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3 21:2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单元备课)
学科:语文 三 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徜徉寓言世界
执教教师 :
项目 具体内容
单元内容分析及课时安排 守株待兔 2课时 陶罐和铁罐 2课时 鹿角和鹿腿 2课时 池子与河流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2课时 语文园地 2—3课时
课程标准分析 【内容要求】 本单元以“寓言”为主题,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三篇精读课文及《池子与河流》一篇课文略读课。寓言是一面“生活的镜子”,在学习寓言故事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理解这个故事所表达的道理。在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民间文学有一定的接触,给予一定的感情认识。能让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业要求】 本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些寓言,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这次专门编排寓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寓言,帮助学生形成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习作是看图作文,要求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习作安排的是“看图画,写一写”。第一学段教材安排过“看图讲故事”和“看图写话”,要求学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并发挥想象,把图画的内容写下来。三年级上册和本册第一单元对如何观察开展了进一步的训练,学生对按一定顺序观察有了基本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次习作进一步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画,并根据图画展开想象,把自已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教学提示】 第一,读寓言要明白故事讲述的道理,这是本单元寓言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教学时切忌把道理从故事中剥离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其中的道理,同时注意不要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理解寓言的道理上。对寓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要与故事内容相联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二,本单元各部分之间关联性较强,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快乐读书吧”不仅推荐了中外经典的寓言故事,还提示了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因此可将“快乐读书吧”的学习提前,不仅将课内外的阅读结合起来,还可提示学生把阅读寓言的方法用于课内的阅读实践。此外,语文园地“日积月累”的学习可以与《守株待兔》一课的教学进行整合;“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可以与《鹿角和鹿腿》的课后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进行整合,使故事的讲述更加生动。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尤其是中华智慧故事,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思考的方法,尝试运用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表达故事中的道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古今寓言等,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书目,制订阅读规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整体认知能力,
学情分析 到了三年级下学期,孩子们已经初步适应了中段的学习,而且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模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寓言故事,对寓言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教材中,四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相关板块中都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又要引导学生关注寓言蕴含的道理。比如《守株待兔》这篇文言文,就可以让学生结合插图和注释来读;在《陶罐和铁罐》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和表达,揣摩人物的性格;根据“提示语”,试图弄清楚《鹿角和鹿腿》中角色的心理变化;《池子和河流》则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一谈“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
大 概 念 学科大概念:(指向学科本质) 学习思考的方法,表达故事的道理
课程大概念:(指向育人) 读寓言故事,体会中华智慧
单元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词语表中的29个词语。 2.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3.积累“邯郸学步”等9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守株待兔》。 5.能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能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单元教学策略设计
单元评价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人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对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3.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4.能积极参与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5.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 6.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课时备课)
课题 《守株待兔》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教师 学科 语文 班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背诵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的《南辕北辙》中坐车人所犯的错误,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能说出《南辕北辙》中坐车人所犯的错误,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嵌入评价
活动一 围绕问题,感悟道理 1.教师引导:齐读课文,读完说一说故事大意。思考:兔子为什么而死?预设1: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合作交流:一只兔子撞到树上,这事儿是不是天天有呢?种田人对这件事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1)出示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2)教师引导:如果此时你是这位宋人,你守在树旁会想些什么? (3)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种田人的好心情呢? 3.教师引导:齐读最后一句话,思考: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活动二 联系生活,深化寓意 1.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农夫的行为可笑吗?生活中有没有和守株待兔的农夫类似的人呢? 2.总结提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预设: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活动三 背诵课文,阅读链接 1.回归原文,积累背诵。 2.拓展学习阅读链接《南辕北辙》。 教师出示要求:先了解故事大意,再想想这个人所犯的错误,然后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 (3)教师引导:先来说说故事大意吧! 学生交流汇报: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4)教师提出问题: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5)教师提出问题: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预设:相同点:两个人都不动脑筋,做了愚蠢的事情。 不同点:一个做事不努力,妄想不劳而获;另一个虽然努力,但是方向不对,劳而无功。
作业设计 读一读:《郑人买履》、《邯郸学步》、《自相矛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课时备课)
课题 《陶罐和铁罐》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教师 学科 语文 班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2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6个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学习重点 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能说出课文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嵌入评价
活动一 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1-9自然段,说一说: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交流语句:国王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①教师提出问题:“奚落”是什么意思? ②思考比较,发现人物特点。教师提出问题:陶罐和铁罐有什么优点和缺点?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教师引导: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怎么回应的?朗读第2-9自然段,圈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感悟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3.教师提出问题: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 4.教师指导朗读。师生交流:(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语调上扬,有挑衅的意味。 (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语调下沉,看不起。 (3)“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语调上扬,显示出怒不可遏的心态。 (4)“不敢,铁罐兄弟。”——平缓、有礼貌。 (5)“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语气要加重,语速平缓。 (6)班级展示读,指名三组学生,分别朗读展示三次对话。鼓励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进行朗读,师生评议。 5.教师引导:读对语气后,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能使人物角色更生动,让我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吧! 学生活动:同桌练读对话,读出两个人物不同的语气。
活动二 品读结局,领悟道理 1.谈话导入。学生活动: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师出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交流: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陶罐和铁罐各是什么结局? 预设2: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而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教师提示:鼓励学生多角度、个性化理解。 3.教师引导:为什么人们翻来覆去找不到铁罐子呢? 4.教师提出问题:读了这个故事,你发现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5.教师引导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陶罐和铁罐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6.教师提出问题:物品各有长处和短处,人呢?请结合自己来谈一谈长处和短处,也可以谈谈其他人 7.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则寓言带来的启示吧!
活动三 比较阅读,深化理解 1.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北风和太阳》,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2)教师引导:北风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故事最后,北风为什么悄悄溜走了?预设2:太阳先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赢了比赛,所以北风悄悄溜走了。 2.比较阅读,深化理解。 教师引导:想一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预设1:性格相似。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了不起。预设2:结局相似。二者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铁罐最终连影子“也没见到”,而北风最终“悄悄溜走了”。
作业设计 教师布置作业:阅读《伊索寓言》。
板书设计 陶罐:谦虚 懦弱 光洁 美观 铁罐:骄傲 傲慢 神气 住嘴
教学反思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课时备课)
课题 《鹿角和鹿腿》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教师 学科 语文 班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认识“匀、皱”等6个生字,读准“称、禁”等3个多音字,会写“鹿、塘”等13个字,会写“池塘、痛快”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4.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学习难点 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嵌入评价
活动一 品读语言,感悟文本 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鹿认为自己的角很好看,自己的腿很难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教师出示自读提示:朗读第5-7自然段,思考:鹿对自己腿和角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师生交流梳理: (1)“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危险来临。 (2)“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鹿腿帮助脱险。 (3)“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鹿角险些送命。 (4)“又拼命向前奔去。”——鹿腿帮助再次脱险。 (5)“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让我送了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鹿后悔,幡然悔悟。
活动二 讲述故事,理解寓意 1.小组活动。 (1)教师提出问题:根据下面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看谁说的更生动。(2)学生练习讲故事。 (3)教师引导:要想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还可以加上一些提示性的词语,试着用上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再把这个故事细致地讲述一下吧! (4)教师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 2.教师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小猴子和小松鼠展开了讨论,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大家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预设1:鹿角也很美丽,能给人美的享受,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鹿角除了美丽之外,也是可以用来抵御敌人的。 3.师生总结: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轻易否定它的长处。 4.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像鹿的角和腿一样,既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
活动三 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37)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鹿狮口逃生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要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2.拓展延伸 (1)师生交流:不要光看美丽的外表,更要讲求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记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作业设计 (1)给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2)分类摘抄文中词语。
板书设计 7 鹿角和鹿腿 鹿角:美丽 差点儿送了命 鹿腿:难看 狮口逃生
教学反思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课时备课)
课题 8 池子与河流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教师 学科 语文 班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认识“滔、涯”等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想法。
学习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想法
学习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想法。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嵌入评价
活动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理解词语,读通句子。(2)学生活动:自主朗读课文,疏通字音。 2.学习生字词。 (1)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一些词语的意思吧。 师生交流:①蜿蜒:曲折延伸。造句:蜿蜒盘旋的长河就像一条巨龙。 ②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本课指池子的日子悠闲。造句:孩子们的生活总是无忧无虑的。 ③淤塞:(水道)被沉积的泥沙堵塞。 ④遵循:遵从,依照。 3.教师提出问题: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说了什么?(出示课件11) 预设:第一部分:(第一至八小节)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展现了池子与河流不同的人生态度。第二部分:(第九至十小节)揭示池子与河流各自最终的命运。
活动二 角色对比,感知看法 1.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第1至8小节,找一找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话?哪几个是河流说的话? 学生汇报:第1至6节是写池子说的话,第1至5节都只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直到第6节才出现后引号。 (3)教师点拨:一个人连续说了几段话,且段与段之间没有提示语,可以段前标引号,段后不标引号。讲完所有的话,最后一个自然段末尾再标后引号。 预设:第7至8小节是写河流说的话,第7小节只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直到第8小节才出现后引号。 2.小组合作:再次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池子和河流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15) (1)学生汇报: 预设1:做法不同:从“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看出池子无所事事,安逸清闲;从“滚滚滔滔”“数也数不完”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河流忙碌辛劳。(出示课件16、17) 预设3:命运不同:河流长流不断;池子完全枯干。(出示课件20) 3.教师总结:(出示课件21)
活动三 明确寓意,拓展延伸 1.教师提出问题:对比了池子与河流的不同后,请找一找:哪句话揭示了这首诗阐述的道理?(出示课件22) 预设: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 2.教师引导思考:根据课文揭示的道理想一想:池子与河流的观念,你赞同哪一个?生活中有池子这样的人吗?你想对他说什么?(出示课件23) 预设2:生活中有这样好吃懒做的人,我要劝告他们:懒惰只会让你虚度光阴。只有勤奋努力,积极进取,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作业设计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池子与河流的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课时备课)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教师 学科 语文 班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感受和认识。 2.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学习难点 3.了解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嵌入评价
活动一 学习“交流平台” 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请你猜一猜:图中展示的分别是哪个寓言故事?(出示课件3) 预设:《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滥竽充数》。 2.教师引导回顾:本单元我们一起畅游了寓言世界,说说你对寓言故事的认识吧。(出示课件4) 3.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看看教材中的学习小伙伴对寓言的认识吧。(出示课件5) 4.教师提出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说说你对这些认识的理解吧。(出示课件6) 预设1: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预设2:《鹿角和鹿腿》让我明白了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5.教师过渡:寓言的世界多有趣呀!还想去寓言王国旅行吗?课外,让我们去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吧!
活动二 学习“词句段运用” 1.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部分。 (1)教师启发思考:说说下面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组:前两个字相同,后两个字不同,是 AABC 形式的词语。 第二组:第一和第三个字都是“无”字,第二和第四个字不同,是“无( )无( )”形式的词语。 (2)教师提出要求:我们照样子写几个这样的词语吧。 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部分。 (1)教师引导: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加点部分写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出示课件11) 预设1:加点部分是表示神态、动作的词语。 预设2:(出示课件12)“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描写的是鹿的神态,从这样的神态中,可以感受到鹿的心情很不好。 预设3:“高兴地叫起来”直接写出了人们的心情及大叫时的状态。 拓展训练: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出示课件14) 预设1:他脸涨得通红,急得直跺脚:“你真是急死我了!” 预设2:“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活动三 学写通知,实践运用 1.教师提出要求:读下面这则通知,了解通知的格式。 (1)学生活动:默读课本上的样例,和同桌交流通知的格式有哪些要求,互相补充。 (2)师生交流,梳理格式要求: 2.教师引导思考:我们发布通知时要把哪些要素写清楚、写完整呢?(出示课件16、17) 预设:时间、通知对象、地点、做什么。 3.教师提出要求:读一读下面这则通知,发现里面存在的问题。 4.教师引导实践运用:请你选取一张任务卡,尝试写通知吧。
作业设计 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和身边的伙伴分享精彩的故事内容
板书设计 通知 第一行中间 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 落款 署名在上 日期在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