何劝导他重拾学习热情呢?
当堂检测
1、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
2、诸葛亮用“ ”两句表明自己淡泊名利,不慕荣华的人生态度。
3、诸葛亮表明自己和先帝患难与共/于国难当头接受重任的千古名句是“ ”
4、“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出师表》中与这句话意思
相同的句子是“ ”
亲贤臣,远小人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任于兵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受命以来。
愚以为宫中之事
咨臣以当世之事
许先帝以驱驰
介词,把。
介词,因为。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连词,表结果,以致。
连词,表时间。
认为
介词,拿


当堂检测

而: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② “可计日而待也”:
于:①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② “欲报之于陛下也”:
③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④ “还于旧都”:
却,表转折
表修饰

向,给


当堂检测
为:① “俱为一体”:
②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③ “众议举宠为督”:

担任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