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3 14:58:1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二单元
积累与运用
1.下列黑体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蘸水(zhàn) 名讳(huì) 吮吸(shǔn) 奄奄一息(ān)
B.掂量(diān) 戏谑(xuè) 咀嚼(jǔ) 契诃夫(kē)
C.荣膺(yīng) 阔绰(chuò) 绽裂(zhàn) 吹毛求疵(cī)
D.腻歪(nì) 颓唐(tuí) 骸骨(hāi) 滑稽可笑(jī)
2.下列词语中各有四个错别字,请分别找出来,并改正。
海市蜃楼 媚上欺下 妙手回春 天伦之乐 不屑置辨 
见风使舵 断壁残恒 鹰啼燕啭 迟钝麻木 转瞬即逝 
趋炎附势 望眼欲穿 君子固穷 半身不遂 束手无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祖母坐在一个靠近她床的松软的大椅子里,无精打采地坐着,闭着眼睛,嘴巴麻木地张开着。
B.做人要懂得怡然自乐的享受,也需要义不容辞地去担当责任,不能终日异想天开,否则只能贻笑大方。
C.热衷网络游戏的小明,一边玩着画面光彩熠熠的游戏,一边还像老鼠般战战兢兢的听着门外的动静,生怕被家长发现。
D.爷爷虽然退休了,但他仍坚持自学英语,不断向年轻人请教。他这种虚怀若谷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 小儿七星茶颗粒的主要成分是薏苡仁、稻芽、山楂等七味药配置而成的。
C.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中国和美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
D. 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尽量避免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六个节气。
B.“到底去不去呀 张琪!”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遍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C.“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伴着“歌唱祖国”的乐曲,大家挥动着手中的彩旗、气球在广场上聚集。
D.这时候,什么西瓜啊、苹果啊、梨啊、水蜜桃啊……都不如一杯清凉的水解渴。
6.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②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③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披上了一色的玫瑰红。
④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
⑤自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
A.①④②⑤③ B.④③①⑤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③②④⑤
7.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B.《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在该作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通过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
C.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D.《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8.根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信心是什么?信心是洒在大地上的阳光,一丝一缕温暖;信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拥有了信心,我们就能挺起胸膛,战胜困难,迎接所有挑战!
9.学习《孔乙己》一文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某校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
(1)某班同学提出了下面几个选题,请你选出不适合的一项是( )
A.鲁迅战斗的一生
B.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C.鲁迅散文中的童年生活
D.有人说韩寒会成为下一个鲁迅,比较鲁迅与韩寒的个性。
(2)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为“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有同学把他们分为三类陈述如下,请你补充完整。
①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如 。
②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如 。
③封建制度的反抗者,如 。
(3)有同学说:“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我们初中生研究他是不是有点自不量力呀?”请你针对这一观点,进行反驳:“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孔乙己》(节选),回答问题。
孔乙己(节选) 鲁迅
①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②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③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④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⑤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⑥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⑦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⑧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⑨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0、阅读选文,填写表格。
情节内容 众人反应 品味赏析
孔乙己对“窃书不能算偷”做争辩 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体会作者用“笑”来贯穿故事的用意:③
众人嘲讽孔乙己没“捞”到秀才 ①
孔乙己给孩子们分茴香豆 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②  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1、揣摩句中划线字,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12、选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13、文章结尾写到“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暗示了孔乙己的悲惨结局,你认为这个故事能否以喜剧结尾?请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 乡
梁孟伟
①故乡,是一幅秘藏的圣符,是一座精神的殿堂。
②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冬天,穿着用人力车外胎做成的“皮草鞋”,鞋面用几根皮条串联,双脚常常被冻得僵硬麻木,捂上一层稻草,才会感到暖和一点。夏天,圆月在天时,我们就得起床,打稻挑谷直到中午田水发烫;下午挑粪插秧种出满田星星,“嗡嗡”的蚊子“亲吻”着肌肤,蚂蟥总是在腿上吃得滚圆……缺吃少穿、终年劳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冈,久久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咒过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
③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逃难似的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转换。除了探望父母回家小住几天外,我很少回去。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星光日益陌生。
④记得有一年,因病修养期间,儿时的玩伴把我接回故乡小住了一段时间。乡亲们用古铜色的脊背,背我走过村前的木桥,张家大妈王家阿婶端来了飘香的饭菜,董家大叔吕家兄弟送来欢声笑语……啊,在温馨甜蜜的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抚爱;我的整个灵魂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
⑤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这种留恋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成我的精神家园。
⑥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正当我为建房选址、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时,却传来家乡要筑水库的消息,网上甚至流传出了库区的三维地图。忽然,我有一阵被掏空般的晕眩,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原来,故乡的根已经深深扎入我的心田。我曾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心里却一直茫然:梦还有多久?路还有多远?短暂停留,这才发现,唯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
⑦为此,我特地回了趟家乡。一路上我在想,故土难离是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更是国人的习惯。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⑧可奇怪的是,乡亲们表现得比我想象中要平静得多。不过,偶尔也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修改;年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
⑨天近黄昏,我在村头流连。四周是那样恬静,暖风吹拂发丝,花草散发芬芳,沿着小径,慢慢地、慢慢地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直到月华照亮了我的泪眼。
⑩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的诗。而明天,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而明天,乡亲们也将要搬离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
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选文有删改)
14.第③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5.请结合全文赏析第⑦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16.面对故乡即将被淹的现实,老人和年轻人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17.文章开始写“我”一次又一次地诅咒故乡,后面又写“我”因故乡建水库被淹而痛苦,这样的安排却并不矛盾,为什么?
(三)阅读《归乡记》,完成各题。
归乡记
①泰安,浙江常山县中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着五百多年的历史。村口的古廊桥边,竖着一盏流传了数百年的古灯。这盏灯,每天在古老村庄的夜晚亮起,又在天亮后熄灭。一盏在古村里点亮了数百年的灯火,早已成为人们心头牵挂的光芒。
②这个村庄,除了那盏代代相传的古灯,还有一条宁静的溪涧,许多明清古民居散落在溪涧旁,与一树树梨花相映。溪水上架着六十六座石桥和一座木质平梁古廊桥,桥头“苔痕上阶绿”,溪畔“绿树村边合”,那些古树的年龄动辄几百年。几百年间,牛角挂书、耕读传家,是泰安村的传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是流淌在村民血液里的基因。
③天色一点点暗下来,村里民宿的主人黑孩把那盏古老的灯点亮后升到灯杆顶端,小小的火苗摇曳在空中。他和妻子糖糖返乡创业已经好多年了,也越来越喜欢这山里宁静缓慢的生活。
④黑孩毕业于美术学院,内心懂得一座古老村庄的好处。其实在中国大地上,像泰安这样的村庄原本有很多,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数十年间已然消失无数。他内心隐隐想要留下这样的村庄。
⑤他的想法得到了妻子糖糖的支持。在举行婚礼的第二天,他们看到村里一栋两百多年的老房子要拆掉,心觉可惜。于是两人把刚收的几万元礼钱拿了出来,又找朋友借了一点,买下了这幢老房子,然后花了一整年时间把老房子改造成了一座民宿,想让更多人懂得村庄的好处。
⑥这是一幢黑瓦白墙的徽派建筑,改造成民宿之后依然洋溢着古风。房子里有一座高大的天井,下雨天,雨水淅沥而下,天井内的花草葱茏青翠。这些植物不过是极其常见的野花野草,但山野的事物一旦被重新注视,它所蕴含的美就被激发了出来。
⑦民宿刚刚落成,恰逢村里的老油坊要拆走。他们一听说,心想这可是村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古法榨油坊不但不能拆,还要全面修缮设备,恢复整套的古法榨油技艺,于是就把老油坊买了下来。他们向老父亲学榨油,恢复了老油坊手工榨油工艺;也学酿酒,推出了五粮烧、胡柚酒、青梅酒等十多个品种。
⑧黑孩和糖糖都颇有艺术天赋,他们为民宿和油坊注入了艺术的灵魂。他们独特的设计与包装,使这里充满了文艺气息,吸引着城市里的消费者。他们又在村庄里拍照片、拍视频,运用新媒体手段,把一座村庄的美好生活方式传播出去。泰安村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人从上海、江苏远道而来。
⑨在不少城市人看来,有机会重温和感受这样的生活方式,内心感觉到 、 欢愉和慰藉。下厨,有农村里原生态的土灶;吃的,是山上地里的新鲜货;吹的风、淋的雨,都是清新山野的风和自然的雨水。这种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大家都想去过一过。
⑩从民宿出发,黑孩内心的收获很多,他开始坚定地走上了城乡合作建设乡村的道路。这些年,有不少艺术家、企业家相继成为“返乡青年”,一起共建乡村。黑孩跟这些人一起在建设了城乡合作共同体——“传梭天地”。
在“传梭天地”,乡村产业的创新形态得以展示。如“织宿”有5个主题客房,分别以棉、麻、桑、葛、竹来命名。每个房间又以村民们制作的手工艺品来装饰,以此来带动整个乡村产业发展。黑孩把一架古老的榨油木龙展示在“传梭天地”中,向游客默默讲述着一种传统乡村的精神力量。
夜渐渐深了。这里的夜晚是宁静的,也是悠远的。当又一个清晨来临,第一缕阳光洒向这个古老的村庄,一切又都鲜活起来——鸡鸣鸟叫,牛哞人欢。廊桥边,古灯在晨曦中熄灭,等待着下一个夜晚,等待更多的点灯人再将它燃起。
归乡后的日子是如此普通,又如此不凡,黑孩的心总是被充盈着。
(取材于周华诚的同名文章)
18.文章记述了黑孩归乡后,为了“留下这样的村庄”所做的努力:买下村里的老房子改造成民宿,让更多人懂得村庄的好处; ①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村庄里拍照片和视频, ② ;建立了“传梭天地”, ③ 。
19. 文中第⑥段加点词语“注视”富有表现力,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妙处。
20. 如果要在第⑨段画线处补充一个词,你会填写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21. 文章结尾写道“归乡后的日子是如此普通,又如此不凡”,“普通”和“不凡”是否矛盾?请说说你的看法。
三、写作
22.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路上,我们总还有一本想读未读的书、一堂想听未听的课、一次想去未去的旅行、一位想交未交的朋友、一些想说未说的话、一份想还未还的人情……回望过往,立足当下,这些想做未做的事情,是会成为你人生中的遗憾,还是成为你奋勇前行的动力呢?
阅读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思考?请以《遗憾,从未缺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
C 2.辨—辩 恒—垣 鹰—莺 册—策 3.D 4.A 5.A 6.C 7.D
示例:信心是傲雪盛开的红梅,一朵一分希望;信心是绽放在脸庞的笑容,一点一分力量。
9、(1)D
(2)①《孔乙己》中的孔乙己
②《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
③《故乡》中的“我”
(3)示例:我们初中生研究鲁迅,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再说,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说不定初中生也能做出有意义的成果呢!
10、①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②孔乙己因偷窃被丁举人家打折腿后,到酒店喝酒。
③示例一:众人的哄笑,是对孔乙己的戏弄、嘲笑。孔乙己尴尬狼狈的样子让他们很快活。写出了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示例二: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加强了悲凉的意味。示例三:孔乙己在众人眼中是无聊生活中的笑料,反映了旧中国知识分子地位和命运的悲剧性和荒谬性。
11、①“排”字有摆的意思,刻画出孔乙己摆阔气,炫耀的神气,却从深层揭示出他的穷酸本相。
②“摸”字有从袋里往外掏出的意思,孔乙己被打断腿后生活更苦,只能“摸出四文大钱”,与前文“排”字对照,鲜明地表现出孔乙己后来的生活已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穷困潦倒)。
12、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氛围,暗示了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13、不能。个人原因:孔乙己好喝懒做、迂腐可笑,早已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渗入心灵深处,读了一辈子书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就决定了他只能挣扎在社会底层,长期的应试科举使他手无缚鸡之力,丧失了生存的基本技能,注定了个人命运的悲剧。
社会原因: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下,民众变得麻木不仁,自私冷漠,活力、热情、同情心都被扼杀,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预示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14.内容上:交代了自己“逃离”故乡的途径与时间,及成为城里人后对故乡日益陌生,与后文对故乡的留恋不舍形成对比。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诅咒故乡、发誓离开”的情节;引出下文对“我”重回故乡及心理变化的叙写。
15.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乡亲们与家乡的联系比作脐带。生动形象地表明故乡对于乡亲们来说有难以割舍的关系。
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不希望也不相信乡亲们会割断与故乡的联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与留恋之情。
16.老人:生于故乡、长于故乡,已经习惯了故乡的生活,对搬离之后的未知生活心怀担忧,加之故土难离、安土重迁的情感理念,所以不希望离开。 年轻人: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一可改变家乡贫瘠落后的面貌;二可借此机会,走出乡村,改变现状。
17.这样的安排,体现出“我”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故乡的认知与情感也发生了改变:诅咒故乡,是因为故乡的贫瘠,让儿时的“我”备尝艰辛;感到痛苦,是因为自己依恋的故乡即将被淹没,以后只能梦回乡关。
18、①买下老油坊学习榨油 ②传播村庄的美好生活方式 ③城乡合作建设乡村
19“注视”在这里是注意地、认真地端详。写出了人们对从未留心观察过的山野植物,用欣赏眼光再次认真地端详与观察,从而发掘出山野的美感。
20.示例一:所填词语:满足 理由:在乡村的生活,让城里人感受到了乡村的美,有机会能亲近大自然,还能吃到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食物,买到古法酿造的油和酒,这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满足。
示例二:所填词语:新奇 理由:乡村的生活、乡野的美,都是城市人没有接触过的,他们在这里能够接触到大自然,能够买到城里没有的乡村特产,感受自然的魅力,这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新奇。
示例:不矛盾。“普通”是指黑孩归乡后过着平常的农村乡间生活,这种生活是宁静缓慢,周而复始的。“不凡”则是指黑孩归乡后保留了乡村古老的事物和传统;传承了传统乡村的文化遗产;传播着乡村的精神力量;创新乡村发展的新路径,推动乡村的经济建设。
22、略