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3 12:4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单元备课)
学科:语文 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执教教师
项目 具体内容
单元内容分析及课时安排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篇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古诗三首3课时 纸的发明2课时 赵州桥2课时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综合性学习3课时
课程标准分析 【内容要求】 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本单元选编了一组课文:《古诗三首》以时间先后为序,表现了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礼俗、景象及与之相关的情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纸的发明》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强调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赵州桥》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建筑成就,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艺术成就,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名片”。教材力求通过本组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产生文化自豪感。
【学业要求】 语文园地在“交流平台”中,以《赵州桥》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两篇课文中的典型段落,引导学生继续梳理整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识字加油站”安排的是生活中出现过的一些标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词。“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以《纸的发明》为例,引导学生抓动词,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旨在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表达的条理性。第二题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赵州桥》中有表达特点的段落为例,让学生学习表达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继续巩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日积月累”安排的文化常识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雅趣,以及国粹中医的基本知识。
【教学提示】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调动学生以往的经验,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有学习内容都与传统文化相关,《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的情景,表现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纸的发明过程,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桥》介绍了作为中国古代重要建筑成就之一的 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艺术成就——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也都是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而编排的。
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半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量的生字,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培养了一些基本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了基础的语文素养。但读书、写字、收集资料等能力还有待加强和培养。围绕中心意思清楚的表达的方法还未掌握。 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与有些节白的风俗知道的不很清楚,对造纸术、赵州桥、《清明上河图》这些传统文化知道知之甚少,因此学习时,学生会有三定的好奇感,收集传统节日资料,交流还是很有兴趣的,但要写出过节的过程,会有一定的难度。三年级上册已经单元目了解了“借助一个意思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但只局限在内容上,对于表达方法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大 概 念 学科大概念:“传统文化”“语文要素”“综合性学习”是本单元的三根主线,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错,彼此融合。因此,单元编排的主要意图呈现出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三线平行的样态。
课程大概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课文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单元意图是在教学《赵州桥》时指导学生初步感知这种构段的方式及其特点,在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印证这种方法,“交流平台”是梳理、总结方法,“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是运用这种方法,培养语文能力。
单元目标 1.认识“屠、苏、魂”等生字,会写“符、欲”等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积累三首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了解课文相关内容。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的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做出解释。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4.能用不同的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的风俗,并以适当地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5.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6.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感受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的魅力。
单元教学策略设计 本学段课标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本单元中,应该继续巩固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围绕这一教学重点,可引导学生复习三上所掌握的归纳方法,梳理归纳主要内容。 《纸的发明》一课,可以运用抓住时间变化来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同时,结合课后第一题,引导学生说说纸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时代,按照时间顺序,把纸的演变简单填写在导图中,再整合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基于单元整体设计,可以把“词句段训练”中的第一题放到这里来,引导学生梳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步骤是什么,继续运用可视化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梳理。 又如《赵州桥》一课,可以继续巩固利用可视化思维导图,结合课文第二题“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题目所给出的四个词补充一些关键词,围绕一个意思,把赵州桥介绍清楚。《赵州桥》课后练习第一题便是表达方式的训练,“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习题链接的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围绕“美观”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采用了怎样的句式?在反复读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感悟到作者运用了排比的句式,把石栏上龙的形态描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同时,还可以发挥想象,写一写石栏上精美的图案。
单元评价 1.会读会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准确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正确抄写赵州桥的第三自然段 3.可以提取每一段的重要信息并理解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课时备课)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
执教教师 学科 语文 班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学习重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学习难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嵌入评价
活动一 一、学习《元日》,感受节日情景 1.出示诗题并板书:元日。学生齐读诗题。(出示课件5) 2.了解诗人。 (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于诗人王安石有哪些了解? 3.初读古诗,划分节奏(出示课件7) 教师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脚步一起走进《元日》,看看当时欢度佳节的场面。
活动二 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提出问题: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并想象画面,思考相关问题。(出示课件8) 问题一:诗中写到了哪些节日情景? 问题二:有哪些习俗? 预设1: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春节的情景,春风送暖,旭日东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 预设:2: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 (2)创设情境,理解一二句。(出示课件9) ①交流语句:爆竹声中一岁除。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爆”竹。 师生交流:人们用火烧竹子爆裂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响声驱逐瘟神,故称爆竹。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一岁除”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整句话的意思是? 教师提出问题:过春节又是怎样一番节日情景呢?(出示课件10) 预设:“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让人觉得非常的热闹。 教师小结:传说过年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逐一种叫“年”的野兽。慢慢地过年放鞭炮,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一直到现在还保留着。 教师相机并板书:放爆竹 ②交流语句:春风送暖入屠苏。 教师提出问题:“屠苏”是什么意思呢?你用什么方法了解的? 教师补充资料“屠苏酒”:古人合家聚饮屠苏酒,一家人年纪最小的先喝,因为小孩长一岁,表示祝贺;年长的在后,表示延年益寿。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整句诗的意思。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人们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教师相机并板书:喝屠苏酒 ③结合图片,想象画面。 教师提出问题:过年全家欢聚,喝着屠苏酒,人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④出示“桃符”图片,关注注释,补充介绍。(出示课件12) 教师补充拓展:诗中这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⑤借助注释说第四句诗意思。 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的意思? 预设: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教师板书:换旧符 ⑥学生朗读三四句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4)教师提出问题:《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出示课件13) 预设1:人们放鞭炮,在鞭炮声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预设2:亲人们欢聚一堂,畅饮屠苏酒,想说着祝福的话。 预设3:初生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都忙着把旧桃符换成新桃符。 5.诵读古诗,体悟诗情 (1)教师提出问题:学习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2)师生交流:结合图片,想象画面。 预设:快乐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板书:快乐 热闹 喜庆 (设计意图:根据本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及学习任务群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节日的情景。) 6.指导朗读,看图背诗(出示课件14) 教师引导:让我们带着感受朗读《元日》,读出过春节的快乐、热闹。
活动三 三、方法回顾,自学古诗 1.学生交流第一首古诗的学法。 教师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是如何学习《元日》这首古诗的? 预设1:熟读古诗划分节奏。 预设2:品读诗句理解意思。 预设3:描绘情景感受气氛。 2.师生交流反馈,小结学法。(明确:先熟读古诗,再通过品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感受了春节欢乐喜庆的气氛。)(出示课件22) 回顾上节课的学法,收获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感受古诗学法为自主学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作业设计 课后将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请同学们将收集到的内容用表格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课时备课)
课题 纸的发明 课型 新授
执教教师 学科 语文 班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认识“创、存”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切、便、鲜”,会写“伟、录”等11个字,会写“造纸术、伟大”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跟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解释蔡伦改进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学习重点 跟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学习难点 能解释蔡伦改进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嵌入评价
活动一 一、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叙述的?(出示课件4)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学习字词。 (1)学习认读生字。(出示课件5) 出示词语:创造 保存 普及 制造 蔡伦 积累 切断 便宜 朝鲜 欧洲 社会 ①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教师随机正音。 ②教师适时归纳: 平舌音:“存、蔡” 翘舌音“创、制、洲、社”。 ③学生齐读词语。 (2)读准“累”“切”“便”“鲜”这4个多音字,明确先理解字在词中的意思,再根据意思确定读音的方法。(出示课件6-9) (3)识字游戏。(树皮造纸) ①教师引导学生挑战: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树皮造纸”,谁来挑战? ②出示词语:创造 积累 保存 朝鲜 欧洲 普及(出示课件10) ③教师指名学生挑战。 字词是学习的基础,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交流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再由字到词,步步深入。
活动二 二、学习2、3自然段,了解几种记录文字的方法。 1.教师出示自读提示: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想一想:人们先后用了哪几种材质来记录文字?这些记录方法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13) (1)学生默读,圈点批画并思考。 (2)师生交流反馈。(出示课件14-15)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出示课件16)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尝试背诵,抓关键词进行记忆,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活动三 三、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蔡伦的造纸方法传承的原因 1.教师提出要求:细读第4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想一想: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传承了下来?(出示课件25) (1)学生自细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教师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价字音读的是否正确。 (3)教师提出问题: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学习第5自然段,感受造纸术非凡的影响 1.教师提出自读提示: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一说蔡伦发明的这种纸都传播到了哪些地方?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出示课件29) 2.学生自读找出相关词句。 3.教师提出问题:蔡伦发明的这种纸都传播到了哪些地方?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了解蔡伦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很好的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作业设计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组织一次“我为四大发明代言”的活动。选择一种发明说说它的发明过程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几千年前 西汉时代 东汉 贡献巨大影响世界
教学反思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课时备课)
课题 赵州桥 课型 新授
执教教师 学科 语文 班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认识“县、拱”等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赵、省”等13个字,会写“赵州桥、石匠”等15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第三自然段是通过列举桥栏上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并正确抄写这一自然段。 4.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学习重点 理解第三自然段是通过列举桥栏上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并正确抄写这一自然段。
学习难点 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嵌入评价
活动一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赵州桥的?(出示课件4) 2.学习字词 (1)(出示课件5)出示词语:赵县 石拱桥 安济桥 石匠 设计 横跨 建筑史 前爪 智慧 历史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出示课件6)读准多音字“爪”,明确先理解字在词中的意思,在根据意思确定读音的方法。 预设1:zhǎo 鹰爪、张牙舞爪 预设2:zhuǎ 鸡爪子、狗爪子 教师小结:读“zhǎo”的时候表示鸟兽的脚,读“zhuǎ”时表示禽兽的脚,大家要注意区分读音。 解决生字的音、形、义,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活动二 二、提取文章信息,初步了解赵州桥 本文分为几部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赵州桥的?第1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信息?读了之后你对赵州桥有哪些了解?(出示课件9) 三、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1.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来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的特点。(出示课件11) 2.抓住赵州桥特点,感受“雄伟”。 3.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赵州桥的美观。
活动三 四、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赵州桥历史价值(出示课件29)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赵州桥的历史价值。 2.学生自读,画出相关语句。 3.教师引导:最后一段是全文的中心句,介绍赵州桥的历史价值。建造于1400多年前,这座雄伟的桥能如此坚固已实属不易,没想到它还这么精美,所以作者用了一组关联词告诉我们——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真让人不由得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学生带着自豪、赞美的情感齐读第4自然段。 5.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客人介绍赵州桥。(出示课件30) 图文结合加上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学生对优美词的积累内化。
作业设计 1.正确抄写第3自然段。2.向家人介绍赵州桥。
板书设计 总起:世界闻名 分述:雄伟 坚固 美观 独特设计 总结:历史遗产 惊人创举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