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3 14:41: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23课《马说》
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祗(zhǐ)辱于 骈(pián)死
B. 槽枥(lì) 食(shí)马者
C. 外见(xiàn) 尽粟(sù)一石
D. 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尽粟一石(shí)
2.下列加下划线的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食或尽粟一石 B.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C. 安求其能千里也 D.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C.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D. 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 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5.按要求填空。
(1)韩愈,字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 ”之首。
(2)“说”是古代的一种 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我们学过的《 》也是这种文体。《马说》通篇采用 的写法,以千里马难遇伯乐,比喻 。
(3)《马说》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4)《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句子是“ , ”。
(5)《马说》中表明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句子是“ , ”。
(6)《马说》中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 ”。
6.韩愈《马说》
(1)故虽有名马, 辱于奴隶人之手, 死于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
7.学习《马说》后,班级准备开展以“话伯乐与千里马”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读漫画】活动开展前,小莉同学搜集到了下面的漫画。请你仔细观察这幅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其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寓意】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揭示上面这幅漫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对联】在活动最后,主持人想以一副对联激励同学们立志成才。她拟出了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______________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怒而飞 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
B.志怪者也 志:志向
C.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
D.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
(2)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其境过清
C.而伯乐不常有 温故而知新
D.其真无马邪 帝感其诚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 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释】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乡寡人曰( )
②昔者舜工于使人( )
③然犹策之不已( )
(2)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定公躐席而起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D.舜不穷其民 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短文,结合课文《马说》,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不少于300字。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日:“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日:“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 唐纪八》
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林(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B. 食sì
2.【答案】D
【解析】D项中“辱”是“辱没”的意思,古今意义相同。
A项“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B项“是”古义:这;今义:表肯定。
C项“安”古义:怎能,今义:安全。
3.【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做题时需要在理解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解答】
选项A才能/能够,A不合题意。
选项B难道,表反问语气/代词,代千里马,B不合题意。
选项D的/代词,代学过的知识,D不合题意。
选项C都意为有时,C合题意,故选C。
4.【答案】D
【解析】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发现人才的人(伯乐)。
5.【答案】退之
韩昌黎
唐宋八大家
议论
爱莲说
托物寓意
贤才难遇明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6.【答案】祗;骈; 槽枥;食;见
7.【答案】(1)示例:一群专家、学者围着一位管理者,并争先向他递上计划、方案、发明、建议。管理者拿着望远镜望向远处,看不到身边围着的人。
(2)示例:管理者不重视身边的人才。(或:讽刺管理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愚昧和昏庸)
(3)示例:有志可成万里驹
8.【答案】(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可以吃光一石粮食。
(2)况且想(让它)和普通马一样尚且不能得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吧!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考题。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这里应注意“食”“等”“策”等关键词的理解。
9.【答案】(1)B (2)A (3)C (4)B
【解析】(1)志:记载。
(2)A.介词,在。B.介词,凭借/介词,因为。C.连词,表转折,然而/连词,表顺承,就。D.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代词,他的。
(3)句子翻译题,可用排除法。“苍苍”是“湛蓝”的意思,排除A、B两项。“其……其……”连用,是“是……还是……”的意思,排除D项。故选C。
(4)“展现了作者的恐惧”说法错误。作者是想借大鹏依然有所依靠告诉读者人的认识有限,离无所待的逍遥很遥远。
10.【答案】(1)①同“向”,从前(先前)
②擅长(善于)
③用马鞭驱赶
(2)C
(3)①颜渊告退,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就报告说东野毕的马跑了。
②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4)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解析】(2)C项加下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代词,指代前文所说之事。A项:介词,把;介词,因。B项: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D项:代词,他的;助词,加强语气。
【参考译文】
颜渊在台上陪鲁定公坐着,东野毕在台下御驾马车。定公说:“东野毕驾车(的技术),很好啊!”颜渊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将会逃跑。”定公(听后)不高兴,把(这话)告诉旁边的人说:“我听说君子不中伤别人。难道君子也中伤别人吗?”颜渊告退,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就报告说东野毕的马跑了。定公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马上催促车去召回颜渊。”
颜渊到了,定公说:“先前我说:‘东野毕驾车(的技术)很好! 您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将会逃跑。 不知道您是如何知道的。”颜渊回答说:“我以治理国家的道理知道的。从前,舜善于用人,造父善于驾驭马车。舜不竭尽民力,造父不竭尽马力。因此,舜的时候没有(因为受不了压迫而)逃跑的人,造父(手中)没有(因为不服驾驭而)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驾驭马车,上车拿起缰绳,马嚼子和身体都端正;转圈驰骋,合乎调服车马的法度;经历险阻,跑了很远的路,马的体力已经耗尽了。然而却仍然不停地鞭打它,所以知道它会逃跑。”
定公说:“很好,可以进一步说说吗?”颜渊说:“野兽到了穷途末路,就要咬人;禽鸟到了穷途末路,就会啄人;人穷困到极点,就会去欺诈。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诗经》上说:‘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说的就是要善于驾驭马车。”定公说:“是我的过错啊。”
11.
【解析】这是一篇小作文。按照题目要求,首先要明确短文的内容,明确文言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马说》中对识别人才的重要性的论述,写一段关于对人才问题的看法的文字,不少于300字,所以既要符合文章内容,也要联系生活。
译文: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退下了。
谈论看法的题目,需要明确文章的主旨,然后根据主旨内容进行延展论述,不要因为其灵活性比较强,就脱离原文夸夸其谈,或没有观点泛泛而谈,要读懂题目要求,扣紧题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来谈,而且要做到观点明确,举例或引用准确,语言表达清楚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